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变得成熟,是从原谅父母的不完美开始的
01
上个月,李宗盛发了一首新歌《新写的旧歌》,这是首写给父亲的歌。
李宗盛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父亲,这也是他第一次认真地晒出与父亲的感情。
在他60岁这年,他用这首歌,与记忆里的父亲和解了。
只是写别人容易,写父亲太难。
李宗盛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老师,父亲是瓦斯行老板。
小时候,李宗盛成绩并不好,其他方面也不大出彩,父母虽然对此很头疼,却也拿他没办法。
中考失利后,他读了不知名的工专,别人只要5年的时间,他读了7年,留级两次。
从小到大,好像不管做什么,他都显得比别人笨,最后也只能断了“读书成才”的念头。
在没有独立赚钱的本事之前,他只能到父亲的店里帮忙,挨家挨户送瓦斯。
生意清淡的午后,还要在新社区的电线杆上绑上电话的牌子。
在送瓦斯的同时,李宗盛并没有放弃心中的音乐梦想。
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他会坐在桌前尝试写自己的歌。在给一家餐厅送完瓦斯之后,他终于争取到留在餐厅唱歌的机会。
但对于他的坚持,父亲却不是很能理解,也没有发现他的天赋。
从小,李宗盛总觉得父亲不喜欢自己,他在歌里写到:
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忡忡,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
父亲为他提供遮风挡雨的屋檐,却也给他设了限。
王朔曾经给女儿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
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
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像许多其他中国式父子一样,李宗盛与父亲的关系显得僵硬而纠结,这种情感伴随了他往后数十年的时光。
直到多年以后,李宗盛自己也成为了三个女儿的父亲,才能稍微体会父亲当年的期盼。
所有复杂的情感,最后也只不过一句简单的:
当徒劳人世纠葛,兑现成风霜褶皱,爸,我想你了!
人们说,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
也许只有经历过爱恨别离苦,才能听出李宗盛歌里的惆怅况味。
02
电影《大鱼》,也讲述了一对父子和解的漫长过程。
电影里的父亲激情洋溢,无所不能,喜欢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奇遇记。
在父亲描述的奇幻人生里,他出生于一片神奇的海域,后来跟着一个孤独的巨人离开了小村庄,一路上遇见了能预测死亡的女巫、会变身狼人的马戏团老板,以及那条谁也抓不住的大鱼……
年幼的儿子威尔,也曾十分崇拜父亲。
但随着年岁渐长,威尔开始厌恶父亲的这套说辞,觉得父亲只会夸夸其谈,没有一个父亲该有的样子。
终于,在自己婚礼的夜晚上,当父亲再一次讲述大鱼的故事时,觉得这一切荒诞不经的威尔与父亲发生决裂,之后有3年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
直到父亲罹患绝症,时日无多,威尔才再度回来。
电影并没有俗套而简单地安排威尔与父亲和解。
或许,有时候爱的表达是一场和解。
但比起看似圆满的和解,更重要的是,威尔最终理解了父亲故事背后的隐喻。
威尔比预产期提前一周出生,彼时父亲却远在外地,他为此遗憾了半辈子。
而父亲用以表达自己迟到的爱和守护的方式,就是虚构了那些奇幻故事。
去掉童话的泡沫,父亲其实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为了生活而尝尽艰辛坎坷。
但他希望,能够用童话的美好包装残酷的现实。当威尔感觉失意时,可以在故事里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找回生活的勇气。
父亲用这样的方式,给了威尔一份特殊的出生礼。
威尔最终读懂了故事背后的深情隐喻,也接受了父亲爱自己的方式。
最后,在威尔的怀抱里,父亲变成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大鱼,投身于那片神秘而自由的领域。
王尔德说,孩子最初爱他们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试着理解父母,因为他们能给你的,就是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也许他们没有用对你想要的方式,但为了爱你,他们用尽了一生。
03
《请回答1988》,成家有三个孩子,成绩优秀的大女儿宝拉和最小的儿子余晖都备受父母宠爱。
而成德善,就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老二一样不被重视。
如果只剩两个鸡蛋,她就只能吃腌豆子;
家里吃炸鸡,鸡腿被分给姐姐和弟弟,她只能吃鸡翅;
家里一氧化碳泄露,爸妈把宝拉和余晖救出去以后,半天才想起还有个德善。
德善和姐姐生日只差三天,因为生活拮据,父母只得把她们的生日放在一起过。
在姐姐吹完蜡烛后,爸爸阻止了要切蛋糕的弟弟,拔掉蜡烛,再插上新的蜡烛,准备给德善庆祝。
德善情绪崩溃,终于爆发,哭诉自己的委屈和难过。
为了表达歉意,父亲给德善单独买了新的蛋糕,并请她体谅。
这个世界上,没有满分的父母。所有的父母,也都不是生来就是父母。
他们也不过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不完美,也会有意无意犯下错误。
而一个人变得成熟,就是从理解父母的不完美那一刻开始的。
因为他明白,父母也在负重前行,他们其实没有那么可恨。
与其埋怨父母当初的问题,不如自己努力为现在和将来负责。
04
豆瓣上有个“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很多深受困扰的人聚集在一起吐槽,并反思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然而,发泄完恨意之后,我们还是要和解、成长。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350:原谅》里也提到,原谅的作用在于,让我们和自己达成和解。
谅解父母的不完美,是因为我们需要与自己和解,需要从过去那种紧张的关系中走出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然后停止原生家庭的负面循环。
就像《奇葩说》辩手邱晨说的,什么好都想要是不可能的,接纳不美好才是真正的美好。
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给父母成长的空间,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
1:目标 2:输出 3:成长
4:资源 5:学习力 6:量化反馈
7:自律 8:习惯 9: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