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
前几日在北京一路游玩,顷刻不歇,着实有点累了。所以早上就在宾馆睡了个懒觉,不慌不忙地收拾行李,到了下午才动身去火车站。
这火车让我很惊奇,竟然像游览专线公交相同,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表明这仍是我第一次遇见。
下午到天津后,急速坐地铁去提早预订的宾馆。为了能削减游览开支,又便利组织行程,选择住的当地有点偏僻,在西北郊的翠溪园,但地铁公交都是很便利的。
巨大的摩天轮架在子牙河上,上有寥寥座舱旋转,下有泱泱游客排队。才知道门票早已售罄,排队的都是等待上摩天轮的。无法沿着河畔散步,水上游轮交游,和风吹得一丝凉意,天津的夜色确实很美。
五大路望文生义,是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和马场为名的五条大街。大街上有各国的特征修建,还有许多历史名人故居。游客很多,但可能是五大路当地大的原因,行人都被分散开来,这样就适合我骑同享单车赏景色了。
行至马场道时,偶尔发现这景区之中竟有一座学府。大学有一个优点,就是外人能随意进入,尽管可能会怂恿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外人进入观摩、学习、领会大学日子,也并无欠好。
骑车逛他人的校园,寻觅和自己校园的距离,是我每次旅途中都会去做的。吃他人的食堂,领会不相同的伙食,享用不相同的待遇,也别有一番滋味。到时正好是午饭时分,便有了一个完美的理由去食堂弥补一下能量了。
从校园出来后,可在外国语大学站乘坐公交906/954到鞍山道站,步行500米就是静园了。
爱新觉罗·溥仪 被鹿钟麟赶出紫禁城后,先是在北府居住,后来受日本人挑唆住到了位于天津的静园,在这里过了两年的"小朝廷"日子。
去静园之前,刚好看完了由溥仪编写的回想性作品《我的前半生》全本,共62万多字,文章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我都是仔仔细细地阅览,深刻地去领会他其时的心境,感慨他的三起三落,惊奇他的传奇一生。
从静园出来后沿着鞍山道-河北路-赤峰路步行1.5公里就是瓷房子了,半途会通过张学良故居。
曾经就听说过天津的瓷房子,看到实景后才发现,它远比幻想中的景象要别致壮丽。一座法度老楼,里里外外嵌满了瓷器碎片,各种斑纹图画,使人拍案叫绝。不愧是"一座无价之宝的‘中国古瓷博物馆’"。
这是一个以意大利修建样式为主体的大街,行走在其间,若不是周围通过的都是中国人的话,真仿佛沉浸在了欧洲的幽默之中。路旁边各种商贩卖纪念品、吃食,远远地听见有人拉响了手风琴,本来是两个老外一拉一跳,韵味儿十足,靠近看本来是为了给商铺招揽生意算了。现代社会干什么都离不开钱。
天津有三绝--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在这些店门口总是会排起长队,为了满意"追风"之感,所以我也在耳朵眼炸糕店前排队等候。
炸糕有好几种口味,刚吃一个就感觉油腻得不行了,究竟这是油炸的东西。至于其它几样吃食也就不再品尝了。一路人挤人,边吃边走,也算是用过午饭了,下午将前往天大和南开两个大学。
从古文化街邻近的"东北角"站乘坐公交633到"天大宿舍",走路几百米就到了天津大学。
下公交后决断决定和之前逛大学相同骑同享单车,随走随停。下图的天津大学大门,是逛完校园后专门寻觅拍照的。
来天津之前并没有了解过这两个大学,在逛天大的时分偶尔骑过一座门,过去之后才发现本来现已进入了南开大学的规模。
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是双一流、985、211大学,国庆期间校园里人并不多,但关于他们的仰慕之情却一点点不减。
出了南开大学后打开地图才发现,天津医科大学就在邻近不远处,想起高中舍友正是在这所学府。所以晚上一同吃饭,聊聊过往那些铭肌镂骨的事,想象自己今后的未来,异乡也天然有了故乡味。
17年国庆之旅正式完毕,快一年后的今日回想起来也一点点不失游览的趣味。下一次到访不知是何年,才能去履行我与海河的那个隐秘的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