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锵锵行天下》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锵锵行天下》经典影评10篇

2018-09-20 01:00:10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锵锵行天下》经典影评10篇

  《锵锵行天下》是一部由窦文涛 / 许子东 / 周轶君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锵锵行天下》影评(一):希望观众不要太苛责,周播12集,毕竟不是原来的锵锵

  你要求郭德纲回到040506年,那不现实,同样要求涛哥像以前一样节目,也很不现实。

  回看几年前的节目,不停的感慨,哎呀,那时候尺度怎么那么大,什么都敢讲啊,,,其实我们都懂,是现在变了,我们也都是眼看着一步步走过来的.,谁都不容易,就别说风凉话了。。。

  之前和深圳卫视合作的《一路书香评价很差,相信涛哥也会吸取教训

  第一集看下来是走一半,坐下来聊一半,不管涛哥聊什么,我都乐意看!

锵锵行天下 | 窦文涛:我们这辈子几十年,活得就像一个间谍_锵锵行天下

  《锵锵行天下》影评(二):锵锵归来,One night love

  在告别《锵锵三人行》的日子里,在等待圆桌派》的漫长中,无聊的一点,竟然发现《锵锵行天下》这么个视频!一开始还以为是文涛老师之前节目的剪辑,点开一看,竟然是新节目!新节目!新节目!重要事情一定要说三遍!

  实在是太开心了

  目前只放出了一期的《锵锵行天下》,走出演播间,走到了每个人心目中的远方,但不变的仍是三位老友,行走间,谈笑自若,在伊斯坦布尔厚重历史前,寥寥数语,便是四两拨千斤的风淡云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需浊酒,只在旅途中喜相逢。

  眼下的综艺节目多如牛毛,以旅途为题的,也是不计其数,《锵锵行天下》的出现,算不得开创品类之先,甚至也没有随大流的找来流量担当,没有跪舔迎合所谓的“年轻口味”,第一期土耳其之行的三位嘉宾,一个是一笑就满脸褶子的窦文涛老师,一个是满头乱发总也抚不平的徐子东老师,唯一一个堪称颜值担当的周轶君,看背影也是成为母亲之后的“虎背熊腰”,离曼妙身段也远的很。

  但是,就这样一档节目,为什么看了偏生就让人感觉如此的神清气爽同时还有些上瘾般的放不下呢?

  因为,对于锵锵的老粉来说,他们是老友;对于新认识他们的人来说,与其他综艺明星相比堪称老人家的他们,却是平易近人幽默智者。就像我们自己去旅行,面对同样的风景,看到的只是风景;跟随一个职业导游,看到的只是枯燥背景介绍。而跟着这三位智者,你会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领略风景后面的时间洪流记忆,追古抚今的幽思顿时如在日益麻木思维里倾泻而出。

  就好像他们在这一集里住进阿婆房间,就盘着腿坐在床上,唠着唠着,便从间谍的有趣话题轻松展开,一路聊到了常规生活与偏离轨道困惑人生

  一如跑题跑不停的锵锵。一如既往。哪怕这只是无可奈何的One night love。

  这集末了,文涛老师说,选择伊斯坦布尔作为旅程起点,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也许真如他所说,在这个东西交汇之处,在古今擦肩而过地方,新旧交接,新的道路但一以贯之的方向,却仍在延伸未来

  真好。

  《锵锵行天下》影评(三):写在《锵锵行天下》第一集

  在朋友圈截图了文涛最新微博,配了一句“涛妈又来了”,本只想感慨下自己的心情,没想到平时许多不联系朋友纷纷留言,表达出自己的对新节目的喜悦期待,看来文涛的受众比我想象的要多,我替他感到开心

  节目开头便看到君君姐、许老师和文涛三人坐在在车子里,君君姐在一旁颇显冷郁,文涛的神色有些匆忙,他正关心许老师有没有吃药。穿棕黄色皮夹克的许老师很精神,有些凌乱头发一如往常,虽然此刻他不太言语,看着他有些凝固的眉眼,我总能回想起他讲得开心了,一边用手理头发,一边忙放下手做手势眉飞色舞样子。我安然地笑了,既是为了新节目,也是因为见到老朋友后,内心里不自觉地生发出幸福感,默默地会为他们祝福

  对于看惯了老节目的观众来说,你们早已经不是节目嘉宾那样制式化的符号,我把你们当做从未见过的好友喜欢你们又何需相见呢。每日在自己的生活浮沉,大家分散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我们都有共同的记忆连接点。在某个疲惫不堪的夜晚,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像放电影一样,那些我们在前后交错的时空里共同经历欢笑与凝重,渐渐清晰起来,我本以为我都淡忘了。对于锵锵的感情,除了些许忧伤,更多的是平和的感念。

  正如这次节目里说到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间谍”,未知前世,不明未来,茫茫然孤身飘零。在某个未曾料想的时刻,我们相遇了,熟悉了,也宽容了彼此的陌生,承担着无法消解的孤独。人生有一内一外两个世界,我们或是像“行天下”一般走向广阔天地,去伊斯坦布尔寻觅中西方文化交融印记,在西式的地毯上,仰望头顶东方的神采;在中东式的柜子里,凝视远东物件儿。或是在一方不大但整洁书桌前,在古今中外的书里沉思、遨游,安于内心。这一幕幕既存在反差又有相通之处的景象,就像我上个月在巴塞罗那看到的圣家族教堂自然美学沉默宗教呼应。一前一后的记忆,对我来说同样构成了多重的交织碰撞。或许这正像陈丹青老师说得那样,两幅不同的画放在一起看会有全新的感受。画已如此,更何况是一外一内的、各自源远流长中西方文化相撞。

  这集<锵锵行天下>从在阿加莎·克里斯蒂住过的酒店参观开始,发展到令人忍俊不禁的“床戏”,最后是在茶桌前的对谈。时常萦绕在耳边的是缱绻舒缓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这期节目做到了动静结合,既有娱乐的成分,也不乏深思,很是自然。其实自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说话谁都会,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说好,更何况是在镜头前。郭德纲认为说话的艺术门槛在里面。每场德云社的演出大概只有郭德纲和于谦的那几场才不让观众感到是在“说相声”,你只会觉得是自如地交谈。那么对于这期节目来说,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看一期节目,不一定要获得某个确切观点看看那些未曾身临的地方,体会每个人的言行举止,融入到整个节目流动的感觉当中,这样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当你开始享受了,放松了,有些难以言明的变化就会渐渐发生。如格里耶所说,视觉语言有着得天独厚优点。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观看是被摄影机和后期剪辑所引导的,我们同样不能丢失了自己的思维。

  说到不足之处,可能是节目的各方面都太过于平均了,很难看重点所在。而另一方面,对于我们老观众来说,可能会希望看到更多凝练的思维碰撞。有时候,也许自我一点儿,不必太去考虑观众,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

  在节目的结尾,三人登高望远,发出一两句感慨,颇有几番古人风范,我为你们可爱的样子笑了。What A Wonderful World的音乐再次响起,正如歌里所唱到的I see friends shaking hands saying how do you do.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

  祝好!

  《锵锵行天下》影评(四):我喜欢锵锵的“说人话” 和“政治正确

  首先,很开心看到 锵锵二字 重回人间

  还有 就是开播第一集 有我最喜欢的锵锵女嘉宾-小君君,

  这两点让我还挺乐呵的。

  毕竟小君君对于中东局势、文化的见解还是超过一般嘉宾的。

  但是少了 渣渣辉和小君君的 插科打诨 ,以后脏活累活 涛哥估计要自己扛了。

  不知道“刻薄”的 许子东老师 会不会变得“低俗”些?

  也期待“湾仔之狼”能常回家看看。

  看锵锵三人行 也有10来年了(起码2000期以上是有的)

  我有时在想 为什么只有这个节目让我这么多年不放弃

  有两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说人话 和 政治不正确。

  国内的无论什么节目,最后总喜欢上升到一句总结似的 鸡汤收尾。

  就像小时候 阅读文章 老是被要求 必须总结出个 中心思想

  (这里当然和 国情 有关

  但锵锵显然不是,调侃,不正经,打趣是她很重要的表达方式

  这好比私下里一屋子哥们在那指点江山胡言乱语,无论怎么争吵,

  都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兄弟(基)情。

  就像涛哥在节目中感慨的那样: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次,关于政治正确,估计有些人看了早期的锵锵三人行

  都会觉得涛哥也太政治不正确了!

  节目中黄色笑话,低俗玩笑满天飞,年轻的窦文涛 也 乐此不彼。

  但是随着近几年平权运动(女权)抬头,涛哥和嘉宾也碰壁收敛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马家辉和傅晓田 最后一次上节目那期)

  我很喜欢涛哥关于政治正确的比喻——

  “就像狗肉上不了桌面台面上大家都得表现得政治正确,但桌面底下,也有一个真实的世界”

  大体是这么个意思,而锵锵就是经常 把桌子下面 扒拉开 给你看的 节目。

  这也很像中国文化的 表和里 。

  表面上大家在儒家传统氛围中 呼吁 仁义礼智信,提倡做君子

  但实际上我们知道 历代帝王统治者 真正的法宝 是 法家 那套权谋之术。

  儒为表,法为里。

  谁都知道 政治正确的 口号是 好的,就像我们当然希望能做个君子一样,

  但实际操作中,不能拿这个 口号 压倒一切,不切实际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历史,都会存在 面子和里子 的矛盾

  实事求是 看着简单,真操作起来 可没那么容易。

  最后由衷希望 涛哥的节目 可以一直做下去!

  《锵锵行天下》影评(五):Hello World

  我从大学教师岗位离职的第二天,无意看到许子东老师微博转发了一条节目预告。不知道有多少人当时跟我一样,再次看到锵锵二字的时候,恍如隔世一般激动呼吸都有点不畅,各种情绪交错聚集,这体验十分复杂难以言喻。

  记得frozenmoon有一篇文章美剧就是爸爸,我有类似情节。由于家庭的原因我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父亲这个角色,所以年少的我为了不成为异类,开始模仿身边所有我认为不错男人,希望通过不同元素的拼凑,填补父亲教育角色的缺失。这样奇怪学习模式让我养成了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思维习惯,也真的帮助我更像一个普通孩子。但是随着年龄增加,表面的模仿已经不能再满足我的需求,我逐渐发现更深层次意识形态才是影响一个人最根本基础。所以后来我大量的看美剧英剧,看情节故事更看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他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做。儿时没有爸爸在身边的我,给自己找了很多像爸爸一样的学习参考。现在想来,那是我最初对价值观产生模糊认知

  留学期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迷上了海外学子都喜欢的一档节目:锵锵三人行。记得窦文涛曾经调侃自己,在国内的影响远不如在国外,留学生都认识他。各位客座嘉宾也都有类似感受。

  这个结果有他必然的原因。锵锵我最早看到并不是在国外,而是早年间在家里收看凤凰卫视。当时年幼,只觉得三个人就光坐着聊天就能扯半小时大人的世界真是无聊。上了大学也偶尔看锵锵,逐渐能听懂一些有趣的观点,但总感觉这几位聊的有点不接地气。节目关心的是一些似乎和我们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问题。一个简单的事情非要颠来倒去聊出不同视角,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等我意识到能懂锵锵,是研究生阶段在外留学的时候。有人说,你都没见过世界,谈什么世界观,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直到我出国留学,走出了从小长大的生活圈,看到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对人生对职业的观点选择,我才意识到,这个世界是真正意义多种多样的,很多事情从根上来说就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没有可比性的。胡适曾说自己年纪越大就越是宽容,我这样理解:一个人的见识经验丰富,这个人就越少有偏见。锵锵节目里我特别喜欢的王蒙老先生就是个这样的例子,不管说到什么样的新鲜话题,老爷子都能理解。他能站在一个见证过历史,学识渊博的老学者角度谈,也能换位到当代年轻人在这个激变时代独特角度上谈。在这样的年龄,有这样开放性的思维能力令我佩服。

  锵锵在我看来,就是提供一个习得世界性的,辩证性的,公平视野平台眼界要广,眼光要毒。看问题听问题都不能只有一面,嘉宾们各怀本事,有在各个领域工作的经验,不同的经验碰撞在一起,碰出的火花就是我们对世界不同的解读。所以到那时我终于明白并非锵锵嘉宾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走远了见多了深知这社会的复杂多样,什么情况都得纳入考量批评是最简单的,剖开表象找到问题的症结却不那么容易。

  看锵锵时间长了,会有养成一种理性的视角。事件发生第一时间是求证多方听取意见,而不是急着站队下结论。因为凡事必有因,过度的解读只是情绪的发泄,是思维的懒惰,并非事实的依据。然而在我回国工作的这些年,我还是遗憾的发现受大环境的影响,身边理性的人十分有限。而这些人却还在用这种不良的思维习惯影响着年轻人。

  举个例子,学生学习不好,我们却不问学生自己的爱好志向,不考察老师上课水平如何、课程安排是否合理,以及学生的宿舍安排情况等作用因素,首先就给孩子贴个标签,这不是我理解的高等教育。这事其实我从小没少见过。我只是难过当自己经过多年学习终于成为教育者一方时,二十年前的价值判断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更让我不忍心看到的是,很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终于也继承了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三观。我认为偏见即懒惰,懒得去了解,懒得去求证,懒得去思考,懒得去接纳,而这种懒惰是会传染的。

  很多时候我会推荐我的学生们去看锵锵,去用有效的方式看看墙外的世界。这世界太大了,大到我们一辈子都看不完,你们那么年轻,应该有更广的视野和更智慧的思考方式,逐步建立理性全面的评价体系,塑造自己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然而当我发现锵锵停播的时候,我有种失去自己人生导师的无助感。没有了锵锵,少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我会不会变傻、变蠢、变坏?

  离开锵锵的日子,我逐渐发现我的担心多余了。锵锵带给我的,不会随着他的离开而消失,那些让我看到世界不同立面的能力深深的刻印在了我的思维模式中,锵锵终究内化成了我的一部分。

  后来有了圆桌派,一千零一夜,局部这样的节目真的好棒,甚至可以说开辟了国内脱口秀的新纪元。我喜欢的老师们,不光有勇气有观点,也有智慧有谋略。当然还是会遗憾,三人行终究是离开了我们。

  时间过去这么久,当我再次看到以锵锵命名的节目时,这种惊讶惊喜的感觉让我高兴的忍不住发了一年多没用过的朋友圈,来不及去屏蔽谁,管他呢!这就是我最爱的节目最爱的主持人。节目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能在漫漫长夜工作之余听到他们的声音,已经足矣。

  如果说之前的锵锵三人行是让我从思维上了解世界,这次的锵锵行天下就是让思维在现实空间得以延伸得以验证。与几位老友去到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去到的远方,走一走瞧一瞧听一听聊一聊。真好。

  而我本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巧合的就在节目开播两天前跟体制彻底脱离了。很多同事不明白这个决定的必然性,一份三观不合的工作当然不会长久。“还是很有风险的,当个老师多稳定”,我想是他们对稳定有了偏见,如果为了这份所谓的稳定牺牲家人的生活质量,放弃自己对职业的憧憬和坚守,苦熬多年碌碌无为只为一个虚名和相对轻松的晚年,这不是我要的稳定,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依然是一种懒惰和不负责。

  近些年为了能离开这份食之无味弃之看似可惜的工作,我除了教书各方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也终于在几天前正式放弃安稳投身于浪潮,心中只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他们一样,锵锵行天下。

  世界 你好!

  《锵锵行天下》影评(六):杂.记

  一.间谍

  ——我们这辈子几十年,活得就像个间谍。

  To one night love and peace

  最古老的奢华酒店-佩拉宫(Pera Palace)

  “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电梯,精致的雕木花纹和光滑的铸铁花纹将其装点,它上升的时候就仿佛像一位优雅的女士在向您行礼,任何一位游客都会对它的工艺叹为观止!" 东方列车所带来的 从1883年开始运行的东方列车(Orient Express)从法国巴黎出发,途经洛桑、米兰、威尼斯、贝尔格莱德、索菲亚,最后到达伊斯坦布尔,行程近80个小时。为了满足来自欧洲的贵族和富豪们的下榻所需,由火车公司股东出资开始修建这座当时伊斯坦布尔唯一的豪华酒店。 瓦劳利(Alexander Vallaury),这位乘坐东方列车(Orient Express)来到伊斯坦布尔的法国建筑师也许曾经有太多值得骄傲的成绩,但最值得他本人也是他的后人所骄傲的一定是这座被称为“土耳其第一家欧洲酒店”也是19世纪末伊斯坦布尔第一家的豪华酒店。事实上它所代表的“第一”还有很多:它是当时奥斯曼帝国晚期除了皇宫以外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通电的建筑物。当然,浴室内的热水和带有侍者的电梯则无疑将奢华带到了另一个跨时代的高度。 对于佩拉宫内的电梯,英国作家Daniel Farson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电梯,精致的雕木花纹和光滑的铸铁花纹将其装点,它上升的时候就放佛像一位优雅的女士在向您行礼,任何一位游客都会对它的工艺叹为观止!”

  佩拉宫的超级名人榜 佩拉宫的墙上有一个超级名人榜,除了毋庸置疑的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以外,榜上不乏有当时世界上的名门望族和文人骚客,这里一直都是名流显贵趋之若鹜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是它的黄金时期,一直到二战之前,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伊丽莎白女皇二世、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大导演阿尔弗里敦·希区柯克、好莱坞明星格丽泰·嘉宝、大作家列夫·托洛茨基等名人都是这里的座上宾,海明威在土耳其希腊战争时期也入住在这里。 阿加莎与Room 411 不过,最使佩拉宫声名远扬的恐怕还要数《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书的作者、英国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创作了《尼罗河惨案》等多部推理小说的才女曾多次入住佩拉宫酒店,而每次入住的房间都是411号房间。在这间客房里,阿加莎完成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书的初稿。对于阿加莎·克里斯蒂来说,佩拉宫酒店和“东方快车”绝对是寻找灵感最明智的选择,在这个东西文化的交汇点,形形色色的房客为克里斯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带着成群妻子的土耳其王公;身携巨款的美国人以及为躲避暗杀提心吊胆的保加利亚王子。。。。。。。阿加莎在佩拉宫的经历也为酒店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据说,在阿加莎离世多年以后,一把打开她失踪的笔记本的钥匙被酒店请来的灵媒在411号房间里一处封闭的墙内找到。现在411号房间仍可以预约入住,没有客人时,房间可供参观。

  土耳其国父与Room 101 佩拉宫酒店无论如何最具重量级的房间还是room 101,如今被称为阿塔图尔克博物馆的房间。穆斯塔法.凯末尔在佩拉宫入住多次,而且每一次的房间都选择101号。在1981年国父诞辰100周年的时候,这个房间被改造为一间博物馆,展示了包括他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使用各种私人用品,现如今面向公众参观。 这里不得不说说这个房间里的地毯。据说当年没有人注意到这张来自一位印度人的地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直到国父去世后才发现地毯有一个时钟的图案,而时钟上的时间为9点07分。虽然,国父的心跳是9点05分停止的,但是按照医生的报告,国父脑死亡的时间是9点07分,也就是说这张地毯一直都在试图告诉大家国父去世的时间。一张地毯竟然预言了土耳其国父去世的时间,多么神奇的巧合。

  当佩拉宫酒店再现昔日辉煌 当佩拉宫出现在19世纪的伊斯坦布尔,这座建筑物借鉴了当时风靡欧洲的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和 Art Deco),更难得的是融入了异国风情的东方风格,以至于成为当年成龙来伊斯坦布尔拍摄《特务迷城》时首选的地点。 经历了百年历史的佩拉宫酒店终于在2008年迎来最庞大的修复工程,这一历时两年耗资2300万欧元的修复工程,还原了酒店115套客房,包括以曾经莅临该酒店的最为杰出的16位名人命名的16套客房。此次修复将19世纪的佩拉宫再次呈现给世人,客房中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古典高贵风格同时还拥有完善的现代设备为客人提供奢华体验。 独一无二的内部装饰佩拉宫酒店拥有大量可以追溯到两个世纪以前的古董家具。这些衣柜,洁具,咖啡桌,抽屉等的藏品摆放在客房和公共区域。每间客房都铺着Ousak手工地毯,这使佩拉宫酒店成为伊斯坦布尔唯一一家拥有每间房都配有手工编织地毯的酒店。 引领一代风骚的佩拉区 佩拉宫酒店俯瞰壮丽景色的伊斯坦布尔金角湾,位于现在叫做Tepebaşı的佩拉区,这里曾被称为“小欧洲”。如今的佩拉区则是伊斯坦布尔文化社交的中心地区。在过去的五年里该地区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博物馆、咖啡馆、餐馆、住宅、时尚和名牌时装精品店、艺术工作室,当然也有不少精品酒店,而一切可能归结于佩拉宫带来的“佩拉文化”。

  间谍似乎拥有最美的爱情,是那种没有前方,也没有后方,类似真空的环境中的。他们之间太多事情是对方不知道的,甚至是姓名,哪怕各为其主。

  互有隐瞒的陌生人之间,往往会有更多真实感情的流露。

  我们这辈子几十年,活得就像个间谍。有时候忠于职守,有时候超脱身份。

  我们一辈子总要像间谍一样,不断变换身份。

  我们中国文化是与推理文学不太兼容的,我们注重结果,不在意细节。

  曾经世界上最好的列车,承载的是欧洲人遥望东方的梦想;而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列车,真正就在东方。

  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İstanbul)是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面积5343平方公里,人口1385万(1985年)。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东罗马帝国首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译康斯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见《克拉维约东使记》商务印书馆汉译本)。但西方国家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初建时为首都(独立战争期间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现在市区已扩大到金角湾以北,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也划入市区,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 伊斯坦布尔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欧洲体育之都。该市的历史城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锵锵行天下》影评(七):《锵锵三人行》回不来了,幸好我们还有窦文涛

  上周日,《锵锵三人行》停播一年之后,终于换了一种方式回来了。

  新节目叫《锵锵行天下》,每周日在凤凰卫视和腾讯新闻播出。

  顾名思义,锵锵是要走出去了,而且还不只是走中国,而是行天下。

  第一季节目12集,走的路线,就是从土耳其到希腊。

  看这节目海报,可以知道,第一季的嘉宾,包括许子东、周轶君、吴军。

  需要跑到国外的较大制作的节目,应该是一次拍完一季,所以第一季的嘉宾估计就是这三位了。

  其实,2012年,锵锵14年庆的时候,就做过一个《锵锵台湾行》的系列,窦文涛和梁文道一起去拜访台湾的名人,例如蔡明亮、舒国治、林怀民、杨照等。

  那几期节目,我都非常喜欢,现在回味来看,还是质量很高,尤其是去牯岭街、在稻田、在海边那几集,都很有感觉。

  说回《锵锵行天下》,有了腾讯的合作,节目的经费显然充足很多了。

  有网友评论说:《锵锵行天下》一集,应该就要花光原来锵锵一年的经费了吧。

  节目第一集,不论是画面,还是配乐,似乎也在打造一种阔气的大片感。

  但是,窦文涛一开口,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第一集节目,他们来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佩拉宫酒店,这是当年给东方快车的富贵乘客们建的第一座豪华酒店。

  这个酒店也是当时东西方间谍们交换情报的地方。

  说到间谍,这三位还顺道黑了道长一把。

  许老师说:男间谍,适合找文道来演,那三件套穿起来……

  窦文涛补刀:文道,矮点儿。哈哈哈哈……

  这个酒店,还是很多著名作家住过的地方,比如说海明威。

  还有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娜,她那本有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在这个酒店房间里写的。

  于是,他们就到了阿加莎住过的房间。

  进了房间,咱们的“情色小主播”开始发挥本性了,邀请周轶君一起躺到了床上,接下来就:

  他们就躺在床上聊了起来。话题就是和阿加莎小说的主题——间谍有关 。

  这部分,其实聊得还挺有意思的,讲到了间谍的身份认同困境,就是做间谍久了,很容易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哪一头的了。

  但是聊着聊着,画风又开始变了:

  最后,他们来到当年东方快车的终点站餐厅:

  坐下来聊天,这是涛哥和嘉宾最熟悉的方式,话题也从间谍小说聊到了东方、西方。

  这部分也是观众最熟悉的方式,大家看重的是他们聊什么、怎么聊,而不是在哪聊。

  在豆瓣评分里,点赞最高的一条网友评论是:

  “窦文涛最适合的还是坐下来,招呼朋友胡侃。其中‘坐下来’很重要,其他状态下他的活泼有点滑稽。

  行天下,就要走走停停,我喜欢‘停’的部分。”

  其实,节目换新形式是好事,也是现在无法避免的事,但是观众难免会有不习惯。

  节目的主持和嘉宾,我觉得其实也还在适应过程中。

  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不需要任何表演,只是纯粹坐下来好好聊天的节目,到一个边走边说的节目。

  别看只是形式上的一点变化,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的《锵锵三人行》,主持和嘉宾几乎是感觉不到镜头存在的,他们就是看着对方聊天。

  因为这种镜头的存在感极弱,所以给了嘉宾一种就像在生活中聊天的情境:

  他们不需要在意镜头在哪,需要配合什么动作,或者怎么表达更有趣,只要说自己想说的就行了。

  但是当主持和嘉宾发现他们必须配合摄像机,在镜头前走动、说话的时候,那个感觉就变了。

  在第一集中,他们其实还是尽量的不去在意镜头,像平常一样说话、聊天。

  但是有了这个“表现得像平常一样”的心理,其实就已经有了表演的成分了。

  感觉不到镜头存在和尽量不去感觉到镜头的存在,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状态。

  所以才会让观众觉得“窦文涛的活泼有点滑稽”。

  这样的节目形式,其实更像是真人秀,而不是谈话节目了,自然也对节目的主持、嘉宾,还有拍摄、后期团队都有了更高、也与原来锵锵不一样的要求。

  这让我想起看过一点点的韩国真人秀节目《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辞典》。

  这是一档韩国蛮小众的真人秀节目,几个作家、教授,还都是一帮男人,在一起聊天。

  也是走到哪儿聊到哪儿,不管是坐大巴、坐高铁,还是在哪里吃饭、走路,都在聊一些 “没用的杂学”。

  这节目就有点像《锵锵行天下》的感觉,同样都是几个人,边走边聊,聊的都是一些有的没的,没有特定主题,想到哪儿聊到儿。

  但是韩国这个节目的优势是,韩国这些嘉宾,似乎天生就有一种综艺感,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作家、学者,都有很好的“镜头感”:

  既不在意镜头存在,又能在镜头前表现出彩;聊的是一些随兴所至的话题,但时不时又能抛出一些综艺梗。

  这其实是需要镜头训练的,作为原来习惯了在摄影棚里坐着聊天的嘉宾,很难一下达到这样的要求。

  (还有节目的拍摄团队、后期团队,也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即使是中国的明星,参加真人秀时,也很难达到韩国明星那样好的镜头感,更不用说要让中国的教授、作家、学者、记者,达到这样的要求,有多难了。

  但是,话说回来,节目又似乎不得不改,原来的锵锵是不可能回来了,像一个老观众说的那样:

  “属于锵锵三人行的那个时代,那个针砭时弊、恣意汪洋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所以,节目要改,是无奈。

  拜这个伟大的时代所赐,观众想看到原来锵锵的那种针砭时弊、恣意汪洋的节目,是不可能了。

  不论聊什么,都得收着,想着镜头的存在,更要想着镜头后面那双审查的眼睛的存在。

  带着镣铐跳舞,还想跳得好看,这又难上加难了。

  所以,锵锵的老粉丝们还是很知足,第一期节目上线,就给出了9.3的高分。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锵锵三人行不会回来了,但幸好我们还有窦文涛。

  我们还能看着他,在这么难的处境下,还会不会激发出更多的潜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