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鞠肖男 | 用八年時間治一部茶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鞠肖男 | 用八年時間治一部茶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18-04-14 16:30:52 作者:喜歡就點- 阅读:载入中…

鞠肖男 | 用八年時間治一部茶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文字 | 誰最中國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1984年大学毕业后,鞠肖男入职商业部十年后,他突然辞掉这份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工作,拔剑四顾心茫然,虽没有明确目标,但有一点他很明确:一定要创造自己人生价值

  此后,他花了三年时间,左冲右突寻找自己的可能性犯过无数错误后,他最终选择了海外文物回流的工作,先后为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保利文物馆上海博物馆龙门石窟提供入藏文物

  按照命运的这种既定轨迹,鞠肖男似乎应该成为一位兼具眼光品位的文物专家,然而十三年后,他为报茶救命之恩,再次转行,成了一位茶学家,立誓要为茶治一部正史

  谁曾想,这一写就是整整八年

  鞠肖男在野生古茶树下

  十三年繁重忙碌的文物工作,严重影响了鞠肖男的身体健康体重一度飙升到189斤,上二楼都要停下来喘几次气2009年,一位朋友从云南带回一些野生茶给他饮用一年后,他的体重下降了36斤,所有指标都恢复正常

  太神奇了!简直不可思议饮食运动都没有改变,唯一的改变就是喝了茶茶救了我的命!说到这里,鞠肖男哈哈大笑,许多年过去了,他脸上依然有一种如获新生的庆幸与喜悦那是对茶的感激,对生命的珍视

  从那时起,他开始重视茶这种寻常饮品

  随着了解深入,他的疑惑越来越多,最大的疑惑是:中国人喝茶,短则五六千年,长恐八千余年,喝了几千年,为何时至今日,居然没有一本可称为茶的正史的茶书?

  既然中国没有茶史,那就由我来写吧

  在我们看来,一方面固然是茶使他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或许更多的是他隐而不露的野心

  鞠肖男的茶祖庄园

  茶山实景

  2010年,鞠肖男停下手头所有工作,一心开始研究

  以前的文物工作,使他养成了一种严密的思维习惯,凡事情都要追根溯源,凡答案必须简明易懂在他看来,做一件事情,就要究竟

  现在很多人喝茶,喝的是什么?喝传承人喝工艺喝器具喝故事实际上,我们要喝的是什么?是茶本身,是好茶那怎样的茶,才算是好茶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茶从何而来

  一步一步剥茧抽丝,一点一点寻根探底鞠肖男就这样带着一肚子问题,一脚踏入了茶行,欲穷其极

  鞠肖男受访照片

  

  关于茶的发源地,茶学界一直闪烁其词,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一开始,鞠肖男也像所有初入茶行的人一样四处访茶山,茶山倒是跑了不少,答案却越来越扑朔迷流越是模糊不定的时候,越是接近答案浮出水面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一句话,猛一拍脑门,答案其实很简单

  离发源地越远,茶树种子分子一定越复杂,离发源地越近,茶树种子的分子一定越简单,用科学方法测一测,不就知道了吗?

  茶发源地生态环境

  野生茶树

  野生茶树茶芽

  那句话是: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拨云见月,豁然开朗!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最终,在各方科学家朋友帮助下,他把茶的发源地,确定到澜沧江下游的云南临沧

  其实,很多东西的答案,我们的老祖先早就说清楚了,与现代人不同我们用的是科学技术他们用的是文化,这就是智慧

  鞠肖男讲茶史

  在茶最好的生态发源地,才有最好的茶原料

  为了找到最好的茶,鞠肖男请当地的村民带路,一座山一座山地跑,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这些山上经常有黑熊野猪豹子等野生动物出没,好多次与他擦肩而过他在澜沧江下游的原始森林里啃着干粮,风餐露宿不辞艰辛,一泡就是五六年

  采茶

  为保护野生古茶树资源,每棵树只采二两茶叶,请当地著名的制茶师傅制了七十多款茶,做来做去,却发现什么都不做最好

  有好的原料,并不等于有好茶那什么是好茶?我总结了一个公式好茶=好的原料+恰当的加工这个公式适用于所有入口的东西鞠肖男笑一笑:研究一个问题,我喜欢推到极致,用极致比较容易说明问题

  他让助理拿来杯子,放进四五片茶叶,泡给我们喝他看着我们得意地说:你们尝尝,最好的茶有森林的味道

  鞠肖男与茶专家刘仲华

  找到了好原料,做出了好茶,鞠肖男又被这个新问题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再一次把自己扔进了书海里

  唐代以前的古籍中,没有茶,只有用中药的荼陆羽写了茶经以后,才有了茶这个概念

  为什么唐代出现了茶经出现了陆羽?难道说唐之前的几千年里,那么多先贤智士,就没有一个人能做这件事吗?鞠肖男问自己

  晾茶

  鞠肖男寻回的茶

  其用涤烦,其功致和翻阅大量古籍后,他发现,唐人对茶的这个表述,有一个伟大意义在其中茶从药的一味脱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种饮品做为药的时候,多苦都要喝,做为饮品的时候,又苦又涩,口感上有了要求,于是对茶有了加工

  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宋人对茶的认识,比唐人又高了一级,跟做药的茶完全是两码事了不同的口感要求,又促使了许多新的加工工艺出现

  所以,所有的工艺,其实都是为了掩盖茶本身的瑕疵鞠肖男终于找到了答案

  也许他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意义在于,他没有固守于传统的茶学知识,而是以一个当代人的眼光去回看传统,甚至提出质疑:传统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吗?

  鞠肖男工作室一隅

  鞠肖男为国家博物馆提供的藏品

  北宋彩绘木雕观音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鞠肖男走走停停追追寻寻,在他的质疑与探索中,八年时间就过去了

  本着这种究竟精神,他不但完成了对茶史的追寻,还开创性地建立起了一套茶生态评价标准体系,他认为,一个标准体系的完善程度,就可以表明这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

  他说:茶好要原料好,原料好要生态好,我建立的九个生态标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来评价茶有了这个标准,再加上现有的技术标准品鉴标准,三者综合起来,进行权衡,就可以衡量天下所有的茶

  现在一讲茶,很多人就给你讲故事茶好不好,就看故事讲的好不好这就导致茶市场现在出现了很多问题

  要有效解决茶市场的种种混乱现状,必须依靠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此,前不久鞠肖男用香港代表身份,把这个体系提交给了国家,一旦通过,传统的好茶,恐怕就要几家欢乐几家愁了

  这大概就是他的野心所在

  鞠肖男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但同时也有一种微妙忧虑这种忧虑,逐渐被他转化为动力尽快完成自己的书籍,完成这个标准体系,来规范目前的茶市场

  唐时陆羽写了茶经,宋时宋徽宗写了大观茶论,虽然这两本书是茶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但很明显,鞠肖男并不满足止步于此,他还有更大的宏愿:

  我希望即将完成的茶祖书是第三本关于茶的经典书籍不是我比别人高明,我只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总结,明明白白地种茶,安安心心地种好茶喝好茶,让这个社会更清明一点

  治一部可以传世的茶史,建立一套科学的茶评价体系标准来规范茶市场这大概才是二十年前从商业部辞职时,鞠肖男想要创造的人生价值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谁最中国微商城,立即购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