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取暖的那些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取暖的那些事

2015-11-07 作者:王志英 来源:王志英投稿 阅读:载入中…

 取暖的那些事

  眼看就要到供暖的日子了,勾起了我对取暖那些事的回忆

  小时候,天气非常冷,特别是“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那些天,冷得人简直要命。爱往外跑的我,从此老老实实地坐在热炕上盖着被子取暖儿。

  上了小学,只得离开热被窝,按班里的规定,轮流着从家里抱棉花柴,再由值日生在教室里点火取暖。虽然暖火了一些,但把人熏得直淌泪。不过,淌泪归淌泪,好处还是有的,特别是有人给大家烤红薯吃,也有人给大家烤麻雀吃,就是那种把麻雀掏出来打死,再在麻雀身上包一层厚厚的泥巴,然后再把那个泥巴放在火里烤,不一会就香气四溢,至今我还记得由陈桃存同学烤的麻雀是最好吃的。

  到了完小和初中,是用火炉取暖。

  火炉,是用砖砌成的土炉子,燃料是用晋城煤打细后加上适量的水和适量的土抹制而成的,老百姓把它叫“泥基”。用“泥基”烧火炉,比起用棉花柴生火好多了。下课后,女生们唧唧喳喳地围在炉子旁,把冰凉的手放在炉口上烤。男生则跑到教室外,有的玩“撞拐拐”;有的靠在向阳的墙上,左挤挤,右挤挤,用来取暖。

  老百姓的家里,也用火炉取暖。不过,一家人只生一个炉子,盘在长辈卧室,一炉两用,既做饭,又取暖。用火炉取暖,在民间沿用了几十年,我家是在1981年转为市民时才停止的。

  转为市民进城后,我们买了一个大肚子铁火炉,本来应该烧钢炭,但因买不起,便让小儿子和小女儿抬着框子,到南城烧瓦窑里去捡炭弧烧。后来,有个朋友叫谢学礼有辆跑运输的大卡车,就给我拉了一车,我们这才烧上了钢炭。此后,机关每年都要发24元钱的家庭取暖费,我再添补一点,买上一吨钢炭,就足够一个冬天烧了,从此,家里总是暖融融的。(人生哲理小故事 www.wenzhangba.com)

  此后,社会上发明了“蜂窝煤炉”,从此,又有不少人用蜂窝煤炉做饭。再后来,又有人发明了蜂窝煤炉带暖气片,便有不少人用蜂窝煤炉取暖,原因是它的成本低,又安全,还干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又有了家用小锅炉。我们家就买了一个,又请人给楼上楼下的全部房间安装上了暖气管和暖气片,供暖时间是从早上起床烧到晚上睡觉。后来发现半夜起来温度比较低,我便和大女女婿到北郊福利厂买了两组带电带水箱的电暖设备,每天睡觉前,把电源插上,水箱倒上水,温度定到60--65度,这便保证了小锅炉停烧后房间有了较高的暖度。

  后来,运城市区铁道南有了供热公司,我们便用上了“大暖”,统供统热,比家用小锅炉更省钱,更省事,更省力,更干净,好不乐哉!

  2011年,我随儿子搬进了四季绿城。那年冬天,取暖又进了一大步---用“地暖”。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低温地面热媒在室内形成脚底至头部逐渐递减的温度梯度,从而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地面辐射供暖符合中医“温足顶凉”的健身理论,是目前最舒适的采暖方式,也是现代生活品质的象征。再加上四季绿城的物业用的是“地热井”供暖,我们家里所有房间一天24小时,都能保持在24度以上,比起“大暖”,优点更多,它更舒适,更暖和,温度也能昼夜平衡,就连厕所里昼夜也温暖如春,真是享受到了极度!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取暖方式的变化和进步,佐证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也见证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由穷变富,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 取暖的那些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