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平均23岁的年轻人,英勇赴死;今天,他们才是朋友圈的主角!
按 | 今天是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时代, 和你分享一群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慷慨赴死的年轻人的故事,在这样的日子,他们该是朋友圈的主角。
阿谷君
“必须有人浴血奋战,世上才有自由可言。”
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自由,
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世间最伟大的赞歌。
他们是年纪轻轻的少年,
用瘦小的身躯扛枪奔赴战场;
他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
用无畏的勇气为祖国抛洒热血。
在他们背后,
是母亲殷切期盼的目光,
是妻子泪水涟涟的面容,
是儿女踉踉跄跄地追赶,
更是一个国家重建破碎河山的崇高使命!
今天是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
时光滚滚而逝,
但有太多的人和事,
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11700位天之骄子——年轻的飞行员们
今天的胜利,离不开这些鲜活的生命。
曾经有1700位年轻飞行员们,
本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却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集体赴死,
为了国家,拼尽性命。
他们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殉国之时的平均年龄,仅有23岁。
他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幼子张锡祜,
在给父亲的家书中写道:
“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于终老,
然也不敢为中华之罪人!
遗臭万年有辱我张氏之门庭!
此次出征,生死早置度外,
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
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
牺牲时,年仅26岁。
他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1937年,“七七事变”时,
已考取清华的林恒,受抗日爱国思想影响,
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又去报考航空学校,
成为中国空军航空学校第十期学员。
当时学校门口有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贪生怕死莫进来”。
进了空军航空学校之后,
个人的生命就属于国家了。
牺牲时,年仅23岁。
▲ 林徽因(右)和三弟林恒(左)
他是受伤后选择与敌机同归于尽的陈怀民,
在被多架敌机围攻时,
以一腔孤勇撞向敌机,为胜利的理想杀身成仁。
牺牲时,年仅22岁。
他是东北小伙闫海文。
他从小自律,并且有远大的志向。
他写道:"说到我的律己之道,
要修正高尚的人格,洁白的心地,
健旺的体魄,坚忍不拔的精神,
丰富的学识,有纯正品行和奋斗的精神,
以礼待人,讲义气,重节操,讲信用,
做个为国为民的好青年。"
在一次作战中,不幸跳伞误入敌营,
大喊“中国无被俘空军”!
在击毙日军5人,打伤数人后,
将最后一颗*留给了自己。
牺牲时,年仅21岁。
战争期间,中国的空军作战英勇,
以悬殊差距击落近百架敌机。
但不幸的是,将近100名第一代飞行员为之付出生命。
▲ 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这些飞行员们,
走在一条注定没有归程的路上,
面前是国家安危,身后是深渊万丈。
他们主宰了自己的人生,
硬着头皮、不顾一切向前冲,
活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2最早的飞行员——沈崇诲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
沈光耀一心想参军报效祖国,
把父亲气得卧床不起,
母亲千里迢迢来逼他回心转意。
▲ 《无问西东》中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
母亲搬出家训,告诉他,
人的价值不是用功名利禄来判定的,
“就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
你就连命都没了。”
“身死名灭者如牛毛,
角立杰出者如芝草,
故不得以有学之贫贱,
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沈光耀答应要好好读书,不去参军。
但当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还是不得已背叛了自己的誓言。
当沈光耀驾驶飞机毅然撞向敌舰,
与敌人同归于尽时,
那壮烈的画面令人无比动容。
现实中,沈光耀的原型人物,
名叫沈崇诲,
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飞行员之一。
在驾驶故障飞机返航途中,
沈崇诲不愿紧急降落,不愿苟且偷生,
便赌上性命,从两千米高空冲下,
撞向日本军舰。
漫天火光中,
沈崇诲实现了心中的正义与无畏。
他把自己当做最后一颗炮弹,
在爆炸声中跟敌人同归于尽。
▲ 在清华大学时的沈崇诲
当时的他,年仅26岁。
对沈崇诲来说,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为了民族存亡献出一切,无怨,亦无悔!
正如他的遗诗,
“从来征战无归日,两翼斑斑血染红”。
而他一生,
印证了中央航校校园里
被镌刻在石头上的那句誓言: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3年轻的指挥员——叶成焕
抗日战争爆发后,
叶成焕年轻有为,作战英勇,
带领部队打了多场胜仗,深得刘伯承师长的器重。
在一场突袭日军的战斗中,
叶成焕正患着肺病,上级不让他参战,
他却无比坚定地说:“二团还没有打过这样的大仗,
还是让我指挥了这一战再走吧!”
就这样,叶成焕带病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为了指挥部队安全撤离,叶成焕站到高处,
不幸被日军赶来的援军击中。
去世之前,叶成焕尽管神智不清,
最后一句话仍然在问“队伍呢?队伍呢?”
惊闻叶成焕牺牲,
当初不打麻醉就能开刀的铮铮铁汉刘伯承,
不禁直扑担架,抱着爱将的尸体大恸。
对于军人来说,即使只剩最后一口气,
心里最关心的,仍然是战况。
死在战场上,是他们最大的光荣,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他年仅24岁。
4年轻的巾帼英雄——赵一曼
在历史的风声之下,
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的女子,
她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为抗日斗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35年,
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一师第二团政委。
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负伤被捕。
敌人前后多次对她进行
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
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
包括鞭打、吊拷、老虎凳,
以及很多惨不忍睹的酷刑。
赵一曼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没有透露半句消息。
一如她写下的《滨江述怀》“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5隐秘而伟大——那些永不消逝的灵魂
那些隐秘而伟大的人,
虽然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是,在那些留存的笔墨中,
流动的光影中,让我们看到了,
曾经为了保卫家国而牺牲自己的英雄们。
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中,
周迅饰演的顾晓梦随性灵动,
英姿飒爽,智慧超群,深受观众喜爱。
在舞厅里,她任性骄纵,
要跳舞就跳得最疯,要喝酒就喝得最野。
放纵的伪装下,谁也想不到,
这个作风极“野”的女子,
赫然便是打入日伪军内部,
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员。
在这场智慧与暴力较量的*里,
在个人生死与民族存亡的两难抉择中,
顾晓梦穿针引线,
把摩斯电码用细细密密的针脚缝在旗袍上,
落下的每一针,都是她生命的倒计时。
那些针脚,记录了她想告诉众人的话:
“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
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
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她用生命传递出了情报,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民族情怀,
凛然的大义,沸腾的热血,
以及,鼓动的风声!
除此之外,
电影《南京,南京》,
数十万中国军民惨遭屠戮,
南京成为一座死城,血流漂杵。
兽性大发的日军,逼迫交出中国女人!
面对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屠杀,
弱小的舞女小江挺身而出,
换取他人的一线生机。
这就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在危难关头所能迸发出的最大力量。
无独有偶,在《金陵十三钗》中,
替学生挺身而出的秦淮歌妓,
同样以最无畏的勇气,慷慨赴死,
让我们看到了国难之前,
每个爱国之人的光辉,
以及灵魂的不可轻视。
明知是刀山火海,也不顾一切地去闯;
明知是地狱黄泉,也毫不迟疑地跳下去。
6活时光亮,死时光彩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
心跳停止,
生物学宣告了你的死亡;
第二次:
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
他们宣告你在这世上不复存在;
第三次:
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将你忘记。
这时,你才真正死去,
整个宇宙都不再与你有关。
那些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取和平的英雄烈士,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缅怀。
这样,他们就永远不会真正死去,
他们的精神将万古流芳。
说到底,哪有什么现世安稳,
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他们用自身行动告诉我们:
做人——活时,光亮;
死时,光彩。
———————
“全球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华文作品”
“中国首部收入‘企鹅经典’文库的当代小说”
点击链接,即可购买
▼
———————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典好书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