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月亮》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黑月亮》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15 01:3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月亮》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黑月亮》是一部由路易·马勒执导,Cathryn Harrison / Therese Giehse / 亚历山德拉·斯图尔特主演的一部奇幻 / 科幻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黑月亮》观后感(一):黑色之中

  路易马勒的黑月亮 对白很少 晦涩难懂但却有趣 少女逃离了战争 来到一个孤岛一样房屋 这里只有一对兄妹 一个老太 以及一群总是赤裸追逐一头猪的小孩 兄妹从来不说话 但是他们会唱歌 老太和一只老鼠对话 打没人接听的无线电台电话 很多次蛇从屋子里爬过 甚至爬进少女的身体 这里的花儿被踩踏会哭泣 有一只独角兽会说话 有一只猫咪走过钢琴键盘 还有可爱的小羊 一只凶狠老鹰 啃噬尸体的鸡。。。少女和老太就这样轮回伊甸园一样的房子充满杀戮 乱伦

  《黑月亮》观后感(二):关于《黑月亮》的一些细碎灵感

  马勒的片子里总我有一种成人残忍,又带着孩童童真

  我们带着童真和怯懦从两性的战争中逃亡出来,我们丢弃破旧汽车,流出鲜血去远离人烟荒芜里寻找众神。

  然而战争从来不曾远离

  末世的荒凉混沌之初的生机共存。

  赤裸的孩童在枪声中欢笑,独角兽吞食着哭泣的花朵,咿呀一片的羊群竟然有些咄咄逼人

  全片被一种神秘寂静笼罩

  众神怪异家庭模式让人摸不清头脑,孩童们的家宴仿佛最后的晚餐,斩落的鹰翅仿佛是诸神也逃不脱的宿命大雾里的打斗仿佛解构了时间解释了战争的起源

  生命是如此充满宿命感和轮回感的一件事。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天堂地狱都一样聒噪

  《黑月亮》观后感(三):关于一个特别特别臭的屁

  从电影前5分钟开始,整个故事都是一个幻觉!!!!

  新闻题目是《少女轧死臭鼬,昏厥数小时!!!》

  一个屁引发的幻觉啊~!!!

  从轧死那只臭鼬开始,整个影片都是在描写少女

  被屁熏晕了

  之后所产生的幻觉,

  关于被路人发现,火速送往医院医生护士全力抢救,众领导前来看望,群众围观,电视观众大惊。。。还记得最后的场景吗?!!!一大群羊和一大群鸟,寓意着,幻觉中,电视观众一大堆一大堆啊~!!!完全吻合啊~!!!!

  所以,有什么看不懂的啊,不就是一个屁熏的吗~!!臭鼬的屁啊!!!!被轧死了啊~!!!!!

  臭啊~!!!!!!

  那个臭的昏天黑地遮天蔽日啊~!!!!!

  臭死了少女啊~!!!!!

  幻觉啊~!!!!!!

  《黑月亮》观后感(四):类似一部关于童真、迷失的电影

  美国CC标准公司6月28日准备出黑月亮这张蓝光,还有一部路易马勒的作品“扎齐坐地铁”也是当天发售,在同一年3月,再见童年也出了CC蓝光(看了,也买了一张蓝光正版)。

  据说路易马勒的电影多数都关于童真、迷失、科幻类似这类形的!

  之前看过“黑月亮”的CC版预告。一只油猪(我哋广东人係咁叫)在马路上徘徊走来走去之后一辆车直冲过去,把那动物给压死,车停下来了,应该是女主角,顿时一个镜头停下来。我觉得有点奇怪,并且对这部电影有了欲望好奇心

  据说电影的年代模糊的,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性的故事,战争把一个女孩走向绝路,中途在公寓遇到一个会跟动物说话的老巫婆,而自己也居然能听懂动物的话,最后老巫婆死了,女孩将自己双乳房献给了独角兽,而她最终会怎么样。

  依我以现代人观念说,虽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我能说出一点就是,真实虚幻之间,只不过是一个遐想世界,似真似假,人活在世上,不过是生老病死人情冷暖而已......

  自从了解了CC电影后,自己也成了导演迷了!路易马勒的电影是我的味了!

  《黑月亮》观后感(五):关于一些隐喻的猜测

  开篇的战争:象征男女之间的爱与性。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女来说,爱情危险的,有爱就有伤害,对于来自周围的情欲,她选择逃避

  庄园:象征家庭。也是躲避情欲的避难所。

  老奶奶:象征奶奶电台象征奶奶似乎无所不在的监视(老鼠象征奶奶的分身?),每次和奶奶在床边对话时,中间的光源(炉火或灯)象征奶奶的寿命闹钟象征奶奶健康的告警,丢掉闹钟象征无法接受试图改变

  弟弟:象征父亲。打理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爬树,烧火)。少女有一定恋父情结,父亲回以慈爱保护(埋葬被杀的女性)。

  姐姐:象征母亲。打理内务为主,负责照顾奶奶(喂奶)。少女眼中的母亲对自己有敌意父母全片沉默代表两代人的交流障碍

  光屁股小孩:象征孩子。从最初对孩子抱有恐惧,到后来慢慢接受并有教育幻想

  猪:象征兄弟姐妹无能不可理喻,被孩子追的大猪象征年长已育的兄姐,也是对孩子恐惧的来源

  鹰:象征母亲的情人。被父亲斩杀,也是父母最后拔刀相向的根源

  独角兽:象征纯洁。但纯洁似乎并未如想象美好

  蛇,象征诱惑。第一次出现是阻止少女远离战争,第二次出现是在奶奶嗯抽屉里发现情趣内衣(相比自己的羞愧的白色传统内衣)。

  衬衣纽扣:象征对性的接受程度。随着剧情发展扣上或解开。

  血与红色:象征对初夜的恐惧。中间吃掉番茄酱与白色泡沫,象征因为赌气而展示出对性的不在乎。

  《黑月亮》观后感(六):就请等我一下

  “就请等我一下。”是片尾最后一句台词

  我想,以我的文化背景生活履历以及价值取向,断然是不能理解标题“BlackMoon”和影片内容关系,对于影片简介也持有怀疑,莫不是撰写人的主观因素过多或者因为资料太少而进行了臆造?

  所谓什么“表意不达,寓意不明”云云,从来都是在批判制作人的长短,那转身说说观者呢?

  一部影片,抱着如何的心态去看呢?难道一定要寓个什么意,弘个什么扬才值得一看么?一定要看完让人生理上痛哭或大笑,一定要让人心理上大彻大悟么?电影或许就是制作团队表达思想媒介,或者产物,如果积极消极可以是一种情绪一种思想,那么为什么不知所云就不能是呢?谁敢说自己的脑子没有混乱的时候?谁敢说自己没有表意不明的时候?

  对,看电影是一种精神愉悦,我觉得看完感受到制作者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我们在精神上就有收获了。而这种精神体验为什么不能是“感受不知所云”?

  说起评价,什么叫“好看”,什么叫“不好看”,什么叫“看不懂”?

  我没兴趣言论这标准,我想所有事物一但有了舆论方向的标准,那就变味儿了。我只想问问,为什么不能通过电影表达什么叫“寓意不明”什么叫“晦涩”。若是观众感受到了那“晦涩”,影片就是成功的。

  什么叫“看不懂”,抛开智力,精神等因素,你说你看不懂,那么你就是“看懂了”,因为也许这影片就是要告诉你什么叫“看不懂”。

  《黑月亮》观后感(七):即便是远离文明社会的神秘庄园 也逃不过战火逼近的厄运

  通篇的隐喻正如片名暗示的难以揣测月亮背对着我们的黑暗一面,所以仅以管中窥豹般谈些明朗话题

  历史背景是处于性别对立的现代战争社会,似乎是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之争的重演,至于用“重演”而非“交替”,是片中男性一方有着硕大无比大炮和枪支对一群女战俘进行干脆利落的屠杀,而女性一方则只是拳打脚踢围攻一名男战俘,所以并非是在强调女权主义或是预言女性即将上位。

  女孩驱车逃离文明社会过程中碾压臭鼬,之后又看到羊群中被吊死的牧羊人,有人认为是象征随着文明社会的远离,人与动物间统治关系也随之终结。不过个人认为影片是包含这一层含义,只是并不是在这里表达,而是后面的人与动物能互相交流的神秘庄园里。女孩碾压臭鼬是在影片一开始,女孩仍在文明社会中,并且还未碰到两性武装,或许旨在揭开无论性别的人性根本,引出后面的两性战争。女孩看到吊死的牧羊人是在遇到女兵前,这个牧羊人可能是女兵杀的,所以还没到走出文明社会的地步,应不涉及到人与动物间的统治关系。

  女孩进入神秘庄园后发生事情就非常晦涩难懂了。女孩费劲地够到一杯牛奶大口喝,坐在婴儿车里的猪吱吱不悦;躺在床上的老妇人与老鼠对话,并以女儿乳汁为食(一说是心理学上的退行机制,而后面的一个情节里女孩一把将老妇人像婴儿般抱起,或许有着相同意味);……

  影片临近尾声,隆隆战火声也逐渐逼近这远离文明社会的神秘庄园,老妇人的女儿也带上了防毒面具(由于是两性战争,所以忽然想到鲁迅关于男女授受不亲,需带戴防毒面具的话)。庄园狂欢后的翌日,老妇人和儿童消失,老妇人的儿子如画中预言般斩杀猎鹰后和女儿互相斗殴,庄园里是黑白分明的秃鹫和牧羊,而女孩躺在老妇人之前所待的床上,一如老妇人的相册般隐约暗示着循环和轮回。最后画面定格在女孩向驴一般的独角兽献出自己的乳房,这无非又在我大量的困惑增加了一点罢了。

  《黑月亮》观后感(八):当表达不了神秘反常时,不妨试试《Black moon》

  所谓的作者电影,其中一种是形式独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某某某的作品,如疙瘩;另外一种就像此片,熟悉的形式电影语言下,不知所云,用另外一句分量更足的话说,电影拍完,导演已死。观众对导演意图解读是否就是导演所表达,或者说当导演作为观众看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是否就如当时所想。

  这部电影的最大魅力对于观众来说莫过于解读的复杂化,因为其中开场的精彩调度,声音线索,反常的情景都是确定的,都是能一眼看穿的这是显而易见闪光点,但对于场景中各个意向的解读,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也是这部电影值得被讨论,值得被拿来做比喻东西。就如你想表达你想说的东西,但是你又不知如何表达,这种东西代表神秘和不确定性,不妨用个比喻,就像《黑月亮》。

  造成电影解读多样性原因是如果在不熟悉路易马勒这个导演的前提下,对电影中出现的,不说话只歌唱男人女人,一个接一个的闹钟,躺在床上和大老鼠对话的老人,女人哺乳老人,男人拿刀砍死老鹰,光屁股的小孩和猪等等一系列的反常的情景的惊奇感,伴随而来的是援引超现实主义逻辑无助,但又不是超现实主义,这只是一团毫无逻辑的乱象,吸引我们坚持看下来的动力除了惊奇感还有就是精美的画面感,来自视觉享受思维混乱的失衡,让我们有更多的欲望去解读这tm到底是怎么回事,然而事与愿违,到最终都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线出来,或者你理出你觉得说的通的隐喻也好象征也罢的东西出来,这也符合人的心理诉求,讨厌失控,要让一切变得可控,要不就是不好的,令人讨厌的。

  何不享受这个观影过程呢,管他什么意向,隐喻象征逻辑的,就纯粹享受这部电影的感官感受如何呢,感受精致的画面感,被声音牵引的镜头,反常的人和物,就如新生到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无戒备,导演你想表达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什么,向自己挖掘。

  《黑月亮》观后感(九):复旧的强迫性

  影片开头以长达2分多钟的镜头跟随一只臭鼬(狸猫还是什么),直到第18分钟才出现第一句对白:“嘿”。女主角驾车奔逃的过程也是逐渐远离文明社会、抛弃身份的过程。她先是脱去男装,然后弃车,孤身置于旷野树丛里窥见“虐俘”是对文明世界的最后一瞥,也代表了对现代性、战争的恐慌。吊死在树上的牧羊人或许象征人与动物之间统治关系的终结,同时也是下一段关系的开启。

  神秘的庄园很像是“世界尽头”,它保留了现实世界的一些特征,同时又暗存着极度超现实的荒诞。女孩来到这里发现语言和逻辑没有用人们触觉眼神交流。那里的人永远不会告诉她发生了什么,唯有接受所发生的。

  这里是世界尽头同时也可以是原始蛮荒,一切都退回最原始的状态孩子们裸身同羊群奔跑,兄妹俩用歌声交谈,打猎砍柴,远离现代性。导演说小屋象征一个岛、一个迷宫。用很多重复的甚至失去透视原则的镜头来表现梦魇。而我觉得小屋更像是伊甸园,那一男一女就是亚当和夏娃。或者像导演解释的那样,是存在与同一体上的两种性别,是雌雄同体的未分化状态。把小屋理解成伊甸园一点也不冒险,因为这里到处有蛇。这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后爬进了女主角的裙子里,有相当明显的性的意味。

  而独角兽不是书中描写的白色,更像一头驴——也许真正的独角兽就是长了一只角的驴。它自己都说:“最美丽的东西都是无用的。”

  最难理解的是躺在床上的老太婆,就像独角兽告诉女孩那样,她甚至未必真的存在。老太婆要女儿喂奶这一情节,开始在女孩看来是超越道德伦理,甚至有些恶心。但如果从心理上的“退行”来看,却是可以理解的。退行(regression) 即人进入某一年龄开始使用心理发展早期的防御机制,或者以儿童时期的行为模式,来应对刺激。比如老太婆的哭、喊、需要喂奶,包括语言像婴儿一样的含糊,都是退行到生命早期的迹象。

  影片的结尾,屋外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绵羊和秃鹫,黑白分明,仿佛要吞噬世界一般。为什么是黑白分明,一群绵羊一群秃鹫,导演意图十分明显。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反基督者》的结尾,无数个复制的女巫向你袭来,作为孤绝的主角只能毫无反抗地等待被强大的洪流湮没。不同的是,《黑月》里的女孩是静静地等待战争的到来。那场渗透了整个电影的战争,从来未见真实面目。那不是一战或者二战,敌我双方都穿着同样的军服,是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相杀戮。

  《黑月亮》观后感(十):《黑月亮》:巫色末日的占卜

  短评:这是没有礼节的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同质于绍拉的《极乐花园》。獾、羊、蛇、马、猪、猫、鼠等动物群像。独角兽。老人吸奶段落的反哺隐喻。培根:美是不均衡的。|宇宙永远不会消失,最后的幻影将你带入魔法的世界,那飘忽不定的星星在盯着我的心,明确的欲望让我醒了过来,白天的一切痴心妄想消失了。

  在路易·马勒的作品中,《黑月亮》与《扎齐在地铁》一样充满着神秘的气息,那是月亮蒙上黑纱般的双层神秘。影像经由少女莉莉的视线牵引,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今村式的动物群像画。但与今村不同的是,马勒镜头下的昆虫只占据了一部分篇幅,其旨意亦不在于呈现生命的困境姿态,而是援引出一种异域的神秘。在这层神秘之外,则笃定被蒙上了揭不开的黑纱,其中关及战争、霍乱的象征亦显得隐而有序;而兜旋于其中的动物们则被呈现出一种符号化的特质。

  马勒一生都在探求一种更“新”于新浪潮的东西,比之于特吕弗和戈达尔的大张旗鼓,马勒的探求显而更贴近于一种内隐的姿态。私以为,其创新中亦有着一种优雅的恪守。这种恪守或许是传统复古的,将其融散于马勒作品中,却丝毫不曾消磨掉该有的新浪潮式锐气。在我以为,这更是一种隽永。从1958年《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及至1975年的《黑月亮》,马勒的姿态或许谈不上革命性,但就其内质力量上而言,在我以为比戈达尔等人更具研究价值。

  回至《黑月亮》影像文本中,我们大体可一探个中缘故,虽而大有管中窥豹的嫌疑,然任何精准毕竟都是从浅陋开始的。想及影片中关于荒园段落的架构,显而类似于卡洛斯·绍拉的《极乐花园》,一半阴郁一半鲜亮;阴郁面之于战争,鲜亮处则之于追寻。而荒原屋宅内的病榻老人则就像是一个时代的苍老钟摆,有一种解读说,老人对于鼠类的招引正隐射着中世纪的鼠疫,并进而牵引至死亡的墓冢。及至后半场戏中,独角兽的时隐时现与少女视角的屡屡错格,就仿佛隐匿于月亮背面的一个神秘传说,关于幻境中的实有抑或现实之中的虚有;或者,独角兽的存在亦昭示出一些童年的影子,它与儿时梦想的无花果、金银岛一起,注定沦为一个过往时代的对于梦想的标记。

  有人笃言马勒此作实而笼罩着一股巫气。这股巫气的操纵者是《白雪公主》里那个煮毒苹果的皇后,而那些虎豹虫蛇则是被切碎了倒入煮锅里的佐料。至于月亮,则显而是被烟囱排出的巫气熏黑的罢。在我以为,这种暗黑绝不仅仅属于中世纪的“中午的黑暗”,其更而是属于整个人类的的“罪恶”姿态。

  想及马勒曾在他的《拉布孔·吕西安》中就曾探究过普通人的罪恶,而在《黑月亮》中,他则反向印证了罪恶的普遍性。或许其他导演惯于以家族的混乱抑或战场的屠戮来予以呈现,而马勒则独辟蹊径地走了比别人更远的路。他果断地呈现了人性的荒芜,于空茫虚构的无人之境交付出一份世界系的答卷。回溯其《扎齐在地铁》中的浪漫构想,他曾借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的目光在埃菲尔铁塔顶上俯视整座巴黎城,他们所见的世界是一个狂欢的、弱肉强食的、被浪潮冲刷的世界。而在此片中,虽而不曾出现巴黎城,气格上却更而呈现出关于巴黎这座城市的末日姿态。两相映照之下,我暗自念想,哦,原来马勒也是一个末日占卜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