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情来了》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爱情来了》经典影评10篇

2018-10-03 01:2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情来了》经典影评10篇

  《爱情来了》是一部由陈玉勋执导,坣娜 / 施易男 / 黄子佼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来了》影评(一):很可爱面包师,很勇敢的胖妹。。。

  面包师的创意真的好可爱!特别是那个“对不起45元”,还有最后那对踏在面粉上的脚印,让人没有办法相信这出自一个傻傻憨憨的面包师之手!在电视上唱歌给丽华听的时候,憨憨的样子让人忍不住狂笑,看着丽华又哭又笑的样子,还有那个大大柠檬派,都不知应该笑,还是心疼。。。“喜欢东西不定每天都要有啊”,就像爱情一样吧,爱情只有当你寂寞的时候才有价值,当爱情成为习惯的时候,它已经不存在了。。。

  胖妹很勇敢,她“精心打扮”拿着红气球等待那个说她声音好听男人。。但是这个世界真的很现实。。。胖妹看着那幅男人为她画的漫画哭了。。。但是胖妹真的很勇敢,我很喜欢她那段故事的结尾,在快餐店狂命吃的时候,她又捡到了一部手机。。。

  爱情来了?爱情始终没有来。。。

  《爱情来了》影评(二):爱情来了

  唱歌的时候 爱情没有来

  吃泡面的时候 爱情没有给他来

  难过的时候 爱情也没有来

  神经兮兮的时候 爱情没有偷偷跑来

  大家都不知道 我默默地等了好久

  有一天 不小心的…

  爱情来了!

  有些人很喜欢看地图

  每次看着地图上一格一格的街道

  都会想象那条街是长得什么样子的

  那里住的又是什么样的人

  是不是会有我认识的人

  还是我以后才会认识的人

  很高兴认识你

  ——廖永松

  我不知道她会不会记得我

  但是我确定

  在我的地图上

  又多了一个认识的人

  这个世界有50亿人口

  不管我们认不认识

  你会打电话

  就代表我们有缘

  我现在出去寻找缘分

  请留下你想对我说的话

  我会高兴听到你的声音

  如果你是那么急

  请你Call 070070012

  《爱情来了》影评(三):童年因为这部电影,回来了一下下。

  那儿会也就是九六或者九七年,我当时还觉得每天下放学回家趁爸妈没回来之前偷偷看会儿电视,是世界上最玩命也最刺激事儿

  那儿会我看了好多好多电影,电视上的那些美丽丑陋的人,无头无尾的对白,夸张或疯狂场景都会在我妈用钥匙开门的那一瞬间戛然而止

  记忆突然定格在成龙在巷口飞奔躲避追杀,梅艳芳穿着旗袍半倚着抽鸦片,王祖贤妖娆而又阴森回眸,或者周发和钟楚红的轮椅舞。

  那儿会我记得我特别爱看电影,虽然几乎没有哪部是从头看,或者看完了结局,也几乎什么都不理解,但就是生看,觉得什么都好看

  我说这些是因为,那儿会有一个片段困扰了我好久,讲的是一个巨胖的女孩,捡到一个黄色的BP机,跟失主电话联系之后,渐渐聊出了感情,两个人决定见面,后来胖妞开始减肥。这个片段在那几年我总是能看到,但每次一演到他们要见面,我妈就回来了。然后我就永远也没能知道她到底减肥成功没他们见面他有没有爱上她。我永远只记得那个女孩去肯德基点餐的时候点餐内容好长好长,她好像还能自己吃完一整个蛋糕,还有就是她真的好胖好胖。

  后来好多好多年之后,大概初中的时候,我突然有一天偶然就知道了这个片的名字,只知道了名字。

  然后又有好多年好多年过去了,今天,我突然想起了这个电影,然后就去搜了剧情介绍。(这算是了了一桩我人生一大快二十年的悬案。以此纪念

  《爱情来了》影评(四):爱情来了吗?

  听彭靖惠的《爱情来了》,脑海中一下跳出这张几年前看过的电影。三个在房顶唱歌玩耍的丑小鸭,温煦可爱。

  充满了可爱的小肥皂泡,卑微的人也有漂亮的希望。爱情是什么?是推销员眼前飘舞的美丽泡泡,是胖妹雨天拣到的黄色BBCALL,是面包师童年记忆里隐形人留在秋千旁的脚印,是么?

  不知道,我只看到这些不起眼孩子们,迫不及待为这爱情的暗示付出自己所有的真挚感情,绽放出那么些微弱美妙火花。这奇妙的暗示,是上帝还没有遗忘我们的小证据。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灰姑娘时光终于要结束了,丑小鸭在人间显灵,我们会变得又美又好,又高又强,多年后坐在高级软皮沙发上,看着满堂金玉,与小孙子笑谈过去的笨拙可爱时光。世界果真如我想象中,是温良,又有点调皮的。

  只要给我机会,我是肯努力变的。像他们一样穿着西装,打好领带,假做无意推销一下手提箱里的商品,轻轻松松做成一桩生意,‘bingo'世界都会拜倒在我的风采之下。

  胖妹涂着指甲油,得意满满的说:我是一只骄傲孔雀

  面包师手中虽然笨拙却也层出不穷的面包创意~

  ……

  世界真的会为你改变么?

  他们真的会为你停一停脚步么?

  上帝真的安排你丑角变主角么?

  嘘……没有你做原形童话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爱情?对于你我来说,他终究只是一个小梦想吧。

  你看,红色气球漂浮动物园上空,不是也很好看么?

  《爱情来了》影评(五):爱情真的来过?

  爱情真的来过?愚蠢问题。如果不是那样,你为什么还留着那么多琐碎物件,为什么不删除曾经用过的号码,为什么独自抽烟的时候会若有所思,为什么会在别人生日心神不安地挑选礼物,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做。

  看看这部电影,让人更加无法懂得爱情。爱情和这篇文章一样,开头和结尾都很容易跑题。

  [你的小学同学刘启盛]

  小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切实际幻想,就像刘启盛的隐形人。我曾经把所有动画片人物能耐集于一身,不需要上学,除恶扬善,英雄救美,和喜欢的女孩在一起。但我从来没在秋千下洒满面粉,所以从来没有见过那些幻想留下的脚印。刘启盛儿时的小小情愫,全部跟随着午夜地上的脚印们,稀稀簌簌的跑远了,并在刘启盛多年的张望生长。可那真的是爱情么?

  女孩们,你们是不是都有那样的同学?——喜欢和你在一起,不会说话,用很多莫名其妙方式表达好感,宁愿一辈子也不被察觉。你们真的会爱上他么,即使他不停地为你做可爱的蛋糕,鼓起全部勇气为你上电视唱了一首蹩脚的老情歌。我想不会的,刘启盛也不会抱这样的幻想。

  我很喜欢刘启盛写的那封信,字迹歪歪扭扭,旁白质朴得有些笨拙。但其中透露着的那份坦然,让人欣慰。他把自己内心当中多年的寄托,和那些完全合理解释都说出来了,他可以面对现实,并选择自己的方式去释放他。真的不要在20年后,冒失地向你青梅竹马同伴袒露心迹,还说什么要和你在一起,别傻了。所幸,导演没有搬出这一幕给我们看。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收回一个坦然地微笑

  [孤单的BBCall]

  有没有想过,自己究竟会有多孤单?买一件运动外套,后面印着“我自己一个人住”?我靠!如果真的有卖,或许我会去买一件,但一定没勇气去穿。

  Call是关于孤单的故事。胖妹乐此不疲地用捡来的传呼机填补自己的空虚——没人约会,独自看电视,和甜食过不去。那个猥琐男也一样,被抛弃,失魂落魄的时候宁愿相信一个陌生的声音。

  见面的场面让人发笑。猥琐男的反应真的够直接,拿回BBCall,也没忘记把画送出去,很有要点想想也是,如果当初明知不会爱上对方,有什么理由不去说一声“BBCall还我”呢?

  如果你是那么的急,请你Call 070070012。台湾人讲话是那么的有意思

  [酸酸甜甜柠檬派]

  丽华可能是最倒霉的,也可能是影片中唯一尝过爱情滋味的人。一边是电视里刘启盛真诚而让人忍俊不禁表演,另一边是让人绝望分手信和整块的柠檬派。在一个人度过的夜晚里,这样的场景难免让人感到强烈反差开心的笑和心碎的哭泣乱作一团。爱情也许就是这么回事,有时让你无比甜蜜,有时让你心如刀割,哪怕这是来自同一个人。根本没有人会在乎你如何去表演。

  世界上真的有柠檬派这种东西么,还是人们自嘲的恶作剧?酸一口甜一口的刺激味蕾,真的只是为了把自己喂饱么?刘启盛的表演总会有个完,可丽华的柠檬派到底该如何处理呢?说不定会很简单——狠狠地灌在地板上……

  [台湾,载不走上海的梦]

  影片拍摄在90年代的台湾,不知是台北还是别的城市忽然发现和上海非常的像。画面有些潮湿黯淡繁华的城市有些破败,忙碌的人们带点忧郁精致商店配上传统手工,亦商亦住的公寓楼房,低低矮矮的住宅区,杂乱实用屋顶感觉就像苏州河两岸嘈杂而充满生机,让人舒适,也感到不安。还有很多说不上来的细节,都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分别已久的孪生姐妹,忽然被指认出来。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我给上海的评价居然是传统,难免让人诧异。不过我知道,我说的传统是百年以来的传统和民国时期的遗风。每一座城市的气质,都是被时代经历了这些时代的人们所造就的,无可更改。或许这也是台湾和上海割不断的联系所在吧。

  [每个人,都还在原地]

  电影结束了。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和结局,即便是隐形人脚印的蛋糕,也不能说明什么。可能是我过于悲观了。但我真的不觉得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变化,尤其是那本该来了的爱情。刘启盛、胖妹、丽华、音乐青年、推销员、猥琐男,恐怕都还会站在原地吧,继续原来按部就班生活,甚至丽华可能不会再去买蛋糕了。当然,我相信他们都会觉得轻松了一些,毕竟,过去的一些情结,都被悄无声息的融化了。

  那么,这样也不坏。

  《爱情来了》影评(六):《愛情來了》──天真而有話要說的造夢導演 [转载]

  陳玉勳的《愛情來了》,是部拍給大人看的夢想電影。

  一如前作《熱帶魚》,他一向捨棄沈重的歷史或民族情感包袱,擅長以戲謔誇張的方式描寫小人物悲喜,在談笑間為台灣社會作了橫切面式的觀察與詮釋。這樣的形式,與其跟隨王小棣早期參與的電視作品神似,也因此《愛情來了》很像他的師傅(即王小棣)去年的佳作《我的神經病》一般,以幾個精彩小人物串連成分段的故事結構,而三個段落雖各自有其主題,但人物們又彼此交織擦撞出火花。也因為這樣,各段間的調性、強弱是否一致,就大大影響觀眾的觀影心理,亦可能會影響了電影的整體成績。

  這倒不是對這部電影全盤的否定,事實上《愛》片的前兩段實在非常真摯動人。第一個故事中,陳進興這個其貌不揚的麵包師傅,喜愛唱歌,更堅持信仰著小時候的夢想。當堂娜這個美麗如昔的小學同學再次出現時,陳進興所激起的不只是純純的愛,更帶有時間歷程下無盡的感激之情。尤其在看來新潮不羈的小徒弟「見義勇為」式地遞出那封信時,堂娜的微笑益發深刻而溫暖;而接著緩緩唸出的信件內容,加上可愛的童年迴想,更是陳玉勳一向維持的赤子之夢,看來好像很幼稚笨拙,實際上反而在功利的社會中更顯得他的單純可愛。金馬獎男配角陳進興直憨逗趣的節奏感,令人捧腹的歌聲,實在自然得令這個角色成功又討喜極了!

  而第二段也是有其異曲同工之妙,肥胖的吳莉莉是公司女職員中批評異性嘴巴最苛薄的一個,偏偏她也是渴望愛情又離它最遠的一個;於是因為BB call而產生的「愛情綺想」就變成她心中純純幻夢的終於實踐,那段狂力減肥與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生理掙扎,也因為廖慧珍的自然「本色」的演出而更具說服力。所以最後紅色氣球飛去的那個剎那,胖妹手捧著因為幻想而作的荒謬畫紙,兩行黑色的眼淚就自然會令人哭笑不得地感動起來。

  比較起來,前兩段的調性明顯的充滿詼諧感,及甜滋滋的夢想味道。在場景及道具上用色大膽,不論是美麗的麵包蛋糕,或是胖妹房間及服飾的彩色繽紛,都助長在視覺上的豐富和愉悅,即使最後愛情來了的結果似乎是悲情地又走了,都僅是淡淡的哀愁。而到了堂娜與施易男這一段,不儘在時間比例上明顯較短、節奏較為靜緩,更立刻有捉襟見肘的尷尬之感:一方面堂娜第三者的憂鬱與無奈,因為角色的扁平而顯得力不足;而偶遇初出茅廬、呆呆傻傻的施易男冒失的解圍,除了一個碩大的生日蛋糕圖案外,幾乎是個空心的故事,而且堂娜身上的跛腳變成一個漏失,原先的設計應該有其意義所在,但直至最後都沒有交代,有點可惜,對照起前兩段明顯地黯然失色

  不過好在電影最後十分鐘的收尾,如枯木回春般地,才又拾回屬於陳玉勳那股純真又不失感性的特質,精準地散發出迷人的氣味。不論是陳進興效(笑)果十足、充滿堅持的又唱又跳,同屋室友離去前的一瞥,或是堂娜面對完整的檸檬派與舊日同學電視告白的笑淚交錯,抑或是廖慧珍「解放宣言」式地大吃大喝,直到鄰桌無名大哥大突然震動的最後一個鏡頭,都再次拉抬觀眾的心理起伏回到高潮。所有角色的環顧與相互碰撞,除了呈現身為編導的陳玉勳對角色的深深感情外,更是讓這些人物與整部電影深得觀眾人緣,也彌補了第三段的缺撼。電影分成三段的形式,倒也是不按常理地將每段的title變成故事結束後的眉批,有另一種儼然不同的效果,更自是不勝唏噓的尾聲。

  陳玉勳最擅長的,就是在現實社會的疏離與失序中,試圖呈現一種天真又不失於矯情的小人物狂想曲。類同於《熱帶魚》在笑鬧下隱藏的犀利批判,《愛情來了》也做了類似的事。就如同美麗與平凡、有名或無份、現實或人情…..這些好像是截然二分的價值觀,被提出了質疑,他卻以充滿生命力的角色心理打破這層藩籬。就以前兩段的男女主角而言,在他們身上,我們見證了愛情的純良與平等,踼開了俊男美女的神話,一如德國導演波西阿隆的《甜蜜寶貝》讓肥胖的女主角勇敢的追求愛情一樣,變得深具說服力;他也安排了像黃子佼這般現實及脫序的人,及楊潔玫這樣耍賴式的感情失敗者代表社會真實面作為映襯。電子媒介的偽善(節目主持人)與冷酷(call機及大哥大)被並陳其中;它們也同時變成人們感情慰藉與溝通的倚賴,及人際接觸更加減少、關係疏離陌生的罪魁禍首。此外,我們也在這些角色身上看到年輕人的夢想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鴻溝落差(作曲的室友及施易男),及對婚姻愛情的執著、害怕與脆弱。這回題目是談「愛情」,對人及社會的關照倒是角度不同,立意一樣。

  他拍了二部作品,在稱不上精準美麗,甚至有點粗糙的影像掌控外,倒是一個很會說故事及指導演員的導演,但是最重要也最可取的還是他看世界的態度。在嘻笑怒罵之餘,他雖然讓電影不脫離現實時空,真實地面對生活上的無奈與荒唐;但也提煉出在通俗誇張的人物情節裡豐沛飽滿的樂觀善良。這樣的導演,一派天真地堅持其喜劇本色,但我們倒不能單單只以這樣的角色看待他,因為他也同時是個話中有話的批判者與觀察家。又和《我的神經病》一樣的是,在看完電影中再現的台灣社會一角,我們不只有笑聲與歡樂而已,更多的自省與自覺,應該也是創作者所期待的。

  塗翔文/98.3.14

  原链接:http://flashguy.myweb.hinet.net/lovecome.htm

  《爱情来了》影评(七):爱情go go

  本文首发在我的公众号喔,filmpublic。欢迎来这找xiaoxiongdi玩喔

  1

  最近在看《求婚事务所》,惊觉伍佰真是个有人格魅力的男人,我没想到36岁的他在一言不发的时候,仍带着一丝忧郁的少年气。更要命的是,去听了他在《生命的现场》live里唱过的《牵挂》,真的好难受啊好难受。《牵挂》里温柔地唱着—

  我不愿听见你说寂寞的声音,怕我会忍不住对你说我的真感情。

  我还听过一首更窒息的《牵挂》,那是在陈玉勋的《爱情来了》里。应该没几个人看过这部台湾片,我是在被陈玉勋处女作《热带鱼》圈粉后找到的,可惜的是,渣画质却没能阻挡高泪点的我拼命掉眼泪。我最近发现了一件事情:只要喜欢的东西都带着专制的属性。跟电影一样,爱情也是那么地专制,它不讲道理,也没什么分寸,就像质数,一定得凸显孤独才能释放它的绮丽。

  2

  《爱情来了》就是在讲这样的事情。三个小故事,直击你的内心。先讲第一个故事吧,老天,我是多么喜欢它啊。面包师刘启盛在20多年后偶然和童年挚友丽华相遇。那天,丽华来买柠檬派,刘启盛在面包房隔着玻璃窗,看见了她散发女性气质的脸。他当晚立马翻出了小学的同学录,重温了丽华曾写给他的话。这一奇怪举动还被马念先耻笑为“恋童症”。不知哪来的勇气,他给丽华写起了信,信上说道:

  我想你大概已经不认得我了。我是你小学的同学,刘起盛,我现在在我阿姨的面包店工作…国二时我的父母出车祸过世了,那是我最难过的日子,但是你变成的隐形人却一直陪在我身边,帮我度过了那段难过的时光…现在想起来,你可能只是家里出了一点事,搬家了而已,不可能真的变成隐形人。还记得我们的约定么?你说长大后要和我一起去留学,我们要去狄斯奈乐园找隐形人。

  东野圭吾说:有些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个人。于是,这个平日看起来消沉,抵抗所有相亲的男生好像找到了一点人生目标。他牢记着女孩曾说过的“做人一定要有勇气”,用卤味加啤酒为代价让马念先教他唱歌,立志要去参加歌唱比赛;因为知道丽华每天都要光临面包店,就开始精心制作不同的蛋糕,传达着自己的心意,有愧歉,有感谢,更多的是爱。他变得积极、可爱,硬吵着让马念先教他唱超原始的《因为我爱你》,还会在面包房里旁若无人地唱起白痴的歌词—

  我愿意你把头低,那是因为我爱你。

  想起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有这样一句实在的话:一想起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了微笑。刘启盛对丽华的感情呢?是友情,还是爱情呢?可能还是濒临爱情边缘的感情吧。每天一个蛋糕,一点点的助跑,无聊的日常都可以变得很有趣,充满了希望。可是放心,人生倒是不会真的发生什么变化。刘启盛在信里继续写道:

  这个礼拜五晚上八点,请看三十三台,请再一次替我加油。

  那一个礼拜五,丽华如期守在电视前,看到了刘启盛出现在电视机中。他穿着白色的燕尾服,跟要去当新郎一样。伍佰的《牵挂》伴奏刚响起,丽华就瞄到了桌上的一封信。那封信是某个男人写给他的,说想要暂时分开,顺便还感谢了她一直以来买的柠檬派。丽华开始大哭,而这时电视机里的《牵挂》也到达了高潮部分。

  刘启盛那完全跳tone的声音时而高耸入云,时而又坠入深海,节拍整个走偏,看吧,他已经全然不顾音乐的正确打开方式,他忘情地转圈,还会给自己加戏,摆出罗丹“思考者”的架势,你开始了解到,他真的很喜欢丽华。以前一直以为丽华是因为听了这首歌,回忆起和刘启盛童年往事才痛哭,直到看了第三遍,方知这个结尾传达的是更为现实的爱情链:他唱给她听,而她却为了另一个男人而哭,连他亲手做的柠檬派也不放过。

  爱情不就是这样。一定要很孤独才足够浪漫,一定要去到尽(粤语:做得很投入)方才过瘾。这样的感情常常出现在多年不见的朋友之间,而那个人不是情人,你甚至难以去定义,他就是那样特别的存在。你们之间有过回忆:一起在便利店外写作业,一起赤裸裸地聊天过,还会在圣诞节互送祝福,频繁地传简讯。太多了,做了太多早就该是情人做过的事。让人生饱满的方式很多,但这应该是最特别的一种吧。直到年过20,才逐渐通透:爱情里的相遇几乎都是久别重逢。

  吴念真讲过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有一次他去日本,在机场的洗手间洗手,抬起头,发现身边的一位男士正是他年轻当兵时的朋友。他们几十年未见了,当他们小小地寒暄了一阵,互道再见后他才意识到:应该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尤其在这样的岁数。

  友情如此,爱情也逃不过。

  3

  《爱情来了》第二个故事,同样孤独。一个叫莉莉的胖妹捡了一台bb call,她由此展开了和一个陌生人之间的夜谈。那个有着好听声音的男士告诉胖妹,自己曾经想要自杀,但是因为胖妹,他选择了活下去。靠,这难道又是撩妹的另外一种操作方式?看来,21世纪的我们是在倒退哎。

  胖妹问陌生人:为什么要自杀呢?你看大象很可爱,小鸟也很可爱啊。胖妹真是个可爱的女孩,是一个会买印着“Ich liebe Dich(德语:我爱你)”的气球来装饰的少女,镜头和场景布置无不在宣示着对爱情的渴望。为了两个礼拜后和陌生人的约会,她报了减肥班,拼命抑制自己的食欲。这样的爱情是不是很矛盾,一边以欲望为出发点,一边又做着违背本能的努力,实在混乱不堪。胖妹最终减肥失败,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动物园赴约。

  那一天,胖妹涂了口红,穿上漂亮的裙子,戴了一幅墨镜,还举着一只红色的小气球。结果那个有着磁性嗓音的陌生人竟是个猥琐游民(衣服背后写着:我自己一个人住。真是够了)。陌生人看到胖妹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美女,直接抢过她的BB call,扔下自己的画就跑走了。

  心碎的胖妹照旧进入汉堡王,豪气地跟服务员说:

  给我一个大华堡,一个培根堡,火烤汉堡一个,大薯三个,葱圈三个,一个鸡排堡,再鸡腿4只,大冰红茶,大可,苹果派3个。

  要是爱情都能被食物治愈,那就好了。这场矛盾的爱情以向本能投降收尾。人总是喜欢在失意的时候轻易爱上某个陌生人,把他当成活下去的理由。像胖妹,明明甜食胜过恋人,却硬要去追寻一份来路不明的情感;像猥琐男,明明是自己的问题,却硬要渴望通过一位美女来拯救自己。

  4

  《爱情来了》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丽华(没错,就是刘启盛的小学爱人)和推销小哥身上。原来丽华的职业是个理发师。那个冒冒失失的推销小哥规矩地仰着头,任丽华摆布他的头发。看到丽华细软的长发在半空垂着,露出半个白皙的侧脸,高高的鼻梁若隐若现,他竟然发起了白日梦。可能是看到小哥陷入幻觉的表情太搞笑,丽华温柔地问了一句:

  第一次来洗头啊?

  小哥被拉回了现实,羞涩地笑了笑。阴差阳错地,我们被导演告知,丽华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而那位夫人在理发店一眼认出了丽华,由此制造了一场尴尬的对峙。在混乱之中,推销小哥拔出那把销路爆烂的防狼枪替丽华解了围,于是有了后来的“天台理发”一幕。

  剪了个利索头的小哥刚没走多久又折返回天台,害羞地邀请丽华跟他一起共渡生日。喔,原来今天是你的生日啊。镜头慢慢上移,你才发觉,小哥在丽华哭泣的空隙画了一个大蛋糕,点着蜡烛。于是,他们两人围着蛋糕开心地跑了起来,那一刻,连狂风都温柔下来了。

  就是会这么轻易地把自己交给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人,就是有这样的好运气,在自己最衰的时候遇到一个好人。一个差点被打,一个东西半天推销不出去,可能都算不上体面的人生,但那份突如其来的好感,足以带来一点点信心。

  5

  太宰治在《斜阳》里说过:一写到恋爱这个字,我就写不下去了。好在,陈玉勋克服了这样的困难。90年代的台北在他的镜头下,充满了恋爱的味道,孤独,温柔。那种爱情是夜深人静的泡面,是BB Call上的一串号码,也是画在地上的蛋糕图。爱情来了,但一下就走了,那样短暂的保存期叫人害怕。讲究的构图,真挚的故事,短短两个钟头就勾勒出现代人的live。

  终于明白,渣画质并不代表讲不好感情,也不意味着需要被淘汰。想起始终抵制3D的诺兰,害怕被技术控制的他仍像个原始人一直在生产好故事。究竟是他太保守还是我们太低级?三年前我在台北找遍音像店,只为了买到陈玉勋的《热带鱼》。

  电影做到这种地步,已经足够了。

  《爱情来了》影评(八):很高兴遇见你,我的隐形人

  0

  你以前常说做人要有勇气,于是我写了这封信给你。

  2010年的冬天,大雪来的特别的晚。记得去年11月登上开往南方的飞机时,已是满地的雪花,我穿着厚厚的大衣,系着女朋友给我织的一条夸张的围脖。然后飞机落地,我发现周围的人都还穿着清凉的短袖。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无比清晰的感觉。

  我喜欢旅行的原因大多并不是为了风景。而是跑去见另一个世界的人们,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在火车上我总喜欢扒在窗边看,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火车路过苏州附近的一处村庄,不远处的一所小学正在升旗,孩子们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系着整齐的红领巾。我把头几乎贴在了车窗上。我总会禁不住猜测他们的生活,也总是禁不住偏题,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很多故事。

  去年还是前年,我已经记不清了。小学同学聚会后我和一个朋友跑回母校,和看门的大妈磨了半天才争取到10分钟“参观”的机会。在操场上,朋友露出夸张的兴奋表情,疯狂给我指着:就是这儿!还记得么?6年级1班教室的旁边的男厕所,当时不知道谁把咱们班女班长的名字写在了墙上,后面还有人加了一句“到此一游”。

  我突然站住说,你觉不觉得这个操场变小了?我是说,你觉不觉得,我们小时候觉得操场特别大,主席台特别高,可现在进来却好像是记忆出了错一样。

  我发现自己恍惚看到了很多以前的事情,看到同学们坐在马札上开会的样子,看到了那个后来被双规的教育局长在上面给我们讲话,看到那个杀死自己丈夫的语文老师,看到了鼓号队在体育部门口演练着一首进行曲,看到了骑马打仗的孩子们。彷佛我还看到了自己,一个穿着棉鞋呼着白气的孩子,在操场上走来走去,想在打水的屋子外面碰到临班的姑娘

  1

  过了二十就老了,就是奔三的人了。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矫情,因为我们有东西可供怀念了。衰老从心开始,从挤在南锣鼓巷喝瓷瓶酸奶开始,从一件件印着小时候物件的文化衫开始,也从书包上别着毛主席像章的时髦青年中开始。是的,人总要怀念点什么,才能证明他来过这个世界。

  他叫冯博,或者叫赵博,或者是杨博。我记不清了。我是和我一块玩弹球的小学同学,胖胖的,说话有点大舌头,没有女生喜欢他。我记得,他总穿着一双片儿鞋,洗的发白的体恤衫。我还记得,班上的大个子男生总在他做引体向上的时候,绕到他后面,扒下他的裤子,露出大花裤衩儿。女生们在旁边捂着嘴笑他。他家在一个深深的院子里,最深的那间,那是我们捉迷藏最好的地方。他总陪我买鱼串儿吃,输给过我很多洋画儿。中午会提着一个水壶找我一起上学。

  小学毕业后,他被“大拨轰”进了178中学,父母给我交了那时候看来是巨款的赞助费,让我去读一个重点中学,从那时起,我们的联系便渐渐少了。一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小学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在学校被人搞大了肚子,我在学校附近被人劫了5块钱。也包括,他在去开学校运动会的路上,天坛北门,被一辆卡车撞死了。我听姥姥说,他的妈妈就在他旁边,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撞出去十多米远,撞到一棵树上。像我听过的大多数车祸故事一样,他死在了急救车上。

  后来的后来,胡同被拆了,我们搬进了楼房。很多年后,我姥姥说,她去天坛遛弯的时候,碰上了从前的邻居老太太。聊天的时候,老太太和她说,就在孩子死后的一周,他妈妈疯了,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2

  这个世上,有人负责制造谎言,有人负责伪装相信。就是这么荒诞,我们都是演员。只不过,有些人匆匆地从我的生命中谢幕,我则要续写这个故事。但是,不管这个故事要讲多久,不管他们还会不会出现在这个故事的结尾,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他们离开我的生活之时,就注定会成为我心中的隐形人,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搭一个小屋。

  他们中的有些会在我的梦里出现,梦醒之后我已经满头大汗,或许还伴随着久未平复的心悸。他们有时会会来看我,或者我去找他们。

  那次小学同学聚会选在的春节之后,曾经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回到北京过年。坐在我前面的胖子大专毕业后就一直呆在家里,聚会时忙着调戏班上的女生。班长继承了母亲的服装公司,在做买卖,吃完饭留下几个混的不错的同学的电话,就匆匆走了。中学时候被搞大肚子的女孩在做买卖,她化了很浓的装,穿着很凉快的衣服。我们K歌到天亮,唱了很多小时候的歌。我唱了种太阳和七色光。

  没有人再提起已经逝去的人,虽然我一直记得他。有时我会发现我老了,而衰老就在我回忆他们的时候露出讽刺的微笑。只是有些时候,我们老着老着,有人干脆选择离开。你知道,他们曾离我那么的近。

  我不认识她,虽然大学在一个学院,但我们并不认识。我只是听说,她感情失败,男朋友去了英国,就要和她分手。于是她选择在魏公村附近的一家宾馆,割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还来不及认识她,我刚刚读研究生的时候,她学业顺利,学生会主席,在通往唐山的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人们纪念她,人们说:也许她是天使,不属于这个世界。

  我听说过他。他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酗酒死亡,留下家里没有劳动力的残疾父母。每年春节,他的同学都会组织为他的父母捐款。

  身边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选择永不同的方式离开。这突如其来的世界,和课本上说的一点也不一样。嗯,大雁有时排成一字,有时排成人字,只是课本中没有告诉我们,他们飞走了,也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3

  或许有些人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他或者她,只是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有一个歌手也这样唱过: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唱得真好,过客终究只是用于怀念。

  前几天H君给我寄来一个大大的包裹,里面有一袋子我考研时候的资料,还有一封信,两袋家乡的特产。我与H君是在07年考研时候认识的,当时她即将毕业,有一个称心的男友远在异地。他们合算着,若她考到北京上学,他也可以来北京发展。

  当时我们在qq上经常聊天,也许是因为那时的人很难遇到一个彼此竞争着入取名额,但不怎么怀着私心的朋友。但最终她并没有过线,仅仅是差了几分。当时她很希望再考一年,但家乡的父母却希望女孩子家能够有一份当地公务员的工作,安稳度日。

  我记得我与她说了很多,希望她再试一次。我寄给了她我所有的考研资料,分享给她学院教授们的行踪。但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她还是放弃了。她并没有告诉我其中的原因,我也知趣地没有追问。

  两年之后,当我甚至已经在脑海中隐藏了这些记忆的时候,她将我寄给她的资料打包快递给我。她要搬家,明年就要结婚了,和一个当地宣传部的小伙子。以至于我读到她写的这封短短的信时,鼻子一酸。一直住在心里的,那些为了一件事情而拼命的孩子,这时一一跃到了我生命的前台。

  是的,人生就像一台长长的戏剧,我们都是自己的主角。只是,当故事中一个消失了许久的角色再次出现的时候,我们立刻便卸下了身上所有的伪装,早已泪流满面。

  因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我的生命不是孤单的。

  4

  我的生命中经过了许多有趣的人。我远远地欣赏他们,从不肯轻易将理解二字脱口而出。这里面有孤独的诗人、有贩卖思想的激进分子,也有纪录生活的摄影师,他们在我的生命中来来去去。

  我在自己蓄谋已久的小说开篇就迫不及待地想向读者们介绍他们。我说,这个世界就像一场“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每个孩子都被涂上了红扑扑的脸蛋,张着一样的口型。他们整齐地站在你面前,露出一样的笑容。然而,你却很难辨出他们心中的声音,可能还会忘记那个站在角落中的人。因为这个世界太过嘈杂。

  但,幸好回忆这个东西会适时在某个夜里充满我们的脑海。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彼此吐露心绪,肯怀着善念与单纯生活。

  我答应一位善良的朋友,写一篇影评给这个在网络上已经难以找到的电影。这篇文字也送给正一个人在秦岭看大雪的倪君,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送给H君,希望她能在结婚之时能收到我的礼物。这些文字也送给在我生命中来了又走的那些隐形人。

  很高兴遇见你们。你们也许不会知道,今夜我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多么想念你们。让我以电影中男主角写给女主角的一封信作为这些想念的结尾吧。

  5

  丽华你好,

  我鼓起很大勇气写这封信给你,我想你大概已经不认得我了。我是你小学的同学,刘起盛,我现在在我阿姨的面包店工作。

  看到你每天来买柠檬派的时候我很高兴。本来以为你失踪了。看到你又在我面前,我真的很高兴。已经有二十余年没见你了。还记得国小时候我们在公园里的那个晚上么?我们在公园的秋千上等隐形人。我醒来的时候你已经不见,我以为你被隐形人带走了。隔天的毕业典礼你也没来。我一直在等你,等到了晚上,结果你还是没有来,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你,这件事情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秘密。

  之后的几年我都认为你已经变成隐形人了,常常幻想你变成隐形人来找我,我看不到你,你却看得到我。也时常对着天空讲一些只有你才能听得懂的话。国二时我的父母出车祸过世了,那是我最难过的日子,但是你变成的隐形人却一直陪在我身边,帮我度过了那段难过的时光。一直到国中毕业,才慢慢忘记这些事情。

  现在想起来,你可能只是家里出了一点事,搬家了而已,不可能真的变成隐形人,但我还是要感谢你,陪我度过我的青春期,至少你变成的隐形人是一直陪着我的。

  还记得我们的约定么?你说长大后要和我一起去留学,我们要去迪斯尼乐园。你说美国有很多隐形人,不知道后来你去没去过美国,我到现在还没有去过。你以前常说做人要有勇气,于是我写了这封信给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