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问,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大概是因为这些年的媒体越来越喜欢讲故事了,许多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人就应该“既朝九晚五又浪迹天涯”,什么休学旅行,搭车去西藏,间隔年,辞职创业,归隐山间的故事和各色牛人一次次的占据我们的眼球。
“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8年前海子的试句似乎已然成为当下许多人的精神归宿。
这些故事讲得多了,听得多了,“理想国”也就变成了“造梦国”,搞得我们似乎也不知道那个远方的乌托邦究竟真的是每个人的理想还是被集体意识绑架的出逃。
理想,辞典上的解释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这是很客观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当我们谈及理想的时候,却又更容易被理想所绑架,过于在意个人的目标而失去了沿途的风景。
理想其实并不是KPI,并不是都要以结果为导向的。
城市的人都喜欢离开高楼大厦,都在憧憬着乡下的山花浪漫,似乎山野的空气都无比香甜。于是幻想着辞职去旅行,更有甚者都要放下一切归隐田园了,可是,然后呢?然后他们体验了一回理想达成后的结果,又回来继续朝九晚五了。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在城市里做梦而已,理想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只是那个光鲜美丽的结果罢了。
/
我身边也不乏真正离开城市去呼吸香甜空气的人。比如我的朋友山山,原来是上海一家传媒公司的高层,真正靠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的那种白富美,结果年纪轻轻就跑到拉萨去定居了,开客栈开茶饮吧,生意红红火火不说,还能真正每天享受到高原干净的空气和慵懒的日光。每日朋友圈晒的都是各种忙碌——忙于参加西藏文化的讲座、忙于学习藏文、忙于周边的短途旅行、忙于修剪客栈里那些盆栽的枝叶、忙于遛狗忙于转经忙于和当地人唠嗑打牌,忙于各种快乐和幸福的事儿。
当然,还有一种人也是真正离开城市的人,他们大多三四十岁或者五十岁,他们已经有了可以提前退休的资本,通俗点说便是已经实现了自由,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社交自由等等。
这些资本让他们可以选择离开熟悉的城市,换一个天地体味另外一种状态,寻找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他们来到远方的理想国更多的确实是想要那种“种菊花、话桑麻”的田园情趣吧。
像朋友山山这样的人其实很多——专注于艺术的匠人、艺术家、诗人、流浪歌手、客栈老板等等,他们在意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内心充盈知道为何而忙碌,重点是,那些他们喜欢的事儿能维持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去到了理想国之后并不会渐渐地把放下的一切一件件一桩桩的又拾捡回来。
他们选择的是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逃避当下,是追逐理想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他们以出世的心态去做着入世的营生,忙碌而快乐,初心不改,求仁得仁。
/
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
这实在没有标准答案的,但其实无非也就是能按自己的期许活着,长久而持续的活着,归结起来便是自由二字。
纪伯伦说过一句话: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
但是如果能像他们那样,以出世的心态去做着入世的营生,那无论身处在哪,也已经是相对最接近自由的了,是为理想的生活!
/
#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