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好人婊
好到什么程度呢?
春节期间,我,几个表哥,搭上她一起玩牌。
这时,一带有几分痞气的表哥说:“嘿,小姨,你是长辈,这钱不好意思要吧?要不还给我们算了。”
尽管我连说不用,但她却硬是把到手的几千大洋,分个精光。
一天晌午,我看到平日一向温和的她,突然拧着脸,拽起五岁的女儿,猛地摔向满是灰尘的水泥地——虐打女儿原因,仅只是因为她打翻了一罐菜。
随即,屋内便爆发出一阵嚎啕大哭。
望着下颚渗血的可怜女儿,小姑姑的脸上没一丝怜悯,竟依然站在那怒斥着。
一路上,我心里疑惑,这应该是小姑姑罕见的动怒吧?毕竟她是那么一个温和的人。
谁知,小孩竟夹着泪,眼巴巴地望着我说:“为什么妈妈要经常打我和弟弟?”
从小孩的口中隐隐得知,小姑姑向来脾气不好。
当然,孩子指的是小姑姑针对家人。
比如,曾有一个读者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外特别通情达理,十足的好好先生,可对自己却极缺耐心和同理心。
中国式老好人,就在这样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孕育而生。
比如雷锋,比如《芳华》里的刘峰,比如《回家的诱惑》里黑化前的林品如。
老好人是没有情绪的。
就像《芳华》里的刘峰,就因为抱了一下林丁丁,结果就被大家落井下石,赶出文工团。
这会导致什么呢?
如果不发泄,愤怒和不满从来都不会消失,它只会被抑制,被潜藏,被积累。
要么摧毁自我。
要么伤害妻子、家人——因为在许多国人眼里,他们与家人是一体的,是无界限感的,所以伤害家人,不存在负罪感。
《爱情保卫战》里有档节目主题,名叫“受不了你这样的好好先生”。
女主上台直言道:“老公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干,但朋友兄弟姐妹要帮忙,他就义无反顾,是个老好人。”
她打电话向男人求助。
结果男人毫不关心妻子死活。一去两个月,妻子电话不接,家人病情不问,全在热心地帮助别人。
妻子自己运营了一个店,但男人从来不管,却愿意帮助别人看店。
这时,一位嘉宾讽刺妻子:“大哥不抽不赌,就这点毛病,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知足吧大姐!”
话毕,另一个男嘉宾反驳道:“哼,大哥在外是绝对的好人,一提大哥就竖起大拇指,一说这老婆,就说这怎么回事啊?好事全男人占,坏事全妻子背,这当然不行。”
“所以你对妻子也太自私了吧?你要是能对妻子也好,那才是真好人!”
男嘉宾话中有个隐晦的真相:妻子,成了男人享受好人光环的牺牲品。
噢,伤害不止如此,被压抑的攻击性,还会攻击老好人自身的心灵。
这种自我摧毁下,重了,会使人抑郁。
你如果仔细观察那些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会发现他们身上大都缺乏一个品质——活力。
而避免成为老好人的第一步,就树立自我界限,并把它守住。
就像文初的小姑姑,她应该立下界限:我赢来的钱,就是我的钱,凭什么是长辈就需要还给你?
比如你欠我一千块,说好这个月还我,就请你别再拖拖拉拉,不然休怪我无情。
对人对事,你必须树立自己坚定的界限,一个能让你不会自我压抑的底线。
要从内心深处明白,TA是TA,我是我。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一个空间,来自我保护,来免于干扰和伤害。
也要明白,当我们对他人说“NO”,就是对自我说“YES”。
“Yes”越多,我们就会越少愤怒,越少委屈,活得越像一个人。
所以如果你问我,我老公就是这种在外“好好先生”,在家“窝里横”的人,那怎么改变他呢?
心理学有句著名的话,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问题在何处,那他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就靠你洞悉自己的需求,树立界限,并坚定地保卫界限,让他明白,你不是从属物,也不是附属品,真正尊重你的需求。
当你这样去做,你终会悟得,人穷极一生,最终还是要让自己快乐。
也许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