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有些人不容易赚到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为什么有些人不容易赚到钱?

2018-05-10 22:45:07 作者:萧秋水 来源:萧秋水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容易赚到钱?

  1

  每次分享,其实都是给自己找麻烦。

  而且,越是免费的分享越会收获很多其实不需要问我的问题。

  这种把人当客服的做法真的很让人不愉快啊!

  今天还有人私信我,说很喜欢我的书,问我能不能关注ta好去争取微博问答的资格,ta缺两个橙V关注。

  我想哭。

  买一本书并不附带关注服务啊亲!

  我是个耿直宝宝,说句很多人不爱听的话:

  喜欢这样提问的人,其实都不容易赚到微博问答的钱。

  因为连提问都问不好的话,又怎么做好回答呢?

  终究是需要专业度的啊。

  而且,很多人其实根本都忘了自己还有微博了,一看微博问答竟然还有钱赚,赶紧努力想账号密码,登录上去,摩拳擦掌,做好赚钱的架势了。

  但是,这能行吗?

  也许能,也许不能。

  站在微博平台的角度想想,预算只有那么多,你愿意给谁?

  是给长期在微博耕耘的人,还是给投机者?

  微博问答是条途径不错,但也真的不能一蹴而就,至少,先把自己做成中部微博吧——头部的确有点难,我奋斗了9年,也才勉强算中部吧。

  但我的分享是不是因此而没价值?

  并不是。

  真正的价值是在于启发大家去种树,然后等树长大,就可以乘凉。

  更深的价值是一种认真度。

  我的这种认真度,并不只是对微博,对于所有我喜欢或者不喜欢但是负有责任的事,我都是这么做的。

  有多少人像我这样认真且辛苦地看电影呢?

  有多少人像我这样认真地做饭呢?

  蒸个鱼都要发群里秀一下。累不累?烦不烦?

  然而这不是普通的鱼啊!

  这是一条用慧敏的妈妈亲手制作的剁辣椒蒸的鱼!

  这辣椒多好吃你们知道吗?

  每一口都是火辣辣鲜美诱人的爱!

  我想鱼大概知道。

  反正连鱼带辣椒都被我吃完了。

  (画风突然间变了……)

  我并不会问慧敏:这辣椒怎么吃?

  我直接去百度搜索就好。

  人家已经送了辣椒,怎么着,还想让人家连吃法都包了?

  难道最好是人家连菜都加工好送来?

  持有这种“知识喂食”思维的人,真的不容易赚到钱。

  本小节总结:

  别把好问当好学。

  2

  我会因为遇到这些提问,嫌麻烦,然后就不再分享了么?

  不会。

  因为还有很多人,值得分享给他们。

  而且,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可以做得很美,做成享受

  有些人可能觉得更新公众号文章是件很头疼的事,我不觉得啊,我很喜欢。

  慢条斯理地洗了个头,安质洗发水和护发素,小怡去日本给我带来的洗面奶,台湾的橄榄调理浴液,加拿大的乳香手工皂,日本的浴刷,然后抹上新西兰的酵素,换上宽大舒服的棉袍,倒上一杯蛋黄酒,一边喝一边码字。

  (然而请相信我没醉,蛋黄酒也就15度,可千万别说这篇文章弥漫着酒气,我很严肃地在谈赚钱的问题……)

  我想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享受一件事情,而只是想要赚钱。

  我完全能够理解。

  但是假如,能够一边享受一边赚钱,岂不是更好?

  而有时候,即使赚不到钱,但是享受到了,岂不是也好?

  我们总应该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制造乐趣。

  我们总应该随着年龄和技能增长让自己的路子越来越宽,选择越来越多。

  我很享受微博问答,也很享受写文章,我现在做的事情,没有一样是自己不喜欢的。也都是精心挑选的,这并不能排除犯错的可能性,但是,如果错了,我会承认并补救,所以,我的良心从无不安。

  我也并不会用“我赚了多少钱”来争取人们的关注,其实我还真是特别怕这类人的关注,因为我担负不起他们的期望,与其觉得我骗了他们,何如开始的时候就不要来呢?这样大家都省心。

  本小节总结:

  享受做的事情,顺便赚钱,没钱赚还是享受。

  3

  晚上吃完鱼,就去超市,买了双拖鞋,付款的时候,发现增加了自助结账的机子,于是就试了一下,感觉挺有意思,又接触一种新事物。

  话说上次去武汉的时候在深圳北站,进站时发现,有两条通道,一个是全自助式,直接用身份证和高铁票就可以验证通过,另一个是人工式,排了很长的队,我当然到全自助通道,特意望了下那边,也有很多年轻人,所以应该并不是年龄问题,而可能是惯性问题。

  我习惯尝试新事物,愿意冒险,做了很多次小白鼠,而且会深挖、会总结,所以能够赚到一些小钱,而有些人可能觉得这钱太小,总奔着月入十万的目标而去,小钱不值得赚,可能觉得惯性的道路更安全,所以不愿意多尝试。

  这种情况下,难道钱会从天下掉下来砸身上吗?

  前天试一种说是可以避免衣服染色的纸,也是日本产,我放了两张进洗衣机,但是后来发现,有两件衣服还是被染了色。我不清楚是不是纸放的不够,准备回头继续试一下。

  所以我也理解那些不愿意尝试的人们,毕竟有风险有成本。

  有些东西,可能也试了,但是没看到成果,于是放弃了。

  就像挖井的故事,挖了这里挖那里,挖了那里挖那里,其实都是只差一米就够到水了,但都差那一米。

  现在,听了别人的分享,于是赶紧再跑去挖井,结果,只差半米就够到水了的时候,又放弃了。

  我反正试了,顺便分享出来,其实人们接受不接受,我不是很在意。原因同2。

  本小节总结:

  勇于尝试,勇于冒险。

  4

  昨天我加了一篇推送,《顾中一上班族极简健康课最后半天优惠49.9元,明天恢复68元》。

  是中午的时候,亮亮找到我谈一件事情,顺便说到这个课程,是他到新世相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

  亮亮是IP营的营员,前年我去北京时,曾经一起吃过一顿饭,对他没有多深的印象,只记得是很沉默的一个年轻人。

  今年一月份去武汉参加秋叶私房课,他在我的组里,身为组长,对每位组员都要照顾到。但是亮亮并不需要我照顾,上面讲师提到什么,他立刻找到相关的资料发在大群里,小组发言,我们都是跳起来抢的(好吧,我承认我们太霸道了点),亮亮陈述的时候,清晰简洁有力,而且我们小组超默契,尤其是下课以后奔赴食堂,我们一路小跑,到得最早,因为这样就不需要排队,鉴于亮亮的优秀表现,被推举为我组优秀成员,上去抽奖,他手气又好,抽到四还是五个金如意,分给不是IP营的成员(因为IP营员都有)。

  中间我曾经问过亮亮,是什么促成了他的转变。

  他说,是做的事情多了,在事上磨炼的。

  如果只是前年的那一面,我不会帮。

  但是经过了武汉这次,我愿意出手。(他可不是来找我的时候说买了我的书一起吃过饭什么的,那些,真不能成为理由。)

  当然,并不会纯看友情,还有其他原因:

  顾中一我了解。包括他和方舟子之争,我看了方的文章,站顾中一。

  课程我买了,听了,可能我的营养学知识是真不行,觉得对我有用。

  (不过亮亮有个疏忽,我查了对话记录,的确他是对我说昨晚24点结束限时优惠。)

  有人留言说如果具备一定营养学常识,千万别买。还用强调的语气说了几遍“没有新观点。”

  对这个意见,我表示支持,所以把留言设为精选。因为我也希望读者是理性购买,所以这样的听后意见也应该作为读者参考。

  不过,坦率地说,这样的做法,是不被人喜欢的。

  为什么?

  我举一个例子。

  一位读者,给我后台留言,说他买了我在《一天涂一遍,晒不黑,还美白!》推荐的防晒霜,但是感觉抹不匀,他和客服联系,客服看了他发的照片后,说可能是因为男性皮肤黑,而防晒霜有BB霜成分,抹在上面发白,所以显得抹不匀,由于是海购产品,所以没办法退货。他反馈给我,说想给大家一个提醒,我所以也在留言区发布了相关内容。

  然后,我赠送给他一年的幸福生活家饭团,作为补偿,建议他把防晒霜赠送给女性朋友使用,而这个补偿,是我的一点心意。

  他自始至终没有激烈的言辞,更没有像曾经遇过的一位读者一样,因为收到的东西包装有问题,就情绪激烈地诅咒商家赶紧倒闭(那个事件是请那位读者办理全部退货,ta本来只想退一件,但是劝ta退了所有,因为害怕别的万一再有问题,担当不起情绪),他也没提过要补偿,但越是这样的友善态度,越让人觉得必须要给些补偿才好。

  在这个社会上,能赚钱的人,往往是具备了双赢思维。

  并不是路见不平也要藏着掖着,而是用理性友善的态度去处理,要比拆台式处理方式好。就像前面那位读者关于不要买健康课程的提醒,做法是善意的,但是标准是自我而不见得是符合公众的。

  如果是在现实中,可以试一下,站到商场里,对来往的顾客说“这个东西不好,不要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以及,如果自己卖东西,有个人站在旁边说:“这里的东西不好,不要买!”他心里是啥感受?

  (对不起这位读者,我只是拿来举例,并无恶意。)

  关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后再发文另说,今天的文章已经较长,怕大家看着不耐烦。

  本小节总结:

  双赢思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