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都很会"要"
*成长总是痛的,置顶我们陪你*
"需不需要,和必不必要是两码事"
♥
文丨陶瓷兔子,图丨网络
1
周末跟一位做HRBD的朋友吃饭,她讲起一次面试候选人时的经历,让我感触蛮多的。
公司空缺的职位是一个部门的副总监,四轮面试之后,剩下了两个候选人,无论从年龄,意愿和经验来讲,这两人都不相上下,最后一轮是合伙人面试,到了这一轮,最终拍板权已经不在HR手中了,但为了保证公平,她也需要在场。
面试推进的非常顺利,就在快要结束的十几分钟,合伙人忽然看似很随意的发问:
公司的新业务板块的拓展现在遇到了困难,新产品利润薄市场占有率低,以提成红利为导向的销售部门对推广并不感冒,反而依旧是把大多数的精力花费在推广旧产品上,你上任之后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候选人A侃侃而谈,从市场讲到团队管理,从人心讲到市场营销,甚至还立了军令状,如果他能上任,保证六个月之内解决这一难题。
我这位HR朋友并不了解部门的具体业务,但只在一旁听着,都觉得条理分明自信满满,恨不得冲上去替合伙人拍板:确认了眼神,你就是对的人。
尤其是候选人B开口之后,更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B根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一连提了三个反问:
我的团队里有多少位可以独当一面的业务精英?
我都能从其他部门得到哪些资源上的支持?
公司最多能给我多长时间?
她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便没有再认真听B的回答,只顾低头整理着两个人的资料,面试很快结束了,合伙人起身:
准备给B办一下入职手续吧,今后就是同事了。
怎么会是B?她吃惊的表情还没来得及收好便被合伙人看在了眼里。
他笑笑,解释道:
A说的那些东西都很对,也说得很好,但无论哪一项都不是他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不先确认自己的团队实力多强,公司能给多少资源倾斜,管理层有多长时间的耐心,理论虽然漂亮,干起来才发现处处意外,几头受阻。
而B不是的,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预计到了推进的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需要公司从整体层面给予什么样的支持才能解决。
高手对弈,棋差一招都算输,更别说B比A的战略眼光,高远了不止一步。
你记住,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仅会给,也很会要。
2
我特别理解她听到这句话时的瞠目结舌,从常规的思维方式来看,A不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吗?
掏心掏肺,搜肠刮肚的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好东西都拿出来给别人,但很少开口去要。
在学校帮舍友打水签到买零食,但却连“你一会儿帮我取个快递吧”都说不出口。
给男友买鞋买衬衣买领带,但总是不好意思说“我想要那款口红,你送我好不好”。
在公司任劳任怨如老黄牛,却总是一到年终就犯怂,老板不说加薪,自己也从不主动开口要求。
口口声声“我对你好不求回报”,信誓旦旦“我喜欢的东西我自己买”,自欺欺人说“我工作才不是为了钱”。
说的都漂亮,但谁咽下过的苦,谁知道。
3
职场如此,关系中尤甚。我刚工作的时候跟一个姐姐面对面坐,那时候她有男友,高高帅帅的男神一枚,她心疼他心疼的要死,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在电话里说:
你不用来接我,我一会儿加班完自己回去就好。
不用给我买饭了,我在食堂随便吃点什么就行
口红啊,我不要,这周末我跟朋友逛街自己一买就行
多么体贴,多么大气,多么温柔,我把她当作偶像一样崇拜。可还不到一年,她就被分了手。
那时正好年底,我们团建去聚餐,她借着点红酒在聚会上哭了:
她哪儿点比我好?每天让他干这干那的,他上班那么辛苦,她还要他陪她买东西提包,我那天看见他,他都瘦了。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就一点也不珍惜呢?
我们几个没谈过恋爱的女孩围在一边七嘴八舌的安慰她,数落那个男生的不是,只有我们那位精致又精明的女主管,冷眼旁观了半晌终于开口。
而我至今记得她说的那句话:
我知道你是都是心疼他,很多事情也不是必须依靠他才能解决的了,但很多时候,需不需要,和必不必要是两码事。你什么都不要,你就一点也不重要。
4
我从那家公司跳槽后,有次跟女主管约饭,她老公送她来的,说下午手头还有点事,想把车钥匙留给她,让她吃完饭自己回家。
穿着七公分高跟鞋都能在十分钟内穿越两栋航空楼的她,出差连轴转连着开了6个小时高速夜路的她,撒娇卖萌摇头摆手:
不嘛,你忙你的,我又不着急,你忙完了记得接我回家。
我不解风情的接口:要不我一会儿我送你吧。
她睨我一眼:你的车技不好,没我老公开的车坐着舒服。
我一口老血险些扑地,而她老公竟也没露出很烦的神情,眼神里反倒是多了点宠溺,点点头说好。
我替她白担心,问:你这样会不会影响他工作啊,万一他没弄完还要赶着来接你,耽误了事情多不好。
她大笑:
你傻啊,我就是那么一说,又不会催他,他要是没忙完我打个车回去跟他说一声就行了。
也知道他忙啊,也知道他不一定能来,但我只是表明我自己的态度。
你可以不给,但是我需要。
这十个字,是我听过最简短却也最实用的相处之道。
可我不是的,我认识的很多人也不是,他们对“给”情有独钟,却非常害怕去“要”
给的时候姿势多好看啊,端的是一副高风亮节,“我有大好河山分你一半”的慷慨和体面。
但要的时候就不是,它让人显得软弱,显得无能,显得不那么独立,一点都不酷。
可也正是因为软弱,无能,不那么独立,才会让另一个人产生“被需要”的感觉,才能让对方知道真实的你,无论是你渴望的爱意还是你需要的资源。
正是这些“有来有往”,才让关系成为关系,而不是一个人的独木难支。
正如柴静在《赤白干净的骨头》里写的那段话:
美比真看好,但真,比美好。
“你要过什么东西吗?结果怎样?”
-End-
猜你想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身段要软,手段要硬
北漂教会我的30个道理:你想要的生活,别人给不了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IOS用户专属供养
♥
陶瓷兔子
专栏作者,天蝎少女
文艺与理性兼备,傲娇和有趣共存
解局情绪化,专治玻璃心
书《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正在热卖中
微信公号@[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ituzi77]天天成长研习社你的独家成长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