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忘怀的故事
永不忘怀的故事
小舟
一 雄赳赳跨过鸭绿江
1950年12月,24岁的爸爸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穿上军装、扛起枪、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隶属于三十八军步兵第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二营六连,先后担任过副班长、班长、副排长等职务。和战友们一起参加过震惊中外的“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三八线防御战。包打过德川,参加了著名的松骨峰战斗,把敌人赶过了三八线。父亲也因此获得了和平奖章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以及朝鲜人民军颁发的军功章一枚。
爸爸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不久就复员了。因为他立过功,被分配到通化县一个煤矿工作。“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养家糊口,他主动放弃工作又回到了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然而,这时的爸爸只顾为了保家卫国,却把自己的婚事耽搁了——他已经三十岁了,还是个单身汉!
二不老的爱情像火苗
村里有个女孩,三岁丧母,六岁丧父,在哥哥嫂子家过日子。平日里挨打受骂,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脏活、累活没少干,饭都吃不饱。十三岁的时候,在生产队里扒玉米,和大人们一样干,结果把自己的手脖子累坏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好转。后来,病情越来越重,不但不能干活了,而且连吃饭时筷子、饭碗都拿不起来了。哥哥嫂子一看她成了废人,就想方设法的想把她推出门,十六岁开始就到处托媒人想把她嫁出去。可是面对一个即将变成残疾的人,谁能要呢?两年后,我的爸爸回来了,当人们知道他还单身的时候,立刻有热心人给他们牵了红线。
爸爸了解了这个女孩的情况后说:“如果女方同意,我没意见!”女孩家见终于有人收留这个废人了,立刻答应了!很快两个人结婚了,这个女孩就成了我的妈妈!
别人结婚都开始度蜜月,可爸爸妈妈结婚后立刻开始跑医院了!经过爸爸的多方就医和精心照顾,两年后妈妈的手脖子竟奇迹般好起来了!而且经过这两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妈妈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了!很多人都羡慕地说我爸爸白捡了个漂亮媳妇!
后来妈妈常对我们说:“那时我是实在没办法才嫁给你爸爸,他比我大了十二岁呢!可没想到他竟把我的手脖子病治好了!还对我那么好!哎哟,没办法就跟他过吧!这都是缘分啊,哈哈哈!”每当妈妈说这话的时候,总掩饰不住眉眼间的笑,好像吃了蜜一样!似乎他们的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了。后来就有了我们姐弟几个的诞生!
三 爸爸的故事伴我成长
爸爸从此就一直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在生产队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后来又被选为保管员,一干就是三十来年,直到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在我的记忆里,爸爸总是系着个围裙在生产队劳碌着。
我是听着爸爸的故事长大的。爸爸曾给我讲,在朝鲜的日子里,生活极其艰苦。有一次战斗中,水源被敌人封锁了,爸爸他们的部队几天几夜都见不到一滴水,在行军过程中路过一个水泡子,爸爸渴急了,趴在水泡边喝了一口,结果一股血腥味直冲肺腑,爸爸恶心地吐了出来……
还有一次,夜晚时分,天下着小雨,他们连队埋伏在一座小山前。几里地之外就是火线,兄弟部队和敌人正在激烈战斗,枪声像爆豆一样,照明弹不时划过夜空,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爸爸和战友们趴在自己刚挖掘的掩体内,瞪大眼睛注视着前方,头上不时有流弹飞过。突然,爸爸听到前面有声音,模模糊糊地看见一个人慢慢地向他靠拢,爸爸立刻搂好了扳机,小声喊:“什么人?口令!”听到回答后,知道是自己人。到跟前一问才知道,这名战士是兄弟连队的,在战斗中负了伤。战斗很激烈,卫生队跟不上来,所以这位战士就自己忍痛爬向后方。爸爸得知情况向领导请示后,背起他立刻向后方撤退。
爸爸只有一米六的身高,个头矮小,而这位战士身高能有一米八,天又下着小雨,道路泥泞。爸爸背着这位战士一口气跑了六七里地,听到枪炮声渐渐远了,爸爸把他放下来,扶到一个防空洞口,对他说:“同志,我只能把你送到这了,你先进去避一避,等卫生队的同志们到了你就得救了。我得先回部队了,不然就违反纪律了!”然后他们互报了姓名后就分手了。等爸爸三天后从战场上回来再打听那位战士,已经没有了他的消息!爸爸当时想:这位战友一定是牺牲了。
没想到30多年后的1982年,一位老人不远千里找到了我们家,来看望爸爸,原来他就是爸爸救过的那位战友。老人姓孙,一等残疾军人,当年爸爸把他送到防空洞口后,很快就被卫生队发现,不久就被运回国内进行治疗。他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是却终生不能劳动了。说起我爸爸救他的经历,老人家双手翘起大拇指说:“老周,好人啊!在战场上,随时可能丢掉性命,他冒着生命危险背着我跑了那么远,真不容易啊!要不是他,我这条老命就交代在朝鲜了!”
曾有人对爸爸说:“老周啊,像你这样为国家立下功劳的人,还干什么活呀,到上边民政部门找找,缺啥少啥让国家给你解决!”爸爸只是淡淡一笑,说道:“像我这样上过战场的人多了,都去找国家,不把国家弄完啦?再说,我比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幸运得多,自己有手有脚的,凭什么还要向国家要这要那啊?”那个人听后摇着头走了。
四 勤劳善良的老妈妈
记得妈妈年轻时,是个很能干的农村妇女。农活、家务自不必说,没念过几年书的她老人家竟能把毛主席的"老三篇"背得滚瓜烂熟,着实让村里人佩服。
特别是她老人家对我们姊妹兄弟七人的抚养与照顾,更是常人所不能及的。那时候,经济极其困乏,糊口是件很艰难的事,夭折的小孩比比皆是。我们七张小嘴嗷嗷待哺,想要养活我们真是天大的难事呀!而妈妈总能变着法把难以下咽的野菜玉米饼子、高粱米饭南瓜汤等做得香甜可口,让我们填饱小肚子。平时,发现了一种新野菜,她总是自己先尝尝,没有危险了再让我们食用;想出的每一种食物的制作方法,她也都要先尝试一下,再把它摆在全家人的饭桌上。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曾因吃野菜和臭米面中毒过两次,好在她老人家身体强壮,每次都化险为夷、平安的度过了险关。
那时,家里连一台缝纫机都没有,我们一家九口的穿戴,从头到脚都是靠妈妈的一双手。冬天棉,夏天单,妈妈常常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成宿成宿的一针一线编织着我们的幸福!
现在想来,妈妈那时生活的困苦以及操劳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但即使在那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妈妈还能帮助那些比他还困难的亲朋好友!她那种乐善好施的品行,在家乡更是令人敬佩!
我的伯母去世的较早,扔下了两个女儿和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大伯家里外头无法照顾。妈妈不顾自己的困难,毅然地在伯母去世不久,就把那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接到了我们家里,屎一把尿一把的伺候。可惜那孩子一年后就夭折了。据说孩子死的时候,妈妈难过了好长时间,总是说,那时自己要是有奶水给孩子吃,孩子就能活过来了。可事实上,她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我的一个远房舅妈是个聋哑人,不会照顾孩子,妈妈常常是忙完自家的事就过去帮她。这位聋哑舅妈直到临终前还用手比划着,告诉众人 ,妈妈最好了。那是妈妈用实际行动感化了她呀!
五 爸爸的宝贝,爸爸的歌
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这些子女也都像出巢的小鸟一样飞走了,家里就剩下爸爸妈妈了。爸爸已经年近七旬,当地民政部门根据国家优抚政策,每个月给爸爸发放生活补助一百一十元。爸爸非常高兴,常常自己步行十余里地到乡政府领钱。每当我们回家,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国家没忘记我们啊,每个月都给发钱,多好啊!”看到老人心情好,我常常开着玩笑唱起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爸爸也自然地与我一起唱。
爸爸有一个木制的小箱子,那个小箱子不大,大约有20厘米长,宽高各十几厘米,外面刷着蓝色的油漆。这个普普通通的小箱子,爸爸总是亲自管理,谁也不许碰一下。那里装着爸爸抗美援朝时的奖章、证书等,这些东西爸爸用纸包了好几层,再用绳子系好,板板整整地放在小箱子里。平日里我们想看看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只有每年夏季,天气特别晴好时,爸爸才会把它们拿出来晒晒。这也成为我们这些孩子每年最期盼的时刻之一了,因为这个时候,爸爸总会慢悠悠地给我们介绍每一枚奖章的来历,讲述很多与美国兵打仗的故事。我们静静地听着,为故事中爸爸和他的战友们的安危担忧着。
2007年4月,82岁的爸爸病危。当我闻讯从上海赶回来时,爸爸已经不行了。病床前,爸爸慢慢睁开眼睛,抬起他瘦削的右手,指向前方,前方正放着那个小箱子。我搬过箱子,打开锁,爸爸一件件地抚摸着箱子里的宝贝,断断续续地说:“这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东西,……不要……不要把它……弄没了……”我流着泪大声说:“爸,你放心吧,我会像你一样把它们当成宝贝的!”爸爸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过了一会儿,他又张了张嘴,可是没发出声音,我把耳朵贴近他的嘴,隐约地听见:“雄赳赳……气昂昂……”就在这歌声中,慈祥善良的老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如今,爸爸已经和我们分别10年了,在这10年里,我常常在梦中唱起这首歌,醒来后总是泪水沾湿枕巾。爸爸的宝贝也成了我的宝贝,那小小的木箱被我珍藏在家中最神圣的地方!我知道,爸爸的宝贝在外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在爸爸和我的心中,它们已经成了一种精神的信物,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六老妈的挂念让我自责
爸爸突然离开了我们,这对妈妈来说真是天塌了一般。从此,笑容从她脸上消失了,紧接着,疾病也缠上了她那健壮的身体。为了照顾她,大哥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但妈妈就是离不开住惯的老宅,最后大哥一家只好和妈妈一起搬了回去。
现在,每次回去看望她,我都感到妈妈真的老了——白发、皱纹、老年斑已经成了妈妈的代名词;驼背、健忘、行动迟缓已经成了妈妈的新形象!有一次,妻子领着妈妈染了头发,一下子她老人家的白发变成了黑发,年轻了许多,我们都很高兴。可等一段再回去,妈妈已经把黑色都洗了去,依然是满头银丝。她说,染了不得劲,还不如白头发好呢!唉,妈妈老了就是老了,我们已无法把她变回年轻了!只要她老人家高兴,我们就心安了!
听大哥说,妈妈最近添了一个毛病,没事总是坐在自己的屋里,静静地自言自语。后来大哥偷偷一听,原来妈妈在念着我们姐弟七人的生日、时辰呢——她是怕自己年老健忘,把我们的生日记错了呀!在去年我过生日时,妈妈提前三天就打电话提醒我,告诉我不要忘记吃长寿面。当时拿着手机的我,听着妈妈的嘱托,已是热泪盈眶!妈妈,我知道儿的生日就是您的苦日,做儿子的没有去问候您,这已经是失责了啊,而您却还惦记着我……
每到夏季,她老人家不顾自己的身体,亲自伺候着自家的小园,无论什么蔬菜成熟后,她都会把最好的摘下留起来想方设法让大哥给我捎到城里来。
看着那浸透着妈妈汗水的新鲜蔬菜,问我怎能不热泪盈眶呢!
妈妈就是我的根,我永远是她牵挂的漂泊在外的娃儿!有妈在,我就有个温暖的家,我的领魂就走了栖息的地方!
妈妈,我的老妈妈,儿在远方祝愿您健康长寿,幸福绵长!
七 后记
爸爸妈妈的故事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我的心里却是永恒的记忆。那是一代人奋斗的历程,或许代表了一段特殊的历史。那种舍小家为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互帮互助的品质,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吗?这种精神和品质需要我们去传承!每当回忆起这些故事,也常常令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