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
金秋九月,凉风习习,烈日逐渐收敛起来。时令替换,总免不了夹杂着少许况味。热心似火的夏天让人又爱又恨,爱她的天真烂漫,爱她的晴空万里,爱上她的张扬。而又恨她过于热心,灼伤软弱的肌肤。
九月进入另一个时空,没有一丝预警,金秋就悄然走进,她温暖,润泽,她带来芳香的气味。她逐渐爬上枝头,染红片片枝叶,她亲吻着果实,就像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相同。每一个果实都留下了她的印记。她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田埂,那一片片稻穗,在熟睡中清醒过来,已然披上金黄的衣裳。在凉风中,谦逊低下自己的头颅。当看过繁华,越懂得平平的宝贵。人也是相同,假如禁闭在自己的三寸天空,渐渐的你就会自我陶醉。接着便是旁若无人,紧接着你就是井里之蛙。
但是秋天在文人墨客人笔下,总是染上许多愁丝。剪不断理还乱是连绵无期的愁闷。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青丝征夫泪。
这秋烘托征夫泪。王国维在《人世词话》曾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自古有伤春,悲秋之感。一切能入诗人之眼,就成为抒发的目标。所以秋天在许多文人眼中烘托一丝苍凉。但在农民眼中截然不同。或许文人骚客,比较敏锐地意识到时令替换,然后感叹本身。而农民却活得那么实在。见证稻穗由秧苗,成为金灿灿的稻谷。别提多么欣喜,哪会感叹本身境况。
随着时刻突变,气候渐凉,大雁开端迁徙。“鸿雁传书”遥寄想念之泪,在现代成为思念的幻想。手写的信件都已尘封,何来想念泪。快节奏的日子已然忘记慢日子的夸姣。
品尝秋天,品尝时令带来的况味。持续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