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25岁,穿超短裙一定比我好看?
前天有个读者说:你在公众号推护肤品就感觉像60岁的老太太穿了超短裙一样。她认为像我这样的资历不需要迎合这些了。
严重三观不合啊!而且相当没礼貌。
不拿出来怼一怼都觉得没尽到责任。
第一,资历算个屁。如果我今年二十五岁,说这话会被认为轻狂,我快五十了,算德高望重吧,我说这话就不算轻狂了,而且完全出自内心。
就像主持人一定要考个普通话一级甲等,我一直不以为然,我不认为它应该是主持人的入门要求。如果我没考出来,说这些话会被认为自己不达标才反叛,考出来了,就没人好意思这么说了。一级甲等的人认为持普通话一级甲等上岗的要求是扯淡,就是一种观点了。
资历这件事我二十五岁没当回事,五十岁还是没当回事。
每当有观点不一样,年轻人要是跟长辈争,会说他们不尊老,年轻人胡说八道,老的争论一下,又会说老人没必要和年轻人一般见识。
那啥时候能争论?和不同年纪的人?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和一个年轻的电视台主持人争论,他的一堆同学上来要求我爱护晚辈。我说:我做后辈的时候只尊重专业的正直的有独立精神的前辈,大部分前辈我都不尊重。我做前辈了也不会爱护所有的后辈,只会爱护努力,会学习,不乱扯,会独立思考,不拍马屁的后辈。一生这么短。我哪有空照顾这么多江湖关系啊!
我完全不在意前辈后辈这种作坊式的关系,我只在意三观。
第二,推广护肤品也不是迎合,那是主动介绍。你每天洗脸洗完就睡觉的?啥也不涂的?当然,也有这样的,很少。如果你不涂,走开,大部分人都要涂的,别拦着别人。
第三,你觉得我一个快五十岁的女人介绍化妆品是三仙姑跳大绳?我应该去跳广场舞?我不能穿超短裙?
告诉你吧,我衣柜里超多超短裤超短裙,可能比你多多了。不知道你多大了,哪怕你只有二十五,穿超短裙不一定比我好看哦!
三围都不报,也敢来挑衅。
一般敢报三围的人都有勇气美到死的,阳光灿烂,不会说五十岁六十岁不用护肤品这么狭隘阴气十足的话的。
因为在意三观,我经常怼读者和听友,有的人不习惯,其实换个角度理解,这也是一种沟通,我没有为了留住你们装腔作势地虚心接受,转身一万个草你妈。
还有一个读者说:有广告正常,偶尔几次粉丝可以理解,多了就厌恶了,乐意看你写的文章,看你的广告一闪而过,不会留下什么产品印象。
面对这样的留言,我的官方姿态是:是的,我会控制广告次数的,谢谢您的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哟!
但我内心的独白其实是这样的:我不需要你的理解。因为我每天写这么多好玩的认真的文章,一连发五六篇七八篇,也没见你留个言鼓励一下,我发广告你就冒出来装辩证?
我在微博上看别人比如肉唐僧的文章,他天天在卖东西,比我多多了,偶尔写评论,但一点都不影响我对他的欣赏。他有时候粗话骂得我都觉得不太适应,但也不会影响我每天去看一看他有没有发什么。如果我跟他说:你的广告要适度,估计他会劈头盖脸地骂过来,他的风格肯定会说“好像你吃得起我家的鸡蛋似的”,或者“你吃方便面都舍不得放一个卤蛋吧”……(情感美文 www.wenzhangba.com)
确实,这是讨骂,他又没求你关注,受惠于他的见解,我有什么资格要求他只为我们的需求而活?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他的活路?
我们和另一个陌生人的互动都建立在局部,看肉肉的文章多有收获,他发点广告怎么了?又没强迫你买。我买过他的米,不便宜,但很好吃,就是想支持他嘛!他的文章本来应该赚很多很多,但这就是个文章不值钱的时代嘛,还不让他自强不息卖鸡蛋了?
我知道这个读者会有点委屈,觉得自己说的很公平啊,理解你做广告啊,只不过次数不要多啊!
我同样无法虚伪地跟你说:是的是的,谢谢你的建议。因为哪怕我把这个公号做成购物号,也是我的自由,我不是为了你们喜欢或者厌恶来写作的。在写作和做事的过程中,看得惯或者喜欢的人自然就成了惺惺相惜的网友,不喜欢的你们自便就是。
有本事天天打电话给中央电视台啊,跟他们说:天天有广告,让人厌恶!
你们只不过觉得怼央视没用,太大,怼我比较方便。
那我要说了,怼我也是没用的。
我也不喜欢这类假装公平的语言:理解,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不需要你理解,也不接受什么但是。我有我的取舍,我在我的底线之上只想让自己开心。
所以,我写作,我活该,我做公益,我活该,我不需要哄,不需要你给我开表彰会,反过来,我做广告,我赚钱我开心,你觉得有用就买,没用就忽略,其他的不关你事。
这些话不太好听,有的读者不能get到里面的核心的话可能会被伤到,但我说的这些都是三观的一部分,如何对自己和对他人。
比如前两天的一篇广告,我起了个文艺的题目《即使你是沙漠,我也不会枯萎》,开篇就说“又被我骗进来了,嘿嘿”,有的读者觉得很好玩,说“你好贱哦”,我也不会觉得是在骂我,大家开心一笑,多好。有的就会说“你应该写明是广告,而不要骗别人点进来,然后看到的是广告”。
我跟你签合同了吗?你是有偿订阅吗?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是广告?这是契约角度,感情角度,你看了我这么多文章,点进来扫了一眼广告你很吃亏吗?
生活的逻辑理理清楚,有助于成为一个明白人,层次会提高一点,从胡搅蛮缠成长为条理清晰。
很多人的思维层次停留在说点好听的互相感动,我已经不是了,也不想装得处处感动中国。
底色接近的人才能互不埋怨天长地久,夫妻如此,恋人如此,读者和粉丝亦如此。
我不忍心再欺哄,但愿你听得懂。
赞 赏
长按图片 ➙ 识别二维码 ➙ 赞赏
更多原创文章:
身为教育者,哪些行为是可耻的?
薛之谦和李雨桐:以清算的方式告别
Excuse me,翟欣欣居然成了女权的旗帜?
怎样才能微红三十年?看看这些老家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