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女孩的悲哀,一边被骂婊一边被骂太独立
「简族」电台,几日后恢复
我未曾料到「性别歧视」仍是大众主流观念。
更未曾料到,这种「女孩低一等」的丑陋观念会在大众心中如此根深蒂固,即便 21 世纪过去了 17 年,情况并未好转。
「女生练身材、打扮得漂亮,不就是给我们男人爽得吗?别看 xx 系那女的现在多拽,指不定被哪个富二代上得正爽呢。
她们哪像我们男人三十岁之后越来越值钱,等到她们老了,哭着都嫁不出去,我们到时候大把漂亮年轻姑娘挑。」
是挺恶心的。
我起初仅仅当作是我偶尔遇到一些无药可救级直男癌罢了,直到我在上海工作两年多后,有次跟一个老友聊天,她跟说我说:「我 25 岁了,是该考虑下找个人嫁了。」
我以为她开玩笑,便说:「急什么?我 30 岁以后才会考虑结婚的事。」
她看着我,很认真,很认真地说:「你是男生,不一样,你还在事业上升期,30 岁后都不着急。即便我个人认为女性也不着急,但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这样,女孩 30 岁之后,会面临很大的婚姻危机,以及不好的声音。」
我一时语塞,未料到这是一名在北京和上海都工作过数年的职场女性会说出来的话。
仔细想想,她说得并没有错,并不是她想认同这种观念,而是,整个大环境的确如此,这才是最最悲哀的。
我才发现,二三四五六线城市和县城的人才是主流,而生活在北上深的人才是非主流,哪些先锋的、精英的、新锐的理念,并未真正扩展开来。
甚至,在北上深,大家也只是表面客气,对女性实际上的歧视,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可怕。
中国式女孩的悲哀是什么?是不独立的容易被骂绿茶婊,太独立的又会被骂不懂得相夫教子,没传统家教。
这种早该进棺材的「传统」依然在肆意扩散,影响力令人细思恐极。
上周我从成都回上海,合作伙伴阿宁跟我讲了一个故事。
阿宁在创业前,在互联网公司做 marketing,他所在部门的 boss 仅比他大一岁,是个女孩,工作三年内,级别连连上升,做到总监级。
三年时间,做到总监级,在互联网公司,是很常见的履历,没那么容易但也没那么稀奇,可是,奇怪声音还是越传越厉害。
那个女总监,又是个性温和的人,对待同事、上级、下属都轻声细语,典型大家闺秀,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雷厉风行」的总监形象。
于是,「绿茶婊」、「裙带关系」、「潜规则上位」、「被包养」等等小道消息在公司里传播着。
电视剧《欢乐颂》里安迪也遇见过类似的事情,「荡妇羞辱」仍是有着致命攻击力,能满足大众的猎奇心,更能激起心理阴暗的喷子的「辱骂发泄欲」。
我想起我第一份工作的上司,两个月前我在北京跟她重聚时,聊起一些往事,她无奈吐槽道:「还有人传我是 CEO 私生女,才能走到这一步呢,真是无语。」
是很无语。
这还是经济较为独立的女性,那些经济尚无法独立的女孩,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中。
男生缘好一些、尚且依赖心强一些,就容易被骂成「绿茶婊」、「公交车」,而那些追求独立、较为高冷的女性则会被骂「爱装」、「就不信她以后不结婚不生小孩,恶心」。
究竟是谁恶心呢?
在当代,好似工作个两三年后,男性不荤段子横飞就无法深入这社会了般。
每逢酒桌,一堆发福或即将发福的社会男性推杯换盏几轮后,无论有没有女孩在场,都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开始狂飙带颜色的内涵笑话。
他们爱看女性无所适从的样子,如果女孩表现出反感,那就是女孩小气、没意思,如果女孩顺理成章接了荤段子,也顺势开车说几句,那又开始「荡妇羞辱」。
悲哀的现状便是如此:男性若随意开车顶多是被骂「没素质」,而女性则会背上一个又一个难听的标签。
你看到这年头了,男生跟男生还能拿「睡过多少女孩」去炫耀,但是,女生如果拿这个作为谈资,就是婊子,就是不知廉耻。
我记得早些年在高铁站时,我爸和他一个同事,看到有个女孩进了吸烟区,便开始议论,「你看那个小女生还抽烟」、「一看就不知道是什么好货」。
我皱了皱眉头,带上耳机,不愿在这种话题上跟父辈有什么争论。
我实在不能明白,抽烟怎么就能变成正大光明歧视女性的标准了?
即便抽烟有害无益,即便我也不喜欢闻见烟味,但是,凭什么拿这个作为羞辱?
去年春节时,我在老家,带几个学弟学妹吃饭,隔壁餐桌坐了三个人。
七八十岁的老人嗓门特大,带着那代人特有的倚老卖老语气,一副「为你好」的样子,说:
「你化妆成这样像什么样子啊?都不知廉耻了。听你爸说,你还想出国读书?是不是谈了国外男朋友,啧啧啧,那些洋鬼不能要的。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早点回老家,找个稳定工作,趁年轻找个好男人嫁了,早点生个娃。你要为你爸妈着想。」
女孩爸爸连连称赞这番歪理,还跟女儿说「你瞧瞧长辈说的,长辈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比你们这些小年轻懂得多多了,听他们的。」
好好的晚餐,被这个老人和中年人恶心得咽不下去饭。
真无法容忍,一个说「趁年轻找好男人嫁」的人有什么资格说一个女孩化她不能接受的妆容是「不知廉耻」,更不能接受没怎么在国外生活甚至没出过国的人,就能那么轻易定义别人出国的念头。
人吃的盐,不可能比饭多,长辈的话如果是歪理,就需要反驳,去反抗。
反抗啊!
他们也许活了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但他们看见的很有可能只有那一亩三分地,他们的经验也不一定再适用于这个时代。
所以,反抗啊!
中国女孩的悲哀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陋习太过根深蒂固了。
也是春节时,我跟我妈聊天时聊到我的几个朋友。
我提起我一个做酒吧歌手的女生朋友,在我表示对她的生活方式和才华的欣赏时,我妈问「多大啦?」
我说:「33岁。」
我妈问「还没结婚?还在唱歌这么不稳定的生活?」
上个月,我在上海办演出,我妈也来看了,又一次聊起我身边的朋友,我提起我欣赏的几个作者和音乐人,我妈问「你可以找她们谈恋爱啊」,我说「她们有女朋友啦。」
那一瞬间,我明显看见我妈的脸色发生了变化,即便很短暂,那种嫌弃、鄙视、震惊的表情仍是被我发现了。
我真为中国女孩感到心疼,没结婚、不做「稳定工作」、性取向都可以被拿做被鄙视的缘由。
从上上一代,到上一代,甚至到我们这一代,这种鄙视依旧没有消除。
太悲哀了,一边被各式各样要求所绑架另一边又被各式各样眼光所鄙视。
这些悲剧,都反应了最残酷最无助的现实。
现代中国女性,不仅要审美适应大众,稍微特别点就是「没有羞耻感的出格」。
在男女共同养家的实际现状下,女性还要负责起家务活,因为「男人做大事,女人做小事」。
可是那些做大事的男人,也只是上个死工资的班,回家后往那一躺假装老爷罢了,毕竟在外面装孙子惯了,甚至,把属于「无效社交」的那些应酬当作了「大事」。
真令人难过。
太多太多女孩子,就是活在这样两边不讨好的悲哀现状里。
即便在这个年代,聊平等、聊独立、聊自由、聊身体主动权、聊婚前性行为的女孩,依旧是被鄙视的。
那些遵守「三从四德」的女孩,那些老老实实去当家庭主妇的女孩,有很多并不是相信这些,而是害怕社会舆论,害怕被父母骂、被身边人骂甚至被那个说「爱自己一生一世」的男人骂。
讲到底,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
我们从小到大在书本里信仰的「平等」、「自由」、「美好」、「善良」可能仅仅存在于书本里。
这种恐惧感,会传染,会蔓延,会深入骨髓。
一旦扩散开来的恐惧,将会摧毁所有的信仰。
为了打破悲哀,为了终止恐惧,为了维护信仰,亲爱的女孩,请你一定要反抗啊。
反抗吧!
最后,谢谢你因为简浅看完这些字,有什么话想说的就写在这里吧,我会看的,我是你的邻家好朋友。
- END -
文 / 简浅 排版 / 简思 图片 / 插画师9Jedit
封面 / 插画师GsracSuen
本文版权归「简族」所有,如需转载,请返回公众号主页点击「合作联系」获取联系方式。
往期回顾
如何逼死你的女朋友
跟渣男恋爱,容易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