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苦难生活中的人格变异 ——《童年》读后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苦难生活中的人格变异 ——《童年》读后感

2018-08-15 16:07:46 作者:一之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女儿要求下,我们一起阅读了一遍高尔基的《童年》,和以往教科书中得到的印象有了不同。我更多地看到了苦难生活中人的变异人性复杂在书中得到了完美诠释。用于我们教育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信仰造就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外祖父是童年中的反派角色之一,在教科书上对他的评价唯利是图自私残暴。其实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他有软弱,有无可奈何,有不向命运屈服,想让一切变好的温情一面

苦难生活中的人格变异 ——《童年》读后感

  外祖父的性格为什么会如此多变呢?这同当时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当时,社会沉重残酷的。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一般的人都变得暴戾,他们在弱肉强食世界中,只有不断地适应挣扎,残害。有时甚至变得无聊。他们想在苦难中寻求哪怕一点点乐趣

  外祖父打阿廖沙是被认为外祖父残暴自私的罪证之一,这该是环境的产物。外祖父在当上作坊主之前挨打不少。在阿廖沙挨打后,外祖父带着吃的东西来道歉时说:“噢,阿廖沙,我也挨过打,打得那个惨啊!别人欺负我,连上帝都掉了泪!”由此我想到学校的教育,环境、社会的教育远比我们课堂说教来得直接。社会告诉外祖父弱小挨打是很正常得事,他很自然地把这种暴力延续了下去。就像有时老师本身的言行的示范很自然的地影响学生一样。比如教师自由散漫言行不一,怕苦怕累,严酷苛责等。另一种情况,教师各方面榜样示范做得很好,可是社会却告诉他,不是这样的,那么他很快也就学会了社会上的一套。如现在的老人被撞倒地扶起反被诬陷;好心孕妇回家,反被杀害;见义勇为却无人帮忙,肉体和精神双重受伤……试想一下,当学生看到做好事反而被诬陷,那他还敢做好事吗?他看到信任欺骗,他还敢信任吗?他看到善良利用,他还该善良吗?所以什么样的社会催生了什么样的人,外祖父的世界充满了苦难、阴暗、暴戾,他也就变得残暴。在他的处世法则中,往上爬,必须得打得过别人。

  外祖父也有坚强的一面。“我是一个孤儿,一个乞丐母亲儿子……我年轻时候得用肩膀拉纤,拽着船往前走,脚下全是扎人的石块!我没日没夜的往前拉啊拉,腰变成了弓,骨头嘎嘎地响,头发晒得像着了火,汗水泪水一起往下流……那可是有苦无处说啊!我常常脸向下栽倒在地面,心想死了就好了,一了百了!可是我没有去死,我坚持住了,我沿着伏尔加河走了三趟。等到第四个年头我终于当上了纤夫头儿……后来我当上了行会头儿,手下有好多人!”外祖父的生活是一部奋斗人生史,充满了艰辛

  正因为艰苦,他才知道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他吝啬。当他知道阿廖沙染坏了布才会勃然大怒,阿廖沙的反抗导致了更为恶毒的鞭打。

  外祖父也有人情味的时候,当火灾后,他关心祖母受伤是否严重;他有空时也教阿廖沙识字;在家庭遭受厄运的时候能和大家一起努力工作;在为女儿选择女婿时也有几多无奈。看着自己亲人禁受不住苦难的摧残一个个过早的离去时,他也会哀叹。这个时候他就是个对命运,对社会无可奈何的迟暮老人。他咆哮,他愤挣,他也会哭泣,但他终究被苦难的生活压得无所适从表现出多重人格

  外祖母是小说中的美与精神力量象征。其实在那个社会中,能保持像外祖母那样的善良,勤劳,对生活始终忍耐,不放弃的人是少见的。在那样的社会中,多重灾难各色人等最终都是悲剧。小茨冈活泼善良但被训练成了小偷,他自己还乐此不疲,最后因为太能干而被陷害致死;母亲总是固执己见,两次的出嫁都是悲剧,最终病死;两个舅舅自私贪婪而又无聊,终究还是妻亡子败;阿廖沙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也是过早夭折……

  面对苦难,我们盲从、屈服、哀嚎终将造成更深重的灾难。面对苦难,我们信仰坚定、不屈、乐观,那么苦难将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