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冯学荣:人不读史,就会重蹈覆辙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冯学荣:人不读史,就会重蹈覆辙

2022-04-24 03:34:40 作者:冯学荣 来源:读书人冯学荣 阅读:载入中…

冯学荣:人不读史,就会重蹈覆辙

  我们大家都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件事讲起来,大家都悲愤,不说也罢。

  然而,看南京大屠杀,还有一个不同的视角。

  我们要知道,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城里面的屠杀,早已不是第一次,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南京第一次屠城,公元1864年,湘军攻破南京(天京),对城里的居民开展大屠杀。

  南京第二次屠城,公元1913年,二次革命,北洋军阀张勋攻破南京,革命党逃散,张勋的兵,在南京开展了屠杀,屠杀得到及时制止,规模不大,但毕竟也是屠杀。

  图:张勋

  南京第三次屠城,公元1927年,北伐军攻破南京,发生了针对外国人的屠杀,旋即遭到英美报复,英美军舰炮轰南京,炸死市民若干。

  第四次,才是1937年底、1938年初日本鬼子在南京的屠城。

  可是,问题来了,南京历史上屡次城破,多次发生屠城,作为南京人,如果稍微愿意读一点历史,你理应知道,听说要打仗了,你就应该逃命。

  留在城里干什么?等死吗?

  同样的历史教训,某些日本人,也并没有吸取。

  2015年,日本人汤川遥菜在中东战乱地区,被恐怖分子绑架并斩首。

  图:汤川遥菜

  他死后,日本人是这样评价他的:

  “你明知那里在打仗,去那里干什么?该死不算,还给大家添麻烦!”

  这就是当年日本人给汤川遥菜的评价。

  从自保的角度看,日本人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历史留给后人一个很大的经验教训:远离战乱的地区。

  你要想好好活着,你就要远离战乱的地区,你所住的城市未来如果发生战争,从老百姓自保的角度看,你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逃跑。逃回乡下老家。

  没有谁会在乎农村。打起仗来,农村其实是相对安全的。

  换句话说,1937年的南京居民,如果平时稍微注意读一下历史,他们就应该明白,南京历史上多次发生过屠杀,一个南京人如果是聪明的话,1937年底,是不应该留在南京的。

  图:南京大屠杀时的日本军旗

  千万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日本鬼子杀人,当然是罪恶。但是,作为老百姓自保,你明知道要打仗,还要留在战乱地区(南京),你对自己,是不负责任的。

  8月13日上海开战,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足足四个月,要逃难的话,时间绰绰有余。

  图: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事实上,确实有部分南京市民在南京沦陷之前,早就逃了。

  他们是聪明人。

  再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也都是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1900年闹义和团时期,清军神机营有个兵,名叫恩海(满洲正白旗),他开枪打死了当时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C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

  图:杀死德国公使的清兵恩海(中间站立者)因为贪图一块洋表而暴露行踪,很快被捕,由德军扣押,旋即枪毙。

  打死克林德这个事是对是错,我们在这里就不讨论,可是打死克林德之后,恩海贪图克林德的财物,他搜走了克林德的一块银表,然后呢,恩海把这块银表当给了当时北京城的一家当铺,换钱用。

  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后,联军的侦探就开始查:当时是谁打死的德国公使克林德。怎么查呢?就查这块表,结果从当铺找到了这块表,顺藤摸瓜,就逮住了恩海,这恩海倒也是条汉子,敢做敢当,供认不讳,结果很快就被处决了

  故事二:1931年6月,日本帝国有个军事间谍,名叫中村震太郎的,跑到东北的荒山野岭,测绘军事地图,被当时张学良的东北军团垦三团逮住了,团垦三团就地处决了中村震太郎,然后呢,团垦三团的将士贪图财物,将中村震太郎的手表摘了下来,当给了当铺。

  图:中村震太郎(左)被就地处决

  后来日本说这个中村震太郎,到北满去调查兵要地志,怎么没有音讯了呢?于是派人去查,结果也是从当铺入的手,查到了中村震太郎的手表,然后通过当铺的老板,顺藤摸瓜,最后查清楚了:原来是中国东北军团垦三团杀的中村震太郎。

  于是,日本方面就派人疯狂搜捕当时的涉案人员,其中团垦三团有个名叫陆鸿勋的,就被日军逮住了,立马处决,说是给中村震太郎报仇。

  读到这里,我想很多读者应该都有所感悟了吧?这两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是:它们是历史重演的关系,不但是故事情节,就连道具(手表)都一模一样。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事实上,恩海杀人贪图赃物因而丧命的故事,已经非常清楚地警示后人:杀人是不能贪图赃物的,为什么?因为赃物会出卖你的凶手身份和行踪。

  我们假设当年中国东北军团垦三团将士是一群喜欢读史的人,他们理应知道恩海的旧事,理应吸取恩海的教训,中村震太郎是一把火烧了,毁尸灭迹,要知道当时并没有DNA鉴定技术,假如三团的兵不贪图中村的手表,也许日本方面永远也查不出来是谁杀的,团垦三团的陆鸿勋也不至于丢了性命。

  恩海的故事和陆鸿勋的故事完完全全就是翻版,是历史重演,团垦三团的涉案将士不读史,所以丢了命。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读史,到底有什么用?答案是:读史除了给予爱好者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前人做过什么事?都有什么样的后果?什么样的错误,我们这些后人不能再犯?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提醒我们避免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和错路,在有些时刻,就像陆鸿勋案一样,读史是可以救命的,不读史是足以害命的。

  往期精彩文章:

  冯学荣:你的不痛不痒,他的血海深仇

  冯学荣:读史人应该多了解事实,少谈论是非

  冯学荣:淞沪会战是怎样打起来的

  冯学荣,70年代生人,现居香港,知名作家,读史人,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是“别等”效率手册的忠实践行者与受益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