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务长的5个建议,让家长受用一生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终于来啦。每次过六一,阿谷君都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
童年有会飞的纸飞机,有会说话的兔子,有厉害的魔法公主和最可爱的小猪佩奇。
孩子的童年是奇幻的,快乐的,色彩斑斓的,那在家长的眼里,也是这样吗?
好像并不是这样的。
父母总是怕孩子输在人生所谓的起跑线上,所以拼命工作,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几乎所有的积蓄和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像父母希望的那样:成绩优异、幸福快乐。
很多孩子反而变得焦虑,压抑。
父母努力而焦虑,孩子努力也焦虑。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如何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那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一句话:替孩子铺路,不如为孩子领路。
那如何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呢?很简单,让这本书来告诉你。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长》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的美国知名教育工作者。
译者彭小华:旅美跨文化学者,心理咨询师,译者,作家。
在常年与家长及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朱莉博士对现代父母过度养育的问题体会深刻。在这本书中,她呼吁家长们要摆脱过度养育陷阱,并且依据多年的教育经历,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改善方式。
另辟蹊径
作者在书中,将养育方式分成了4种,分别是: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和权威型。
很明显,要做到不“过度养育”,就要成为“权威型”家长。
他们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并坚持目标的达成。同时他们也温情脉脉,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为了实现学习的目的,他们跟孩子讲道理,与他们平等沟通。他们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失败,并作出自己的选择。
从书中的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将权威型家长总结为:
1.不放松要求
2.与孩子积极平等沟通
3.让孩子自己思考,做出决定
将思考的自由还给孩子。
让孩子拥有更自由的时间
任务繁重、清单化管理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抽不出时间,没有机会真正的玩耍。
更可怕的是,即使孩子们开始玩耍,也是接受父母安排的游戏与伙伴。
可有大人在身边指挥的,那就不是游戏了。因为那会在无意间“扼杀了孩子的梦想。”
好家长既要保护孩子的安全,同时也要给小朋友创造独立思考、冒险和培养性格的机会。只有通过做事进行的体验与学习,才会印象深刻,才会深有感触,而不是躲在茧里等待大脑发育。
传授孩子基本生活技能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家长为孩子代劳生活中的一切,这个初衷无比美好。但若谈到人生成功,看管好自己的背包,会做饭之类的事情,重要程度并不亚于作业、钢琴课和其他。
如果父母或者助理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那这个年轻人就没有做好成人的准备。
作者在书中列出这样一个培养步骤:
1. 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2. 我们和你一起做
3. 我们看着你做
4. 你独立完成
不要为孩子做他已经会做,或者几乎会做的事。
在这里,尤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允许他们犯错。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尝试、失败和错误的自由,是任何人学会自己做事的不二法门。完美主义有时候是成长之敌。
让孩子自己规划人生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打算主修什么专业?”大人们常常会问孩子或者是即将上大学的学生这些问题,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做出不同的反应,指出哪些是没有价值的,哪些是有前途的。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剥夺他们自己选择人生。
家长不能将孩子看作是一盆精心修剪的盆栽,而是需要将他们当作不明品种的野花,相信只要给予合适的营养与环境,每一朵都会展现出独特而瑰丽的美。
就像心理学家博斯沃尔斯基所说:“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允许创意,允许实验,让他们追随自己的内心。”
适时的放手,是父母最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
倾听孩子的心声
越长大越会发现,有时候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都是通过吵架或者是简短的几个字。
美国心理学会指出,倾听和交谈是父母和孩子,尤其是和青少年建立健康关系的关键。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自己专业的建议:
1 让孩子找到你。
如果两个人要敞开心扉聊天,其实首先就是要找到共同话题,如果你说读书,我说画画,那是再怎样也不会谈到一起去的。
2 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们说话。
这一点应该是所有内容中最重要的一点。假如你和朋友在聊天,朋友一直看着手机或者心不在焉,你的心里会作何感想?孩子也是这样的感受。
3 以他们听得进去的方式回应
现在的小孩经常考验父母,他们往往先讲一部分情况,测试一下家长的反应。如果你认真听,鼓励他们说下去,你就可以了解到全部情况;如果你与之相反,那他们就再也不会找你说心里话了。所以,一定要先保持自己的平静。
其实做家长,远不用那么紧张,许多事情,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因为大部分时候,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是有通途的。
父母管好自己、足够耐心,把握关键点,孩子自会成长。
因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赠书福利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并将截图发送至后台,
我们将抽选10位幸运读者,
各送出《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1本,
期待遇见你~
(截止日期:6月8日17:00点)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好书听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