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木乃伊、悬棺更诡异的丧葬方式,你一定没听过!
每日8点,文化早餐 ▵ 点击 拾文化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抟物馆
谈起安葬制度,我们的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一个凄凉的画面。黑色、悲凉、眼泪、火光,这些特殊的词汇,似乎是专为“安葬”二字而存在的。
然而,世界上的安葬制度并非全部都笼罩着黑色、悲凉、眼泪、火光,还有很多的安葬制度,不乏温情甚至趣味。
文/闵瑶
木乃伊
先来说说埃及的安葬制度之一——木乃伊,也是全世界最神秘的安葬制度。
什么是木乃伊呢?
这个相信诸君都知道,木乃伊就是“人工干尸”。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沥青”。
这个沥青,不是你认为的那个沥青。
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等级越高的人,灵魂依附程度越高,因此埃及等级最高的法老死后,均会制成木乃伊。
普罗大众是没有机会被制作成为木乃伊的。
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制作成本很高啊,制作木乃伊,要选用名贵的防腐香料,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制作,制作完成之后可以保存数百年不退化。
这可见在古埃及,民间就出现了很高的医学水平,木乃伊看似是干布裹尸,实际上工序复杂且繁多,没有点医学知识的人是制作不成的。
目前在木乃伊界,就数埃及的最为著名,虽然不是埃及专有的安葬制度,但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确实少见。
山葬
韩国和日本民间,普遍采用一种类似山葬的方式。
山葬,顾名思义,和山神是分不开的,施行山葬的地区,多数对于山神有着近乎信仰一般的崇拜,他们认为死后将自己献给山神,是对自己生命终结的一种升华。
韩国比较出名的山葬就是高丽葬。
韩国1963年的电影《高丽葬》就讲述了一个关于高丽葬的故事。
电影《高丽葬》海报
所谓高丽葬,就是在高丽时代(公元918~1392年)的朝鲜,父母年老以后,如果比较病弱,子女就会用一种藤椅把老人背上高山,遗弃掉,等老人自生自灭之后埋葬。
关于高丽葬,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
话说有一个老妈妈,这天哭哭啼啼被儿子背上山。儿子走到山高林密处,扔下妈妈往回走,却迷了路。他转来转去,走到了遗弃妈妈的地方。妈妈问他问什么又回来了,他说迷路了。
妈妈告诉儿子,她早就虑到了山高林密儿子难免迷路,来的路上她一边哭一边撒松枝作为记号。他让儿子循着路上的记号回家,儿子被感动,毅然决然背起妈妈一起回了家。
所以最后呢,就是妈妈没有进行高丽葬,后来,妈妈在家中老死后,儿子把骨灰埋到了山峰之上,算是对山神的一个解释。
日本的电影《楢山节考》也有类似的情节。
1984年《楢山节考》,囊括当年日本所有电影奖项
《楢山节考》讲述的是,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楢山节考》中的那座山,叫做楢山,楢山神被这里的人奉若神明。
由于生活的极端贫困,村子里没有多余的粮食让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吃。于是呢,这里有个习俗:
每户人家,只有大儿子可以娶妻生子,其他男人只能干活,不许结婚,他们被称作“奴崽”。
至于老年人,男人一到了70岁,女人一到了60岁,就要由儿子背到村后的楢山上去,任其自行消灭。
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日本,那个时候寿命超过七十岁的男人和六十岁的女人,并不常见,所以山葬的方式也就不显得极端残忍。
更何况,那也是极端贫困地区的无奈之举,与其说是山葬,倒不如说是将自己的躯体,归还给了守护他们一辈子的山神。
水葬
这是山葬,有了山葬,自然就有水葬。
一提水葬,诸君一定想到了印度。
其实中国藏族也有水葬的传统,但是藏族的水葬是一种洁净且高雅至极的葬礼。
毕竟藏族的羊卓雍错、纳木错和玛旁雍错都是澄明之极的湖泊,因此藏族崇拜水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羊卓雍错
藏族牧民亦有举行祭水的仪式:
当地藏族牧民认为江河之中都有神灵,为了祭祀这些水中的神灵,他们把祈祷文写在布条上(有的是事先由巫师印在布条上的),然后用绳子将其系好,拉在大河、小河上,以注神灵佑护。
但是藏族的水葬并不盛行,至少远没有邻国印度盛行。
印度的水葬多么流行呢?看印度恒河日益下降的水质就一清二楚了。
印度教徒们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
恒河洗圣浴
恒河在信徒心目中是一条清净、神圣的圣河,承载着普罗大众的前生、今生以及来生。
虽然事实上河水相当肮脏和混浊,但信徒们依然相信在恒河中沐浴净身能够洗清自己的罪恶。
可能信徒们认为“河水再脏,也不及人世混浊吧。”
但是客观上,由于恒河沐浴净身和葬于恒河,并没有等级的划分和要求,所以导致了大量普通民众来到恒河净身和殉葬,不乏部分鱼龙混杂之人。
但是恒河承载不了那么多人的净身和殉葬,所以一时之间,漂浮在恒河上的尸体令恒河的水质急剧下降。
恒河洗圣浴
水葬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葬法之一,寄托了人们对于水的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但是水葬有风险,水质可能被污染,因此水葬必须谨慎啊。
土葬、火葬、山葬、水葬,都是目前的葬制主流,那么世界上有哪些非主流的葬制呢?
非主流的葬制之冰葬
比如爱斯基摩人的冰葬。
作为世界上唯一生存在最为严寒的环境之中的爱斯基摩人,生存环境和我们不同,葬制自然和我们不同。
在那个遥远且寒冷的地区,土、火都是极其缺乏的资源,最不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冰。
爱斯基摩人的生存环境
冰最多,就用冰埋葬。
北美爱斯基摩的老人患病后,不愿成为家庭的累赘。当他们预感到死神将要来临时,就对儿子说,自己年老困倦,想要睡觉。
儿子会意,就准备一个冰洞,让父亲躺进去,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 由于天寒地冻,不久父亲便可以安然的冻死。
五天以后,儿子在冰洞上方挖一小孔,让父亲的灵魂离开冰洞,升入天堂。
虽然听起来似乎稍微有些唯美,但是一想到活活冻死,还是觉得非常残忍,不过,爱斯基摩人应该相对于我们而言比较抗冻~
非主流的葬制之架船天葬
如果谈到唯美,我倒是认为大洋洲的架船天葬比较唯美。
通俗一点来说,架船天葬就是把你放在一只小船上,然后把船推向河流深处,至于你是像仙侠剧一样成为天选之子海下涅槃重生还是不幸的翻船溺水而亡,都是你的事情了,负责架船天葬的人并不真的在乎你的死活,他们只是完成这个仪式。
不过只有架船天葬的陪葬制度,有生存的可能。
一般的架船天葬,是老人死后对老人遗体的处理方式。
老人死去以后,尸体被加以装饰,放到一只小船之中。然后,其他人将这只盛尸船架在树杈上,实行天葬。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尸体便自然腐化。
这时候,别人会把剩下的骨骸,收集起来埋葬到森林之中。这是大洋洲新爱尔丝岛钦达须地区通行的葬礼。
非主流的葬制之洞葬
在马里多贡族,施行的就不是架船天葬这么唯美的葬制了,而是洞葬。
为何施行洞葬?当然是因为此地地形多山洞啊。
多贡人世居山区,山区多山洞。这些山洞有时不住人,而是专门用以安葬死去的人。
多贡人对去世者要举行洞葬仪式。
具体方式是:
亲友乡邻攀上垒有小塔的山顶,并用绳子把尸体拽上去再吊入安放死者的山洞。此时“洞葬”就完成了,既不盖土,也不火焚。
方便快捷且安全卫生。
非主流的葬制之天葬
关于非主流葬制的方式,最后讲天葬。
诸君可能已经很熟悉天葬。天葬藏语称为“赌垂杰哇”,意为“送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所以天葬又可称为“鸟葬”。
天葬在藏族文化中是神圣的,而且在部分地区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天葬,一般人没有资格。
一般人没有资格施行的葬制,一般都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不过,为什么一般人没有资格施行天葬呢?这是因为在藏族文化中,天葬能够保证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
藏族认为,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
拿“皮囊”来喂食秃鹫,不仅不是一种“残忍”,还是最为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天葬的具体方式是:
人死后,放在屋内一角,停尸3—5日,停尸期间,请喇嘛念经。来家中吊唁者带青稞洒、哈达、酥油茶。献哈达给死者。这一切完成后,请喇嘛把将尸体放置在山顶,静待秃鹫将其啃食。
在很多电影中也会有天葬的画面出现,每当有老人被天葬,我们就应该知道,夜空中又有一颗星星被熄灭了——因为能够施行天葬的老人,必定是德高望重的善者。
最喜庆的葬制——喜葬
除了以上的主流葬制和非主流葬制,还值得一讲的就是喜葬。
老北京管喜葬,叫做“喜丧”,雅称是“福寿全”亦或者“福寿全归”。就是“全福”、“全寿”、“全终”的意思。
《百鸟朝凤》剧照
为什么丧事,人们还会称之为喜丧呢?难道死亡不令人悲痛吗?
死亡固然令人悲痛,可是你想,如果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之人,在八九十岁没病没灾,在一堆亲朋好友和各种幸福中死去,不就是喜事一桩吗?
如果是喜丧,那么亲人们不仅不会悲伤,还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甚至请戏班子,为大家唱戏助兴。
《百鸟朝凤》剧照
那时候你会看到,虽然是葬礼,但是方圆十里八村的百姓象过节一样喜庆,他们纷纷来这里瞧热闹,台下、车上、都是人,免费的瓜子都吃不完。
让人快乐也是死,让人哭泣也是死。这样想的话,似乎喜丧是最好的安葬方式。
最新奇的葬制——气球天葬
所有的安葬制度都讲完了,下面来讲一个最为脑洞大开的安葬制度——来自日本的“安详气球”。
“安详气球”?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诸君是不是觉得有些荒谬?
在日本,有些人觉得火葬太残忍。于是一名叫做伊藤的博士脑洞大开,创造了“安详气球”。
所谓“安详气球”,就是当一个人去世之后,把他的遗体放在一个巨大的氢气球里面,然后用绳子把气球固定在房顶上,不至于气球丢失。
好处就是,家人每天就可以看到亲人的面容。
但是副作用就是,这只“安详气球”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例“气球天葬”的方式来说,体积有些过大,导致方圆半公里的人都可以清晰可见这只安详气球。
于是,一个“气球天葬”则变成了一个景观,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看。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例“气球天葬”的安葬方式。
也归属于天葬的一种。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安葬制度,都离不开由木、水、火、土、天组成的自然。
人出生在大自然之中,自然要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所谓落叶归根,大抵如此。死亡固然令人感到害怕,“安葬”一词似乎也充满了黑色、悲凉、眼泪、火光,但是并非所有的死亡和安葬都充满了不幸和悲凉。
“死并不是生的对立,而是生的一部分”,安葬的只是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灵魂将永远鲜活。
.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 读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 不养猫,不足以谈人生
· 名人的非正常死亡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