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比不要做什么更重要 | 践行打卡39
公众号回复“育儿”获取30本育儿书籍思维导图
大家好,欢迎来到果妈阅读61天正面管教践行打卡营。今天和大家来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第39张:转移注意力和引导。
这张工具卡上写着:“不说‘不要’,而是引导到做。”
我们可以来回想一下,在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当中,我们是不是经常跟他们说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
但是,我们忘记了,其实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他根本无法理解父母表达不同意的方式,他们听不懂“不可以”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让孩子翻译,所以我们不如把这句话换成:要怎样做、可以怎么做。我们可以从正向的方向去引导孩子。
那这个工具卡是只针对对三岁以下的孩子吗?其实也不是的。
皮亚杰在研究当中发现,孩子是没有能力以成年人的方式,去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和利害关系的。
所以我们跟孩子来进行单纯的说教,或者跟他们实行惩罚,对他们来说是没有用的。
他们的脑部,发育因果关系的链接要到十岁的时候,才能够很清晰的建立起来。直到孩子十岁多的时候,他才能够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和社会道德标准。
所以我们对于孩子都要尽量少说不可以,而是要去引导怎样做。
比如说,我们如果不希望孩子看电视,或者在跟他制定了看电视的规则之后,到了时间他没有执行。
我们需要行动起来,把孩子带离电视,引导说:“你可以玩积木。”
这个方法特别好,我们没有和孩子权力之争,我们没有去批评他,说:“你看,你又讨价还价,说好了话不算数。”
实际上我们就是在执行约定,但是我们并没有说不,而是去引导还可以做什么。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其他游戏的方式去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说他刚才在看托马斯,现在不能看了,他有点生气,那我们可以一起来玩托马斯的火车,一起来看托马斯的绘本。
或者我们在生活当中、人和人之间都当车厢,相互拉起来变成一个托马斯,我们在家里面跑来跑去,用这种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去引导他可以怎样来做。
这里面讲到的就是转移注意力,或者是手拉手把孩子带到另一项活动。
最后一个,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一个计时器,让他来告诉你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公园,这就叫做授权。
我们很头疼的一件事是:孩子去邻居家了,或者是在外面玩了,他到了时间就不想回来。
那我们之前就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商量,然后上一个计时器,快到点之前我们需要去提醒他,比如说:“还有最后十分钟了。”那么等到闹表响了,我们就需要离开了。
这就是这张工具卡的内容,就是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比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
会员工具卡的日记分享
▼
▼
▼
▼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果妈阅读,欢迎把它推荐给你周围的朋友,我们双方都可以获赠100积分。
果妈阅读期待你的持续加入,因为我们相信阅读的力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参与正面管教打卡营
▼
PS:今天的工具卡提供了3个方法引导孩子如何做,你学会了吗?欢迎留言分享~
往期践行打卡指导,关注公众号,回复“践行”即可阅读哦。
编排 / 荣荣
关注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好文。
回复【文章】,查看果妈阅读精选好文
回复【践行】,阅读正面管教践行指导
回复【书单】,获取妈妈成长必读书单
回复【绘本】,推荐有温度的亲子绘本
回复【旅行】,了解亲子旅行最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