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山水
焰火三月的日子里,我来到了台北。第一次,踏足这片领地。
仿佛常来相同,对这儿没有生疏感。大概是一整个冬天都和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的台湾朋友们待在一同作业,便也没有把自己太当外人了。来到这个城市,就像访问一位老朋友相同驾轻就熟。不再因为它琳琅满目的小吃和随处可见的百年老店张口结舌;也不再因为公众场合人们习以为常的轻言低语而感叹,而是尽可能的让自己入乡随俗,融入他们。
三月的台北已是春林初盛,枝头鲜有刚抽出的嫩芽。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散步在台北的街头巷尾,小汽车和摩托车一同调和的在马路上唱着交响乐,新式的修建和老屋搀杂,几层的矮楼远远多过高楼大厦。路上的行人也是各色各样,台北当地人,大陆游客,金发碧眼的老外们都是随处可见的。随意走进一家不起眼小吃店,细心一看墙上的介绍,竟都有几十年乃至百年的前史。
迪化街两旁全是两三层高的老修建。楼下都是商铺,楼上住人。修建的外观各式各样,一楼都是商铺,卖干货的,名贵药材的,日常杂货的。非常有意思的一条街,不少商铺都有百年前史,但不过是卖些最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不由让人遥想当年这儿的富贵盛景。我想,下次假如能赶上过年来,那必定要来这儿看看,必定也是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我喜爱络绎在台北窄窄的小巷子里。没有那么多车,却多了一些特别的特征小店。阳光从路途两旁的树叶的罅隙中星星点点的洒在洁净的水泥路上,地上的影子随风摇摆。一阵风吹来,轻柔的接触你的脸庞,还吹的树叶沙沙作响。走运的时分还能在小巷子里偶然看到几株开得正盛的桃花和樱花。
来台北必定要逛夜市,关于一个吃货更是如此。鳞次栉比的小吃货摊长长的占有了一整条大街,没有太多的叫卖声,因为不需要,生意现已非常兴旺。听说当地人也都会来这儿吃,那应该是真的不错了。
暂别台北,咱们乘坐环岛之星前往花莲台东,一路上尽是青山和郊野。我喜爱林田山里抛弃的铁轨长长的在树林里无尽的延伸,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沿着它一向走下去。假如喜爱的人在身边,牵着他的手走一段,必定很浪漫。简略洁净的日式小屋在树林里显得分外优雅,窗外的茉莉花树非常茂密,枝条在窗前摇曳,淡淡的茉莉花随风迎面吹来,让人竟要醉在这山林里。
除了山,还有来自太平洋的海浪。在台东,咱们访问了老朋友。他的房子在乡间,骑着沙滩摩托车,咱们络绎在郊野间,淡绿的稻田规整的散布在小路两旁,中心窄窄的田埂上则开满了小花,把这村庄装点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满眼的碧绿和柔软,让我不由想起“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从郊野到海滨,不过十来分钟的间隔。太平洋的广阔和风波让人心生敬畏,不知是不是因为没有游客涉足的原因,这儿的沙滩和海水都分外洁净。在比西里岸的部落里也是相同,原住民们生生世世生活在这儿,纯洁的海水哺育了他们,连部落里的小羊们也都是在沙滩和海岛上长大的。
咱们常常学习台湾的环境教育,而来到这儿,我也经常能从普通百姓口里听到关于环保的一些言语,可见这现已深化每一个人的心中了吧。来到米国学校,他们说因为快餐食物的影响,台湾人每年食用大米的数量急剧下降。他们经过一些体验活动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米的制造进程以及因为受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影响的关山大米为什么这么好吃。阿美族的森林博物馆里,咱们见证了“一木成林”的奇迹。原住民为咱们预备的无菜单照料也别具风味。
时间短而又紧凑的行程里,咱们仍然享受了清闲的时光,在easy 5里听歌手们厚意演奏,在诚品书店里翻阅充溢古韵的典籍,在图书馆的地板上读绘本,在北投温泉古迹听溪水潺潺……
这个春天,没有布依古寨的满院梨花,没有雨后春笋金灿灿的油菜花,但是有台北,有小笼包,有诗和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