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思念
五月,布谷的歌声,让满畈的油菜泛出黄褐的色彩,麦田和山岚,也变得葱绿,青翠欲滴。五月,滑过青色的原野,洒满明亮的阳光,携着热风和雨水,清丽地,蓬勃地走来。整个世界充满五月的气息,散发出五月的情怀。五月是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的。遥远的五月,伴随清清的汨萝江水流淌而来,屈子仰天长啸的声音依稀有如宏钟蜚碎,在历史的长空中振荡回响,哀转九绝。五月的情怀,散发出清清的艾香和粽香,凝聚插在门边的茱萸和蒲草上,化做龙舟竞渡的精神和力量,乘借黑夜的荷灯,传向远方故乡的方向。从五月开始,青艾和雄黄酒的清香弥漫开来,人间的正气开始弘扬,人们把寄托和希望定格在一个日子里,缅怀离去的亲人,思念远方的家国。五月,永远行走在历史的时空中,与我们的思念结伴而行。五月走进故乡的村庄,把故乡精心地梳洗打扮,故乡鲜活靓丽起来。昨夜一场雷阵雨后,早晨的原野白水茫茫,“漠漠水田飞白鹭”,水奏出田园的交响乐章,营造出活脱的生气。
图片
晴过几天后,满塘满堰的水清澈宁静,田野的秧苗青绿,清风吹过,清波起伏,一片无限生机。山上的青绿早已掩埋了枯黄的色调,松菇躲在青草丛中,就象一个个玩皮的小精灵,偶尔,一条竹叶青从他们身边滑过,吓得他们目瞪口呆。梨花斑鸠在青枝绿叶中咕咕地叫,白头翁衔着青虫飞到窝边,掀起一片唧唧的喧嚣。村前的池塘明亮如镜,倒映出村庄的碧瓦白墙,也倒映出浣纱捣衣的村姑和村妇,两只白鹅领着一队黄雏的仪仗,把池面划开一个剪刀型的缺口。故乡走进五月的时候,开始了她一年最忙碌的季节。大人们忙着收获,也忙着耕种,忙着描绘一年的图画,把无限的情怀和汗水投入大地,全身心地虔诚和信服。孩子们也忙了起来,帮着大人做一些较轻的农活,诸于捡拾麦子、薅草、放牛等。而更多的是忙于游泳、捡蘑菇、上树抓小鸟。游泳是一天中的精彩,在碧波清潭,河清堰海之中,伙伴们赤身裸体,浪里白条,竟技追逐,喜戏打闹。
图片
玩耍过后就开始捉鱼,象一只只鱼鹰在水面钻进钻出,撵得鱼儿到去躲藏,然后去抓,学着鱼鹰叼在嘴里,在岸边用灯草窜成一串串,这是一天对家庭的贡献。故乡的五月曾经处处生机,美丽遍地生长,也曾经被辛劳、疲惫、饥馑所笼罩。这个风调雨顺,旱涝保收,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由于违背了她的意志和愿望,也难养活她的子民。故乡走进五月也就走进了苦难,到处青黄不接,大人们空着肚子持续地劳作,孩子们面黄肌瘦地嗷嗷待乳,有些家庭衣不遮体,女孩不能出门。无休无止的劳累,无休无止的苦难,何时是个头啊!希望在故乡开始泯灭,姐妹们集体自杀,用绳索牵成一串串去投水,相约一起上吊,以此解脱她们的厄运。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些,心中还是滴血的伤痛。当五月重来故乡的时候,故乡渐渐恢复她的本真。我时常能感受故乡青艾的幽香,向着故乡的方向仰望,不管那里给了我幸福,还是给了我伤痛,那里是我心的归航。
图片
五月,早已是心灵漫游的季节。人是有灵魂的,这事我从来都不相信。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皆是过往烟云,一个过程而已。俗语有云,人死如灯灭。躯体的具体形式消失了,一切都不复存在。难怪云云众生之中现实自我,及时享乐,世俗如流者多,而超凡脱俗者少。直到有一天,所有的梦境,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切取片段,在不经意的联想中得到应验,我才感到有个超越肉体的自我存在,并生活在另一种空间,他能预先进入日后的生活,感知未来的真实,这大概就是人的灵魂吧。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除了拥有动物的本能外,还拥有思想和灵魂。因此,人除了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灵魂的需要。说到灵魂,可不是个轻松的话题。灵魂的需要就是信仰。灵魂寄托于信仰,到达神奇的彼岸,依附于某种神奇的力量,永不灭失,永不消逝,穿行于天地之间,享受天国的美好,承起地狱的煎熬,置于致极的境界。似乎是迷信邪说,亦有存在的必要。(心灵鸡汤 www.wenzhangba.com)
图片
一个人的肉体需要物质和精神支撑,这两项占全部需要的百分之九十九,而灵魂的需要只占百分之一。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是满足自己,为自己服务的;灵魂的需要是满足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灵魂具有极大的力量,居住在生活的最高处,偶尔的闪现,让人得到升华,变得高尚美丽。高处不胜寒,寻找洁净的圣地,领略清苦孤寂的风景,去大彻大悟人生的真实意义,是苦行僧的境界。所以,人更多的时候是居住在物质和精神的楼层,被物质和精神所困扰。这就是人为什么长期处于忙忙碌碌和享受的过程中,在浮躁和功利中,而真正虚怀若谷,静以修身,反思事物的本质和真谛时少,反而感觉空虚。有灵魂就有信仰,有信仰就有约束,有约束就有秩序。人类的行为才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的规律性相协调,相适应,才会有人类社会和谐地发展。一个人如果总是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就会形成自私,难以产生超脱的境界。所以,人偶尔到灵魂的楼层住住,就会变得清醒,变得简单起来。
图片
圣洁的灵魂,不要让她变得丑陋。限制自身的欲望,给灵魂留出自由的空间,也为自己留有更大的余地,人就会活出真正的味道来。不要忘了自己还有灵魂。雪,整个冬季送来的最浪漫的礼物。它的到来给冬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阴沉沉的冬天从郁闷中走了出来,出脱得靓丽清新,大地在寒风摧枯纳朽之后,披上了白茫茫的银装,似乎是脱胎换骨后,安静得象熟睡的婴儿,包裹在襁褓之中。气温这时会更加寒冷,而人们的心中却充满了美丽的梦境和无限的遐想,日子离明媚的阳光已经不远了。小时候,雪往往在夜间悄悄地降临,来得是那样地平静和从容,也来得是那样地惊喜,就象圣诞节的早晨,看到了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这个时候天总是亮的特别早,而我们也醒的早,感觉特别新鲜,在床上唧唧喳喳地说着话,喊着要起来,可母亲不让,说外面天冷。等到妈妈喊我们起床的时候,已将早饭做好,还把炭盆或火垄烧得暖融融的,屋里温馨暖和,饭菜飘香,屋外光亮堂堂,清新寂静,好一派祥和的气氛。
图片
这种氛围的不期而至,自然让兄弟姊妹高兴得比过年还快乐,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感受。然而,这种氛围很多时候只存在早晨那一会,更多的时候是母亲的焦虑和不安,这是我在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后才意识到的,可那个时候丝毫没有感觉出来。我们兄弟姊妹多,那时都很小,家里只有母亲挣工分,每月的口粮只够吃十几天,只好杂粮、蔬菜、野菜间搭着,但还是不够吃,总有几天是靠母亲东家西家去借,而能借出的人家也不多,母亲在还的时候总要多还点人家,以便下次能借到。冬天的时候我们的棉衣棉裤破的破,短的短,母亲就一件件的补,一件件的接,母亲把破旧衣服拆下,缝到衣袖裤脚衣摆上,里面塞进棉花,穿在身上一节一节的,五颜六色,俨然是一群少数民族,但我们仍感觉暖融融的。下雪天家里柴火也是个难题,山上的树木生产队严禁砍划,母亲就带着我们去拾柴火,挖被遗弃的树蔸,放在火笼上烧。
图片
有时一个树蔸能烧几天,我们围着火笼做作业做家务,听母亲讲故事,任凭烟熏火烤,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温馨弥漫整个屋里。冬天蔬菜也很缺乏,自留地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我们就跟母亲到天畈里挖野菜,与细米粉撵在一起做成粑或野菜糊,味道香甜可口,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在下雪后的日子里,我们没有感觉到饥饿寒冷,相反这场雪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温馨,让冬天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只是在大年初一时,晴朗的太阳融化了冰雪,屋檐上滴着水,路上湿漉漉的泥泞,我们急着上亲戚家拜年,可没有防雨鞋,又怕新布鞋被打湿,就踩着高跷去,这事被母亲知道了,回来后遭母亲一顿打,母亲说我们不争气,让人看笑话,给她丢人了。母亲一生宁可自己吃苦受罪,也不愿委屈自己的孩子,不愿被别人看不起。多年以后,只要是下雪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个冬天早晨静静的雪,就能感觉那个早晨的温馨在无声无息中袭来,整个身心在冬天变得舒畅起来。那个冬天早晨的雪,静静地来,也静静地去,带给我们温馨,也带给我们无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感受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