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楼烦国,双井村写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楼烦国,双井村写生

2018-08-17 09:38:16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楼烦国,双井村写生

  又一个周末,还在中伏热天。完美公司的薄总来电话了,邀约去太原娄烦县双井村,不是纯休闲的,还设计了内容——“完美.双井作家采风团”。省文学院的才华男女约30人,晨起集合,乘座一辆大巴前往。

  娄烦在太原西北方向百多公里处。一路穿山过洞,吕梁山的纵深,以前是崎岖的险道,如今高速修到门口。穷困的山区,沿路的村庄地标名也有趣:李八沟村,庙湾,闹沟桥,老掉牙的名,呵。时代变迁了,大山里也嗅出勃勃生机,灰砖老窑已少见。

  娄烦十多万人口,名不见经传。在古代却也闪烁过光华。西周年间,这里是显赫的列国之一。原楼烦国的管辖地盘北起今内蒙的呼和浩特,南至雁门关外的朔州,东至河北冀西一带。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楼烦国乘虚南下,势力向南发展至现在的太原市西北娄烦县一带,并定都在此。黄土高原当然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厚土热地,文明古老。太原人说楼烦国,亲亲的感觉。

  去到娄烦,一条快捷路是太佳高速,另一条是太古隧洞高速,再抄乡道近路。我们选择的是后者。水泥林子里猫久了,看到野山绿水就兴奋。尤其是文艺男女,骨子里自带“鸦片”,鸡血神经比传感器敏锐,一不小心,就把白话闲谝沤出诗词。

  文学院的孔院长逐个介绍了乘客男女,多是诗人,作家。都长着一张张平凡脸,却是个个独到的才具,都有佳作靓篇,群星熠熠,亮闪在本省文坛。在才华人的磁场中,仿佛也沾了雅风瑞气的光。多年混迹于官场商场社会场,本人虽不在文化人的群,置身其中也觉得体面。

  大巴穿行在村道上很艰难,急弯窄路,左浆右划,考验了师傅的把式。深山里的村庄也是今非昔比,水泥路硬化到家户门口,而且村村还配置了容易清运的垃圾柜,时而可见彩瓦红顶。在快到双井的前一个村,“建生加工厂”,是胡麻油的榨制作坊。

  汾河一库的宽阔水面跃过不久,拐个弯不远,双井村到了。

  此行安排,还得感谢任先生。任先生是市里某局的领导干部,是很有文学造诣的作家诗人,又是双井村的扶贫队领导。他带文艺男女来此地采风,足见对这个深山老村的情愫。热爱一块土地,总想踩出热度。

  来双井之前,以为是观赏遗存有形建筑的古村落,一扫即知,这就是嵌在深山中的普通村落。一条南北狭长的沟坡上,走了一遭,大概绵延有一华里左右。靠西坡的这厢,是老式院落,掏进山洞的一排排土窑。沟里有水痕,老乡说,曾经是潺潺流水的,已干涸十多年了。村院依山坡势错落布建,家家拾掇的利落整齐,枣树老榆,门前南瓜爬蔓,素色山村,幽静淡调,鸡叫狗吠听不到。

  双井村的地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沟壑山梁,都是不见岩石的浑厚黃土,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落。贫穷,还不是缺山水的禀赋,在于缺乏对资源的利用,缺科学与启智。这不,双井连续几年上了扶贫队,带领村民换脑子,找出路,功夫不负爱心人,所以,双井村的扶贫队成了太原的一杆旗,李队长还荣誉了“五一奖章”。任先生在路上就描绘过,李队长还有传奇故事,心系村民,好人办好事只见一个侧面了。双井村遇见想做事的好干部,也是造化了。

  任先生的描绘吸引,双井村崖顶风光,早醉了一车文学人。在扶贫队院子里吃了鸡粪喂大的黄瓜,西红柿,没奢侈完了,就急着要上山找艺术,捏诗词要紧。码字匠的性格特点就是着急。

  从沟坡蛇行而上三五公里,便是塬上的耕地。双井村户籍人口800余,人均有3亩多地。汾河就在一旁的峽谷中流淌,水并不充裕。塬上平展,也没有浇灌系统,旱地还得看老天爷的眼色。双井村的土地已经整合成集约经营。有一千多亩,康培绿化公司包种了城市绿化的苗圃,齐刷刷的松苗长势茁壮。

  站立在高崖,极目四野,远山辽阔,层峦迭嶂。炎夏的天气今日十分给面子,淡的云,轻的风,心胸敞亮,心旷神怡。双井村的千亩土豆花,白色带着红晕,连绵一片,花海烂漫,十分壮观。昔年裸露的秃山,栽种了固土防流失的荆条等绿植。漫山遍野泛碧翠,引的骚客作诗忙。除了一饱眼福,大口还呼吸着弥漫的草香,还有新鲜没有杂质的泥土滋味。有的还觉不够过瘾,镜头,眸子贪婪的搜寻。我和完美的薄总笑着说,所有的艺术都是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我心中。双井并不醉人,是人在醉己。

  中午的餐,都是双井村农家的土产,南瓜,西胡芦,黄瓜西红柿,当地的黑猪肉。够丰盛的,都是作家诗人,不吃饭可以,酒是诗引子。我们刑警的粗话是,有肉没酒,不如喂狗,文学诗人文雅,不给喝烧酒,灵感全没有。来时就有足够的备货。

  抒情,碰杯,双井采风,踩下了足迹,带走了诗香。

  匆匆就结束了双井的一抹时间,饭后打道回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