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内部,如何帮助孩子协调好人际关系?
一个问题
《礼记·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一个状态。
有趣的是,一句箴言往往不会只针对某一个人或群体,而是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修身齐家这一理想目标也不仅囿于人生追求,甚至我们可以将其运用于教育孩子的途径上。
再具体一些,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如何在家庭内部帮助孩子协调好人际关系?
樊登解答
在每个独立的家里,并非是内向的家长就一定会生出内向的孩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有时候家长是外向的,但生出来的孩子是内向的;有时候家长是内向的,生出来孩子是外向的,这都会有。所以可能不同的家长和不同的孩子之间,或者你同时生了两三个孩子,这两三个孩子里边,既有内向的也有外向的……那天我跟张德芬老师聊天,她有两个孩子。她就说最奇妙的是,两个孩子的性格截然相反,她都不明白为什么。就是这都是爹妈的同一个DNA遗传下来的,孩子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那这时候我们在家中要倡导什么?
第一个就是不同并非是缺陷。千万不要说“你看哥哥”“你看妹妹”,非得把那个外向当做是一个好的东西,让孩子觉得内向是一个缺陷,觉得他的内向跟那些外向的、受欢迎的小孩子比起来是落后的、是不对的。这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负担,所以不同并非是缺陷。
我们在家里边要允许不同的存在,关键词是享受。无论你有内向的孩子,还是外向的孩子,你要能够学会享受引导这个孩子长大的过程,观察不同的孩子成长的经历,这时候你能够觉得这个好有意思,而不是说为什么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孩子。记住,关键词是享受,珍惜家里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要珍惜家里的每一个人。
调动内向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孩子帮忙。给孩子分担一些家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为这个家所做的贡献,他会觉得非常开心。
然后关于你自己的问题,你也可以征求他的意见。为什么呢?内向的孩子喜欢深入地思考,他们喜欢深入地去琢磨大人的世界的事。所以当你如果能够问他说:“爸爸现在遇到这样一个情况,你觉得应该怎么办?”的时候,孩子会非常认真地跟你进行这样的探讨。
不瞒大家说,我连我们家的存款我都跟嘟嘟聊,就是我让他参与到家庭的经济环境当中来,跟他聊天,让他知道钱是怎么赚回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分配这些东西等等一系列的这个问题,包括老人家生病住院了,我都会告知孩子。
让孩子能够参与到整个家庭的推动当中来,这个会给他建立责任感和自信心,让他觉得他是很受重视的一个人。也可以和孩子讨论另一个孩子的问题,不是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而是说“你看,妹妹现在遇到这么一个情况,咱们应该怎么帮她?”“妹妹不愿意去幼儿园,那你觉得咱们应该有什么方法呢?”,这也会让孩子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因为他们愿意参与,他们愿意做深度的思考。
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就是如果家长愿意把自己的人生故事拿出来跟孩子讲一讲,告诉他小时候发生过什么事,孩子会特别乐意听。就我现在脑子里边关于我爸妈的故事,我就发现大部分都是他们讲给我们听的时候、年轻的时候的故事,印象会非常深刻。虽然这几十年都没有再说过这些事,但是小时候爸爸妈妈讲给你的,他们童年时候、青年的时候所遇到的事情,在我们出生以前他们所遇到的事情,我们都会有一幅一幅的画面,因为这个是一个大系统。这个会让我们觉得我们的生命跟一个更大的系统连接在了一起,那种宏大的感觉我觉得不光是内向的孩子,连外向的孩子可能也会珍惜。
上述内容摘自
樊登解读的《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根据下图提示,收听全书内容
☟
▼ ▼ ▼ ▼ ▼ ▼ ▼ ▼ ▼推荐阅读你没能控制的愤怒,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怎么管教孩子,才不会让他被挫败感包围?
你以为孩子这么累,就能有个好未来?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版权归【樊登读书会】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发送“转载”,联系授权。
▌关注【樊登读书】,回复“内向”,获取《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高清思维导图。
▼ 点击【阅读原文】,《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解读7天免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