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埃里克·霍弗经典名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埃里克·霍弗经典名句

2018-05-29 22:12:09 作者:埃里克·霍弗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埃里克·霍弗经典名句

  1、值得强调的是,虽然-个群众运动在其积极阶段会打压个人自由,但此举并未拂逆其追随者的意愿。法国历史学家勒南( Renan) 说过,狂热者对自由的恐惧尤甚于迫害 ----《狂热分子

  2、撒旦说过,人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 这话固然没错,但人却会情愿以性命换取他还没有的东西。 ----《狂热分子》

  3、团结行动的能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看来几乎总是形影不离的。我们着听说一个团体的成员完全置死生于度外,就可想见他们的关系必然十分紧密团结 ----《狂热分子》

  4、自由鼓励多种多样的尝试,也无可避免会带来多种多样的失败与失意感。一个人除非善于用脑子,否则自由就会成为他一种讨厌的负担。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我们参加群众运动,是为了逃避个人责任或为了得到——用一个热情洋溢的年轻纳粹党员的话说——“免于自由的自由”。 ----《狂热分子》

  5、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

  6、卖国贼一般都是狂热者,他们投身敌营,是为了加速一个他们所恨的世界的倾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很多卖国贼都是大右派。"在极端的国家主义与叛国行为之间,看来只有一线之隔。" ----《狂热分子》

  7、当我们抛弃自我,成为-个紧密团体的部分时,我们不仅抛开了个人利益,同时也抛开了个人责任。-个人如果没有了恐惧、犹豫、怀疑和是非感,他会变得有多残暴和冷酷,令人不敢想象 ----《狂热分子》

  8、Our frustration is greater when we have much and want more than when we have nothing and want some. We are less dissatisfied when we lack many things than when we seem to lack but one thing.
已经拥有许多而想拥有更多的人,其失意感耍大于一无所有而只想拥有一点点的人。另外,只缺一样东西的人也会比缺很多东西的人更不满。 ----《狂热分子》

  9、极端自私的人特别容易有失意感。一个人愈自私, 失望时就愈难熬。因此,极端自私的人往往是无私精神最勇猛的捍卫者。 ----《狂热分子》

  10、一个领袖最神秘的能力之一,与其说是能掌握群众,不如说是能控制甚至魅惑一小群能干之士。 ----《狂热分子》

  11、要让我们自己痛恨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大概莫过于去伤害他。这是因为,别人对我们有合理的悲愤,要比我们对他有合理的悲愤,更能引发我们对他的恨意。在我们揭发别人过错使对方羞愧时,他更可能的反应并不是变得谦卑和柔顺,而是变得咄咄逼人和火气十足。死不认错是→种响亮的噪音,可以把我们罪恶感的发声给淹没。在每一种厚颜无耻的言行后面,在每一种死不认锚的表现背后,都存在着罪疚意识 ----《狂热分子》

  12、团结这回事本身一一不管它是来自说服手段、强制手段还是出于个人完全自愿往往会强化模仿能力。一个被征召人伍的平民从军后,会比他身为一介平民时有更强的模仿性。团结在一起的个人是没有个别性的自我的i 他永远是不完整和不成熟的,也因此无法对抗任何来自外面的影响力。 ----《狂热分子》

  13、困苦并不会自动产生不满,不满的程度也不必然与困苦的程度成正比。不满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很可能是困苦程度勉强可以忍受的时候,是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以致一种理想状态看似伸手可及的时候。悲愤会在它几乎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 ----《狂热分子》

  14、We lie the loudest when we lie to ourselves.
我们对自己说谎时总是用最大的声音。

  15、①革命时期的俄国尽管对异端意识形态上有偏差的I! ? 人一绝不容惰,但对一般罪犯同样宽大为怀。有一点大概是真理.与尊重生命财产的人相比,罪犯在拥抱一件神圣伟业之后会更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狂热分子》

  16、Absolute faith corrupts as absolutely as absolute power.
绝对的信仰像绝对的权力一样导致绝对的腐败。

  17、那些最大声呼吁自由的人,往往是最不乐于住在自由社会里的人。……实际上,他们最深的渴望是终结“人人皆有自由”的现象。他们想要取消自由竞争,取消自由社会里人人都要经历的无情考验。 ----《狂热分子》

  18、一个群众运动兴起时, 其追随者尽管活在一种得严格遵守信条和命令的紧迫气氛中,仍然会有一种强烈的自由感。这种自由感来自他们逃离了他们厌憎、害怕的那"自我" 。 ----《狂热分子》

  19、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并乐于看到它照原样保持下去,但失意者却会乐于看到世界急遽改变

  20、一种教义的有效性不在其内容,而在于它言之凿凿。 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只有对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我们才会有百分百的信仰。”一种能理解的教义缺少力量。一旦我们理解一样东西,它就会像是发源于我们自身。 ----《狂热分子》

  21、希望一丧失,人群就会分裂,每个人都拼命去照顾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有共同苦难而没有共同希望的话,既不能产生团结,也不能患难与共 ----《狂热分子》

  22、因此,显而易凡的是,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只有对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我们才会有百分之百的信仰。" 一种能理解的教义会缺少力量。-旦我们理解一样东西,它就会像是发源于我们自身。显然,那些被要求抛弃自我的人不会从发源于自我的东西上看到永恒确定性。凡是他们能完全理解的东西,其有效性与确定性在他们眼中都会失色。 ----《狂热分子》

  23、去伤害我们恨的人,会让我们的恨火上加油;反之,宽大为怀地对待一个敌人,会削弱我们对他的恨意。 ----《狂热分子》

  24、Rudeness is the weak man's imitation of strength.
粗鲁是弱者对强者的模仿。

  25、说人会愿意为了一枚纪念章、一面旗帜、一句话或一个神话而赴死,不全是无稽之言。相反的,人会为最值得拥有的东西而牺牲,才是最罕有的事情。因为.M -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中最真实的,莫过于他的生命,没有了这生命, 他就不能拥有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所以,自我牺牲的动力不可能是出于任何具体利益的考虑。哪怕我们是因为不想被杀而冒死亡之险奋起战斗,战斗的冲动仍然不尽然是出于自利,而更多是出于一些不具体的东西,如传统、荣誉或希望一一又特别是希望。要是没有希望,人遇到危险,不是会拔腿就跑,就是会不反抗,任由自己被杀 ----《狂热分子》

  26、炽烈的恨意可以给空虚的生活带来意义和目的。因此, 一个漫无目标的人要是想为生活找到新意义,办法除了献身于一种神圣大业以外,还可以精养狂热的悲愤。群众运动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了无穷机会 ----《狂热分子》

  27、信仰的力量不表现在能支使人移山,而在于能让人看不到有山要移。 ----《狂热分子》

  28、那些最大声呼吁自由的人,往往是最不乐于住在自由社会里的人。"失意者"因为受到自己的短处压迫,会把他们的失败归咎于现有的种种限制。实际上,他们最深的渴望是终结"人人皆有自由"的现象。他们想要取消自由竞争,取消自由社会里人人都要经历的无情考验。 ----《狂热分子》

  29、对失意者来说,不用负责任比不用受约束更有吸引力。 ----《狂热分子》

  30、狂热者并不是真会坚持原则的人。他拥抱一项大业,主要并非由于它正确神圣,而是因为他亟需有所依附。这种感情上要有所依附的需要,往往会把他拥抱的任何大
业转化为神圣伟业。 ----《狂热分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