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吾国吾民》名句欣赏大全
1、一个女人能取悦于一个男子,是一种珍贵的努力,至能取悦于另一女人,不啻为一种英勇的行为,所惜许多是失败的。
实际上许多虐待女人的残酷故事,都可以寻索其根源系属一种同性间的虐待。 ----林语堂
2、幽默,尤其亚洲式的幽默是知足悠闲的产物,超乎寻常之力量。 ----林语堂
3、中国诗之令人惊叹之处,为其塑形的拟想并其与绘画在技巧上的同系关系,这在远近配景的绘画笔法上尤为明显。 ----林语堂
4、只有读书人,才知道知识的宝藏,只有读书人才知道历史和法律,也只有读书人才知道怎样在诉状中机巧地运用字句,以一字而杀人。 ----林语堂
5、假使造物是残酷的,那么造物正是公平的,他所给予普通女人的,无异乎给予杰出的女人者。他给予了一种安慰,因为享受做母亲的愉快是聪明才智女人和普通女人一样的情绪,造物注定了这样的命运而让男男女女这样的过活下去。 ----林语堂
6、在中国,精神的价值还没有跟物质的价值分离,却帮助人们更热情享乐各自本分中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愉快而幽默的原因。 ----林语堂
7、文学本生存于自然发生的境界中,却配备以经典的传统思想,“心的自由活动”之范围乃大受限制,这在孔夫子门槛里翻筋头,不问其本领如何高大,终不过是孔门界限里的翻筋头而已。 ----林语堂
8、只有直接从人们心灵上发生的思想,始值得永垂不朽。 ----林语堂
9、妇女的想摹拟男性的行为这种意念,其本身实即为一种女性的束缚。 ----林语堂
10、一个人倘常替贫苦被压迫者抱不平,在没有宪法保障的社会里一定是一个挺硬的硬汉。 ----林语堂
11、知足--这是一种特殊的品性,其作用可使平庸的生活有愉快之感。 ----林语堂
13、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林语堂
14、凡属重大菜肴,像全鸭,往往在上了十二三道别样的菜以后,始姗姗上席,其实光是全鸭这一道菜,也就够任何人吃个饱畅。这样过于丰盛的菜肴,是出于敬客的虚假形式,也因为当一道一道上菜之际是假定客人乘着酒兴耍玩种种余兴或行酒令,或吟诗句,这天然需要时间的延长,仍容许胃肠以较充分的时间来消化。 ----林语堂
16、了解旧的文化固甚困难,而明了新的亦非容易。 ----林语堂
17、悠闲自得的生活着,轩窗敞启,听金蝉曼唱,微风落叶,爱篱菊之清芳,赏秋月之高朗,吾们便很感满足。 ----林语堂
18、情为人类的天性,理为永久的道理,情代表柔韧的人类本性,而理代表宇宙不变的法则。
从这两种元素的结合体,产生人类行为的是非和历史的论题的判断标准。 ----林语堂
19、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名其国号曰“中国”,有以见之。中国两字所包含之意义,不止于地文上的印象,也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轨范。中庸即为本质上合乎人情的“常轨”,古代学者遵奉中庸之道,自诩已发现一切哲学的最基本之真理,故曰: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林语堂
21、竹笋一物所以如此流行,即为其嫩笋所给予吾人牙齿上的精美的抵抗力。一般人之爱好竹笋可为吾人善辨滋味的典型例证,它既不油腻,却有一种不可言辞形容的肥美之质。 ----林语堂
22、这种烦恼的感觉,其对象是很模糊的,真不知所烦恼的是什么;或许所烦恼的在于春,或在于花,这种突然的重压的身世孤寂之感,是一个小姑娘的爱苗成熟的天然信号。 ----林语堂
23、一个幽默家常常为失败论者,乐于追述自己之失败与困难。 ----林语堂
24、没有人常能交好运,而好运又不能临到每个人头上,人遂很愿意容忍这种不平等,认为一种合乎天然的法则。 ----林语堂
25、中国文学批评中有许多形容各种写作方法的不同的表衬辞句;有所谓
“蜻蜒掠水”谓笔调之轻松;
“画龙点睛”谓提出全文之主眼;
“欲擒故纵”谓题意之跌宕翻腾;
“单刀直入”谓起笔之骤开正文;
“神龙见首不见尾”谓笔姿与文思之灵活;
“壁立千仞”谓结束之峻蛸;
“一针见血”谓直接警策之讥刺;
“声东击西”谓议论之奇袭;
“旁敲侧击”谓幽默之讽诮;
“隔岸观火”谓格调之疏落;
“层云叠嶂”谓辞藻之累积;
“湖上春来”谓调子之柔和,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林语堂
26、那些说教的文学大体上均属品质低劣的次等作品,充满了宣扬道德的陈腐之说和质直的理论,思想的范围又为畏惧异端邪说的心理所限。 ----林语堂
27、小说的产生,既明言是为了消磨时间,当尽有空闲时间可供消磨,而读者亦无需乎急急去赶火车,真不必急急乎巴望结束。中国小说宜于缓读,还得好好耐着性儿。 ----林语堂
28、上自祠天的圣殿,下至文人信笺及其他工艺品,中国艺术显示出一种纤巧和谐的情调,判别出人类性灵最优美的技巧的产物。 ----林语堂
29、那些乡民围绕着拦住卸任而行将离别的县官的轿子,跪倒尘埃,感泣零涕。这是中国人的感恩图报的最好表现,也就是中国官吏之恩典的最好表示。因为人民只知它是一种恩典,而不知道它是一种公义。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