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书是为了更自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读书是为了更自由

2018-07-23 20:06:54 作者:天来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书是为了更自由

  1.个人读书经历

  2017年以前,我在北京从事旅游媒体行业,2017三月份,我和老公回到他家乡的省会城市结婚、定居。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新闻专业,在一家央级媒体从事过短暂的新闻记者,但回到小城市后,意味着一切要重新开始,当时的工作是没有编制的,就是那种你只能等着什么时候有编制了,然后你才能上的那种,如果碰上关系户,可能也没你什么事了。

  所以我就不太想耗下去,而且说实话,除了日常采访,平时做的工作很多也都是复制黏贴类毫无创造性的工作,当时我已经签了一家公司,就是我们现在很常见的讲书稿,最开始是2000元/篇,写个三四篇收入就还不错,所以当时也没太犹豫大概从去年11月起,我就辞职写作了,赚钱并不多,但至少保障生活问题不大。

  当然,我之所以辞职写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为我老家是江西的,但我老公宁夏人,我可能就是属于那种你们朋友圈公号文里经常被议论的“远嫁的姑娘”,所以我希望自己在保持经济独立同时,也能享受时间上的自由,常回家看看父母

  但朝九晚五的工作无法满足我的这个需求,而写作是我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可以满足我这个需求的工作,因为它可以让我实现移动化的办公模式,这也是我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初衷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现实状况,其实我个人并不建议大家裸辞写作,因为收入不稳定确实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即使你要全职写作,最好也要确保自己至少已经签约两个平台,这样也可以确保你的基本生活。当时我的选择其实还是有些冒险的,但后来我又签了一个平台,喜马拉雅,喜马拉雅的稿费相对还是不错的,一篇6-8千字的讲书稿基本在6000元左右。所以,现在靠这块的收入,一个月过万并不是太难。

  也许你们会好奇,我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说实话,这种稿子也不是太好写,还是要有一定的功底,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是我之前从事的就是文字类的相关工作,相对来说会比较好入手一些,而且回到小城市后,我一直保留以前养成的一些习惯,比如阅读和写作,看完书会写一些文章发在网上,渐渐就有编辑找我写稿了。

  所以,能靠读书写作养活自己,拿到的收入和一线城市相差无几,这绝对是我之前根本就不会想到的。

  关于写讲书稿,有一点我想提醒一下大家,虽然现在做讲书稿的平台越来越多,但你一定要警惕,千万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怎么写讲书稿上,而是要注意提升多种稿件的写作能力,比如,软文、影评等等。

  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当大大小小的平台都在做这个的时候,市场离饱和也就不远了,所以如果你打算重点发展写作,那就要时刻保持危机感

  2.快速阅读技巧分享

  刚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我的个人读书经历,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读书的方法。因为输入决定输出,所以高质量的输入非常重要。在学习如何快速阅读之前,我一个月只能看一本书,但现在我一两天基本上就可以读完一本书。分享一本我之前看过的一本非常不错的阅读方法类书籍,《快速阅读术》。

  《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是个日本人,原来也是一个慢读者,一开始他读一页甚至要花5分钟时间,但当他掌握了读书的技巧之后,他平均一个月要读60本书,一年读完了700多本。书中提到的关于读书方法的理念的技巧有些还是很让人受启发的。

  印南敦史在书中提到了一种流水式阅读法。

  印南敦史认为,很多人阅读量低是因为他们执着于仔细阅读的传统观念,并且认为这种读书方法可以让他们记得牢。比如说小时候养成的逐字逐句读书法,这样的读书方法显然会导致阅读速度缓慢,阅读量低,而且读完之后照样会忘记绝大部分,更不适合工作忙碌成年人

  他在书中有段话让我一直印象深刻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如果读书仅仅意味着把全部的内容装进脑子里,那么读书就变成了一件很没有意义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想一想,其实我们很多人从小到大都读过不少书,但现在都记得吗?未必,可能大部分都已经忘记了,能记住的也就其中的一两句话或者某个片段,但正是这一两句话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却永存心间。

  印南敦史认为,造成我们认为阅读缓慢的原因,不在于能力的问题,而是对读书的认识正确。一年读7本书和一年读700本书的人,他们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能够摆脱仔细阅读的束缚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束缚呢?印南敦史不仅是书评人和作家,还是一名音乐DJ和音乐评论人,他认为读书和听音乐很相似,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地去记住它的旋律歌词,而是任由它如同流水般流淌进自己的耳中和心底。这是一个非常轻松愉快自然过程。尽管并不曾刻意用力,但其中某一两处动人的旋律和歌词,依然会触动到我们,并久久留存于记忆之中。

  受此启发,他提出了流水式阅读法。就如同听音乐一样,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尤其是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被动接受各种各样信息,如果都要逐字逐句阅读,显然我们一天48小时都未必够。学会流水式阅读,将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说到快速阅读,关键是要学会跳读。怎么判断哪些部分可以跳读,哪些部分不能跳读呢?

  判断是否可跳读内容有三个标志

  一是为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商务类书籍以及一些工具书有时候会加入过多的作者自述,讲述很多关于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成就等等,一方面是为了吸引阅读和购买,一方面是作者想借此展现自己,当对于读者来说,如果一希望缩短阅读时间的时候,这一部分可以舍弃。

  二是引入的案例或者经历。

  一般来说,论证的过程都是首先抛出一个观点,然后再给出一些案例来论证,最后再总结,回到观点。中间的案例或者经历都是辅助的支撑材料,即使我们跳过不读,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尤其是在作者举出的案例过多过长的时候,就要学会大段跳读。

  三是渲染期待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有些商务类书籍中,常常写很多为了吸引读者而撰写的煽情的文字,比如说,读过这些书,你的人生将会怎样,这些内容非常空洞,没有什么实际内涵的内容,这部分直接略过。

  最后再分享几个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合理利用序言和目录是确保高效阅读的铁则。序言一般会介绍一本书的写作目的背景,以及大概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写作意图和内容。所以读书之前,先读序言可以帮助自己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本书。

  有时候,仅凭序言还无法判断,那么就需要结合目录。目录是整本书的框架论述过程,是作者和编著精心构想的最佳结构层次,所以读懂了一本书的目录往往会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目录,还可以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

  其次是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作者认为在每一个话题和章节的开头,一般都会提出要论述的主题或观点,尽管篇幅可能长短不一,但一般来会所都在5行左右。结尾的时候再次总结和回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中间的论证案例可以忽略跳读,即使这样也可以完全轻松把握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和推进。

  第三个是确定关键词之后再阅读。用关键词搜索是为了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说,当你关注的是阅读的速度和技巧的时候,翻阅书的时候就留意提到的这两个重点地方

  最后是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快速阅读并不意味着从头到尾都要快速阅读,即使是商务书或者工具书,虽然很多部分需要快读,但其中的核心的观点依然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并消化

  印南敦史也建议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调整阅读节奏,有意区分浓淡,才能避免阅读感受过于单调,而陷入刷字式的阅读状态

  正是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印南敦史从一个阅读能力低下的人,成为了一年读700本书的知名书评人和作家,但其实,他并非天赋异禀,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他的大脑受损,阅读和理解能力都低于一般人,甚至被人嘲笑“脑子坏掉”,但读书改变了印南敦史的人生轨迹

  群里的小伙伴都是爱读书的人,也许读书无法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命运,但一定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从此变得有一点点不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读书是为了更自由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