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 期盼涛妈回来
也就过了没几天,王小茹正在加班接到胡涛电话,叫她赶紧回家带孩子。
“妈呢?”王小茹问。
“出去了。”胡涛冷冷地回了三个字便挂掉电话。
回家才知道涛妈出走了,涛妈和涛爸吵架,把电视机都给砸了。王小茹心里也挺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说涛爸在争打中受伤了,本来就骨折,这下雪上加霜,胡涛开车带他爸去了医院。
涛妈不知去向,两天两夜找不到,胡涛急的要报警,后来舅妈打电话来,说涛妈来这里了,让他们别报警了。
胡涛问怎么不早说?打了几次电话都说不在。
舅妈说:“她刚来!”
刚来?王小茹心想涛妈这两天去哪了呢?不会住在老情人那里吧?她不敢多想。胡涛每天照顾涛爸,王小茹看孩子,谁也没心思去管涛妈,知道她在舅妈那就好。
这次闹得有点大,家里气氛也很糟糕,王小茹小心翼翼尽量不在胡涛面前提起涛妈。直到胡涛他爸出院,爷俩回到家,王小茹才知道涛爸伤了胳膊。可怜的涛爸又坐轮椅又吊个膀子,爷俩进门的时候表情都很严肃,这匪夷所思的剧情让王小茹莫名紧张。
涛爸回了家,王小茹犯了难,这手脚不能动,肯定需要一个人照顾。王小茹和胡涛轮流请了四天假,她没想到涛妈一走最倒霉的人还是她,一个女人要照顾三个男人,很快就扛不住了。
仔细想想女人真是很可怜,涛妈这辈子挣钱并不比涛爸少,可家里的事大多数都是涛妈做,饭是她烧,衣服是她洗,家里是她打扫,还要带孙子,涛爸只负责天天下楼打麻将。
就算把所有钱都握在手里那又怎样?再要强那又怎样?一个弱女子每天要做那么多事,男人一句关怀也没有,外面有个男人对你关怀几句,赞美几句,能不感动吗?
王小茹累得精疲力尽,仿佛突然可以理解涛妈的行为,假如这种行为没有伤害到自己利益的话,她觉得真不应该插手去管。
过了几天她跟胡涛说:“我所有年假都请完了,明天实在请不了假。”
胡涛沉默不语,王小茹直说:“你把妈接回来吧。”
晚上九点胡涛穿上外套,独自一人开车去了舅舅家,他去了很久,回来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涛妈没跟着回来,胡涛什么也不说。
第二天王小茹送完儿子,打电话叫家政阿姨早点来,给她全天的工钱让她帮忙照顾涛爸,可晚上回家还是有一大堆事要做。
王小茹不禁问胡涛:“妈难道就不回来了?”
胡涛说:“过段时间再回来。”
王小茹便抱怨自己照顾不过来。
胡涛说:“你不是说要住出去吗?住出去这些事还不是要我们自己做吗?”
王小茹像是被将了一军,她反驳道:“接送孩子做家务都没什么,但爸也要人照顾呀。”
胡涛说:“那我要是单亲家庭呢?要是只有个爸呢?”
王小茹听到单亲家庭这四个字心里一惊,莫不是涛爸涛妈要离婚?她实在忍不住,就问胡涛:“爸妈这到底是怎么了?”(经典心情随笔 www.wenzhangba.com)
胡涛还是不说,日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过了两个礼拜,终于有一天晚上,胡涛说要去舅舅家,去了一个多小时,带回了久违的涛妈。
王小茹没想到再一次看见涛妈,就像是看见失散多年的亲人。
“妈,你终于回来啦?”
全家就她一个人最高兴,其他两个男人都是沉默不语,涛爸一张脸板得跟京剧脸谱一样。
儿子看见奶奶回来,跑出来叫奶奶。涛妈把孙子抱得紧紧的,什么话也没说,带着孙子进了儿童房。
涛妈的穿着打扮和之前都没有什么变化,没有变瘦,也没有憔悴。只是沉默寡言,她把以前张姐睡的床擦了一遍,和涛爸分房睡。
第二天王小茹揣着一颗担惊受怕的心去上班了,生怕晚上回家看见涛妈又走了。下午王小茹不放心,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过了半天才有人接,是涛爸的声音。
“爸,妈呢?”
“接孩子去了。”涛爸语气呛呛的。
“今天三点放学,这都四点半了,还没回来呢?”
“不知道。”三个字把王小茹打发了。
王小茹挂上电话,又赶忙给胡涛打了个电话,她觉得涛妈情绪不对劲,害怕出什么事。
“没回家就是带孩子玩去了呗。”胡涛这颗大心脏,一点都不着急。
两人在电话里争执了几句,胡涛说:“能出什么事啊?你不要这么神经兮兮行不行?”
王小茹气坏了,请假提前回了家,在楼下刚好碰见涛妈和儿子,心里一块大石头才落地。
“妈,你们怎么才回家呢?”
“转转去。”涛妈的回答很简短,一副不愿聊天的姿态。她只跟孙子说话,对其他人都沉默寡言,一家人跟守陵一样,气氛很尴尬。
王小茹后来从各种对话中听出,涛爸的手是自己撞坏的,貌似是要出手打涛妈,结果从轮椅跌到了茶几上,用力太猛弄断了胳膊。
这八成和第二春有关。
自打这以后,涛妈再也没提过买保险的事,也没再穿那几条花枝招展的裙子,她不愿意跟涛爸说话,也不愿意跟胡涛说话。
胡涛到底是亲儿子,心里还是疼他妈,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开始哄涛妈,给她买礼物。不仅如此,胡涛还买了一个一万多块的单反镜头,都没跟王小茹商量。
王小茹觉得工资卡放在胡涛身上太可怕了。
经历了保险老头的事,王小茹对于婚姻又有了新的感悟,从一开始的震惊愤怒,到中间的幸灾乐祸,再到最后的焦头烂额,她觉得自己和涛妈并不是完全的敌对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她原以为借保险老头的事一举把涛妈打到,把钱拿回来,把家分出去,就会万事大吉。但现在仔细想想,似乎不是那么简单,中国式家庭,有些东西是剥离不开的,唇亡齿寒。
怎么在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里把界线划好,让大家不轻易越界,且都感到舒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