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可的格言
●The happiness of your life depends upon the quality of your thoughts.
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思想的品质。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凭着我与贝里斯福德多年交往的经验,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像有人很自豪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马可以数到七,他正是以这种方式为我们学校寻求更高的声誉。马主人知道能数到七并非什么数学壮举,但是他期待得到首肯,因为马能够如此表现是值得炫耀一番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演讲有多长,我并不想预先透露答案。我怕说了之后,你们仰起的脸庞将不再充满好奇和满怀期待的神色,而你们现在的表情,正好是我喜欢看到的。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
●无论快乐抑或痛苦,都不要让肉体的骚动扰乱了你的灵魂,因为灵魂才是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作家也好,诗人也好,安分者少,所以,李白也不例外。总是在山林间,不为世知,也不是办法;当苦行僧,没得酒吃,嘴里淡得出水,也很受煎熬;诗写得再好,若不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也是白费工夫。于是诗人急了,早先,他就给荆州刺史韩朝宗上书自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何“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渴望之情,溢于言表。后来,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自抒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抱负之大,就更不得了。
这就是诗人的狂放性格了。太充分的自信,与吹牛相差无几。不过,就算是吹牛吧,你也不能不为这位大诗人吹得那份大气磅礴、地动山摇 ----李国文《大雅久不作》
●让身体拥有感觉,让灵魂有所归依,让理性遵从法则。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下这样自我劝勉的话:“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在这个漆黑一片、污秽不堪并变幻无常的物质世界和时间洪流之中,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高度评价和孜孜以求呢?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最近有初一初二的学妹抱怨学习很苦 她们真不容易
我随手画了个二十个灯泡并联的电路图 又把电表接入电路计算它们的阻值 将整理好的数据画成二次函数之后 我用三角函数解出了d与R和r的关系 再将家里的大大小小一包针随手丢出去计算针扎到地板缝里的概率 做完这些 我默默地背完了出师表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词五首课后诗十首 再把付雷家书培根随笔水浒传简爱大概翻了翻 妈妈说该学英语了 于是我用虚拟语气写了一篇80词的我的死亡报告 再用情态动词表推测自问自答了100多种进击的结局 最后还用used to do的句型结合定语从句表达了我对马可和利威尔班的追念 这时爸爸说火柴点不着 于是我迅速的用过氧化氢给他制备了一瓶氧气并将带火星的火柴放在瓶口使它复燃
●每时每刻都要坚定地思考。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他既不会刻意去追求死亡,也不会在死亡面前当逃兵;无论寿命有多长或者有多短,他都毫无牵挂。就算在此刻就要离开人世,也能做到坦然面对,俨然一副即将去做一件既体面又自然的事情的样子;在整个人生中,应该只关心一件事,即:自己的思想有没有偏离了一个理性动物和文明社会成员的正道。
在一个已经经过心灵磨砺和净化的人身上,你是找不到什么腐朽的或者不洁之物以及溃烂的伤口。当命运召唤他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人生早已功德圆满,人们不会说他是一个没演完戏就退了场的演员。而且,在他心中既没有奴才心态,也没有矫揉造作之处。他会与事物保持合适的距离,既不会太近,也不会太远。他无可指责,同时也没有什么好逃避的。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纵然你的目标可以延续到三千年,甚至三万年,你也应该明白:失去的仅是你的此刻,拥有的也是你正在失去的。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死,和生一样,是自然的一项秘密,几种元素的组合,又离析成为那几种元素,绝不是什么可羞耻的事,完全合于理性动物的本质,与人生的法则亦无任何抵触。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漫无目的、毫无价值可言的怪想法,过于好奇的情绪以及充满恶意的念头;真正值得我们殚精竭虑去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别人突然问你的一个问题,即“你现在在想什么呢?”你要用那种毫不犹豫的坦率的口吻立刻回答出你此刻在想的是具体哪一件事;只有从这样的回答中才可以清楚地看出你内心的纯洁与慈善,并且是一个社交上合群的人。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为了再度体认过去而旅行?”可汗问他,这问题也可以用另一种提法:“为了找回失去的未来?”
马可的回答是:“别的地方是一个反面的镜子。旅人看到他拥有的是那么少,而他从未拥有过而且永远不会拥有的是那么多。”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元朝的历史让人感到无限神秘,它在中国本土没留下一片建筑,它的历史,在中国与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西方人称元朝为黄祸,认为成吉思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忽必烈时期才开始了元朝的国祚,先后建元上都,及后来紫禁城的前身——元大都(建元上都,以大都为夏都)。而马可·波罗的介入又令其更添神秘,一般学者认为他在回忆中加入了很多夸大的成分,而当时有很多从西方来的人士,都是以协助蒙古贵族经商为主,提供不同的货物,又与教宗保持联系。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蒙古的形象一直被隐藏着,它拥有很多形象上的根源思路,但在如此广大的范围里,没有被传播,没有被传承,在公开的历史教育中被边缘化
或概念化。在硏究中我们不断发现出现在不同国家文献中的资料,可与我们仅存的历史资料作对照 ----叶锦添《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流形》
●不要为将来担忧。如果你必须去到将来,你会带着同样的理由去的,恰似你带着理由来到现在。 ----马可·奥勒留
●真正的哲学可以成为我们心中的守护神,让我们免受暴力和伤害,让我们可以不被世俗的痛苦与欢愉所侵扰,也不去做漫无目的的事,不会犯错或做出伪善的事情来,最后,我们也不必执着于需要别人做或不做什么事情的迫切心情之中。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只要将你的成见与不满抛到一边,那么你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抱怨:我被伤害到了。而只有你把这样的抱怨抛诸脑后,你所受到的伤害才能最终烟消云散。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来生我做你的青梅竹马可好?
●圣马可公墓:我转了一圈出来,往对面一看,那里也是一块小小的空地,长了一颗苗条的、均衡的、秀美的小树,像一个文雅的笑容那样,在维也纳10月的树上,开了一树的红花。
我想,那才是莫扎特的墓吧,这棵树,就像是直接从莫扎特的心里长出来的。 ----陈丹燕《木已成舟》
●有理性的人不要以烦躁、厌恶和恐惧心情对待死亡,而要等待这一自然动作的来临。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放下是弗洛伊德伦理观的核心所在。但他提倡的放下绝非是向世界投降。他摒弃要人向任何宇宙秩序合一的看法,因为他所说的放下是指接受宇宙的全盘混沌,这有些类似古代斯多葛派的观点:要保持头脑清醒,人得学会放下。然而,弗洛伊德的目标并非是古罗马皇帝哲学家马可奥勒?利乌斯所追求但却从未找到的内心平静。弗洛伊德鼓励人接受内心永无的平静,而他所说的放下不是要把自我缩小到命运无法触及的地步,而是先强化自己后再去挑战命运。 ----John Gray《动物的沉默》
●假如一件事的确值得去说或去做,那么就请不要反复思量是否符合你的身份。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忽必烈的出路是:检视马可·波罗的陈述,不再当被动的受众,对媒体讯息照单全收,而要当主动的公民,负起分析与判断的责任。要分辨马可·波罗的实话与谎言、洞见与偏见;要思考马可·波罗的对不对,更要自问,马可·波罗没说的是什么?
这也是我们的出路:批判性地检视媒体,以便进一步了解社会。 ----张娟芬《杀戮的艰难》
●如果你并没有把自己的脑力奉献给体现公共利益的目标,那么请不要把你所剩无几的余生浪费在替别人思想后的事情上。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马可,你是我此生的执念,天荒地老与你同行。
●如果在你的肉体还没有死亡的时候,你的灵魂就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么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我可以忍着疼痛面带微笑的下腰、下一字马可我却不能面带微笑的看着你离我而去。
●“和妹妹下象棋输了。”
“不会吧?你可是班里的象棋高手啊!”
“她学会之后完全不按套路。”
她的兵可以走两步说是特种兵。
她的炮可以翻两座山说是现在技术发达了又增加距离了。
她的车可以拐弯,还问我说你见过不会拐弯的车吗。
她的马可以走目说是千里马。
她的象可以过河,还问我你见过怕水的象吗?”
●天生反骨像匹野马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