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姜文,专业拆台表演艺术家
姜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他的身上,贴满了诸如才子、硬汉、暴君等形形色色的标签,最终,这些标签一起将“姜文”的名字变成了一个硕大的符号。
关于这个问题,江湖上流传着他各种各样的段子:
据说,24岁的姜文演完《红高粱》回大院胡同,灌煤气管理员让他唱上一段,他抡煤气罐上肩,唱着“妹妹你大胆往前走”扬长而去。
据说,50岁的姜文有一次被影迷围住,好不容易坐进车里,第一句话是:艹!居然有人叫我文文!
据说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长现在这样了,之后三十年都没怎么变过。
而如今的姜文,依旧像当年一样阳光灿烂、画风惊奇。
且热爱拆台。
很少有人能够成功并且正经地采访到姜文,甚至有记者专门写过一篇叫做《如何正确地采访姜文》的长文章,之后采访他的记者都会像进行某种神秘仪式一般认真拜读。
这篇文章语意调侃,又满是无奈地介绍经验,比如采访时要“模拟周韵的穿衣风格”“灌醉自己”“化一个十八岁的妆”。
其实这个难题,窦文涛在2007年的时候就挑战过了。当时姜文和洪晃带着《太阳照常升起》来到了《锵锵三人行》,三个人喝着酒,聊着天。
聊到激动处,姜文还差点把椅子坐垮……
谁成想时隔11年,2018年7月9日,也就是下周一,姜文来到了《圆桌派》番外篇现场,带着他的《邪不压正》,和(许久不见的)孟广美、马爷、涛哥继续喝酒聊天。
涛哥当场模仿姜文是怎么不好好坐椅子的,然后就真的有来有往了……
在场工作人员表示
涛哥当时真是连人带椅子从监视器里瞬间消失
详情欢迎认真观看7月9日上线的「圆桌讲究派」节目内容。
言归正传,采访过姜文的一些“过来人”曾总结:在采访姜文的时候,他不是突然打断,就是一堆反问;不仅喜欢给你上课,还是以体育老师的态度给你上文化课……
毕竟“拆台表演艺术家”的名誉称号可不是白来的。
1.
姜文的拆台现场
“
我要冷静,不能怼你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姜文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您想通过影片表达什么?
姜文:我要冷静,不能怼你。
记者:……
姜文:我没法回答你的问题,如果有人用嘴回答你,你也别信,这压根儿就是两种表达方式。
“
原力真TMD的好
姜文因为儿子是星战粉,所以去演了《星球大战前传:侠盗一号》。
在好莱坞拍戏的几个月期间,剧组里的外国友人要求学中文,于是姜文教了他们一句“The force is 真他妈的好(原力真他妈的好)”。
后来在《侠盗一号》的宣传活动中,记者问剧组里有中国演员,你们有学会几句中文吗?其他演员就会表演这句话。
再后来,这句话成为了星战粉丝中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梗。
但是据说姜文儿子对《侠盗一号》反响一般。
“
什么叫TMD惊喜
在星战庆典上,《侠盗一号》剧组来为影片预热,集体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能聊聊你的角色吗?
姜文:其实我英语不是特别好。这么说啊,我有把枪,不对,我有把巨炮。
记者:那聊聊甄子丹的角色?
姜文:他吗?他死了!
观众:?????
“
日常的危险是起床
姜文参加《十三邀》,和许知远对谈。
许知远:你把自己陷入过某种特别危险的状况里面吗?
姜文:我每天都在危险当中,我没张北海那么闲。
许知远:日常的危险是什么样的?
姜文:起床。
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起床。要依着我,我现在还不起呢。也许现在也还没睡呢。
我有时候被闹钟弄醒,觉得心真的在嗓子眼儿跳半天,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醒。这个对我来说是跟防空警报一样的危险。
“
她……是个女孩!
姜文作为嘉宾去参加《创造101》的决赛,颁布入选名单,且被要求公布之前要搞一搞悬念。
于是姜文打开手里的信封,念到:“这个第11名吧,她……是个女孩!”
黄渤:这节目没男孩!
姜文:这卡上就这么写的!
“
任何事儿都要打一问号
之前姜文参加一个记者采访,具体时间不详。
记者:我们想问问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柔软的一面?
姜文:你想说我是不是gay,这套儿下的。
记者:这从来没有怀疑,不是。
姜文:你还是怀疑怀疑吧,任何事儿都要打一问号。
记者:????
2.
“人设”之外的姜文
的确,任何事儿都要打一问号,接受访谈时候的姜文常常把问号返还给对方,而访谈之外的姜文也永远在拆台。
拆谁的台呢?拆别人给他建的台,也拆他自己给自己建的台。
在观众的记忆里,姜文演的角色基本都是荷尔蒙爆棚的那种,因此认定他是个硬汉派,本人也是个不拘小节、充满男人味的北方汉子。
《红高粱》里的余占鳌
《让子弹飞》里的张牧之
之前有人问姜文,他怎么看大家说他是行走中的荷尔蒙。
姜文答,多大的误解。我觉得这个人肯定没见过荷尔蒙,还行走中的荷尔蒙,真胡说八道。不过这个误解也不在我身上。
我觉得人生就是建立在误读之上的,因为你不是上帝,反而一直在误读。
然后上帝看着你们这帮误读的人,从生到死,一波走了再来一波,他挺幸灾乐祸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现我们了,上帝已经乐半天了。
没错,姜文从不误读自己。别人给他画了个圈,他看了一眼就迈出去了。
相传原本《霸王别姬》是想让姜文演段小楼的,但是姜文看完剧本之后,表示想演程蝶衣。
程蝶衣
他说演段小楼没挑战,书里也没说虞姬不能长我这样啊?然后被陈凯歌拒绝了。
传闻中的姜文试妆照
有人说,他要是演了程蝶衣,可能说出来的台词就是:“你给我说说,什么是他妈的一辈子?”
大家都觉得他是钢铁直男,说出来的每个字砸到地上都要听响。可是事实呢?真的是这样吗?
《圆桌派》第三季的「细节」这一集里,作为姜文师弟的史航,提到了姜文还在中戏上学时曾编过的一个小品。
小品的剧情很简单,说的是一对大学生恋人在小饭馆分手,没钱点吃的,就各要了一瓶汽水,汽水三毛钱,退瓶一毛五。
汽水喝完了,分手也分完了,男生要把女生的汽水瓶拿去退钱,女生不给,把瓶子拽回来擦了擦,装进书包,走了。
男生想了想,也把瓶子擦了擦,装进书包里走了。
史航回忆道:“就是这么个细节,这个男的就被这个女的生生教会了,什么叫留下点东西。姜文表面线条很粗、很霸气,实际上是很骚很细的。”
涛哥说,怪不得都叫他“姜姐姐”呢。
3.
把梦拍出来给十几亿的人看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组导演分镜手稿的对比,乍一看很符合姜文意识流导演拍意识流片子的粗犷“人设”。
涛哥也在这期《圆桌派》里问姜文,你怎么那么敢啊,就把你的梦拍出来给十几亿的人看。
姜文说,他拍的只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表达,其实每个镜头的取景、颜色和质感在他脑子里都是有数的。
《太阳照常升起》中几百只飞禽走兽,毛色质感都被姜文改过。剧中的藏式房屋、鹅卵石和红土,都是从千里之外用卡车和铁甲船运至外景地。
《一步之遥》的火车戏,要求布景搭得不像火车,又要比火车还火车。火车上要有金色沙滩,试来试去,最后拉来几卡车玉米磨碎,才达到姜文所要的温暖。
“其实我拍每一部电影,在开拍之前,电影就已经在我脑子里了,我自己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只是我想把我脑子里的电影用摄影机复制出来给大家看。
所以开拍的时候,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实际的工程,需要提前制定好方案,所有部门按着这个方案去施工。”
《一步之遥》里面的金色沙滩
姜文拍电影,是按着自己的性子,点点滴滴打磨出来的。
在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里,他提起姜文,带着几分怵和敬。他说姜文对待电影,是视作一件近乎神圣的事情,也是一件令他分外伤神的事情。
姜文对电影的爱,几乎是非常单纯的,不顾一切的,不能掺杂别的东西的。
所以姜文创作电影总结两个字就是——认真,认真得近乎到“轴”的状态,从剧本、角色、布景、拍摄到剪辑,他都在一点一点地认真较真。
姜文的电影里充斥着他粗犷刚硬的性格,又带着他“姜姐姐”的细腻心思,更重要的,是透着他看待世界、观照世界的视角和态度。
他常常被质问,观众看他的电影为什么爱评论“看不懂”,姜文的回应也显得坦荡:“我觉得这不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其实我觉得他们是缺少一种自信。
没有什么懂不懂,只是他不确定这个结论对不对。为什么要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不是我要做的事。”
姜文说,很多电影还在单纯为了叙事和迎合趣味性而努力,讲故事对他来说太容易了。把故事讲清楚、讲得有趣,那还只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他要的绝不仅如此。
“我要的是细节,那种语言或者肢体上的微妙的东西。”
4.
“他的脸上有一种强迫性”
拆台到最后,姜文连自己给自己的“人设”都拆。
总说着“站着挣钱”“不知道怎么讨好人”的姜文,其实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特别会求人的人。
为了拍《让子弹飞》,姜文给周润发和葛优,各写了一封信。
给发哥的信是这么写的:“发哥之角,既有曹孟德之雄,又具周公瑾之英,且常自诩诸葛孔明。发哥出手,定收放自如,出神入化,谁敢做他人之想?!”
给葛优的信,就更带劲了:“吾兄片中虽无艳星共枕,但有愚弟陪床。耳鬓厮磨,却非断臂,不亦骚乎?”
后来两封信一经曝光,众人震惊,专业拆台的姜文竟然也可以这么会说话?
所以说,姜文的人设,可能就是一个永远在拆台的他自己吧。
他演过皇帝,也演过太监,演过知识分子,也演过农民。李碧华评价姜文说:“你根本不知道他的形象,如张白纸,上什么颜色是什么颜色。”
而陈丹青则说姜文:“他的脸上有一种强迫性”。也就是说,看到他的脸,你很难联想到别的东西身上,姜文就是姜文。
这个年代,无数疲惫的中年人们忙着焦虑、失眠,出门曲意逢迎,擅做人生导师。
而55岁的姜文依然热爱睡觉、经常做梦,还想要把自己的梦拍出来给十几亿观众看,并且坚定相信观众们终有一天能看懂。
也许许知远说得对,姜文只会突然老去,不会真正长大。
几十年光阴过去,姜文依然站着,做他自己。
最后,还是用姜文自己的话结尾吧——
人生就是建立在误读之上的,
因为你不是上帝,反而一直在误读。
▲
再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
姜文是个什么样的人?
也许看完7月9日的这期《圆桌派》
相信会给你一点新的启示吧
转载: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klx@imaginis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