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孤独是伤风, 有些人的孤独是破伤风
前不久,我们向大家介绍了一位身体倍儿好的老太太:杜拉斯(点击蓝字即可查看)
杜老太太一辈子拼了命抽烟,撒了欢喝酒,轻轻松松活到82岁。还写了几十部小说,好多个剧本;拥有50多个情人,70岁时交往了一个27岁的大学生,顺便写了本大家都知道的《情人》。
不得不佩服老太太的身体素质。
但!如果哪位同学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不如杜拉斯身体好的话……那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嘉宾,恐怕就是来打我们的脸的!
这位嘉宾就是《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作者:卡森 · 麦卡勒斯。
麦卡勒斯是与杜拉斯齐名的文艺教母,她们一样爱喝酒,爱抽烟,但麦卡勒斯的身体状况,完全就是杜老太太的反面!
作为一个作家,麦卡勒斯的疾病史可能比文学史更加丰富:
十五岁患上风湿,之后百病缠身,得过肋膜炎、链球菌喉炎、肺炎,做过乳腺癌切除手术,还被庸医错误诊治,第三次脑中风后瘫痪,郁闷得想自杀,50岁死于一场昏迷。
仅仅50年的生命里,她有一半的时间都用来瘫痪。因此作品不多。
但在她23岁的时候,就出版了长篇处女作,就是大家熟知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这本书也被评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的第17位。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两种作家,一类是经过不断学习、训练才写出代表作的;另一类大概就是,麦卡勒斯这样的天才。
苏童在《影响了我的二十篇小说》中评论过麦卡勒斯:
我至今说不清我对这部小说的偏爱是出于艺术评判标准,还是其他似是而非的标准,偏爱也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谋杀,但有比谋杀更加残酷的羞辱与背叛;没有血腥味,但有比死人更伤心的结局。
麦卡勒斯的作品中有一种近乎奢侈的质地。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爱情只可能发生在两个完美的,起码是优秀的人之间,爱一个人,他必须要值得被爱。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心是孤独的猎手》像一个寓言故事:“最最古怪的人,也可以触发爱情”。
安东纳普洛斯是一个除了吃喝,就是睡觉的哑巴,但是辛格依然爱他。
《伤心咖啡馆之歌》+《心是孤独的猎手》
卡森 · 麦卡勒斯 | 著
楼武挺 | 译
果麦文化 2018年7月 出品
可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是爱情依然存在,爱情存在不是因为那个人有多值得爱,而是因为我们如此孤独。
这便是麦卡勒斯对爱情的一贯认知:
世界上存在着施爱和被爱这两种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通常,被爱的一方只是个触发剂,是对所有储存着的、长久以来安静地蛰伏在施爱的人体内的爱情的触发。最稀奇古怪的人也可以成为爱情的触发剂。
麦卡勒斯式的故事里,爱情永远无法圆满。因为爱是荒谬的,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艾米莉亚爱上了驼子,驼子爱上了艾米莉亚的丈夫,丈夫爱着艾米莉亚。
这不是简单的三角恋的关系。爱情绝不可能抵挡人生的孤独。因为孤独是绝对的。故事中的男男女女无一不是被孤独笼罩着,呈现出一种疏离感。
爱情只是麦卡勒斯作品中的很小的元素,或者说,这只是故事的背景色。真正登场的是,无边的孤独和悲观。
所以看她的书非常费烟费酒。我常常在想《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与麦卡勒斯多病的一生之间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一生多病,半辈子与轮椅为伴,她的内心大都会变得悲观,在悲观的浇灌下,也可以长出非常坚强的心。然后用别人的崇拜和关注,来抵挡那些的同情和怜悯。
现实生活中,麦卡勒斯如果爱一个人,她会想尽办法去索取爱的回报。不爱她的人,她会迅速忘掉。她嫉恨自己的妹妹,五岁时,在没有取暖的房间里,她拿走了妹妹的童毯,希望她冻死。
因为孤独和不安,是她世界里的基调。
她在一篇随笔中谈道:
孤独是最大的美国式疾病。欧洲人在家庭纽带和死硬的阶级愚忠之中获得安全感,几乎完全不懂得那种精神上的孤独,这对美国人来说却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比个体意识对自我身份认同及归属感的索求更强有力和更持久的主题了。
我不知道孤独是哪国人的专属,但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太多时候感到孤独,感到悲哀。
对有些人来说,孤独就像伤风,一生中反反复复,但不会要命。
对另一些人来说,孤独就像一场破伤风,如果不对这种孤独和悲观保持警惕,便会被它淹没。
互动话题
你在什么时候感到孤独?
点赞最高的前三条留言
即可每人获得一本
《伤心咖啡馆之歌》
(截止时间:9月14日12:00)
编辑 = 洋野
图片来源 = 网络
投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