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描写里克的语句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描写里克的语句摘抄

2018-02-21 23:4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描写里克的语句摘抄

  ●因此,显而易凡的是,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只有对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我们才会有百分之百的信仰。" 一种能理解的教义会缺少力量。-旦我们理解一样东西,它就会像是发源于我们自身。显然,那些被要求抛弃自我的人不会从发源于自我的东西上看到永恒确定性。凡是他们能完全理解的东西,其有效性与确定性在他们眼中都会失色。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输液的滴答声显示着每一秒,一条小溪源头,顺着分钟的涓涓细流,汇成小时江河,年月的大海,和奔流不息的汪洋。 ----德里克·贾曼《蓝》

  ●当我们在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自由一-一种无愧无东地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这毫无疑问群众运动部分吸引力之所寄。在群众运动中,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而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这种权利具有人所无法抗拒的魅力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肉体障碍越大,灵魂越有机会偿还宿债,而得以更快速地达成心灵上的成长。如果能以乐受的态度来克服肉体上的障碍,那么此人的心灵成长甚至会超越拥有一切世俗福报之人;其报偿不是物质形式而是心灵的拓展。在这一世里克服的障碍越多,灵魂回返物质世界磨炼性格次数就越少。

  ●看到一些标榜爱上帝、爱基督、爱国家同情被压迫者的群众运动制造出大量血腥、恐怖与破坏时,我们往往会把这种可耻的扭曲归咎于运动领袖野心。但事实上,把高贵动机变形为仇恨暴力,并不是诡计多端领导者蓄意操弄的结果,而是由爱上帝、爱国家一类的热忱所催生的团结致之。去个体化( deindividuali;zation) 乃是彻底整舍的前提,而无私奉献在相当大的程度也是一个去人化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当我们抛弃自我,成为-个紧密团体的部分时,我们不仅抛开了个人利益同时也抛开了个人责任。-个人如果没有了恐惧犹豫、怀疑和是非感,他会变得有多残暴冷酷,令人不敢想象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狂热者并不是真会坚持原则的人。他拥抱一项大业,主要并非由于它正确神圣,而是因为他亟需有所依附。这种感情上要有所依附的需要,往往会把他拥抱的任何大
业转化为神圣伟业。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一个有能力根据自己经验和观察作判断的人,通常不会有殉道的念头。因为自我牺牲乃是一种不合理行为。它不可能是经过探索和深思的结果。所以,所有群众运动莫不喝力在信徒与其实世界之间拉上一道帷幕。它们声称终极绝对真理业已包含在它们的教义里,除去这些教义,别无真理可言。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炽烈的恨意可以给空虚生活带来意义目的。因此, 一个漫无目标的人要是想为生活找到新意义,办法除了献身于一种神圣大业以外,还可以精养狂热的悲愤。群众运动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了无穷机会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没有了可供热烈献身的对象,他感到漂泊和被遗弃。在他看来, 宽容是一种软弱、轻浮和愚昧的象征。 他渴盼那种来自完全顺服的心安理得感,渴盼全心全意依附于一种信仰和主义。对他而言重要的不是一个运动的主张和目标,而是它可以让他完全献身,并与一个集体发生联系。他甚至会愿意参加一个反对他前一个信仰的群众运动,但前提是那必须是个真正凶猛的运动一一不妥协,不宽容, 声称占有唯一和独一的真理。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恨意总是潜藏着钦佩。这一点,部分反映在我们喜欢模仿我们所恨的对象。每一个群众运动都会按照宫选定的魔鬼形象来塑造自己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当视网膜被破坏时,你眼睛体验到的白色闪光是常有的。被损坏的视网膜开始脱落,丢下数不清的黑色悬浮物,象一群黑色的琼鸟在黎明中盘旋。 ----德里克·贾曼《蓝》

  ●要让我们自己痛恨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大概莫过于伤害他。这是因为,别人对我们有合理的悲愤,要比我们对他有合理的悲愤,更能引发我们对他的恨意。在我们揭发别人过错使对方羞愧时,他更可能的反应并不是变得谦卑和柔顺,而是变得咄咄逼人和火气十足。死不认错是→种响亮的噪音,可以把我们罪恶感的发声给淹没。在每一种厚颜无耻言行后面,在每一种死不认锚的表现背后,都存在着罪疚意识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情况往往是,被一个人伤害之后,我们会恨的是一个完全不相子的人。例如,迪斯大林秘密警察欺压的俄国人轻易就被煽动去反对"资本主义战争贩子"因为《凡尔赛和约》心生不满的德国人把气出在犹太人身上;南非的祖鲁人( Zulus ) 不找压迫他们的布尔人算账,却去屠杀印度人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别拦他。”我们听见威尔说。
布莱克本小姐听后浑身一颤,仿佛要争辩。埃里克指着一堆堆废土,我们听见:“别跑了。”然后又听见:“别拦着他。”
三个大人,还有我们,也包括学生志愿者和大巴司机——他已将轮椅卸下,但还没把病人抱上去——我们一起看着丹尼尔,在一堆乱石周围疯狂绕圈。
“我是逆时针跑的。”他过后说,“我以为跑得够快便能逆转时间。”
一圈一圈又一圈,丹尼尔努力越跑越快,那一刻,他或许是世上不听话孩子里,最忧伤、最落魄的一个。 ----艾玛·亨德森《我从未爱过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说人会愿意为了一枚纪念章、一面旗帜、一句话或一个神话而赴死,不全是无稽之言。相反的,人会为最值得拥有的东西而牺牲,才是最罕有的事情。因为.M -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中最真实的,莫过于他的生命,没有了这生命, 他就不能拥有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所以,自我牺牲的动力不可能是出于任何具体利益的考虑。哪怕我们是因为不想被杀而冒死亡之险奋起战斗,战斗的冲动仍然不尽然是出于自利,而更多是出于一些不具体的东西,如传统荣誉希望一一又特别是希望。要是没有希望,人遇到危险,不是会拔腿就跑,就是会不反抗,任由自己被杀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你无法用理性道德上的理由去说服一个狂热者抛弃他的大业。他害怕妥协,因此你不可能让他相信他信奉的主义并不可靠。但他却不难突然从一件神圣伟业转投另→件神圣伟业的怀抱。他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对他而言, 真正重要的不是他所依附的大业的本质,而是他渴望有所依附的情感需要。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虔诚者总是呼吁别人应该用感觉丽不是脑子去理解绝对真理。1934 年,赫斯(Rudolph He回)宣誓加入纳粹党的时候,这样对台下的听众说,不要用你们的脑子去追寻希特勒;用心的力量,你们就会全都找得到他。" 当一个群众运动开始去解释其教义,使之明白易懂时,就是这个樨众运动已经过了生气勃勃阶段的表征,现在,它的首要之务变成追求稳定。一个政权的稳定需要知识分子的效忠,而把教义条理化,是为了争取知识分子而不是促进群众的自我牺牲精神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岁月流逝,我常常不由自主的问自己,是否仅仅因为她的存在,才使得那家咖啡馆和那里的人都显得那么异乎寻常与众不同,仿佛她用自己的芬芳把他们都浸透了。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

  ●一个彻底团结的群体因为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其弹性和适应能力也十分强大。它要采取革新措施改变方向轻而易举。这一点,从团结的日本和团结的土耳其能快速实现现代化可见一斑, 反观中国和伊朗等国家,因为缺乏团结精神,接受新事物过程缓慢痛苦。高度团结的苏联接受新方法和新生方式的能力,也显得比一盘散沙的沙皇俄国大很多。同样明显的,具有紧密集体制原始人要比崩溃中的公社与部落组织更易于现代化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黑暗伴随着潮水涌进来,年份滑落在日历上,你的吻濯濯生辉,一根火柴穿透了黑夜,燃烧着而后逝去。 ----德里克·贾曼《蓝》

  ●卖国贼一般都是狂热者,他们投身敌营,是为了加速一个他们所恨的世界的倾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很多卖国贼都是大右派。"在极端的国家主义与叛国行为之间,看来只有一线之隔。"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团结性和自我牺牲精神这回事本身就足以诱发仇恨一一哪怕当初它们是以最高尚的手段培养出来的。即使一群人的结合是为了鼓吹宗教宽容与世界和平之类的崇高目标,一样会对意见相左的人极不宽容。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瓦尔泽曾多次在文章表达过,希望自己能够保持无名,渴望着自己和自己的作品遗忘。不知是上帝作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在其生活的时代,他的确实现了这个梦想。大概是因为他在写下那些作品的时候,也知道由于自己作品过于超前,可能就要忍受长时期的蒙尘境遇
某种意义上,罗伯特?瓦尔泽是作家中的作家,只有那些从事写作事业人才能够欣赏他的作品,这从他的众多作家粉丝中可以得到验证,不但与他同时代的赫尔曼?黑塞、斯蒂芬?茨威格、弗朗茨?卡夫卡、本雅明、霍夫曼斯塔尔和罗伯特?穆齐尔等人推崇他的作品,且后世的作家如塞巴尔德、库切、彼得?汉德克、苏珊?桑塔格、盖伊?达文波特和恩里克?维拉-马塔斯等人也对其作品极为推崇。 ----罗伯特·瓦尔泽《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同样道理沙文主义者的对立面不是卖国贼,而是理性的公民,他们对殉道和英雄身段毫无兴趣。卖国贼一般都是狂热者,他们投身敌营,是为了加速一个他们所恨的世界的倾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很多卖国贼都是大右派。"在极端的国家主义与叛国行为之间,看来只有一线之隔。"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哪怕是在合理悲愤的情况下,我们的恨意主要仍然不是来自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是来自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能懦弱-一换言之是源于自卑。当我们自感比伤害我们的人优越,我们更可能的反应是鄙夷他们,甚至是可怜他们,而不是恨他们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电影始终追随着我的心,我偶尔会作一个象泰姬陵般华丽的梦,在一个年轻幽灵的引导下我穿越印度南部。印度,我童年时代向往地方。摩泽尔桃子里的纪念品以及灰色客厅奶奶念叨着摩泽尔,说“它像少女似的”,将它唤作梅。一个孤儿丢失了她的名字,鲁本。翡翠的猴子,微型的象牙麻将牌,中国的管乐器和竹子。 ----德里克·贾曼《蓝》

  ●要不是这样,你又怎么解释几百万犹太人被带进集中营和煤气室,明知此去绝无生路,还不反抗呢?希特勒最可怕的能耐之一, 就是知道怎样抽干敌人(至少是欧洲大陆上的敌人)的希望。他狂热相信自己建立的是一个至少可以维持千年的新秩序,这种信念,同时感染到他的信徒与敌人。它让前者觉得,他们为第三帝国而战,就是站在永恒的-边;它让后者觉得,对抗希特勒的新秩序不啻挑战历史的巨轮。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公司增长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单一客户获利率、获得新顾客成本,以及现有顾客的重复购买率。 ----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

  ●影像是一座灵魂的监狱,是你的继承,你的教育,你的恶习与渴望;是你的本质,你的心理世界。
我已经走到天空的背面。
你在寻找什么?
深不可测天堂之蓝。
成为一名空间的宇航员,离开安慰囚禁着你的舒适房子,记住,将要去做和已经完成的皆非永恒。与恐惧的搏斗生成了开始,中间,和结束。对于蓝色,没有边界或解答。时间阻止光明抵达我们。 ----德里克·贾曼《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