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5条关于托尔的经典语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15条关于托尔的经典语句

2018-07-24 21:37: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5条关于托尔的经典语句

  ●我的一个朋友,从前当过医生。他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人被一根长长的钢筋穿过了手掌,大家把这个人手忙脚乱地扛到了医院里,心急如焚地问外科医生该怎么办。那个医生正在吃饭,他冷冷地说,怎么办啊?等一等。我先吃饭再说。吃完了,拿一个榔头,“笃笃笃”就敲了出来。敲出来后,他说了两个字:行了。

既然我要死,做一个圣徒和做一个流氓,有什么区别?托尔斯泰在苦苦追索:生活中有什么力量可以安慰我?最后他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在我看来也不是真的答案:既然上帝给了我苦难,那么上帝认为我一定可以承受。如此而已。

有一天,孙给仲月楼写去一信:我决定自杀了!能否先给我写一个挽联让我看看?我们这些无知的人就会说,为什么不去劝他不要自杀!仲月楼说,他说

  ●她爱您,真的很爱您,她一心想为您做点儿什么,哪怕是一件消极的好事。 ----托尔斯泰《复活》

  ●自从皮埃尔看见那些不愿意杀人的人进行可怕的屠杀后,他心里仿佛突然抽掉了那根支撑着一切、使一切变得有生气的弹簧,现在一切变成了一堆无用的垃圾。虽然他并没有意识到,但是他对世界的完美,对人心和自己的心灵,对上帝的信仰全都破灭了。这种思想状态皮埃尔以前也曾有过,但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以前,当皮埃尔出现这样的怀疑时,这些怀疑的根源是自己的过错。但是当时他在心灵深处感到,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摆脱那种绝望和那些怀疑。但是现在他觉得,世界在他眼前崩溃,只剩下一堆无用的废墟,不是他的过错造成的。他感到要重新相信生活已经无能为力了。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我们这一代人,或是和我们生活方式相同的人中,大部分人都这样想:这些人中的部分人断言,他们思维和想象力的愚钝是一种哲学,并自称为“积极哲学”,但在我看来,即使这样,也不能把他们从看不到的问题,只舔食蜂蜜的那类人中分离出来,并且我也不能去模仿这些人,因为我没有他们那样愚钝的想象力,也不能人为地在自己身上生出这些愚钝来,当我看到巨龙和老鼠时,就像任何一个活人一样,我不能把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 ----托尔斯泰《忏悔录

  ●在此要提到的是苏联的集体文学,当初基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文学必须供大于求,这样开始了文学的集体生产。任何不同寻常的,独创的,饱含真相的成分,在它那里都成了社会不稳定甚至破坏颠覆的因素,作家也会因此遭殃(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很常见的)。欧洲古典文学来自伟大作家狄更斯、托尔斯泰、果戈理他们的钻石一般宝贵和耀眼的文学遗产从此荡然无存。苏联的作家会每隔一周或者一个月开一次作家大会或私下聚会,互相交流,指责,修改那些生硬的作品,使他们变得成熟,更符合主流,更能滋养国家和民族的胃口。那些愚蠢的文学工作者永远不知道,成熟和迎合恰恰是文学书写的大敌,生硬和独立才是文学语言最重要而且必须保留的部分。在那里,作家不厌其烦地变换技巧或语言方式,但是必须符合文学界 ----纳博科夫《给薇拉的信》

  ●艺术就是谎言,可我不能再爱美丽的谎言了 ----托尔斯泰

  ●“要是一个人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思考的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初读托尔斯泰这句话,我灵魂上的颤动不亚于一场地震,它揭开了“理解死亡”与“醒悟人生”之间的秘密通道。是啊,许多大智慧者正是站在死之界面上俯瞰生命全景和浮世万象的,从终极角度关怀、检索、省察人生,以死来测量各种得失和价值轻重,用直面死亡的勇气填充生存意志的虚弱……

  ●在奴才的心目中不可能有伟人,因为奴才对伟大这个词有奴才的理解。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理想有胜于现实的地方,现实也有胜于理想的地方,
唯有把两只融为一体才能获得完美的幸福。 ----托尔斯泰

  ●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历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里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至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烦恼,增加知识,就增加忧伤。 ----托尔斯泰《忏悔录》

  ●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without direction ,there is no life.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Leo Tolstory(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如果那些邪恶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够成为一种力量的话,善良正义光明的人,也应该这么做。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说:“我花了十年来读安徒生,却只读出了孤独。” ----《最美最感伤的相遇》

  ●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的例子能生动地阐明这个创作原理: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 ----《江苏苏州徐飞老师》

  ●伊露维塔知道,人类置身于世界诸多力量的冲突混乱中,不会和谐利用他们得到的礼物,而常常会迷失。 ----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精灵宝钻》

  ●我以为,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大家的活法其实都一样,都是按照人生存的基本原则在生活,这种基本原则不仅与教义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大部分与之背道而弛,教义不参与生活,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从来不涉及教义,个人生活中也不能参照教义行事。这种远离生活并独立于生活之外被信奉着的教义,即使涉及,也应该被当作一种表面现象,与生活没有丝毫关系。 ----托尔斯泰《忏悔录》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曾经这样描述一张面庞:

对了,这个人就是她。现在他已经清楚地看出来那使得每一张脸跟另一张脸截然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不能重复的脸。尽管她的脸容不自然地苍白而且丰满,可是那特点,那可爱的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仍旧表现在她的脸上,她的嘴唇上,她的略微斜睨的眼睛里,尤其是表现在她那天真而含笑的目光里,不但她脸上而且她的周身都流露出来的依顺的神情里。 ----托尔斯泰

  ●也许是因为得到了我会满足,得不到我也不伤心。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自己的周遭环境,就开始用作家圈子特有的观点来看作家生活,完全磨灭了我过去为改善自己而作出的努力,这些作家的观点为我奢侈糜烂的生活提供了辩白的理由根据。 ----托尔斯泰《忏悔录》

  ●娜塔莎对自己说的话很不满意——她觉得没有说出她在这一天体验到的充满热情和诗意的感觉,而她又想把它倾诉出来。
“我理解她。”安德烈公爵想道。“不仅理解,而且我也喜欢她的这种精神力量,这种真诚,这种坦率,她的这种仿佛受到肉体束缚的灵魂,我就爱她的这个灵魂……爱的那么强烈,那么充满幸福的感觉……”突然他回想起了他的爱情是怎样结束的。“他根本不需要这些。他根本没有看到也不理解这些。他只看见她是一个漂亮的和色彩鲜艳的姑娘,并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与她结合在一起。而我呢?直到现在他还活着,生活得很快活。”
安德烈公爵好像被人烫了一下似的,急忙站起来,又开始在棚子前面走来走去。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从宇宙之外,虽然万物皆在大乐章中得以预先构思,在景象中得以远远预示,但对那些真正进入一亚者而言,每事每物仍会依其时机不期而至,就像是崭新且未曾事先告知一般。 ----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精灵宝钻》

  ●夜晚,夜晚靠近我们,
我们两人像高远的星球颤抖,
空气充满轻柔的音符:
都是情感。

夜晚,你的眼睛,我们的心,
天空和世界全是一下颤动,
嬉戏的灵魂,我们湿润双眼,
心脏填满。

我们如此独处,爱人,如此独处,
我理解一切因为我是一切,
夜晚,暗影,生命,静默,
平和,以及爱。 ----阿方斯娜·斯托尔妮《神圣的恐惧》

  ●一起去看电影,
我喜欢的是雷神托尔,
你喜欢的是美队罗杰斯

  ●罗马可视为力的象征与征服的象征,而希腊可视为与此相对应的美的象征。谈起希腊,我固然想到赫克托尔与阿喀纽斯这些男性大英雄,但我更多地想到海伦与维纳斯。谈起罗马,我则想不起任何一个女子的名字,只会想起恺撒、安东尼、屋大维和斗兽场里的狮子。由希腊体现的人类永恒的天真、女性的魅力和审美的向度,才是真正值得诗人学者着迷的。王国维真了不起,这位先知型的天才,和梁启超等近代启蒙者不同,他不是鼓吹中国需要斯巴达精神,而是需要希腊的美与形而上。他最后自沉昆明湖,是他意识到的理想王国已在现实中彻底毁灭,希腊与《红楼梦》所暗示的世界在另一空间。他愿意以生命去寻找这一空间。 ----《共悟人间》

  ●我特别爱司汤达,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东西,即小说的线性张力。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和严肃。我爱海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我爱史蒂文森,因为他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我爱契诃夫,因为他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我爱康拉德,因为他在深渊航行而不沉入其中。我爱托尔斯泰,因为有时我觉得自己几乎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我爱曼佐尼,因为直到不久前我还在恨他。我爱切斯特顿,因为他愿意做天主教徒伏尔泰而我愿意是共产主义者切斯特顿。我爱福楼拜,因为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 ----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出场人物几乎都不令人同情,而对屠格涅夫笔下的主人公则马上产生同情之心。我甚至同情《87分署》系列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这恐怕是因为我本身在人性上有诸多缺点。缺点多的人常常同情同样缺点多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身上的缺点很多时
候很难使人视为缺点,因而我不可能对他们的缺点倾注百分之百的同情。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缺点则往往过于明显过于静止。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All happy families are alike;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请不要随意玩弄女性,她们只有一颗心,很脆弱,要玩就玩她们的奶子吧,有两个呢。 ----托尔斯泰

  ●我发现,凡是写一手好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潜伏着一个假想敌,或隐或现的。比如,曹雪芹的敌人是男人,金庸的敌人是女人;鲁迅的敌人是他人,托尔斯泰的敌人是他本人,张爱玲的敌人不分男女,只要是她的亲朋好友就行——陈晓卿的敌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敌意之深浅,与城市体量及其距离乡村之远近,成正比。 ----陈晓卿《至味在人间》

  ●哲学的目的,应该是好的。是要告诉人们改如何更好的生活的。托尔斯泰是富豪,他说自己被富贵的身份束缚。维特根斯坦家族更是超级富豪家族,可是他却把所有的财产给了哥哥姐姐们。中国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