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废帝刘贺为何会被封为“海昏”侯?
“海昏侯”刘贺
公元前74年,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无子嗣。于是权倾朝野的大将军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仅在位27天便遭罢黜,昌邑王国亦被废除,降为山阳郡。
公元前63年,汉宣帝刘询诏封刘贺为海昏侯。四年后,刘贺薨,享年三十有三。
在短短三十余年的时光里,刘贺经历了王-帝-侯三种角色的转变,其人生不可谓不跌宕起伏。
近年来关于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进展,又将刘贺推到了普罗大众的目光之下。那么你知道,刘贺为何会被封为海昏侯吗?这是蓄意的污名贬斥,还是另有缘由?
目前比较主流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刘贺的封地在豫章郡十八县之一的海昏县,故称为海昏侯。然而,海昏县这一地名的出现是在刘贺封侯之前还是之后,如今尚无定论。
现存史料中,有关海昏县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成书于东汉的《汉书·地理志》,且无明确指出置县时间。
因此,在刘贺生活的西汉中期,海昏县是否已经存在这一问题就难以确定了。
从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柞伯鼎中,有这样的铭文:“用昏无殳,广伐南国。今汝其率蔡侯,左,至于昏邑。”
大意是南方的昏国不向周天子进贡,还大肆欺凌南方诸国,于是周天子命柞伯兴师讨伐。
此处的昏国与后来海昏县的地理位置有吻合之处,但不能由此就断定昏国便是后世的海昏县,亦或者海昏县的名称来源于西周时期的昏国。
另一种说法是,“海昏”这一封号“非县邑名”,即刘贺并不是因为封地的原因而被封为海昏侯。
根据这种观点,“海昏”是“晦昏”的意思,是对刘贺荒淫无道、无才无德的批判。这种做法古人没少干,最著名的莫过于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被金人掳到北方,一个封为昏德公,一个封为重昏侯。(经典美文摘抄 www.wenzhangba.com)
又如雍正在夺得皇位坐稳根基后,将夺嫡失败的对手八弟允禩和九弟允禟贬为庶人,并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以表侮辱。
巧合的是,据《南齐书》记载,南朝齐第六位皇帝萧宝卷荒唐暴虐,残忍嗜杀。在他死后,被人“令依汉海昏侯故事,追封东昏侯。”
这说明萧宝卷的“东昏侯”之封是借鉴了西汉时期刘贺的“海昏侯”之封(刘贺:我都挂了五百多年了还躺枪)。
由此观之,似乎坐实了“海昏侯”这一封号是贬损的观点。
然而,仔细推敲,萧宝卷与刘贺的“封侯”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萧宝卷死后不久即被追封为东昏侯,而太子萧诵也贬为庶人,不可能继承其父的爵位。
与此不同,刘贺是在被废、国除十余年后才诏封为海昏侯,可算是地位有所回升。更重要的是,他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海昏侯国直到东汉依然存在。
退一步讲,如果海昏县是因为刘贺的污名封号而得名的,那未免也过于冤枉。一个县何以因此背负五百年的骂名?(海昏县直到南朝宋时才废除。海昏人民:真是趴着也中枪。)
尽管刘贺的一生大起大落,但他大概也不会预料到,自己在千年之后仍是众说纷纭的对象,嘲讽他的人络绎不绝,为他翻案的也大有人在;
更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会在考古学家的发掘中重见天日。至于是先有海昏侯还是先有海昏县这种鸡和蛋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刘贺为何会被封为“海昏”侯?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史料依据和道理,你更赞同哪一个呢?
END
排版编辑:立帆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稿件录用作者一周内主动联系
冷香小筑王小宝领取稿费
“王小宝”微信号:wangdabao5044
暗号:稿费
冷香读书88群·仿偟(供稿)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冷香小筑会员答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