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有方向的家》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没有方向的家》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17 02:4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有方向的家》经典观后感10篇

  《没有方向的家》是一部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鲍勃·迪伦 / 琼·贝兹 / Allen Ginsberg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 / 音乐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一):迷途,那是不可能

  摇滚圈内人都知道他比谁都世故,乐迷都知道他就只会扫那几个和弦,记者也都知道别想从他嘴里问出关于一首民谣有何深刻政治指向,曾经女友琼•贝兹更清楚地知道他懒得为任何事情呐喊代言,但这一切竟然都不妨碍鲍勃•迪伦成为美国民谣史上最著名抗议诗人,在那个精神撑饱到容不下任何物质空间的1960年代,当年轻人高唱着他的《答案在风中飘》追随马丁•路德•金之时,他却在一片“民谣骗子叛徒”的叫骂声中和乐队奏起《像一块滚石》,谁说他迷途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二):迷途之家

  最美妙的也许是我在看的时候,去厨房来生玉米,剥叶,折半,放进锅里水煮...水开了玉米熟了,我继续边啃边看——无比乡村无比浓甜的生活节奏感觉、像老外咀嚼面包片似的看起来那么充分,跟着那几支著名的歌,随着他和他的口琴在舞台上晃悠。

  看他的传记电影就跟看列农的记录片“imagine”一样,一会激动、一会遥远、一会困乏、一会抖擞。不过个人觉得 no direction home 比 imagine 更磅礴优美一点。一个人的生命会有这样的记录,真是够牛了,能配得上这样传记的人还有几个呢。

  过去的歌的时光,海那岸的过去的歌的时光,蒙着一层辉和灰。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三):回忆纪念

  一位曾经的风云人物,一个行将老去的伟大名字,他从来都被认为是音乐天才,把民族传统诗意完美混合在一起的艺术家,对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即使他所属的年代早已远去,他仍然是那一代人最有代表性的发言人。这就是BOB DYLAN。

  最早接触BOB DYLAN的歌还是在97年的时候,一次上听力课,老师在临下课前放了那首经典的BLOWING IN THE WIND,从此开始留意这个可以称为民谣摇滚之父的人。

  不可否认,这么多年之后,已经65岁高龄的Bob Dylan不再像当年那样引起轰动,那样受众人追捧

  当一切都不在前进的时候,回忆和纪念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四):下半部

  十三:“和他合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永远在变,昨天演奏的是4拍子,今天或许就变成3拍子了,我以为我了解了他,其实没有。”

  十四:“语言意义变化的,同一个词,十年前人们理解与今天理解是不一样的。”

  十五:“电吉它的加入,提高了音乐的声音,随之提高了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同时提升了整场的情绪。”

  十六:“一个艺术家永远不能感觉“完成”,而应该是“转变”,只要你感觉在转变,就一切OK”

  总结:迪伦给我的舞台形象明显有三种变化:开始的时候是青涩的、真诚的、卖力状态;成名之后,带着一种玩世不恭自信完全的自我;直到老了之后,真像是“成了精”,永远是一副无动于衷样子;而家驹给我的状态,永远都停留在青涩时期,家驹永远是真诚的邻家大哥,或许这也是因为他英年早逝原因吧,而罗大佑呢?罗大佑永远是大叔的感觉。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五):no direction home

  下午重看了没有方向的家,时光将Dylan的脸削瘦,刻上纹理,将他的嗓子磨砂,熏黄牙。第一次听说Dylan时,总以为他已在那场车祸中死掉了,不知道他自己是不是也这样期盼过,然而,他活着,现在不停的巡演,继续让他的歌词音乐流传。

  马丁西科塞斯的纪录片只拍了他成名到车祸前的这段时光,Dylan也是在这段时光中成长变老隐退,阶段性的完成了自己的寻找之路。那段岁月让我神往。

  几天前看i'm not there,看到凯特布兰切特女扮男装后的Dylan在回答记者问题模仿Dylan演唱ballad of a thin man的动作,让我掉了一地鸡皮疙瘩。电影的描述远没有现实影像说服力

  没有方向的家(no direction home)取自Bob那首在当时毁誉参半的like a rolling stone,贯穿了整个记录片,它讥讽了很多人同时也怜悯着Dylan自己。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六):Bob Dylan , 家归何处

  Martin Scorsese执导,2005新鲜发行的Bob Dylan记录片, 足足3个半小时看下来,眼睛真的会发酸。Scorsese拍的音乐记录片这早已不是第一部,应该说Scorsese搜集史料功夫绝对是一流的,基本上Dylan提到的任何名字都可以找到非常吻合其语境图像资料,这不光是一部Dylan记录片,因为Dylan在访谈中提到了太多影响了他的前辈民歌乐手,这部片子又完全可以当作一部美国民歌简史来看。我印象最深的一段,不是关于Dylan自己,而是Dylan提及Joan Baez,说她“kind of hit my world from a different angle”,配的那段Joan Baez边弹边唱的影像简直动人到无法抵挡。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七):观影纪录

  五、强烈的创新意识:“当我看到其它歌手表演时,我关注他们的眼睛,他们的眼睛似乎在告诉别人:我有一些你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我想我要成为那样的人;

  六、成功之路并不顺利:开始进入的几家唱片公司都不接纳他,有一个经理人在解释这个问题时说:我们公司绝对不出这种“怪胎”的唱片;

  七、对音乐有发自内心的爱:“当我第一次听到音乐时,我觉得我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很难说哪个音乐家影响了我,更恰当的可以说--是音乐影响了我”;

  八、影响他较深的是伍德·柯西Woody Guthrie ;

  九、成功受好的音乐环境的影响,有点类似酒吧歌手卖唱出身,音乐之间的竞争自由激烈,观众挑剔

  十、未成名之前听到Joan Baez 的歌,很有自信的表示:我应该和她合作。

  十一、否认自己是时事歌手,表示自己并非刻意创新:“我所做的只是擡夺并且重新组合”、“用人们可以理解的形式表达当代的内容”。

  十二、年青时做过借朋友唱片不还,盗用别人歌曲版权的事情;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八):我的歌你們聽到了。我不解釋自己

  為60年代的Dylan 立傳。一個鄉下年輕人聽從對音樂的渴望,快速模仿偶像演唱,聽老錄音,讀詩,看演出,input 不加選擇的進入腦袋,第二天從嘴裡唱出來的就是新的詩歌。

  從紐約小酒館演出,進入大眾視野且量產名作的過程,他被推入抗議的年代,站上華盛頓民權遊行舞台演唱,從此被視作抗議者意見領袖,並長久豎立在青年反抗文化中的塔尖,他的作品已經脫離他了,擁有獨立的意義,引領一代年青人的價值觀。他多有交往音樂文化圈中名人,或者戀愛,然而音樂始終是他的核心,而非愛情或其他政治參與。

  Dylan 改變自己編曲方式和音響效果,歌詞天馬行空源自內心,一次能唱50頁。再沒有別人期待他的抗議口號。加入狂躁的樂器編制,讓那些歌更為凶猛,不受民謠親密樸素的意識形態控制,得罪一幫故友師長。

  66年巡演的搖滾樂隊the band 喧天樂聲中,Dylan 一路被觀眾狂噓反對, 忍受媒體常常愚蠢採訪的攻擊。筋疲力竭,回到美國卻無處可去,車禍發生,他消失數年。此後,為音樂而生的生命動力終究將他推進下一個境界。Dylan 已經遠離他的出發點,走上寂寞創作之路,一切已經不可能回頭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九):格林威治村不再来

  任何瞬间都可能被低劣地录制下来,摄影技术如此普及和简化的今天。它们将延伸至某个悠远的未来,在某个网站档案馆被掘墓人发现

  然而,此刻,画面和声音不可重现的美妙特性消失殆尽,当下不再具有完整的意义。

  更多诗人和歌手从未出现镜头前,他们那些奇异有趣的表演只模糊存在于某些老人记忆之中,或者已被永远地遗忘,仿佛从未出现过。这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的确是有些悲哀的;但它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可能性。在某个时刻,某个思想,曾经如烈焰般燃烧。它留给别人的只是一种颜色投入的却是自己的灵魂

  很怀疑,当他们表演时,如果知道自己也面对着摄像机,他们的观众并不只是面前这几个快乐酒鬼,他们将在立刻或无限的时间被暴露在未知人群前,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表现。永远受到自己某个时刻的限制,永远无法摆脱。

  你是一个收集者,当收集变得如此容易,这种行为本身已经失去了意义。

  《没有方向的家》观后感(十):感谢你疏离优美的文艺气质

  之前我并不知道这部鲍勃迪伦的纪录片,是因为看“我不在那儿”满头雾水的才想要找到这部电影的。整部影片,有两个令人郁闷之处,一个是这部电影的主线都在音乐方面,几乎没有涉及一点迪伦的私生活故事,想要了解美国民谣音乐以及各种政治运动对文艺的影响,这部电影是不错启蒙篇,但想探究迪伦的生活,它还不如“我不在那儿”。另一个是篇幅中音乐数量非常大,很多也是很珍贵录像,但是歌词没有字幕翻译,我的英文很差,所以歌词部分都不明白什么意思,想来也错失了很多学习思考机会

  这部影片是一个经典,我强烈的感受到鲍勃迪伦的气质,他的音乐和转变,更令我心仪的是他的睿智神经质以及梦想和对于很多终极问题的探究,这方面他更像一个诗人,黑人民权、越战、肯尼迪、垮掉的一代,经历这一切,然后融入这些政治生活,甚至引导着青年发出自己的声音,创立自己的思想,在社会飘摇的时代,我想这种文艺气质和浪漫主义精神,是最令我神往的。“没有方向的家”代表着疏离感,也是最终问题,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是自由的,是痛苦的,也是被人们所簇拥,曾达到过别人未到之地的先知般的人物,他自己并没有发觉,但对于其他人,具有的引领精神和力量,是强大的。这部影片,还有“我不在那儿”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也可说是指引,不知持续多久,影响多深,但我感谢它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