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贸易战和川普背后的“白人垃圾”
本书选自中信书院好书快听栏目。好书快听旨在用最短的时间,让你吸收一本书的精华。
本期分享的书是《美国裂变》。
《美国裂变》
黄湘 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1月
点击封面1元入手好书快听
从美国历史发展看,每到关键时期,特别是*机制失灵时,总会出现转折性的总统当选者,他会推动美国发展的阶段性转变。
所以,虽然很多人说*的当选是一个黑天鹅事件,但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又一次历史的重复。
今天我们就通过《美国裂变》这本书来复盘一下*的选举策略和成功当选背后的原因。由于涉及到选民承诺的问题,这些选举策略也影响着这位美国总统今时今日的种种决策。
1
认识“白人垃圾”群体
在我们的感觉里,美国人就爱围绕着种族、黑人、禁枪、堕胎这些事情大吵特吵。而占据美国人口主流的美国白人,特别是社会地位较低、经济水平较差的“红脖子”群体,在社会议题中是很没存在感的。在真实的美国世界里,不是所有白人都能在美国吃得开,有些白人甚至日子过得比黑人还惨,这跟我们中国人理解的美国社会并不一样。
美国的白人精英也看不起这些自己的同胞,管他们叫“白人垃圾”。这个群体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是美国阶层上升通道日渐封闭的受害者。他们在经济上是负资产,同时因为无所事事,毫无成就可言,所以在道德层面也没有被尊重的优势,成为被社会精英奚落和漠视的群体。
满世界都在讨论小众议题,结果占据美国人口63%、选民人数70%的广大白人群体却很少人去关注,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这种反常造就了*的成功和桑德斯崛起。美国白人也最终扮演了影响美国*版图的幽灵力量,他们不易察觉,却在关键时刻爆发了惊人的力量。可以说,他们等这一天很久了,*释放了他们的力量和行动力。
在外界看来,*选举中有一些疯疯癫癫的表现,经常说一些无厘头的话,还有他的肢体语言,他表达的价值观,都遭到批评。*并非真实是如此,只不过是他是在效法和模仿美国的白人平民,让他们觉得*是自己人,是我们,不是他们。
*成功唤起了这些饱含愤怒与不满的中下层白人,让他们有了重新参与*的意愿,重燃他们通过选票改变命运的希望。
2
身份*与阶级*
所谓身份*,就是围绕种族主义、*、女人、同性恋、反战等问题做文章的*。比如说,“茶党”就是拿身份*做文章的一群人,他们的成员具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底蕴,大多数成员虽然不再从生理学角度论证黑人天生低贱,却宣称黑人普遍存在道德缺陷,是政府福利的寄生虫。
阶级*指的就是拿阶层流动、蓝领阶层等等做文章,讨伐的目标是美国的富人阶层及食利阶层,对他们采取征税等措施。阶级*有大政府和福利国家的影子。关注阶层*议题的选民,关切自身的实际利益,对于种族主义、堕胎等议题几乎是无立场的,换句话说,这是一群“给奶就是娘”的选民。
这群选民是怎么出现的呢?主要是金融危机给搞的。人家吃着火锅唱着歌,舒舒服服过日子,结果2008年被资本大鳄一搞,生活就翻车了。美国人恨啊,普通百姓资产损失了,房子没了,生活没了,但罪魁祸首的金融大鳄呢?他们在美国政府救市政策下全身而退了,只有普通人变穷了。
经过洗牌后,贫富差距就拉大了。你们吃的好喝的好,我们日子过得差,这怎么能忍呢?所以才有了*华尔街这样的事情。可以说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大家在关注*上还比较务虚,普通人也有立场,后面大家就比较实际了,就想着得有个人或者想个办法,把有钱人的钱吐出来分给我们普通人。
这群对现实不满的白人就成了*和桑德斯争取的对象,但这俩个大选中的异数分子采取的策略并不完全相同。桑德斯关注的阶层*,是以社会主义的平*动为核心,来发动民众参与*的运动。*的策略则混合了身份*与阶级运动,是平*义、民族主义与威权主义结合。
*竞选时期的口号“让美国再度伟大”就是这种策略的直接体现。本书作者是这么分析这个口号的:这里的美国其实指的的是旧的美国,是那个以白人主导的旧美国。例如,*只有在提到铁杆支持者,主要是白人的时候会说“我们”,而提到黑人与拉丁裔的时候会说“他们”,这是身份*的体现,将白人与其他族群进行了区隔。
正因为强调要回到旧美国,所以自然而然*会让国家回到工业立国的道路上。这意味着,失意的美国蓝领阶层会有再度崛起的希望和机会,美国政府会有更多工作机会提供给他们。
“让美国再度伟大”也拉拢了共和党建制派的支持力量。*是在做大蛋糕而不是要分蛋糕,这比激进的桑德斯要好很多,等于为既得利益的中产阶级和富人阶层吃了个定心丸——他们的财富不会因为改革而受损。
3
*背后的逻辑
无论身份*还是阶级*,都是搅动选民的战略,总统候选人们还需要找到战略落地的抓手,这就是选民们所关注的具体*话题了。围绕身份*与阶级*落地的话题就包/括贸易、*、黑人、医保等等。其中,贸易话题是选民最关切话题之一,因为这直接涉及到他们真金白银的利益,当然它也和我们中国民众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在贸易的保守并不是到今天开始*才显现出来。美国很早就背离了我们普遍认为的贸易自由主义的面目了,所谓的开放态度大抵只存续到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自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开始,美国就从自由变为强调公平与自由的兼顾,到最后发展到趋于贸易保护。例如,著名的“301”条款就是在1974 年通过的《贸易改革法案》中第一次出现的。这个条款规定,如果其他国家在贸易方面有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美国可以采取单边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
既然*选择了拉拢美国的蓝领阶层,那么在他当选后采取贸易保护的措施,甚至对中国动用“301条款”就并不稀奇了。美国的蓝领工人对中国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有怨念的。虽然他们好吃懒做,无所作为,效率低下,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不行,而是觉得自己是被这些国家搞失业的,这就像城市里的土著,总会认为外地人抢了他们的饭碗、炒高房价,让他们买不起房、过不好日子一样。所以,对于*而言,搞“301条款”是一种必要回应与*示意。毕竟,他是被美国的工人阶级选上去的。
所以说,经过这一轮大选的推波助澜,贸易保护这个议题就改变性质了。原来这还是商业矛盾的问题,也就是说打不打*,是跟具体行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有关。但现在呢,这就成了阶级矛盾了。美国的蓝领阶层会认为,只有打*才能有机会让美国重新回到过去的工业荣光,进而复兴他们自己所在的阶级。这只会让贸易保护变得更为激进,越发不可收拾,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个并不好处理的问题。
4
总结
总结一下,《美国裂变》这本书以美国白人群体为切入点,通过2016年美国大选的种种事件,为我们厘清和构建了一个理解美国*与社会的解释框架。在其中,我们看到*的白人群体,当他们遇到*这样的候选人出现,看到*的种种言论和做法都在向他们靠拢的时候,可以说是被点燃了参与*的热情,渴望通过大选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甚至打破了长期以来有钱人控制大选走向的局面。正如本书作者所言,在常态*的环境下,金钱或能长驱直入,呼风唤雨;但是在大历史的转折点上,却无法仅凭金钱造就时势。因为只有真正的言论才能打动人心,化为强大的*动员能力。
特别推荐
▼
中信书院“好书快听”栏目
只要耳朵空闲几分钟
就能听完一本好书
每周一、三、五更新
VIP年包仅售99元/年
点击图片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