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教育故事《要命的加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教育故事《要命的加分》

2018-09-02 00:30:33 作者:刺猬062425 来源:故事微刊 阅读:载入中…

教育故事《要命的加分》

  01

  在街口,赵凯的老爹老赵头和老丈人老陈碰到了一块儿。

  一个急匆匆,一个乐颠颠。

  急匆匆的,是老赵头;乐颠颠的,是老陈。

  “哟,这不老赵头吗?忙三火四的,干啥去?”亲家照面,老陈揶揄问道。

  “去儿子家。”老赵头乐呵呵回道,“听说招考委要公布中考加分政策,我孙子小强的本事多着呢,我去瞧瞧能加多少分。”

  “小强的本事多不多,和你有啥关系?”老陈愈发得意,腰板也挺得更直,“我算过了,合计起来,至少能加10分。进入重点校,那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哼,这可都是我这个姥爷的功劳啊。”

  老赵头似想辩驳,可嘎巴嘎巴嘴,又将话硬生生咽回了肚里。

  事实也是,老陈所言不虚:外孙赵小强参加过奥数班,拿过市级比赛金奖,按惯例,中考能加3分。至于辅导费用,一学期一万多块呐,全都是他这个姥爷出的;外孙练书法,拿大奖,能加4分。但少有人知,那奖牌奖杯也是老陈托人通融,花钱买来的;还有……

  而这些,的确和在乡下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老赵头没啥关系。他能做的,只是隔三差五就回趟农村,给孙子扛回大包小裹的绿色无污染的瓜果蔬菜。可这仨瓜俩枣,能值几个银子?所以,老陈瞧不起他,倒也在情理之中。

  02

  一前一后,一个昂首挺腰,一个亦步亦趋,功夫不大,两人就走进了赵凯家,几乎异口同声地问:“凯子,加了几分?”

  赵凯摇摇头,一声长叹出了口:“唉,全泡汤了。”

  “不可能。”老陈抢话道,“我外孙的本事多着呢。”

  多有啥用?在新出台的政策中,涉及艺术、奥数、体育等方面的加分项全被斩草除根,咔嚓得精光。

  “那啥能加分?”老陈急问。

  赵凯又是一声叹,递过一份材料。

  上面罗列的,是保留下来的加分项。老赵头也凑上前,伸着脖子跟着看,边看边叨咕:

  “从边疆、山区、牧区转学来的少数民族考生,达斡尔、柯尔克孜,加5分,和咱也不搭边儿啊;归侨子女,台籍考生,加5分,现加入也不赶趟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子女,我是个种地的,他姥爷的是个做生意的,”

  “你姥爷的,能不能不吱声?”老陈气鼓鼓白了老赵头一眼。

  老赵头闭了嘴。看着看着,突然掉身就走。

  “爹,你干啥去?”赵凯问。

  出门之际,老赵头扭转头,回敬了老陈一个白眼后一字一顿地说道:“我给孙子挣分去,也省得让人从门缝里瞧咱!”

  就凭你?还是回乡下种土豆去吧。

  03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还别说,赵凯的儿子赵小强还真拿到了10分的加分!

  也确是爷爷老赵头给挣来的——

  那天,在亲家老陈的戏谑声中离开后,老赵头便奔去了鱼龙混杂的城乡边缘地带,四处乱转。此后,日日如此。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终于赶在上报加分材料前,老赵头撞上了一个持刀行凶的武疯子,并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

  一番搏斗,腰椎受伤,差点丢命,但也契合了加分政策中的一条:

  “因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的子女家属,可加10分。”

  那可是货真价实的10分啊。小儿子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就算豁出命,也值!

  值吗?

  中考结束,赵小强的总分数,距重点校的录取线只差了1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