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可能在台湾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可能在台湾

2018-07-21 08:30:13 作者:刘强 阅读:载入中…

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可能在台湾

  台湾的美食,很多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台北士林夜市

  在台湾,牛肉面从二十多块钱的街边小吃到上千元一碗的“元首牛肉面”,种类应有尽有,而且几乎每一家都有独特做法。如果一日三餐都吃牛肉面,半个月都很难吃到重样的。

  台湾学者、美食家焦桐说,牛肉面本来是“历史的偶然,成就美丽文化风景”,而如今已经成了“台北的饮食乡愁召唤集体记忆,召唤我们的情感”。

  走进一家兰州拉面,坐下,点上一碗十几块的牛肉拉面。几分钟后,你翻动着碗里的面条,小声嘀咕:“肉呢?

  这当然不能怪兰州拉面。盖在碗里的那几片牛肉本身就价格不菲,一碗面十几块钱,你还要啥自行车?再说,兰州牛肉面的重点向来都是面条和汤底,要不是碍于名字那几片高冷的牛肉都可以不出镜

  而在台湾,情况正好相反。拿目前台比较主流的红烧牛肉面来说,面条口感或许马马虎虎,但用牛骨烹制并加入风味酱料的醇香面汤,配上经过烫煮、油炒和炖煮等多道工序的牛腱子肉,几乎让你忘记碗里平平无奇的面条。

  如果要评选中国好吃的牛肉面,台湾牛肉面完全实力一战。

  台湾牛肉面。

  先有爱吃牛肉面的台湾人,才有口味一流的牛肉面

  ——————————

  台湾人到底有多爱吃牛肉面?

  这么说吧,早在台北被便利店覆盖之前,卖牛肉面的店铺就已经覆盖整个台北了。走在台北街头,三五步之内,必能嗅到牛肉面的味道

  这些牛肉面从二十多块钱的街边小吃到上千元一碗的“元首牛肉面”,种类应有尽有,而且几乎每一家都有独特的做法。如果一日三餐都吃牛肉面,半个月都很难吃到重样的。

  曾被媒体报道过的台湾最贵牛肉面,要人民币两千元一碗。/ 新华网

  热爱牛肉面的台湾人,甚至发明一年一度的“国际牛肉面节”,将牛肉面生意推向国际。

  在2005年举办的首届国际牛肉面节上,当时的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就表示,全台湾每年的牛肉面市场预估有大概四十亿台币,而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就能给台北带来上亿元台币的商机

  就连漂洋过海的台湾人也没有忘记把牛肉面带过去,仔细考校起来,美国的加州牛肉面大王、加拿大的孙记牛肉面,都有台湾牛肉面的血统

  如果把方便面也算进来的话,台湾牛肉面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风靡中国——1992年横空出世的红烧牛肉口味方便面,就是由台湾企业推出的。

  这款方便面的成就大家也都看到了,不仅让生产厂家扭亏为盈,甚至在漫长时期里,几乎成为大陆人心中方便面的代名词

  在漫长的火车旅程中,大陆人可能早就已经接触过这种台湾滋味

  台湾牛肉面好吃在哪?

  ——————————

  台湾牛肉面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的起源和大陆赴台移民有关1949年之后,前往台湾的大陆人把吃面的习惯也一并带了过去。

  比如山东人就把清炖牛肉面带到了宝岛。据说,当年台湾很多大饭店厨子,都吹嘘自己在山东籍军阀孙传芳手下做过事,学了一身炖牛肉的本事这种清炖牛肉面卖点主要是肉,现切黄牛肉,手擀面条,汤在面捞出锅后才浇上去。

  四川人发明的“川味牛肉面”则是又一种风味,关键在于豆瓣酱。台湾人把豆瓣酱加入红烧汤底,成为了汤中必不可少的一味。时候再加入产自美国的牛肉罐头,卖相更好看,吃起来也够味。

  台湾大大小小的眷村曾安置很多大陆移民,也诞生了许多美食。

  这种川味牛肉面,后来慢慢在街头食肆的江湖中凭借精致的做法和香辣的口味,击败了清炖牛肉面,成了台湾最主流的牛肉面。

  在第一代大陆移民眼中,根本没有发明牛肉面一说,他们只是在找回家乡的味道罢了。但家乡的记忆扎根在遥远的宝岛上,早就演化成另外一种滋味了。

  台湾美食评论家逯耀东的文章《再谈牛肉面》,记录了他去四川寻找川味牛肉面却无功而返经历:“(在成都)去寻觅地道的川味牛肉面。穿街过巷两个小时,竟无所获。最后吃了两盘夫妻肺片与一碗钟水饺,拎了一斤郫县豆瓣酱回来。”

  据他猜测,川味小吃里红汤牛肉的吃法,或许是台湾川味牛肉面的源头说不定在历史的某个不起眼角落里,一个流落台湾的四川人,学着隔壁山东人的吃法,把面条加在牛肉红汤里,台湾牛肉面即宣告诞生。

  在台湾牛肉面中画龙点睛的豆瓣酱,是正宗的川味。

  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很少吃牛肉,因为牛在过去是重要生产工具,他们也不吃面条,因为台湾本地产水稻面粉不是他们的主食因为历史的机缘巧合,台湾牛肉面横空出世,带有一种“集大成”的质感——这碗面里,有各地的味道,有中国的一段历史。

  进击的牛肉面

  ——————————

  “变则通,通则久”,台湾牛肉面长盛不衰,和它的不断改进不无关系

  早期川味牛肉面虽然解决了汤底的问题,但当时用的牛肉通常是台湾本地从农场淘汰下来的黄牛和水牛肉,肉质硬口感差不说,而且价格昂贵。牛肉面能在后来成为平民饮食,跟70年代美国和台湾贸易角力的结果密不可分

  在1970年代,台湾以轻工业出口为主,美国为了平衡贸易逆差,要求台湾开放牛肉进口和美国牛肉一起入台的,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牛肉,市场上牛肉的价格随之大幅度下跌,牛肉的质量却得到了提升

  随着经济开始腾飞,牛肉面也走入台湾寻常百姓家。

  经过商家们的几番钻研,牛腱子肉的处理方法逐渐固定下来:首先切成大小适中的肉块,用沸水汆烫,然后再加入葱、姜下油锅爆香,把腱子肉的胶质部分先炒硬,随后再加入调料去腥提味。接着还要炖煮两三个小时,这样的牛肉吃起来香气十足、软而不烂。

  台湾牛肉面还在汤底上做了变动。川味的豆瓣酱和辣椒酱是一定要加的,但后来还会加入一些台湾传统的沙茶酱,中和一部分辣味。在发现了港式番茄牛肉面的做法后,台湾牛肉面的汤底也会加新鲜的番茄,让其酸甜的味道冲淡牛肉汤头的咸味。

  各种选择愈来愈丰富,不管是在高档的饭店里吹着空调吃,还是在路边遮阳挡风的小摊汗流浃背地吃,台湾人品尝牛肉面的快感有增无减

  夜晚,台北街头的牛肉面店铺仍然亮着灯。

  难怪台湾学者焦桐感慨牛肉面本来是“历史的偶然,成就了美丽的文化风景”,而如今已经成了“台北的饮食乡愁,召唤集体记忆,召唤我们的情感”。

  马英九就回忆过他初中同学一起吃牛肉面的情景。那家连招牌都没有的店面,卖给学生的牛肉面分量却都很足,面也很好吃,以致学生们吃面的样子就像埋在脸盆里。

  当时有位同学路过看到他们,隔天上学就问道:“你们昨天在那里做什么?我还以为你们在洗脸呢!

  小清新的台湾人,捧起牛肉面的时候,也多了一分豪迈气质

  推 荐 阅 读

  点击封面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新周刊文创上新

  这个夏日不容错过海洋珍珠耳环

  世界500强话事,中国一线城市要洗牌了

1000万就财务自由了?你醒醒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作者/刘强   排版/苏炜

  周刊——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