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你能不能放过我的朋友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妈,你能不能放过我的朋友圈”

2018-06-30 16:32:48 作者:救救孩子吧 来源:看理想 阅读:载入中…

“妈,你能不能放过我的朋友圈”

  前面的话

  前几天看《少年说》,几位初中少年对着父母喊出的隔空控诉,又一度让我老泪纵横

  谁想到纵然已经时隔多年,父母们的唠叨批评和“操控”,仍然能引起已成年的我们的强烈共鸣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即使现在的我们早已长大成人,甚至成家立业,来自爸妈关注和“宠爱”却没有减少一分。

  相信这些和爸妈们的“宠溺对抗”你也分外熟悉,比如,

  “妈,你能不能不要再管我用什么微信头像了?”

  “妈,能不能不要再给我发鸡汤牌养生信息了……”

  “妈,我那条朋友圈真的就是吐槽而已,我真没想去天台…”

  当微信成为你和父母唯一的沟通渠道时,爸妈们为了你在朋友圈里展示人生也是操碎了心。

  朋友圈发到现在,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还能坦坦荡荡的不开分组尽情分享生活。这些当代英雄可谓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了。

  但我知道的是,专门开了父母分组的人,背后都有着一段血泪史……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发了一条新的朋友圈,往往比朋友的赞来得更快的是——父母的指点江山

  又去吃垃圾食品了?

  养生堂可不是这么说的

  当你出去吃了宵夜

  用心P好照片

  准备深夜报社,迎接朋友们的哀嚎时

  ▼

  当你拔草了一个想吃很久的网红

  迫不及待地分享心得

  ▼

  此情此景

  你只想对父母说

  ▼

  那个颜色是我辛辛苦苦调的滤镜!不是色素!吃小龙虾蛋糕不会中毒,只会长胖而已!

  一天到晚胡说八道

  请立即删除

  当你熟练使用网络用语

  来描述你的激动心情

  ▼

  当你不慎在朋友圈里

  暴露了你的粉丝属性

  ▼

  此情此景

  你只想对父母说

  ▼

  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并不会真的爆炸也不会真的死!还有一个正常女性是不会在朋友圈里发男生同学的精修图的!我没有这种同学!

  素质人才不会用

  这种乱七八糟的头像

  当你十分暴躁

  于是换了一个更暴躁的头像时

  ▼

  此情此景

  你只想对父母说

  ▼

  我真的不想对漫威的妈做什么……毕竟下个月还要去接着贡献电影票……

  别人都发自拍

  你怎么不发

  当你妈主动来cue你时

  你心中警铃大作

  还是不得不从

  ▼

  于是你为了完成任务

  拍摄

  僵硬自拍.jpg

  ▼

  但是甲方妈妈满意了吗?

  ▼

  绝望的你

  又返工了

  土味僵硬自拍.jpg

  ▼

  然后

  甲方就拿去商用了

  ▼

  此情此景

  你只想对父母说

  ▼

  想想你们朋友圈里面的那一票亲戚,我感觉自己已经被社会性谋杀了

  孩子不是统一定做的产品

  很难按照父母的意愿走过一生

  据调查,在18-29岁的微信用户中,有52%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而49.2%的父母把微信作为子女交流的主要渠道,其中36%的父母会认真看孩子发的每一条朋友圈。

  这一组矛盾数据说明,相当多的父母想从朋友圈中窥见子女的生活动向,同时,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通过屏蔽父母的方式成功“逃离”了父母的视野

  我们在朋友圈里展示的自我,是与父母所了解期待完全不同的一个“自我”。

  朋友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建构自我的场所,这时,屏蔽父母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在这个重新建构的自我中,我们希望父母缺席,希望他们不再发表任何意见,希望在新的世界里不再受到他们的管教和掌控。

  就像在《圆桌派》的母女这一集里面,所提到的母亲女儿的掌控欲:

  国内母亲最可怕的一点是控制,就是你是我生的,你是属于我的,你所有的我都要控制。

  在中国人深层的文化结构里,一直认为孩子是属于我自己的,是属于我的一个物体

  他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财产,可以任意地处置,包括家长为什么能打孩子,打得那么狠,因为我自己的孩子,不打白不打。

  这个控制可能是一种本能,但是与生俱来的控制欲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也需要进行自我克制。

  在一些西方国家,因为信教的原因,他就会认为这个孩子上帝交付给我,就是我代管这十几年,然后他还是要给社会的。

  所以很多父母都会克制自己,不对子女的生活指手画脚

  周轶君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她曾有一次去香港参加一场婚礼,是一位香港女孩跟一个德国男生结婚,他们交往的时常已经将近十年。

  她在婚礼现场遇到了德国男孩的父母,就问他们说,你们今天应该特别高兴吧,他们俩终于结婚了。

  然后男孩的父亲说,对啊,十年了,我一直咬着我的舌头,不敢问他们什么时候结婚,只能憋在心里。

  的确,孩子不是统一定做的产品,很难按照父母的意愿走过一生。

  或早或晚,或艰难或容易,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逃脱父母掌控的过程

  代际差异是世界上距离最远又最近的鸿沟,两代人的主观视角永远无法真正重合。

  面对这种无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了解对方和克制自我,也许这样才会达成真正的平衡

  还是那句话:

  喜欢放肆但爱是克制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投稿klx@imaginist.com.cn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