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条关于诸如此类的经典语句
●当我和你好的时候,我会把我可爱的不可爱的;娇羞的张扬的;沉默的火热的全部展现给你。
我与你谈论早上起床难以甩脱的困倦;与你谈论某家新开的门市的招牌;与你计划哪天去吃好利来新出的面包…诸如此类的小唠叨、小情绪。可是如果你避开了我的热情,冒出了不耐烦,即使你什么也不说,那层隔膜却再也衡越不过。 ----《花花姑娘》
●赌徒心理无处不在,除了上一课说的不断加码,还有一些,甚至自己都没注意到。
例如,有人亏钱了,然后就想,等反弹到多少多少一定出来,以后不玩了。这看起来很不赌徒,但其实也是赌徒心理。
赌徒心理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预设一个虚拟的目标,一个想象中的目标,完全无视市场本身。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怕失去机会,怕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例如,万一走错了,怎么办?万一还涨,不就亏了?诸如此类。
注意,市场中生存,从来就不是靠一次暴富得到的,一次暴富最后倾家荡产的,本ID见多了。
市场真正的成功,都是严格的操作下完成的。操作失误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市场的机会不断涌现,一个严格的操作程序,足以保证你长期的成功。
●有一种人,伤心了,害怕说出后悔的话,害怕伤害彼此,所以心里憋着。以为时间久了,伤痛会慢慢淡忘,自己会选择释怀或原谅。可是,时间似乎并不是治愈伤痛的良药。当诸如此类的事情再次发生,伤痛的记忆会被再次唤醒,心里依旧难过。所以,不如发泄出来,让自己解脱,让对方明白自己真实的心境。要知道,不管孰对孰错,真正在乎和珍惜你的人,是不会离开你的。
●我常常希望摆脱的正是我自己。严肃地想想这样的情况。我永远不可能在我没有去过的地方; 我永远不可能接吻,又是不是接吻者之一;我永远不可能去了电影院,而又不在观众中;我永远不可能出外打保龄球,而我又不在那里开些愚蠢玩笑。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人非常憎恨他们自己,正如他们厌恶环绕着他们的死亡。
我们聊聊你与我一生生活在一起的情况。你开始讨厌我的言谈举止,我们一尘不变的请客方式。我会不安于室,我会过量饮酒。或者,当我一次又一次说同样愚蠢、冒充机智的故事时,你会想,所有故事我都听过了。所以我当然会讨厌自己。
但与你在一起时,让我觉得我像另一个人。我的意思是,让人这样忘掉自己的唯一其他方式,你知道,是跳舞、喝酒、吸毒、做爱诸如此类的事。 ----《爱在黎明破晓前》
●“要被别人喜爱、欣赏。要成功。你应该表现得有意思,值得关注,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有问必答,在这个男人面前展现你的女性魅力和智慧,像个无所不能的女超人,在这个女人面前展现你的男人本色,风趣幽默,懂得逗她开心”,诸如此类。实际上,诸如此类“必须达到”的要求对应着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种种法则,我们屈从于这些法则,却从来都没想过它们是否适用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境况,而这些它们正是我们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苦恼的根源。 ----弗雷德里克·方热《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我曾经点过很多句子的喜欢。后来之所以取消,也不是因为不喜欢那个句子了,而是因为句子下面有很多傻逼得不要不要的评论,那些特别闲的蛋疼爱找茬的人可以把美好的东西沾上污渍。
每次被迫在动态里看到那些找茬的话我就火大,最可怕的是还有很多人看到一个找茬的,就分一杯羹变成了第二个,第三个。
比如句子里有“鬼知道……”诸如此类,很明显就是为了强调语气才用的字眼。下面就会有人在评论里说“既然鬼知道那你为什么不去问鬼!”
天啦…………这是无聊到何种地步的傻逼啊,你那么无聊你怎么不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我所理解的礼貌 显而易见的有 下雨天逛街 进店门前在门口跺跺脚 坐手扶电梯自觉站右边 留出一条应急空间给那些有急事的人 吃饭点餐询问喜好忌口 公车不插队 上晚不抢座 不拿别人的朋友亲属 宗教信仰开玩笑 诸如此类 可能微小但也动人
●但有什么关系呢,有一点点麻烦别人,一点点尴尬,和能够在微博上发一张完美的照片比起来,算得了什么?这样的照片我保存了几十张,以备后用,我把它们放在一个专用的文件夹里,一天一两张,慢慢地发。我通常是轻描淡写地输入“今天没怎么化妆,昨晚也没睡好,黑眼圈好重,真烦”诸如此类的文字,然后从文件夹里挑出一张无敌美照贴上去,剩下的时间坐收评论。我知道,我的男朋友会看到的,他会一次次惊讶地发现我比从前更加光彩照人。想必他会脱口而出:“好美!” ----方慧《手机里的男朋友》
●做完这一切以后,他往椅背上一靠,露出一副对一切感到厌倦的阔公子哥儿的笑容。
“一切都就绪了?”我问,“脉搏、呼吸都正常?要不要在脑袋上敷一块冷毛巾什么的?”
他没有冲我撇嘴,因为自从一进我的办公室他的嘴就一直撇着。“一位私人侦探。”他说,“我还从来没见过私人侦探呢。干这种营生可得做些出格的事,我猜想。扒人家窗户根儿啊,探听别人隐私啊,诸如此类的事。”
“你到这儿来有何贵干?”我问他,“是不是就为了到贫民窟来显摆显摆自己?” ----雷蒙·钱德勒《高窗》
●错怪时间,没能将你遗忘,诸如此类以爱为计量单位的,其实本就不存在换算
●在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物质丰盈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往往把爱情,概念化和神圣化了。追求爱情,维护爱情,似乎变成了一种信仰,一个梦想,一件人生中的大事。也出现了很多关于爱情的哲学和理论,什么爱情自有天意;恋爱靠的是缘分;一定会有个命中注定的爱人出现,你要等;诸如此类。可是爱情真的自有天意吗?那些古代父母包办的婚姻;那些初中毕业,早早嫁做人妇的发小;那些温饱都顾忌不了的穷苦人民;他们的爱情又作何解释呢?他们往往都相伴到白头,不用刻意的维持,也不用费心的守候,很少离婚,很少分手。
●现在你让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无心工作;现在我是一会儿恨你,一会儿想你,一会儿发誓不再爱你,一会儿又准备做个狗皮膏药缠着你。总是会想你吃没吃饭,有没有出事诸如此类问题。
●我不会说爱你诸如此类的甜蜜话语,但会用行动证明我真的爱你。
●拼图碎片的边缘如果被裁成直线,就表示位置相当于整幅拼图的边缘。如果上面画着人的眼睛或鼻子的一部分,那片拼图一定属于脸部中央位置吧。又比方说,写有部分文字的拼图碎片可能属于书本或招牌的一部分―诸如此类,无论是拼图碎片的大小、形状、裁切方式、配置、表面墨水的清晰度、背面凹陷的程度……拼图碎片上找得出无数情报,至于上面看不出来的东西则可以用理论弥补。只要看到局部,就能看见全体就是这么回事。――换句话说,打从一开始就能看见「完成图」。
●没有什么要说的,因为我知道,你也知道。其实你知不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你是知道的。很可笑的循环,可这也许是证明活着的理由。信仰,也许就是诸如此类的东西。而我可能要舍弃掉了,不是信仰,是这空间,这无形却有形的,大到谁都无法挣脱的囚牢。直到此时才印证一直不敢确信的,救不了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