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年到此为止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青年到此为止

2018-08-14 07:30:57 作者:约瑟的家 阅读:载入中…

青年到此为止

  毛姆非但没有精神自由,反而陷入“老来无用”的自怜悲鸣与哀婉中。夏目漱石无法进入女儿单纯无染的心灵祝福她们,未尝死味的女儿亦无法进入他的生命为他祈祷。心盲即死。若非最有同理心的那一位从天而降谦卑至死成就人类救赎,我们谁会以真正的同理心之爱进入别人的生命?今后活着的向往我的青年到此为止少年征途正式开启。

  1

  周末去见奶奶,年届九旬的她还是那么喜乐有力分享中再次提到她感觉像回到了少年时代

  “那时候,我一放学,就拼命往家里跑,开心得不行,现在常常感觉就是那样的一种开心。”她如此描述天家之近的美好。我常常被奶奶这样发自内心渴慕天家的平安喜乐深深打动,如今,这个世界在她眼里已全然如旧衣服一样随时可弃。

  想起最近在读的一本书《青年到此为止》,题目很有诗意,出自七十岁的毛姆。但是他这篇《七十述怀》,很明显隐含了一句下阙:老年正式开始。“人到七十岁,不再是在老年的门口。他就是个老人了。”

  总结来看,毛姆用一种没有表面仪式感的仪式来迎接自己的老年。七十岁生日这天,他“没有任何庆祝活动”,照常工作、散步、沏茶、看书、玩单人纸牌。“整整这一天里,我除了对我那有色人种的女仆说过几句话之外,没对任何人说过一句话。”

  看似如常安静光阴里,却被一句短语击得粉碎。“我思潮起伏。”毛姆说。继而他用了女儿莉莎在形容老年时的一个词:恐惧。他用“老年有他的补偿”来安慰对方,在他看来,“老年最大的补偿是精神自由。

  毛姆说:“老年最大的补偿是精神自由。”但神说,惟有真理使人得以自由。

  时间倒退至十年前,我会被毛姆在七十岁和七十五岁分别写给自己的总结打动,他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基本追求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加之,如他所言,老时拥有可贵的两样东西健康金钱。这样,他大体没有了太多困难遗憾

  但是,如今读毛姆,却被他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无奈麻木乃至放弃笼罩。“我不想去看那些我将永远不会乘车去行驶的新筑的漂亮高速公路,也不想去看我将永远不会坐在那里看戏的全是现代化设备豪华剧院。我看看报纸,翻翻杂志,但是倘有人好意借书给我看,我就婉谢了,原因是我没有时间去读完它,而且我即将登程远去,也实在没有心思。我在酒吧柜上或打牌的桌子上和一些人偶然相识,却无意和他们交朋友,因为我转眼就要和他们分手。我正准备上路啊。”

  毛姆非但没有精神自由,反而与这世界许多老人无异,陷入了“老来无用”的自怜悲鸣与哀婉中。纵使文字间偶有努力挣扎出来试图给人乐观印象词句,到头来也不过是一种牢笼中用撞击墙面的无用尝试

  他“不知道上帝存在不存在”,所以他读到的圣经《传道书》充满了“亘古不朽……的悲观思想”,却不知道这部书真正要表达的恰恰与字面重复复的“虚空”相反,每一声对这世界虚空的悲叹背后,都是一股抽离世界,向上飞腾的盼望之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却是因信靠上帝而自然迸发的勃然生机,愈久弥坚,如同日头走到正午。

  这样的阅读间,奶奶的喜乐就格外震撼人心了。她说她的人生没有退休,她说棺木不是用来装老年的,她说她现在身体虽然不如以前硬朗,但每晚入睡前都会因想念天家而忍不住笑出声来。

  因着这种由神而来的喜乐与平安,奶奶在九旬高龄之际依旧在听到外地教会需要时,坐上列车前往坚固信心,归来两天后又乘车一个多小时我家里来家访。

  她每天都在认识一些新人热情洋溢地与他们分享天上的国度,不会担心分别,而是鼓励对方要期待有一天在乐园的团圆;她在前年说要学习希伯来语,以便更深了解以色列并为之祷告,却不会理会究竟能学多少。她的人在这地已近鲐背之年,她的心与灵魂却在故乡如童绽放

  2

  我个人年近不惑,自然是没有资格谈论老年的,但我想我可以兴致勃勃地盼望。尤其这些年来经历了多事之后,越发体味到“人生将尽如少年”方是最美好的境界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圣经的提醒:“你们要回到小孩子样式。”罗伯特·波格·哈里森认为这种教导是引人“幼态化”的证据,它使人产生出“稚子化的信赖”与“稚子化的愚蠢”,因而他效仿劳伦斯呼吁一位“早于耶和华、耶稣等诸神的神”。

  瞧瞧,人类就是这么妄自尊大,他们以为贴合自己心意的神才是真的神。他们渴望归去如稚子,却不希望丢掉自我,否则会成为失去理性的愚蠢人。难怪神说:凡丢掉性命的,就得了生命;凡要得到生命的,就必失去生命。似乎是悖论,却是明明的真理,看不见天国的人永远都不明白

  如果此生看见故乡,49岁病逝的夏目漱石应该不会在病榻上对前来看望的三个小女儿心生叹惋:“她们脸上丝毫也没有那种由于意识到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而泛起的愁容。她们有那么一种超乎父女死别的天真烂漫表情。”“孩子们依然漫不经心地玩耍着。”并因此发问:“她们长大后,倘若有机会读到此文,会作何感想呢?”

  在这种心境下,夏目漱石写诗云:“伤心秋已到,呕血骨犹存。病起期何日,夕阳又一村。”侵入骨髓悲凉之气。

  在这位日本名家笔下,死别亦永别,中年逝去,已是灯尽油枯的龙钟老态。但是,如果灵魂没有苏醒,这个世界,哪个人的终局不是走进这样的凄惨暮色

  夏目漱石写诗云:“伤心秋已到,呕血骨犹存。” 

  想到此处,浑身不由得一阵寒意袭来。好险!如果十年前没有给友人那个绝处逢生电话,十年后我不会这么读毛姆,不会这样读夏目漱石,我要么以年轻气盛胜利者姿态嘲讽他们,要么以郁郁不得志的寡欢之态与他们抱团取暖若非最有同理心的那一位从天而降,谦卑至死成就人类救赎,我们谁会以真正的同理心之爱进入别人的生命?

  夏目漱石无法进入女儿单纯无染的心灵去祝福她们,未尝死味的女儿亦无法进入他的生命为他祈祷。心盲即死。

  在阴雨不断的夏日异常天气里如此阅读,我的思绪被拉向老年的思考发现我所期盼的,正是如今奶奶所活出来的那种对天上家园童真般的渴慕。不管在地旅程多久,每一天都因着那日光普照般的恩典感恩,脱去一件世界的衣装,离开之日即老年之时,那束缚手脚世俗衣装脱落殆尽,可以伸开双手迎接那细麻般圣洁的衣袍。

  今后活着的向往,不过是“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这一句话。这样一来,我的青年到此为止,少年征途正式开启。

  更多阅读

✟ 足印专栏一之宋尚节✟ 足印专栏二之王明道✟ 对不起,我说了爱你却没有做到 ——致约瑟家人的道歉信✟ 我这样一个罪人,你为何爱我?

  阅读往期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青年到此为止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