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过是考试,填志愿才是人生
1
这几天,不少考生和家长来留言:
ldquo;拾遗君,高考志愿该怎么填啊?”
ldquo;城市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ldquo;专业重要,还是城市重要?”
我的建议是:城市>学校>专业。
2
为什么选城市比选学校重要呢?
设计师刘东讲过他的一段经历:
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北京工作,
2012年底,他跟很多人一样,
因为北京雾霾重、压力大等情况,
他辞职回到了老家小县城,
先是买了一套房子安家,
ldquo;我要好好享受慢生活。”
然后开了一家设计公司,
ldquo;反正做设计,在哪里都一样。”
但不到半年,他就改变了这个想法。
在小县城做设计,他遇到了三大瓶颈。
第一:机会少。
ldquo;可以洽谈的业务太少了。”
第二:审美差距。
ldquo;小县城的审美,跟大城市差距太大了。”
第三:关系大于实力。
ldquo;在大城市做设计,基本靠实力。在小县城做设计,基本靠关系。”
半年下来,他只做了一单业务。
ldquo;离开北京回县城,我肠子都悔青了。”
2014年,他卖了房子,又去了北京。
高考志愿怎么填?
我的建议是首选城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
同样是985、211,
首选北上广的985、211,
其次才是新一线城市的985、211,
然后才是二三线城市的985、211。
为什么要首选一线城市呢?
三大原因。
第一:你可以大大开阔眼界。
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一般在大学里完成,
但眼界和思维则要靠所在城市来提升,
而眼界和思维代表着竞争力。
我在上海、北京、武汉、重庆都待过,
且不说二三线城市,
就是新一线城市重庆、武汉等,
在开阔眼界上,
跟北京、上海的差距真不止一点点。
这个差距,是气度、品位、审美、思维、格局全方位的差距。
第二:你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一线城市,产业、人才等资源高度聚集,
能让你获得更广阔的择业空间和发展机会。
第三:竞争更加公平。
ldquo;一线城市因为资源高度聚集,
所以有能力的人多,有实力的企业也多,
大家相互制衡,所以基本按规则办事。
按规则办事,就保证了相对公平。”
你可能会想:
ldquo;我可以选择在二三线城市读书,
毕业后再去一线城市工作呀。”
嗯,想得很美,
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58同城前几天发布了《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居行报告》。
报告显示:
88.6%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工作,只有11.4%的高校毕业生离开母校所在地寻求发展。
也就是说: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
基本就是在哪里上大学,
就在哪里就业安家。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感情,因为习惯,因为人际关系。
你可能会说:我要做那11.4%。
11.4%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设计师赵越讲过一件事情:
他大学读的是西部的一所211,
大学毕业后他去深圳工作,
跟他同时进入单位的还有一个男生,
这个男生读的只是上海的普通一本。
工作半个月后,赵越感叹:
ldquo;虽然我读的学校是211,
但我在言谈举止、思维方式等方面,
起码比他低了两个层级。
为什么我跟他的差距这么大呢?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
我跟他的差距其实是所在城市的差距,
他接受了四年的上海思维。”
所以说,选城市真的很重要,
如果两所学校水平相当或相差不大,
我建议优先选择一线城市的学校。
3
为什么选学校比选专业重要呢?
安徽卫视有档节目叫《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某人事经理在节目中透露过招聘潜规则:
ldquo;大企业筛选简历的时候,
会把985大学生简历放一边,
再把非985大学生简历放一边。
而离开招聘会时,
我们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而把非985大学生的简历丢到桌子上,
让做清洁的阿姨直接清理掉。”
为什么选学校比选专业重要?
因为学校是敲门砖
四年后你毕业找工作时,
简历上直接写的你是哪个哪个大学的。
而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
招聘时是首看学校的,
然后才看你的专业,甚至不看专业。
名校像美女,自带光环,
天生就会被人高看一等。
比如,一个学生说他是清华的,
不管他读的什么专业,
我们的印象是不是都会好一点。
很多人都说:
ldquo;一个好学校不如一个好专业。”
我不太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从概率上来说,
我觉得选学校比选专业重要得多。
为什么呢?
《2018年中国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
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仅为48.61%。
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现在从事的工作其实跟大学所学专业没什么关系。
有的同学可能还会说:
ldquo;家长和老师一直强调,要把兴趣跟专业结合起来。”
似乎很有道理。
但现实是,大部分考生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的兴趣和爱好。
调查显示:
在专业对口的48.61%的群体中,
大部分人填报高考志愿时,
并没有强烈的兴趣偏好,
就是我一定要学什么什么。
大部分人都是在上了大学之后,
才慢慢喜欢上自己的专业,
或者被迫喜欢上自己专业的。
所以说,专业,其实远没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为什么选学校比选专业重要?
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选学校就是选择未来的朋友圈。
更好的学校,
意味着更好的朋友圈和更好的人脉。
4
所以说,如果你问我:
ldquo;城市、专业、学校,到底应该怎么选?”
我的建议是:
一线城市985>二线城市985>一线城市211>一线城市优秀一本>二线城市211>一线城市普通一本OR一线城市优秀二本>二线城市优秀一本。
这纯粹只是个人建议,
此建议只是针对大部分考生,不绝对。
比如你有强烈的兴趣偏好,
就是喜欢干什么什么事情,
那我觉得你优先考虑专业和学校,
也是非常合理的。
5
我的建议,为什么那么强调城市呢?
因为我觉得城市真的太重要了。
你在哪个城市读书,
意味着你很大可能就在哪个城市就业安家了。
前央视驻外记者孙晴悦,
写过一篇文章——《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
她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如果你问我,
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来说,什么最重要?
那么一定是,眼界。
有一个师妹对我说过,
ldquo;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去纽约留学。”
为什么呢?
因为纽约太包容太多样性了。
在纽约这个辽阔的城市里,
她发现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不同,
大家想要的东西也是如此不同。
ldquo;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
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hellip;………
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
甚至意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
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三观、不同活法,
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抱负。”
我为什么这么倡导去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
因为你年轻时长久居住过的地方,
真的会深入骨髓地影响你的眼界和格局。
6
插坐学院前副总裁粥佐罗,
也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建议你留在北上广深?一个8年北漂的4点思考》。
他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如果你在一个小地方,
三十岁不结婚,你就是怪物。
结了婚不生孩子,你就是怪物。
好好的事业单位不干,你就是怪物。
夏天穿个超短裙,你就是怪物。
有钱竟然不买房,你就是怪物。
说实话,小地方怪物真不多,
为什么?
因为小地方不允许怪物存在。
你若是个怪物,你就完蛋了,
人人都要挽救你,教育你,
要把你变成跟他们一样。
一个人教育你还好,
你还能对抗一下,
但10个人100个人都来教育你时,
孤立无援的你会彻底崩掉。
所以,如果你是怪物,
就去大城市吧。
那里的人都很忙,没时间拯救你,
你唯一需要对抗的就是你自己。
我为什么这么倡导去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
因为大城市真的更加开放和包容。
6月初,BOSS直聘搞了一个调查——《2019职场“过来人”高考调研》。
65%的“过来人”给“后来人”建议:
填报高考志愿一定要首先考虑城市。
这是“过来人”的“血的教训”。
7
也有人可能会说:
ldquo;我就喜欢待在小城市,怎么了?”
如果你非要这么说,
那我就想告诉你:
ldquo;当你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之后,
转身追随小城镇的静谧,
你对小城镇的喜欢,
才算是最真实的喜欢。”
你只有见过最好的,
享受过最好的,
体验过最好的以后,
你才有资格说,
我就是喜欢待在小城市。
你只有见过一切,才有资格选择。
这样的喜欢,也才是真的喜欢。
8
很喜欢《杀鹌鹑的少女》的那句话:
ldquo;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
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
何时选定对象什么时候结婚,
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
眼见风云千樯,
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
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
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填报高考志愿的一天,
就是这样的一天。
当你下笔的那一刻,
就决定了将来要和谁谁成为同学,
就决定了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就决定了将来要在哪里安家,
就决定了将来要和谁相知、和谁旅行、和谁一辈子。
祝愿你有一个美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