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差点在14岁时做了强奸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差点在14岁时做了强奸犯

2018-05-22 08:01:51 作者:报大人 来源:好报 阅读:载入中…

我差点在14岁时做了强奸犯

  我不得不承认,在人生的无数种可能性中,通过犯罪去实现欲念,也是我的一种可能性。只不过,我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尽量远离了这种可能性。

  1

  读小学二年级时,我就对异性怀有渴慕。有一次班上调换座位,我心中最漂亮的两位女同学,刚好一位坐到我左边,一位坐到我右边,与我曾经有过的狂野幻想一模一样,我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笑出了声,其中一位漂亮女同学好奇地问我:“笑什么?”

  揭示了我少年春梦的这典型一幕,长期留在我脑海中。

  少年时期,我内心对友谊的渴望,或者准确说,对与异性交往的渴望,一直强烈。但我的性格内向且自卑,就算喜欢一个女孩子,也没有当着她面说出口的勇气。

  这或许就是我拿起笔来写作并向远方的杂志投稿的最初起因。初中时起,我就经常写作和投稿。印有我名字和文章的杂志拿在手中,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冲刷了我的自卑感,那时我潜意识里一定有个声音经常在高喊:“心爱的女孩,看,我很有才华,值得你注意。”

  作为一位文章和名字经常爬上杂志的写作者,我那时就从中获得了社交红利,弥补了现实生活中内向性格所导致的缺憾。我拥有不少来自远方的笔友,当然,大部分是女生。其中有两三位与我保持通信多年。书信帮我建立起一个管道,让我可以与某位女孩互相敞开心扉(即使她身在远方从未谋面),那是我一直期待的事。如果不是这段经历,我的青春期会压抑得要死。我也借此从心理机制上对女性这种生物有所窥探和了解。作为内向自卑者,这是此前很少有机会能做到的。

  我的少年,内向自卑,借写作弥补性格的缺憾。小魔笛/油画

  2

  随着青春期的结束,这段关于社交的“遥远记忆”定格在了内心深处。互联网很快席卷了生活。

  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你多么内向,都能找到与异性的连接方式,而无需承担当面遭拒的丢面子风险。对于广大宅男宅女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事实上,现在几乎所有的商业,都在试图将你推进某种社交情境,将你从孤独的重壳中解脱出来。

  前段时间,郑州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随着细节越扒越多,指向的是“滴滴顺风车”暧昧的社交属性。

  你以为你只是打个“滴滴”出行,实际上它在为你安排某种私密的线下社交,它的宣传海报甚至还暗示,它可以成为某种情感的温床。

  滴滴顺风车的一则宣传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做显然是出于商业意图。直到郑州“滴滴顺风车”空姐遇害案事发,引发网民对“滴滴”行径的愤怒谴责。

  但在“滴滴”出现以前,就有QQ,陌陌这样专门的社交平台,甚至有的社交平台以“在这里寻找艳遇”为最大卖点。而自有QQ以来,不知每年都市报会出现多少条类似“花季少女与网友见面遭杀害”这样的新闻。

  滴滴诞生之前,网约车鼻祖uber刚入中国时,网上就出现过帖子,讲述开豪车的青年当uber司机,专门守候在高档写字楼附近,不为赚车钱,只为搭载白领美女,寻求泡妞机会。

  别说网约车了,正规出租车里喜欢猎艳的司机,恐怕也不少。前几年我住北京通州,经常深夜加完班到国贸桥底下打出租车回家。我就碰到过一位司机,年纪四五十岁,长得绝对称不上帅,谈吐是典型的农民。然而他开一路侃一路,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睡过的那些国贸写字楼姑娘,他说,国贸里的妞“压力大,最好泡,泡到后,骚浪贱”。我看他并不像是在意淫和吹牛。

  3

  我想说的是,社交平台本身并没有错,甚至猎艳的动机也不能说是错。这是一种活法。在不妨害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社交平台的繁荣,活法的多样化,恰恰说明了人性在解放,社会在进步。

  但诱惑也空前增多,人们释放内心魔鬼的便利条件也大大增加,这带来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如何管控自己内心的魔鬼?

  如何束缚我们内心的魔鬼?报大人/油画

  道德谴责本身并无多大实质意义。社会监督体系的健全与强大,是制约魔鬼行为的必要手段。

  比如,假设“滴滴”设有非常强大且异常便捷的报警技术手段,无疑可以降低犯罪风险,这样不仅可以对犯罪进行迅速干扰,而且这本身就对意图犯罪者构成强大威慑。

  要相信,每一个所谓的文明人,都是魔鬼与天使的结合体。我不相信这世上有见到绝色美女而丝毫不产生欲念的正人君子。除了做人的道德自律以外,强大的监督机制,是制约着欲念冲动转化为魔鬼行为的重要一环。

  而除了内心的道德自律、源自外部的监督机制外,还有什么是驾驭我们内心野兽的力量?

  4

  在一件恶性犯罪发生后,总有许多人口诛笔伐,将犯罪者斥之为魔鬼。

  难道只有他是魔鬼吗?难道我们就不是潜在的魔鬼吗?

  有一些骇人听闻的犯罪,我看到报道后,一方面对犯罪者的魔鬼行为感到不寒而栗,另一方面,我也忍不住设想,这种犯罪的魔鬼与我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为什么我没有成为他那样的魔鬼?

  比如看到那种将陌生美女劫到偏僻处强奸杀害的犯罪新闻时,我就想,难道我就没有过在大街上看见一位美女,心动不已,恨不得立刻跟她发生性关系的情形?当然有。

  甚至强奸这样罪恶的念头,在我14岁时也有过。那时刚刚从农村到城里读书的我,性格内向而自卑,看到邻班一位肤色很白,身高很好的城里时髦女生,内心满是喜欢,但连打招呼认识一下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去追求了。所以在我最狂放的白日梦里,想象过在某个晚自习下课后,躲在她回家路上某个偏僻的必经之处,一块石头将她砸晕,然后干自己想干的事。

  当然,这只是我苦闷的青春期无数个性幻想中的一个罢了。

  我还看过多起以地牢暗室来囚禁女人当性奴的犯罪案例。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干出这种事来?我想,那是不是一个性格封闭的男人,根本无法通过正常社交途径获得异性的喜欢,只能通过这种反社会反人道的方式,去排遣那孤独绝望到令人要发疯的性欲望?

  这时不免进一步想,如果我没能走出年少时的自卑和封闭性格,无法冲破内心障碍去与异性正常交往,会不会有朝一日也发展到这个地步?

  我不得不承认,在人生的无数种可能性中,这也是一种可能性。只不过,我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尽量远离了这种可能性。

  人生就是避开坏的可能,拥抱好的可能。报大人/油画

  5

  所以,与那些犯下罪行的人相比,我没有太多的道德优越感,更多的,是感到在生活道路选择上的一份幸运。

  人活在世间,除了温饱问题,一个重要问题是,排遣个体的孤独感,与世界相连接,并且在超越自我、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是在活着。

  很多犯罪的人,不是由于欲念太强——可以说,每个人欲念都很强——而是由于缺少与这个世界的连接感,所以要通过暴力行径,单方面创造连接感。

  很多犯罪,是由于缺少与世界的连接感。报大人/油画

  这种人,或过于自恋,或过于自闭。都很可怜。自恋其实也是一种自闭,封闭于良好的自我幻觉里,认为自己太优秀了,别人没道理不喜欢自己,如果没表现出喜欢的样子,是对方在装。前些时在国外被控告强奸的某男明星,我揣度多半是出于这种自恋,干了女人不愿意的事。这种人的悲剧是活在自己的幻觉里,用幻觉替代现实。他的犯错乃至犯罪乃是出于对他人的误会,缺乏正确评估他人感受的能力。当误会固执地演变为错误,他的可怜之处便显现了。

  更加可怜并且可怕的是自卑情结之下的自闭。我觉得,大部分人来到这世界,都多多少少有自卑情结。人的成长便是对自卑的超越过程,并在超越的基础上,建立与世界、与他人的合理连接。

  我曾经是那么自卑且自闭的一个少年,内心又怀着强烈的欲念。可以说,这种自卑加自闭,会让内心的欲念更加强烈,因为缺乏排遣欲念的渠道,而且相比常人,有更加迫切地想要证明自身的心理动力。那么,我为什么没有成为那些新闻里的犯罪者及变态魔鬼呢?

  答案似乎是明显的,我在不断寻求自我超越。

  初中时,我通过写作、投稿排遣了许多欲念,并结识了不少可以交心的远方朋友。我心中那头怪兽,并非长期躲在阴暗角落里,它经常走到阳光下,晒晒太阳。少年勃发的情欲,也在一封封投向远方的稿件和信件中,消解了大半。

  关键是,在别人欣赏的眼光中,我也开始欣赏起自己来。在创作和对生活的审美观察中,我逐步建立了自信。并且对生活怀有憧憬和希望。这憧憬和希望之光,让我进一步去追求自我力量的强大,而不是趋于自我毁灭。

  写作是我的精神出口,为我编织出了富有希望的人生图景。渐渐地,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肯定,在一丝丝进步中找到了好好生活的勇气与力量,也开始发展出多样化的能力,包括与异性交往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我从一个曾经不知道怎么跟异性打招呼的害羞男孩,演变成了一个还算善于吸引异性关注的人。

  随着内心的变化,我内心的自我画像也在改变。曾经,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怪物,不配享有来自这世界的温柔。那个阶段,如果听到某人评价“你这个人好怪”,我的内心会生起不小的波澜,感觉到被刺痛。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果有人说“你真是个怪人”,说真的,我很开心,将这看作是一种夸奖。

  自然地,我可以很好地享受来自女性的温柔,并从容地欣赏女性的美丽。这与少年时大不一样。那时,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我内心反而会升起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这感觉让我别扭,让我无法自然地与女孩子相处。我想,如果没有完成这种心理转换,我现在会是怎样的人呢,会不会对女性怀有仇视和种种极端情绪?甚至产生伤害他人的冲动?真的很难说呀。

  男人和女人。报大人/油画

  因此看到那些涉及两性关系的犯罪案例,有时我会产生代入感:假如我不是做到了自我超越,那个犯罪的主角,有没有可能是我?而那个实施犯罪的人,是不是被阻滞在某种严重的自我困境里,没有渠道消除,没有机会完成自我超越,于是只有通过这种极端行为,来宣泄内心的愤怒和欲望?

  所以,我不光是看到了他们罪恶的可耻,也看到了自己逃出类似困境的幸运。

  我感谢这份幸运,并且希望所有陷入这种困境的人,都有机会超越困境,与这个世界建立起和谐的连接感,拥有饱满充实的生命体验。

  说穿了,与世界、与他人的连接感,就像一件美好的物品,你不能靠偷、更不能靠抢去获得,你应该凭借魅力、凭借诚意、凭借创造、凭借贡献,去获得这些人生中美妙的东西。

  正是获取它们的态度与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人生境界的不同,也决定了我们是在作为一个文明的生命个体,而不是野蛮的毁灭性力量,在不断奔腾向前。

  以下报大人的文章,也值得看

  我妈的人生

  我用30多年才悟透,决定幸福的这三件事

  打赏并看谁打赏了报大人

  赞赏

  向报大人付费提任何问题

  提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