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再安利3个相见恨晚的TED演讲
曾少看过千千万个TED演讲,对于一些好的演讲,曾少除了会做观看笔记之外,还会去实践和分享。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我觉得非常好的TED之后,大家反响非常热烈,着实令曾少感到吃惊。
因为我觉得有这个爱好的人或许不多,但没想到大家都是如此热爱学习,曾少决定今后有什么好的东西,第一时间在公众号分享给大家。
大家在拿到这些好东西之后,希望不要仅仅局限于收藏,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不要做一只只收藏,而不去实践和建立认知图式的“松鼠”。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3个TED演讲,可以说每一个都刷新了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给了我看待世界另外一个视角。
当然,你也可以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让你印象深刻的TED演讲,毕竟如鲁迅先生所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如何跟压力做朋友
推荐理由: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待“压力”
《自控力》的作者认为我们一直把压力视为有害且不应该拥有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然后指出人们的想法和行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将压力转变为助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压力视为非常有害的精神状态,它使我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失眠多梦。
但Kelly McGonigal在演讲中却提到:压力之所以有害,是因为我们认为其对我们有害,如果你能将压力视为助力的话,那压力对你的负面影响,会降到最低点。
有项研究追踪了在美国的3万名成年人,历时整整8年的时间,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人员会问这些人两个问题:
去年你感受到了最大的压力?你相信压力有碍身体健康吗?
之后,研究人员以统计列表的形式找出参与者中的去世的人,研究发现,前一年感到压力山大的人,死亡的风险增加了43%,但这个死亡率的增加,仅仅适用于那些把“压力视为有碍身体健康”的人,也就是说,那些即使承受了巨大压力,但并没有把压力视为有碍身体健康的人,死亡的风险并没有任何增加。
我们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通常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在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中,那些把压力带来的身体反应视为助力的人,他们把心跳加速看作是身体蓄势待发,把呼吸急促看作是为了给大脑足够的氧气供应,对压力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血管更加不容易发生堵塞,大家都知道,血管发生堵塞的话,会引发一些列的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在你的潜意识中,一直认为压力对你有害的话,那压力就有可能成为把你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Kelly McGonigal提到了压力可以让人更有社交能力。
当我们和别人发生拥抱等亲密的肢体接触时,身体会分泌“催产素”这种神经激素,催产素可以微调大脑的社交本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催产素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渴望和别人进行更多的肢体接触(想想进化的依据就知道了)。
但催产素还是一种压力激素,和肾上腺素一样,催产素都是脑下垂体分泌的,同属于压力反应的其中一环,这两个激素,都可以让你在压力的时候,心跳加速。
为什么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的压力反应会加入“催产素”这种激素呢?因为它想让你去找人倾诉,和别人进行沟通,甚至发生更多的肢体接触,得到别人的帮助,让你的基因有更大概率可以传递下去。
催产素不仅仅对你的大脑有作用,你的心脏中也有大量的催产素受体,它可以帮助心脏细胞从压力导致的损害中恢复再生。
2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交谈者
推荐理由:学会如何和别人进行沟通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各种冲突,导致了我们将对方的微信号拉黑,或者非常厌恶和对方进行任何形式的沟通交流。
如何才能和别人更好的沟通交流呢?即使对方的社会阶层、年龄性格、工作经历和我们大不相同?Celeste Headlee在演讲中提及很多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
在交流的过程中,看着对方的眼睛;
提前想好一些有趣的问题;
注视、点头并时刻保持微笑,以此证明你有在认真倾听。
等等。
指出容易犯的错误之后,Celeste Headlee给出了10个可以大幅度提升你沟通能力的建议:
不要三心二意,专注于当下的谈话之中。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想退出当前的对话,直截了当地说你不干了就行;
不要好为人师。沟通不是为了让别人不能发表意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专长,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
使用开放性的问题。让别人去描述他经历过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一笔带过。
顺其自然。谈话的内容不一定要一成不变,你可以根据当时的感受加以更改。
谨言慎行。这里只谈谈谨言,你需要对你的谈话进行负责,随时车大炮,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不要拿自己的经历和别人进行对比。当别人向你吐露生活中的挫折时,不要顺带说出你自己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
别重复表达。也就是不要叨逼叨,叨逼叨。
少说无用的废话。细节在大部分的谈话中是不重要的,人们关心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而不是一些可有可无的细节。
认真倾听。这一点我觉得存在争议。
简明扼要。说话能够恰到好处,既不会喧宾夺主,又不会畏头畏尾。
当然,这些建议难免有蜻蜓点水的嫌疑。
但如果你能通过这一个演讲,从而去发掘自己改善沟通的欲望,接着去查找更多的书籍和文章,经过多次实践之后,你一定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图式。
3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推荐理由:不重要的事情,你就不会去做
演讲者通过两个身边例子,来说明我们常常会犯的一个时间管理错误:
我们平时以没有时间做借口而不去做的事情,通常意味着这件事情不重要,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重要,你就会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去完成它。
如何区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慢点才去做的呢?演讲者站在美国的国情出发,给出了两点建议:
1,工作上:列出年底的绩效评估,看完成哪些事情可以给你带来最大的快感;
2,私人方面:制定家庭假期贺卡。(在美国的习俗里,每年的年底都会收到其他人寄来的假期贺卡,上面写着今年完成了什么样的事情)
有了明年要做的事情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事情拆解成具体可行的步骤,然后在每一周的星期五,制定下个星期最重要的待办事情,演讲者提议把这些待办的小步骤分成三个栏目:
工作 感情 个人
这个演讲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当你不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你的潜意识里,往往代表着这件事情不重要。
但我想了想,我们每天去做的事情,难道就是最重要的吗?
我们每一天去做的事情,有些是重要且紧急的,例如领导要求你明天上交一份PPT;
有些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例如消除朋友圈上的红点,红点看了多难受啊,得赶紧把给它消除;
有些重要但不紧急,例如健身锻炼;有些既不重要又不紧急,你们可以想想有什么事情。
时间管理最大的误区就是,想要千方百计地去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结果给自己身心造成巨大的负担。更为不妥的一点是,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前提下,盲目地学习别人的时间管理经验。
例如有些人会跟你说,碎片化时间最好拿来读一些经典的书籍,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地铁,这些碎片时间你统统都不能放过。
但当你采用这个方法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完全适应不了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内读书,硬逼迫自己去接受别人的经验,只会让自己非常难受,而且效率还十分之低下。
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
有些人就是喜欢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复盘,周围吵闹的环境,越能激发他们大脑中知识的联结。他们可以为一个方案想到一个好点子,也可以为一篇文章构思好具体的结构。
总而言之,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要盲目地被人牵着鼻子走。
你可能还想读:
安利3个相见恨晚的TED演讲
没钱没背景,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高效记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