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五至七时的奇奥》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五至七时的奇奥》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10-23 01:5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五至七时的奇奥》经典观后感10篇

  《五至七时的奇奥》是一部由阿涅斯·瓦尔达执导,科琳娜·马尔尚 / Antoine Bourseiller / Dominique Davray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音乐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一):五至七时的奇奥

  阿涅斯·瓦尔达的成名作,记录了两小时心理煎熬下的女主,在恐惧死亡的心理阴影下,对人、对事的独特视角及心理感受,在后半段结识了即将奔赴战场士兵,逐渐打开心扉,虽然最后被医生证实是虚惊一场,但她却因这两小时的“濒死”体验逐渐懂得了生命与爱的意义影片气氛的营造、心理描写细腻都有非常高超笔触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二):五到七时的奇奥—生命的黑白解药

  五到七时的奇奥

  灿烂阳光行人来往,驶过车辆,泉水流动,泡桐树,雪松,安静公园灵动的黑白光影,士兵与女歌手,素未谋面的男女率真诗意交换生活理解。只有人的死亡将至,风景和那些生活中细小美丽事物才显得格外无关、独立,恐惧在这些寂静的揣摩之中慢慢消失。

  瓦尔达的影像简洁优美,新浪潮的率真浪漫和左岸的纪实美感结合,黑白动态图像中带着某种静态永恒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三):新浪潮

  原本我的电影节计划里并没有新浪潮,但因为转让跟冲动,接连看了两场。相比那场《克莱尔的膝盖》,其实我挺喜欢这部影片的。只是字幕做得实在太差,又是漏翻,又是不翻,又是选翻。把这部经典片子弄得一塌糊涂,唉。

  可惜了,真是可惜了。我还记得电影结束,现场很多人发出了惊讶声音:结束了?我知道这是部好片子,只是我不懂法语,又没有英文字幕……

  9.6.24晚写于402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四):花絮

  看花絮才知道,原来萨杜尔(就是写那本又臭又长的世界电影史的那位)在看了《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之后给瓦尔达写了封信,他说他看电影哭了很多次,——因为克莱奥与士兵最后去那医院花园正是他的伤心地,他曾经自己妻子坐在那个长椅等待诊断书,最后,他们等来的是噩耗

  年老的瓦尔达在纪录片中又回到了那张椅子上,又读了一遍萨杜尔的来信,——没想到老头这么伤感呢。

  这就是电影可以带给我们的。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五):Agnes Varda对话Jonathan Rosenbaum: 灵感剧本解读

  Agnes Varda受芝加哥大学之约,来芝加哥访问一周,并且在《五至七时的奇奥》放映后接受Chicago Reader影评人Jonathan Rosenbaum的采访。此为她所说所谈的记录。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六):哲学家的雏形

  叙事简洁紧凑镜头非常喜欢,实时进展,戏中戏。

  至于故事情人物安排穿什么衣服什么场景有什么隐喻,这些都是技术问题,也很不错

  女主人公焦虑不安,面对命运,这恐怕是最大的主题

  同时也看到了他对自我身分的思考,被野蛮地当作宠物反感

  还有所谓的凝视。

  或许还有其他什么想说明的问题,太多了,完全没有主题。

  但是毕竟是那个年代东西,从讲故事的人到哲学家,或许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分数用今天的观点可能不会太高,但是丝毫不影响这是一部重要的电影。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七):《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观后小结

  正是我喜欢的类型,形式感很强,凌驾于内容。好多没看懂的地方,可以留着以后慢慢嚼。“老祖母”看来绝非浪得虚名,影片中包含很多处“新浪潮标签式”的摇镜拍摄手法。瓦尔达运用彩色与黑白的转变象征主人公心理的变化及她对生活理解上的转变。纪录片式的时间安排很巧妙,把主人公的心理时间转化物理时间用以呈现,给观众带来一种心理暗示。我最喜欢片中两个段落。第一,她脱下白衣服,换了件黑衣服出门,象征及隐喻的趣味性很强,接续的一组主观镜头也很到位;第二,影片接近结尾,瓦尔达又以她的政治立场来引喻她作为女性对生命的看法。此外,全片整体节奏流畅情感细腻,也是一大亮点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八):巴黎立夏

  Cléo de 5 à 7 巴黎的街头,一个人游走在喧嚣中,去咖啡店的点唱机放一首自己的歌,可是无人留意聆听,即使是坐在窗外椅子上的Agnès Varda 好吧,那就去找朋友一个快乐裸体模特。游车河,去剪辑室看短片,Jean-Luc Godard摘掉了墨镜和Anna Karina牵手远去。 公园里,当你和一个陌生男人边走边聊的场景都被拍成了长镜头,所以不用否认,这当然是一场最美邂逅。 Today ain't Flora's Day, Today is Florence's day. 对了,那一天是立夏,白昼最长的一天。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九):五至七时的奇奥

  巴黎,下午五至七时。美丽的女歌手克莱奥正游荡在巴黎街头。她一袭黑衣,摘掉假发,面无声色地穿越着内心中的恐惧与焦灼。一切都由一份体检报告引发,她担心自己会如占卜的人所言,患上胃癌忐忑不安的克莱奥游走在巴黎街头、咖啡厅、或是家里,遇到了各类形形色色男人,她的情人或是朋友,对他们诉说生命中的每一个段落,但似乎没人真正理解她。女人拒绝丑陋害怕平淡,恐惧死亡。她歇斯底里,然后恋物;她卖弄风情,但难掩骚动;她自恋自赏,因此更加自卑。她若即若离,却只愿独善其身;她欲拒还迎,最终选择了释然。“我以为人人都在看着我,我眼里只有自己,这让我疲惫不堪。”到最后,她遇见了即将远赴阿尔及利亚战场的年轻士兵。在与他的交谈下,克莱奥开始重新看到了世界,坦然面对现实

  《五至七时的奇奥》观后感(十):小众的文艺青年们,都没有去

  今天刚在UME看完这部戏,很遗憾,我只能说,我是一个俗人,看不懂“新浪潮”之类。整个影院,不断有人抱怨,“怎么是黑白的?”“撒东西嘛?”可见,这部戏其实是一部很小众的戏。可惜小众的文艺青年们,都没有去。。反而是我们这些大众的人误打误撞去捧了场。。

  整部戏,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恐惧死亡,战胜死亡,再恐惧死亡,战胜死亡的过程。(我这样的总结,很多人都要笑。。难道你没从中看到生命的意义,女权主义之类的东西吗?真抱歉,我觉得这些深刻的东西,我实在是觉得影片太单薄了一些。

  唯一的亮点,就是情节够紧凑,当然时间也很短,呵呵。

  影片的最后,克莱奥遇到一个士兵,就是她的MR RIGHT,然后克莱奥的人生也就此改变。西方式表达,没有迂回,没有曲折直来直去

  总体来说,我后悔60元买了这部1小时20分钟的电影票

  我情愿将《生死朗读》看两遍,也不要看这种片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