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眼泪的城市,也有值得相信的温暖
文 / 安琪
“洗碗工阿姨街边伤心大哭,暖心路人上前安慰”的视频跃入视线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有些难受。视频里面的阿姨抱着一个满满的手提袋子,穿着工作服,在华灯已上的夜里,独自坐在路边的大理石花坛台阶边,拿着早已经淘汰到十八线外的旧手机,一边向电话那一头的人诉苦,一边放声大哭。
三个年轻的路人见状,忍不住上前询问缘由——原来阿姨是一位洗碗工,年纪有些大了,总是被工友欺负。三人安慰了一番,带着阿姨去乘坐末班车,还细心地嘱咐司机提醒阿姨下车为她指路。
视频的最后,阿姨已经抹干了眼泪,对三个关心她的陌生人的表示感激。
事情一出,言论铺天盖地而来,一部分在为阿姨鸣不平——都是出来打工,为什么要相互欺负?而另一部分则是引申到自己申上——每一个出来打拼的人,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唯一克服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更坚强。
评论中,很少有人对上前问候的人做出品论,即便有,也是觉得关心之余顺带拍了视频,多少带着些蹭热度蹭话题的嫌疑。
可是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还能让我们撑着走下去的动力,都是来自那些陌生的温暖。
两年前我初到北京,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
只凭着一股新鲜劲儿就觉得自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问题。
不料第一个难倒我的,就是交通问题。
北京的地铁线纵横交错,我上班的那条线,堪称北京上下班人潮代表线。
地铁站外两百米长队,地铁站内全是分流路障。
一个小时的路程时间,可能从进站到上车都要耗掉半个小时。
好不容易进站了,过来的一趟趟车几乎都是挤到了门上的程度,车门打开,不等你往里头挤,里面的人已经要往外倒。
第一天上班,我穿着五厘米的小高跟,眼看着上不了这趟车就要迟到,苦苦的挨着边沿怎么都挤不进去,车上的人不耐烦的让我下车等下一趟。
忽然,有一只手按着我的后背狠狠往里一挤,车门顺势关上,那只手也撤了回去,我甚至没看清楚手的主人,就离开了那个站点。
在那之后我学聪明很多,尽量穿便于行动的服装。
随着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增加,上下班渐渐开始变得格外疲惫。
几个月后的早上,还是那条代表线上。下车的时候,我被后面的人猛地挤了出来,脚被绊住,整个人硬生生的砸到了地上!
这样的场景,大概只在电视剧里看过——你无助的倒在地上,身上疼的恨不得缩成一团,身边的人群来去匆匆,好像看不到你。
就在这时候,一双有力的手拉住我的胳膊,直接将我提了起来,我微微偏过头,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条带着纹身的手臂。
“小心点!”大哥的声音粗犷,膀大腰圆,脖子上还有一条粗粗的金链子。
他同样行色匆匆,匆忙到几乎是扶起了我,就快步走向了电梯口。
在原地缓了一会儿,我重新出发,和所有人一样,我的时间所剩不多了。我们都要上班。
几个月之后,我搬离了那条代表线,也练就了活鱼般的挤车三十六式。
努力打拼的城市生活,没有人是容易的,小到轻磕弱碰,大到生活崩塌,绝望实在是太过容易。
匆忙快节奏的城市,每一天都处理着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可即便这个城市已经不再相信眼泪,也依然存在着值得相信的温暖。
这些温暖能让我们以为已经坚持到了极致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还有力量可以继续走下去。
- 更多小说阅读,请点击蓝色【阅读全文】-
情悦读
一个有格调、有内涵的小说频道
更是你的贴心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