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Pick杨超越 ?
参与《创造101》投票的时候
你Pick杨超越了吗? Why ?
昨晚,躺在床上,用投影仪看完了最新一期的《创造101》。
这一期,是12支队伍的公演+投票。
每轮票数,我都会拍下来,然后再仔细看。
这是杨超越的现场得赞数。
当时我心说,杨超越要凉了。
(昨晚的实拍,表扬投影仪效果)
这是最终的全网点赞排名。
杨超越:第二
比上周还上升一名,超过了吴宣仪。
上周,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
《看到杨超越哭,我就想打她》
观点很明确,可以说是实名diss了。
而Diss的,不是杨超越。
是Pick杨超越的人。
(这篇文章,阅读量100000+)
(文章结尾部分的截图)
我不diss杨超越。
毕竟五音不全、起床困难症什么的,不是短短几天就能解决的。
当然,我也没有Pick杨超越。
她不符合我的Pick标准。
我最想谈谈的是:
为什么那么多人无视唱功、跳功、努力,Pick了杨超越 ?
以下是我的答案。
算是隔空回应“才华有限青年”。
我在微博,搜索了十几个关键词,读完了上千条“民间的真实想法”。
我发现,之所以出现“Pick杨超越”和“DissPick杨超越”两类人群,不是因为“对于颜值,不同群体的权重不同”。
而是,给自己的投票角色定位不同。
“DissPick杨超越”的人,给自己的角色,是“女团的创始人”。
他们希望打造一个“喜欢”且“出彩”的女团。
所以,他们不仅关注谁将出道,更会思考出道之后的发展。谁是Dancer,谁是Vocal,谁能当Leader。也就是,这群人对节目内容的代入感很强。
所以,他们不光会DissPick杨超越,很多人还会DissPick王菊(注意,是DissPick,而不是Diss。大家不是讨厌杨超越和王菊,是觉得他们不适合组成“出彩”的女团。)
而“Pick杨超越”的人,给自己的角色,则是“杨超越的粉丝”,而非“女团创始人”。
为喜欢的人点赞,助其成团,是他们的目的。
哪怕成团之后,杨超越C位出糗,他们依然是杨超越的粉丝,依然会支持她。
角色定位都不同,当然会产生分歧。
所以,“创始人”不能用自己的身份看“粉丝”。
以“粉丝”的身份Pick杨超越,并没有问题。
反之,亦然。
至于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当“创始人”,有些人选择当“粉丝”,这和每个人看节目的初衷、经历、背景等很多因素相关。
总之,这是一个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只不过,换了个场景,我们就很难发现。
你看,只要愿意深度思考,
到处都会有好玩的发现。
不过我相信,《创造101》的策划,
更偏向于大家选择“创始人”这个身份。
例如,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把票全部投给一个人。
后来,就必须把票投给十一个人了。
例如,节目的很多环节,不是单纯按照人气,而是引导大家根据“能力”的侧重点,进行合理组合。
这背后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创始人”身份的参与感,要高于“粉丝”身份的参与感。
这对于节目的长尾价值会大一些。
而我本人,也更喜欢“创始人”的身份。
选择我比较有眼缘的,同时考虑最终效果。
因为这个身份比较好玩,参与的趣味性更高。
哪怕,最终结果和我的投票,
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
作为直男,我的Pick:孟美岐、赖美云、高秋梓、徐梦洁、蒋申、吴芊盈、刘人语、戚砚笛、高颖浠、向俞星、李子璇……
(巨婴+暗黑系萝莉“向俞星”目前排名58,心碎)
最后,看了创造101,你Pick谁 ?
(投票只能放30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