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儿子难产出生实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儿子难产出生实录

2018-09-15 18:56:43 作者:蓝光秦月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儿子难产出生实录

  儿子难产出生实录

  前言:当年出生的孩子已经九岁半,小学年级。现在身高158厘米,体重51公斤,身心健康医生体检评价是“上等”。事实证明当年出生时我作为父亲,围绕初生孩子所作出的医疗决定处理完全正确的。没有给孩子留下任何后遗症。这是我当父亲最欣慰事情了。在此发表此文希望能够给所有即将成为父母人们提供一点帮助

  2018年九月一日

  内容简介

  一个孩子医院出生发生难产。医院初步判断孩子可能出现脑缺氧,所以一出生就转入了新生儿抢救室。一个健康婴儿和一个可能因为脑缺氧而导致智障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天堂地狱区别

  怎样治理这个难产的孩子,对于一个不懂医学的父亲是一个艰苦考验。其中与医生、医院的矛盾随之发生。我仅将此文献天下即将为人父母的人们参考

  主人公感言

  对于医院和医生,他们虽然很专业,但是毕竟面对的仅仅是日常工作,工作是经常有疏漏和会出错的。出错了又怎样?只要没有出人命,也就是一个差错而已。而医生的对象病人家属面对的可就是身家性命了!这是严重不对等的事情,这可不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

  目录

  一、破水 1

  二、临产 2

  三、新生儿抢救室 8

  四、支气管炎和抗生素 16

  五、CT检查和脑活素 18

  六、HIE原来真多啊! 26

  后记 28

  一、破水

  “老公,我破水了!”

  妻子阿冰在卫生间惊呼。

  阿冰怀孕已经38周,现在已经临近产期,孩子随时可能降生。听到妻子的呼声,已经睡觉的我立即从床上弹起来。

  这时阿冰已经从卫生间出来,裤裆带有手掌大的水印。显然是羊水已经破了。

  她要临产了!

  这是我当时的立即反应。怎么这样突然?今天是星期天,晚上她还在羽毛球场看我打球,一切都很正常,完全没有产前的预兆啊!

  这时已经顾不得多想了,我的第一想法是马上必须将她送到医院。

  我急忙穿上衣服,一看时钟在凌晨1点30分。深更人静的,时间紧迫出租车是无法等的了,只有骑单车最快。

  这时尽管已经深夜,浑身紧张的我还是给医院的朋友(金医生)挂了电话,已经顾不得干扰人家休息了。

  “你立即送她到医院!”金医生交代

  幸亏市人民医院就在附近,距离在600米左右吧。看阿冰样子还撑得住,我立即搀住她走下7楼,扶她坐在后座上,跨上自行车

  转出校园正道,深秋的夜风迎面而来,使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我下意识地加大了踏车的力量

  我知道,这时要快,但是不能急,万一在路上出点意外就更加耽搁。

  也幸亏我有思想准备,单车经过体育场转入医院路的拐弯处,一辆摩托车突然从左边高速冲过来。开车的青年估计是利用深夜车少,又没有警察方便在飚车了。

  我立即刹住单车,心里狠狠地骂了句,才擦了把冷汗,继续沿冷清街道骑向医院。

  几分钟后我就到了医院妇产科了。值班护士显然已经见多了这样的情况,一个30来岁的护士不紧不慢地招呼我妻子躺在值班室的床上,要我将一叠卫生纸垫在阿冰的下面,拿着一把男人用的白色刮须刀在给妻子作卫生处理。

  这护士伸手在妻子的下面探了一会,说:“子宫口还仅仅一厘米多一点,到待产房吧。”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离孩子分娩时刻还早呢!大可不必过于紧张的。但是,我又不是学医的,谁知道啊!万一孩子降生在家里可就麻烦大了。

  其实后来才知道,相对难产带来的麻烦和担忧相比,如果孩子真的这样容易出生,哪怕就是降生在路上都是万幸的啊!

  在待产室安顿下来已经两点多了。金医生也真难为了,竟然也从床上爬起来赶到了产房。他向值班护士交代了几句“多关照”之类的话,我就不好意思地劝他回家睡觉了。

  值班医生过来看了看,告诉阿冰要躺着,不要起来,以避免羊水过多流失。果然,躺下后羊水也就不怎样流了。在待产室躺了一天,除了间隔的不太强烈的阵痛之外,阿冰的肚子还没有多大动静。胎音等也一切正常。我注意看了,仪器显示胎心率在130~140之间。

  二、临产

  平静的一整天过去了。晚上12点多了,我正租了一张折叠椅,准备在医院守夜能休息一下。因为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我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又是凌晨一点多,阿冰突然阵痛剧烈起来。我赶紧叫来了值班护士。奇怪的是,还是昨晚的哪个30来岁的护士。难道她连续值班?

  “阵痛的时间间隔多长时间?”

  “几分钟一次吧。”妻子一脸痛苦回答护士的询问

  护士带上胶手套,检查后说:“子宫已经开口3公分多了,进产房吧。”

  我曾经注意看了产房走道的墙壁上的宣传栏写着:子宫开口3公分可以进入产房。

  我搀扶着妻子进入产房。

  周围一看,产房其实还是一个待产室,有30来平方米的房间放着4、5张平床。一个门通向另一个房间,估计那才是真正的产房。真正产房家属是免进的,而且在产科走廊上还有另外一个门是面对家属的。接产医生通知家属和产妇、婴儿都从产科走廊这个门出产房。

  两个身穿粉红色衣服的中年助产士从隔壁的产房走出来。其中一个中等身材,带着护士帽,一身短的护士上衣扎在护士裤内,显得干练整洁,给人感觉她是产科的一个真正的忙人。脸上的神情温和,平静,不知为何,给我一种神圣的感觉。

  她熟练地走近为阿冰做了检查。

  “子宫开口2公分不到啊!”语气肯定,显然她的检查更加有权威性。

  值班的中年护士样子有点尴尬,咕哝着:“可能我摸错了。”

  2公分不到?,显然是进入产房早了。

  早了也不能退回去了。因为原来的床位已经又安排给别人了。我正为这件事大为光火,一张床位怎能开给两位产妇?医院不是收两份钱?

  “我一定找医院理论。”我正在恼火地扬言。

  实际上我根本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找医院理论了。因为当晚值班的韩医生已经出来找我了。

  这是一个很年轻的医生,后来知道是去年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刚刚走向产床,今天让我就遇上了!晚上,金医生还专门过来向我介绍过他,要他照顾我等等。

  事后我才知道,没有预先预约一个有经验的接产医生是一个几乎不能原谅巨大错误可惜的是,我事前根本不懂,连在医院的金医生也没有任何提示啊!不过想想也就不怪了,金医生身在医院,还是一个中层干部,哪里能够教我做违反医院规则的事情呵!

  原来我想,整个怀孕期间的检查我们都是认定一个产科的女医生做的。心想,检查是这个医生,接产自然也就是她了啊!

  回忆起来,产前一周检查的时候,女医生还提示我妻子说:“你要我接产吗?如果要我就为你接产啦!”

  语气挺痛快的。

  我妻子回来还高兴地向我提及,我们还兴幸将有一位一直了解妻子怀孕情况的有经验的医生为新生的孩子接产了。

  现在想起来,才明白女医生提示的内在意思啊!可惜我们当时一点不懂。到临产了,才发现这位女医生根本不在产房,到那里找她接生去?我们可是连她的电话都没留的。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产前就预先约定一个有经验的接产医生。只要这个医生同意约定,一般他就会随时为你接产。至于具体操作就不能明言,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这样的代价才是最小,效果才是最好的。

  还有一个重要错误就是出于性别原因,产前检查往往挑女医生!其实在产科真正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往往都是男医生啊!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体会了。可惜在中国,我们一般也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了的。以后就告戒亲戚朋友吧!

  “你孩子情况不太好啊!”韩医生告诉我。

  “什么?”我的心一下提了起来。

  “孩子的产瘤这样大,你老婆又不会用力,哪里生得出来啊!”

  产瘤是什么啊?我当时完全不懂,估计就是脑袋大了。

  “虽然产瘤以后会吸收。”这样看来产瘤并不可怕。我心想。

  “子宫口开了多少?”我之前看过网上介绍,知道正常情况子宫口要开到10公分左右才是完全打开,才会正常分娩的。所以有此一问。

  “4公分吧!”韩医生答。

  才4公分,孩子肯定出不来啦!我心想。

  “胎音也不太好,可能要做剖腹了。”韩医生警告说。

  之前在网上和周围的人都说自然生产好处。还有些报道总是警告人们不要为了选日子,或怕痛选择剖腹产等。而且剖腹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手术,产妇恢复期长。相对顺产而言没有经过子宫收缩的作用,对婴儿的心肺功能建立不是太好等等。

  所以我们一心总希望能够自然顺产的,对剖腹产没有多少思想准备。听到这个建议一时还真的很难接受

  “如果胎音不好就剖腹吧!”我老大不情愿地说。心想,不是才开口4公分吗?当然生不下来了。而且将妻子剖腹手术交给这样的一个毛头小伙子还真的难以接受。

  “你如果选择等待就签字吧。”

  一张医院的表格放在我面前。我没有太多犹豫就在上面签了“等待顺产”的字样。这时我看了看挂钟,时间在凌晨5点30分。

  事后回忆,如果当时能够多少了解一点难产带来的风险,果断选择剖腹就好了。真是后悔极了!

  韩医生转身进了产房,我焦急地等在产科走廊的产房门前。半个小时后,韩医生又走了出来,告诉我说:“现在胎音转好了,子宫口也开到了6公分,再等一下看看吧!”

  “你老婆不会用力啊,怎样教都不行,软巴巴的一点不会用力。”韩医生在抱怨着。

  “麻烦你教教她啦!”这时我发现我口舌真笨,“拜托,拜托!”

  韩医生摇摇头一脸无奈,转身进了产房。

  随着韩医生的进去,我的心立即进入了高度紧张。忐忑不安地在产房门口来回转,心中暗暗祈祷和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出生。心中总想,这是一场噩梦,明天…,不,天亮,天亮后一切都会顺利过去的。那时我就会象其他父亲一样,守侯在妻子旁边,看着新生的孩子……。

  那时多忙,多辛苦啊!不,应该是多幸运才对。

  一阵吵杂声将我拖回残酷现实。又有一个产妇进院了,两个人搀扶着她,裤档处一直到裤腿都被羊水湿透了。产妇身材很高,估计有165公分以上,样子是农村妇女,痛苦使她面色青白,哭得一脸泪水

  目送这群人进入待产室。我想,估计未必就生了,可能与我妻子情况差不多的。奇怪,我怎么也变得经验丰富了?

  当年我大女儿出生的时候,因为有父母和大哥大嫂等多人帮忙,而且大女儿出生才5斤,她母亲也比较高大好象推进产房没有10分钟,就顺利出生了。目前这些好象一点都没有经历过的。

  这时平静的产房突然忙碌起来,原本只有我和一个产妇的产房不知从哪里给冒出了十几个产妇。产房门口同时已经守侯着好几家产妇的家属了。他们都是分成一堆堆地在低声私语和等待着

  产房门口隐约能够听到产房里好几声产妇痛苦的喊叫。我在门口专心分辨着这些声音,既希望听到那大声喊叫的是阿冰,又担心是她,真是矛盾透了。

  突然,产房门口打开了。一个助产士抱着一个婴儿站在门口,大声喊着某人名字。

  我赶紧凑上去,失望地发现助产士喊的名字不是妻子的名字。只要不是我的,别人叫什么名字我一点没有听进去。

  “男孩,看看了,子母健康。”

  “啊,呵……”一阵唏嘘,一个家庭放心了。

  接着又连续出来几个,都不是我的。而且都是男孩。奇怪,真是传言说的,如果生男孩,一连串都是男孩?

  其实我根本不担心我的孩子是男是女。虽然我已经有了一个大女儿,心中更加希望是个男孩。而且我和在国外的弟弟已经连续生下家族的3个女孩了。

  我向来认为在城市,生男生女关系不大,关键是小孩健康、聪明就好。生个男孩最大的好处就是当面对自己那班老朋友吹牛时大声点罢了。

  还有更加重要的是,我早就知道妻子怀的是男孩了。现代医学检测技术那样发达,我连这样一点所谓的医疗规则都不能“侦破”,那简直就是低能了。不过我们这样的开明人士是绝对不会选择孩子的性别的,所以我了解胎儿性别只是好奇罢了,绝对不会因此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法规的。而且也没有任何医务人员向我漏口风啊!我是另有办法知道的,不过方法保密。

  关闭的产房玻璃大门再次打开了。值班的韩医生再次现身门口,我急忙凑上去。

  可是这次他没有找我,叫了另外一个产妇的家属,说:“你孩子的胎位不正啊,无法正常顺产哦。”

  “啊!”两、三个家属愕然了。

  “正常的胎位婴儿面朝下的,你的孩子反过来了。怎生?”韩医生说。

  “家属要做选择,孩子卡在产道上,到时剖腹都不可能哦!”

  孩子从子宫出来,如果卡在产道上,剖腹都难哦。难道连产道也一起剖开?象杀鸡一样?我不知为什么会联想到杀鸡,真是罪过!

  没等家属回答,韩医生转身进去了,估计里面还真是太忙了。

  奇怪!这样大的一个医院产科,目前躺在产房的产妇好象已经有十来个了,怎么就一个接产医生?而且还是一个新手,他怎样忙得过来?我心想。

  这群被医生吓得手足无措的家属中突然钻出一个四五十岁的矮小妇女,手里隐约拿着100元折贴的人民币,样子想推开产科门塞给医生。

  “你癫啊!”旁边有个男人在大声制止她,说:“医生怎会在这里私下收你的钱?!”

  被喝止的妇女悻悻地缩了回来。

  就你这100元人家能看上?我暗暗嘲笑地看着这妇女,心想:如果能够解决问题,封上个千元红包还差不多!而且在医院当众给钱,你希望这个医生被开除?!真是乡下婆!

  没几分钟,韩医生再次开门出来对刚才这班家属说:“你孩子的情况我处理不了,你们看看是否认识主任,请主任来处理才行。”这主任应该是指妇产科主任了。

  他语气是一脸无奈,表示他已经尽力了。

  什么?要家属私下找主任?这是你医院的工作啊,就不能按正常程序请有经验的医生来处理?

  韩医生的这句话使我大为不解,也使我心头一震!

  转过来一想就理解了。

  生孩子对一个产妇,一个家庭是一件大事。但是对天天司空见惯的妇产科而言仅仅是日常工作而已啊!

  难产,搞不好在产科还不是天天都遇见的事情!不,应该是每晚都可能遇见的事情!如果每次有难产都在半夜里把主任挖出来,我们的大主任还不天天都没觉睡?

  作为属下的一个年轻医生,他当然不敢这样做。但是目前毕竟面对的是一大一小两条生命,他的经验和能力的确又应付不来,无奈之下只好转告家属了。这样也算是对家属一个交代了吧!可惜,这些农村来的家属,在这样的半夜里,又哪里去认识你们的大主任啊!

  医生的话使这群家属鸦雀无声,个个一脸茫然和无助。

  但是作为医院,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安排一个刚刚走向产床的无经验医生单独值夜班是否属于过失就难说得紧了。

  事实上这些念头仅仅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而已。我不是法官,也没有心情追究这些乱七八糟的行政规章和法规。我目前最担心的是我妻子能否顺利将孩子生下来。

  眼见这些,我顾不上是否打扰朋友了。他们不认识主任,起码我还有一个有熟人啊!

  我立即拨通了朋友的电话,将他从睡梦中拉了起来。将情况急急告诉他,请他立即到产房。接着我也拨通了二哥的电话。这也是我目前唯一能够找来帮忙的亲属了。

  金医生二话没说,立即答应赶来。在六点钟的时候金医生到了产房。

  他立即约见了韩医生,问明情况。韩医生说:“主任可能出差了,目前只能请张医生了。”

  “张医生我找他不太好,这个产妇是你的熟人,你亲自找他好了。”韩医生对金医生说。显然,他是不愿承担这个人情债的。

  但是韩医生也没耽搁,拨通了张医生家电话给金医生接听。

  电话旁,我听到金医生说:“我有个熟人,现在难产,你看看能否立即过来一下。”

  ……

  “不好意思,麻烦了!麻烦了!”电话上,金医生客气地说。

  才六点钟!将人家从梦中拉起来的确不好意思的。

  “张医生马上来。” 金医生告诉我。我心安了些。

  刚才那群家属也正在旁边无计可施的时候,听到这些话也赶紧走过来央求:“能否也请这个医生帮我们看看啊!”

  “到时也请张医生帮助你们一起看看啦!” 金医生痛快地答应着。

  “谢谢,谢谢啦!”近乎绝望的他们差点要下跪了。

  他们怎么不谢谢我?如果不是我人情大,你们能够沾上这样大的便宜?我事后心想。不过当时倒顾不上这些。

  “最倒霉是晚上,都不知道找谁。如果白天就好了。”金医生略带歉意地对我说。

  7点钟,张医生终于来到了。他是一个身材不高,显得很精明,干练的30多岁的医生。样子精神很好,完全没有从梦中起来,睡眠不足的样子。

  这时二哥二嫂也提着一个装有鸡蛋面条的饭盒到了。

  张医生一到,金医生上前简单地为我介绍两句,他就进了产房。事后我才了解,张医生毕业于全国最名牌的中山医科大学,是医院比较有经验的接产医生了。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大幸了。

  几分钟,张医生出来对我说:“子宫现在开口有8公分了,小孩还没有下到产道,但是孩子的脑袋比较大,产妇的盘骨小,估计难以顺产,建议还是剖腹比较安全。”

  有经验的医生都如此说了,我没有再犹豫。

  “好吧,就剖腹!”我终于下决心了,“麻烦医生告诉我妻子。”

  我生怕妻子不理解,不愿意剖腹。产前她一直扬言要将孩子自然生下来的。现在看来不可能了。

  接着,韩医生给我填写了剖腹产所需要的表格和承诺书之类的手续。

  “你还要签一份输血合同。”韩医生笑着对我说,“这都是惯例了,万一要输血时方便用的。”

  这当然要签了。我提笔写下了本人大名。

  剖腹!平时好象那么遥远的事情今天终于由我面临了。我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谁知几分钟后情况又有了变化,张医生出来报告说:“现在子宫口已经开足10公分了,小孩也开始下来点了,可能能够顺产。”

  “我看是否可以先试试顺产?”张医生建议,语气还是比较肯定的。

  “好的,好的。”我一听有希望,急忙回答:“就试试吧!”

  谁知,这一试试倒是引来了后面的巨大麻烦。

  张医生进去后一会儿再出来对刚才胎位不正的家属说:“你的孩子要使用产钳,你们同意就签字。”

  “产钳有危险?”家属担心地问。

  “是啊!有风险的。” 张医生答。

  没有多少知识的家属能有什么选择?只能签字了。看看经常在医院门口挂着白布黑字条幅的那些向医院追究责任的病者家属,就能够理解医院动不动就要求家属签字的做法了。各有各的难处啊!

  张医生这次进去后就一直没有露脸了。只是韩医生出来对我说:“产妇要喝水。”

  我正准备弄水,韩医生又大声说:“红牛!有没有红牛?”

  “红牛?”打球的时候倒是常常喝的一种罐装饮料,味道略带一点酒味的。难道生小孩也要红牛?

  得到的是韩医生肯定的回答:“你们难道没有准备红牛?”

  神态是你这么老土,连这个也不知道?

  天啊!只知道产妇要喝红糖姜汤,从来没有听说过生小孩要喝红牛的!看来现代的产妇也与时俱进了,喝起红牛了!

  这家饮料公司如果知道这里的产房要求产妇准备红牛,广告还不吹上天!

  “红牛,红牛!喝了红牛,生仔猛如牛!”这个广告词脱口而出,真是岂有此理!

  产妇第一,哪里有考究的时间,我急忙跑出医院去买。可惜,早上所有饮料店都没有开门,妻子的红牛还是没有喝上。真后悔事前不知道要准备红牛。如果以后谁生孩子,一定告诉他准备一箱红牛!

  最后还是只能委屈妻子喝几口白开水了。

  时间搭正八点,医院正式开始上班,其他的医生护士都陆续到了,产科更加热闹。

  金医生的夫人这时也与产科的护士长一起走到了产房。

  护士长年纪总有50来岁了吧,一口普通话显示她不是广东本地人。多年的产科职业训练使她给人一种接产经验丰富,主观意念很强的感觉。仿佛产科里她就是权威。

  经过了金医生夫人的介绍吧,护士长很热情地和我打了招呼。

  “我进去看看。” 护士长马上就进入了产房。

  “哎哟!哎哟!”我听到了妻子声嘶力竭的连续喊叫。声音很熟悉,肯定是阿冰无疑!

  这样喊,估计是快生出来了吧!我心里估计着。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我们全部都站在产房门口在焦急地等待着。已经连续站立了2个多小时了,前晚打羽毛球有点拉伤的左腰肌肉已经隐隐做痛。我很想坐下来,但是看见金医生他们都在站着,我自己又不好意思坐下。

  “金医生,坐坐吧!”我指指身后在产房门旁边的长椅。实际上更多的是我想坐下来。

  “不用,不用!” 金医生连声说。

  他不坐,我哪里好意思坐啊!只好咬咬牙,顶住越来越剧烈的腰痛强站了。很快,空椅子就让其他人占去了,这时想坐也没有地方了啊!事后真后悔当时没坐下来,让我腰痛了足足一个星期。现在还没有好利索呢!

  这时,产房陆续有小孩出生,好象都是男孩。我妻子还是没有消息。

  又不知等了多久,张医生终于出来了。

  “孩子生下来了。” 张医生平静地说。

  “呵!”我终于舒了口气。

  但是没有容我完全高兴,一个坏消息从张医生口中挤了出来。

  “刚出生评分很好,两分钟后有点窒息,评分低一些,后来又好了。”

  当时我并不理解什么评分,也不知道后果有多么严重。只是心里卡登一下提了起来。评分低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了。

  张医生接着说:“保险起见,我已经要求儿科医生过来会诊了。看看儿科的意见再说吧。”

  张医生说完就与金医生在说着什么,好象是在请哪个儿科医生来会诊的事情。看来这个儿科医生还是金医生熟悉的。金医生人缘特好,好象医院里没有哪个科室的医生不买他的帐的。这些我早就知道的了。

  “评分是怎么回事?”我转身问金医生。

  “新生儿出生都有一个评分的啊,很规范的。”金医生夫人抢先回答我。

  这样回答等于没有回答。可能是感觉我是外行,讲多了我也不懂吧!或者她因为不是产科的,实际上对评分也不太清楚的。

  下午,利用二嫂顶替我回家洗澡的机会,我在网上查了才知道。新生儿评分实际上是一个叫“APgar”的标准,是临床衡量新生儿出生状况的一个评估指标。具体如下:

  Apgar评分法以每分钟心率数,呼吸,肌肉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五项体征为依据,每项0~2分,新生儿正常者满分为10分(见下表)。

  新生儿Apgar氏评分法

  体征 评分标准 出生后1分钟评分 出生后5钟评分

  0分 1分 2分

  心率(次/分) 0 <100 >100

  呼吸 0 浅慢且不规则 佳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稍屈曲 四肢活动自如

  喉反射 无反射 有些活动 咳嗽恶心

  皮肤颜色 口唇青紫

  全身苍白 躯干红

  四肢紫 全身红润

  总评

  这种评分是对新生儿情况的综合分析,较之单纯观察小儿开始呼吸的时间或哭声时间更为准确的判断病情,以便进行适当的处理。Apgar评分法一般于小儿出生后1分钟及5分钟各评分一次,生后1分钟的评分提示是否需要进行新生儿复苏;之后5分钟的评分则往往预示新生儿的预后。国外有的材料报道,生后5分钟Apgar评分为0~3分的婴儿中,7.4%有神经系统的异常,而评分在7~10分的婴儿仅1.7%。另一材料报道生后5分钟评分0~1分的婴儿死亡率可达49%,随着评分上升则死亡率下降。所以认为Apgar生后5分钟评分对婴儿死亡率及发病率是很有用的指标。在抢救过程中,还要间歇评分以继续评定新生儿窒迫的程度及指导下一步的处理。

  后来我经过查询知道我孩子的Apgar评分为:

  1分钟:9分;

  5分钟:6分;

  10分钟:9分。

  问题出在5分钟评分。至于具体是那些项目扣了4分就最终也没有搞清楚。

  儿科来了一个中年男医生,留着运动头。他出来时与金医生通报了情况,建议保险起见,小孩出来后必须转入儿科观察。

  “没什么大事,窒迫是很轻的。”张医生脸色轻松,“只是保险起见,到儿科观察一下好。出院再做个CT就保险了。”

  “起码不用膛一刀啊!”韩医生也凑了一句。

  两个医生如释重负,感觉已经对得起金医生的嘱托了。我当时感觉问题还不是这样简单,但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连声多谢了几句。

  后来才知道,真正的麻烦还在儿科!

  孩子是否因为出生那短暂的窒迫史造成脑缺氧损伤,关键在儿科观察的3天,而且第一天是最危险的。幸亏我当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心理压力更大。孩子啊!你的命运如何?等待你的将是怎样的人生?

  三、新生儿抢救室

  十一点钟,妻子和孩子终于从产房出来了。妻子躺在医院那移动轮床上,脸色清白,样子非常疲倦。孩子用一张蓝色棉被叠成的被套包裹着,安静地躺在一辆婴儿车上。

  我关注地看着刚出生的孩子。孩子的小脸圆圆的挺可爱,一对薄薄的嘴唇线条很清楚。身上还带着血痕,显示着他是刚刚在血和泪中诞生的。现在正闭着眼睛在睡觉,还没有能力关注这周围的一切呢!

  我从助产士手中接过孩子的车,孩子面色安详,红润。只是出生时被挤压得长长的脑袋(产瘤)和一头浓浓的头发上的一层血痂在述说着刚刚经历那难产过程的艰辛。

  “头上的血还没有清理啊!”不是小孩一出生就洗的吗?我在小说中看到的是这样描写的啊!

  “婴儿出生一天后才洗澡的。”护士告诉我。“血痂不要紧的,洗几次就干净了。”

  原来如此!

  大嫂推着妻子的移动轮床,我就推着孩子一起到了产休室。

  我们被安排在名字叫“温馨”3室3号床。

  “温馨”3室名字挺好听,实际与温馨倒是一点不沾边。这原来是一个2人产休室,只有12、3平方米左右。现在改作3人就显得非常挤拥了。每个床位配一张床头柜样式的小台和一张特制的产妇喂奶的椅子都很陈旧,卫生间设备也很有年月了,不过倒也勉强还算卫生,也就只好将就了。因为已经托金医生问了,单间就根本没有,就算我们肯出钱也无奈。

  我们进来后,马上三张床就被三位产妇住满了。比我们先进来的是一个本市区的年轻女人,样子才20来岁左右,由她家婆在照顾着她。她是8号生的,比我们的孩子早几天,是个女孩,所以她总是扬言要再生一胎。这对夫妇没有公职,做些一个私人的小生意,再生几个计生办也难以奈何他们。现在就权当生小孩的体验生活了。

  紧跟我们进来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一口地方口音,后来知道是在郊区石油系统工作的。

  我们与这些“产友”们友善地打着招呼。奇怪啊!在住院的一个星期里,无论在产科或儿科,与医院的护士态度成对比,所有的“产友”们相互都非常友善,甚至还能够适当地相互照顾着。

  我在这次产科的经历好象一下回到了6、70年代。因为这种友善的陌生人相邻关系已经在现代社会上久违了。现在在公共场合,哪里还能够见到如此友善的陌生人关系啊!看来,人们还是善良的,只是这个严酷的社会将人们禽兽化了。面对婴儿纯真的面容,人们又重新回归了本性。

  我没有时间在这个挤拥的“温馨3”照顾阿冰了。哥嫂也急着回家。他们也年纪大了,又双双有高血压,加上媳妇也是上几个月才生了个孩子,内外操劳也够他们受的。今天能够一早来看已经很难为了。

  但是我必须将孩子送到儿科观察。那里是不能缺人的,一定要有一个家属贴身监护。一是孩子在观察期是不能有丝毫疏忽的。二也是提防有坏人将孩子偷走。男孩是特别容易被偷的,加上我的孩子出生就7斤3,样子挺招人疼爱的。将孩子的安全交给管理松疏的医院我岂不是一个大傻瓜?

  只是这样苦了妻子,刚刚经历了这样痛苦的难产,还只能孤伶伶地一个人躺在床上。

  后来才知道,分娩时她流了400CC血,几乎已经是大出血了。孩子是请来的张医生在费力推压助产下才勉强地出生的,连她胸口都留下了一个铜钱大的淤血伤痕,好几天才退去。难怪她脸色清白,幸亏她平时身体算好,也年轻,否则怎样支持得住?

  没有人帮忙,我照顾她吃完二哥送来的鸡蛋面汤,无奈地交代了妻子几句,要她千万不要下床之类的,就匆匆跟随着一个护士,将刚刚出生的孩子送到了儿科抢救室。

  到了儿科,值班护士将孩子安置在正对楼梯口的“新生儿抢救室”的一个监护床上。接着为孩子装上一部监视仪器的三个探头。

  我打量了一下“新生儿抢救室”的周围环境,感觉这是一个“危险”之地。“新生儿抢救室”是一个门口有三米多宽的房间,面积估计在20来平方米吧。大门口正对楼梯口,是极其容易让小偷得手的布局。而且后面阳台还有一个敞开的后门。要命的是阳台是与整层楼连通的,同样是一个危险的通道。护士办公室在隔壁,与新生儿抢救室的联系仅仅依靠一个用玻璃隔离的不大窗口。两间房是基本隔音的,如果值班护士不是特别注意,抢救室发生任何事情都不会被发现的。

  看来,在这里我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了。

  果然,在第二天早上7点钟时,产科产休房就发生了抢劫事件。当时我正好抱孩子到产休房准备让阿冰给孩子喂奶。当走到一楼楼梯口时,突然听到二楼大喊抢劫。还清楚地目睹了一个身材不高的年轻人行窃后在被害人大声呼叫下,从容地穿过大楼铁门,在保安的眼皮下离去。我当时正抱着出生几天的孩子,生怕被小偷冲撞或劫持,急急地闪过了一边,紧靠墙边。

  见义勇为?这当然不合适我当时的情况了。幸亏事后知道小偷没有偷走孩子,仅仅是偷走了手机而已。当时听到小偷身后那产妇声嘶力竭的呼喊,还以为孩子被偷了呢!

  回头再说抢救室了。接在孩子身上的这部监视仪器有三项监视内容:心率、血氧和呼吸次数。

  进入抢救室,护士马上就在孩子的脚上进行静脉注射了。我注意看了针水袋,应该是维生素K1加葡萄糖水之类的。

  护士接好监视仪后,心率显示在120左右波动,偶尔降到100和升到140。我记得孩子出生前检查的胎心率总在130-140之间的。看来心率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一位年轻的护士告诉我,仪器中间一行显示的是血氧浓度,一般应该在94以上,最好能够达到100以上。血氧值如果低于90将告警。

  “不过这个仪器不准,如果发现血氧值突然很低,但是很快回升就不要紧。” 年轻的护士告诉我说。“关键是要观察孩子的面色不要发青,如果发青就赶紧呼叫我们。”

  “呼吸指标值就不要看它,没有用的。”护士接着说。

  “看,明明孩子呼吸很好,但是仪器值等于0。”护士指着仪器要我看。

  得!这样一部鬼仪器,三项指标只有一项心率有效,还不知道是否准!这岂不是要我抬张凳子坐在旁边盯着孩子看?

  护士却是在隔壁办公室坐着的,如果发生状况,没有亲属在场,孩子还不死定了?而且使用价格昂贵,第二天知道是每小时15元,一天下来要360元!所以我后来坚决要求医生拆掉了。否则使用这个“不等使”的破仪器,三天还不让我损失一千多!我一个月收入才3千多,全家人均不足千元啊!哪里承受得起这样的冤枉医疗费?

  幸亏我还是一个大学工科教师,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水平。观察仪器是没有问题,但是观察孩子的生命特征就只能凭自己的经验了。毕竟我不是学医的,也没有任何照看新生儿的经验啊!

  可是这时可不是提要求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嘛,当然没得选择了。不过,说真的要我走开,将孩子完全交给这班医生护士,我还真不放心。

  之前,金医生告诉我,新生儿发生难产窒息,是否造成身体损伤最关键的是观察72小时内的临床状况。伤害的主要部件为心、肺和大脑。其中大脑损伤的后果最严重。

  后来我从网上知道,如果难产窒息造成脑缺氧损伤而形成脑水肿,在24小时内会出现以下症状:

  出生后12-24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根据意识、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和脑干受损等表现,作出临床诊断,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主要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多在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中度:表现为嗜睡或抑制,肌张力降低,吸吮反射和拥抱反射减弱,约半数病例出现惊厥。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如表现为下肢肌张力降低比上肢重,则提示病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如症状持续7天以上,可能有后遗症。

  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若缺氧缺血发生在出生前几周或几个月时,患儿在出生时可无窒息,也无神经系统症状,但在数天或数周后出现阿急性或慢性脑病的表现,临床上较难与先天性脑畸形或宫内病毒感染相区别。

  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些(如果知道,还不吓死我才怪呢!),就心安理得地在看着孩子和仪器了。

  还好,小孩一直没有反常状况,大部分时间都在平静地睡眠中。值班医生偶尔过来巡看,也没有作任何处理。我只听到一个医生在建议:“呼吸和血氧正常,看来没有必要供氧和高压氧治疗。”

  这些当然是关键的临床诊断意见了。但是我当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在意。

  另外,一进来我就发现同在这个新生儿抢救室的还有一个婴儿。这个婴儿是安放在保温箱的。守侯婴儿的是一位五、六十岁的农村阿婆和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阿婆长得很矮,黝黑、干枯的面上布满艰辛生活的风霜吹刮的痕迹。显然是一个辛勤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农村妇女,满口当地郊区一带口音。中年妇女也是典型的乡镇女人,都是当地郊区一带口音。

  安置好自己的孩子,我将目光转向这个在保温箱的孩子。

  不看还好,一看还真难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婴儿呵!

  脑袋只有我拳头大小,全身最多象个小猫大,青黄的皮肤包着小小的骨头,没有一点皮下脂肪。显然是一个不足月的孩子。与我的孩子出生就7斤3两,50公分身长真有天地之别。

  中年妇女比较善谈,从她的口中知道,孩子是7个月就早产了的,出生时仅仅3斤2两重。是一个外省姑娘与一个当地的小工头生的孩子。怀孕的时候到附近海岛游玩,不知怎样就早产了。所以使这个“3斤2两”仓促地来到了人世间。到今天,已经是一个星期了,体重还是3斤2两。真是罪过,罪过!

  一直到中午1点多,二嫂才过来。我要她帮助看着孩子,急忙提着饭盒赶到二哥家,给阿冰装好鸡汤和饭。

  等我送饭到妇产科“温馨3”时,已经2点多了。

  “饿坏了吧!”我有点内疚地对阿冰说。

  “不饿,我吃完了一饭盒面条和鸡蛋呢!”

  “吃饭吧,辛苦了一晚了。”我听到这样心里好受了些。

  饭后,一位中年护士进了房间,询问妻子是否小便了。

  “没有啊!”妻子答。

  “那怎行,赶快扶她小便。早上到现在都6、7个小时了。”护士对我说。

  我到床前扶起阿冰到卫生间。小便后出来,在回到床前时,想不到阿冰突然摊倒,整个人软巴巴地直往地上摔。

  我立即用尽全身力量拼命在背后搀住阿冰两肩。一个失去知觉的人真沉啊!我发现我用尽全身力量竟然无法将阿冰拉起来。

  不!绝不能让她倒在地上!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念使我毫不放弃,死死地拉着阿冰,不让她倒在地上。终于,阿冰回过神来,在她的勉力支撑下,我终于困难地将阿冰扶回了床。

  惊魂略定的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进来时护士对我和二嫂说的话:“你去看孩子,让她老公看护产妇吧!否则你女人扶不起产妇的。”

  “自己绝对不要下床哦!”护士曾警告我妻子原来是有道理的哦!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产妇产后竟然是如此衰弱,而一个完全软塌的人是这样沉重的。尽管阿冰身材并不算大的,体重也仅仅在120斤左右。

  现在我真是左右为难了,留在产科看护妻子显然不可能。因为儿科还有孩子要看护,二嫂是不可能看多长时间的。

  “你去看住孩子吧!我没事了。”阿冰安慰我。

  不去又能够怎样?我只好叮嘱阿冰不要下床,就返回儿科替换二嫂了。

  我要求二嫂在晚饭时候再来看着孩子,好让我能去取晚饭,就让二嫂离开了。

  我又坐在孩子旁边观察着仪器和孩子的状况了。发现孩子还是很安详,仪器倒也与护士说的那样,经常不稳定。不过我倒也习惯了。关键是孩子的面色正常。

  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嘴总是在动,象是寻找奶头似的。样子挺可怜的。

  是啊!早上8点出生到现在已经6、7个小时了,孩子可是滴水未进的。

  “能够给孩子喂点葡萄糖水吗?”我征求护士的意见。

  “不行!”护士回答很坚决。“没有医生的同意,你不能给孩子吃任何东西。”

  不是说孩子出生几分钟内就可以让婴儿吃母乳的吗?现在母子两地分隔,吸母乳是不可能,但是喂点水总可以吧!

  我再次央求护士,得到的答复还是必须医生同意。

  可是,医生还真的不知到哪里了。整个儿科竟然没有一个医生在!

  看看孩子的可怜样,我终于决定不再顾护士的反对了。用奶瓶冲了点葡萄糖水,用一个小调羹给孩子喂了起来。反正抢救室内没有护士,她坐在隔壁根本看不见我在干什么。

  啊!想不到孩子吸得津津有味,小嘴发出“吱吱”的吸食声,听起来舒服极了。我不再管护士的警告了,喂孩子吸食了5、6毫升左右的糖水。

  奇怪的是,喝完葡萄糖水,孩子的心率竟然升到了130多!完全与产前一致了。看来医生和护士的话不能全听,给孩子喂水是正确的。

  好象是证明我是正确的,孩子喝完水,竟然安详地睡着了。

  利用晚上八点到九点的一个小时,我回家洗澡后匆忙查了网上关于新生儿难产的知识,才大概知道了难产缺氧造成的危害性。也知道了前面的所谓APgar评分。知道了监护的小孩一般不让喂东西的原因是怕孩子因为宫内窒迫,恐怕吸入羊水堵塞咽喉未能清干净而喂东西使呼吸困难加重而已。

  而我的小孩呼吸完全正常,已经不存在有吸入羊水堵塞咽喉的现象了,不能喂食显然没有道理。

  第二天,见到一个实习医生的时候,我提起这事,医生果然没有不允许我给小孩喂水了。所以。第二天一早,我干脆在产科借了一台破旧的轮椅,将阿冰推过儿科来给孩子喂奶了。

  终于,孩子在出生的24小时后喝到了母亲那宝贵的初乳。

  所以,医生和护士的话要听,但是不能不加分析地全部照办。因为他们虽然专业,但是毕竟面对的仅仅是日常工作,工作是经常有疏漏和会出错的。

  出错了又怎样?只要没有出人命,也就是一个差错而已。而医生的对象,病人和家属面对的可就是身家性命了!这是严重不对等的事情,这可不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

  这点我是早就领教过了。女儿就是因为当时全听这间医院医生的,才造成听力受损和视力严重缺陷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女儿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现在想起来就后悔得不得了!

  也因为我这种心态,以至后面与儿科医生的治疗方案严重分歧。

  就是当天晚上我也以值班护士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冲突,现在想想还有点好笑。事情是因给孩子挂蚊帐而起。

  晚上我发现新生儿抢救室里蚊子非常多,而且医院又不提供蚊帐。大人被蚊子叮几口就算了,刚刚出生的婴儿那里能够承受这样的蚊咬啊!

  观察后发现,婴儿病床实际上四周都被被子垒起来了,只有头上开了一个不大的窗口,只要用一块纱布将这里盖起来,就相当于蚊帐了。

  所以,在家洗澡回来的时候,在医院大门前的药店买了一个大口罩拆开,刚好能够盖住。

  我正在为我的杰作得意的时候。进来的护士突然大声喊起来:

  “不能盖!这里不能用纱布盖住的。”

  “为什么?”我反问。

  “这是监护室,你盖住小孩我们看不到,如果出现窒息怎办?谁负责?”值班的年轻护士振振有辞。

  “你没有看到这里有多少蚊子?”我反驳,“如果蚊子叮了,这刚出生的小孩怎样承受得了?”

  “这里没蚊子。”护士申辩。

  “没蚊子?你看看,这里有多少蚊子?”我指着在我身边飞舞的蚊子说。“我都已经被咬好几口了。”

  的确发现有不少的蚊子,护士语塞了。

  “况且,看住小孩的是我,又不是你!”我进一步,毫不退让,“你们护士只是坐在隔壁的办公室,就算没有盖纱布你们也看不见小孩的情况啊!”

  “而我就坐在旁边,加上又有你们这部神经过敏的鬼仪器,”我说它神经过敏是因为它常常无端告警,“小孩的情况我还不清楚?”

  我口不停地抛出一大堆理由。

  护士值班坐在隔壁,观察孩子的确主要依靠家属也是事实。这个护士多少感觉理亏吧,竟然让我给说得哑住了。

  突然,她发现了我给孩子喂水的奶瓶,马上转向质问我为什么给孩子喂水?

  有了网上的知识,我倒不怕她了。反过来说:“为什么不能喂?”

  接着我将网上看来的理由讲了一遍,最后还反问她:“你身为护士,知道什么叫APgar评分吗?”

  “…….”这护士无语了。

  “不懂了吧?”估计她肯定不懂,起码APgar这个单词的发音她不知道。我心想。

  “但是我懂啊!”我不无得意地讲,将刚刚从网上得到的知识买弄了一番。还讲得头头是道。这可是将这个小护士完全镇住了。她有点怪异地看着我,可能心里在想,怎么今天这个家属知道这么多医学专业知识?

  她哪里知道,我的职业就是教师,只要看过和理解了的东西,哪怕是刚刚看到的也能够面对两三百大学生讲得滔滔不绝的。

  后来,护士们果然不再干预我了。医生我还未必怕呢,何况几个小护士?

  到了晚上,我租了张折叠椅架在孩子的小床前。租金5元,比产科的10元便宜了一半。同一个医院还有两种价钱,看来是各个科室的独自创收项目,价格自定了。

  入夜后,抢救室内的蚊子飞得到处都是,没有蚊帐根本无法入睡。看来我用纱布给孩子做的防蚊罩一点不多余。

  其实就算没有蚊子我也是无法休息的。第一,那台鬼监测仪器隔三两分钟地就胡乱告警一次,虽然明知没什么问题,也总是要揭开防蚊罩看看孩子的状况。另外,那“三斤二两”孩子的看护阿婆总是隔几分钟就给“三斤二两”喂一次牛奶。她还一边喂奶一边大声地发出象喂猪的“嘟嘟”声,吵得烦死了。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地对阿婆说:“阿婆啊,你隔着保温箱在外边‘嘟嘟’叫,孩子哪里听得见?”

  “你应该将保温箱的窗口盖打开,对着孩子嘟才有用啊!”说完忍不住自己也笑了。

  阿婆无奈地笑笑,继续在“嘟”她的“三斤二两”。

  终于,在三点多的时候,那阿婆累了。将抢救室的四张椅子铺成一张床,躺在上面睡了。抢救室终于安静了下来。

  这时,我看见值班的一个年轻护士托着一个针具盘子进来了。她走近我孩子的小床,看样子想看看。

  “别动,别动!孩子没事,我刚刚看过,已经睡着了。”我急忙制止,生怕她又将孩子搞醒。

  这个护士下午给孩子打针扎静脉的时候我领教过,动作非常粗鲁,抓着孩子嫩弱的小手臂都几乎将小手折成了90度了。我当时心痛地大声喝止她:“喂!小孩手都让你折断了!你不能轻柔点?!”

  看我发怒,她的动作略为收敛。幸好还是一次扎入了静脉。我孩子吊针的小手我刚刚看过,也已经严格控制针水的速度了,将调制阀控制在8秒钟一滴。输液速度太快,小孩血管小容易造成水肿。这在上午在孩子的脚上输液就发生了水肿,所以我非常小心控制,生怕护士又来捣乱。

  看来这护士有点怕我,转身到了“三斤二两”的保温箱前。没有动我的小孩,我也懒得理她,躺在椅子上养神了。

  因为睡不着,眯缝的眼睛就时不时在瞄着护士的操作。

  只见这护士熟练地打开保温箱,将“三斤二两”整盘移了出来,两手抓着“三斤二两”的小脑袋在摆弄着。护士对待的好象这不是一个孩子的脑袋,而是在摆弄着一件有意思的玩具。我心里总有这样的感觉。

  原来保温箱能够这样打开,我心中有点新奇。就静静地躺在椅子上看着护士的操作。

  谁知这护士总是没有折腾完,我看看时间,已经弄了几乎一个小时了。孩子被弄得哭个不停,只是孩子太小,哭声比老鼠叫响不了多少。

  在弄什么啊?护理这样细心?这个护士工作精神也真不错!开始时我心想。

  终于,孩子的哭声还是将疲倦的阿婆叫了起来。阿婆守在这护士后面,看着护士这样折腾孩子,心痛得象牙痛似的唠唠叨叨,可是还不敢制止护士的操作。

  我也终于好奇地站起来,走过去一看。

  天啊!孩子的脑袋被什么弄得肿起一道道象小手指粗长的痕迹,总有7、8条那么多,布满了“三斤二两”那小小的头顶,就象一条条粗大的蚯蚓在钻着孩子的头皮。

  “哎呀!”我惊讶地发出了叫声。

  “这孩子的血管太难找,总找不到。”护士无奈的说。

  找不到也不能这样扎啊!你用“三斤二两”的脑袋来练扎针啊!我心里非常不忿。心想,这个阿婆软弱不敢说你,如果是孩子的父亲在还不骂你才怪呢!

  可能是看见人多了,反正她也没有办法扎到静脉,这样操作也不大好看吧,护士终于停止了扎针“练习”,收工返回隔壁的值班室了。

  果然,转到了普通病房,“三斤二两”的父亲来接替阿婆看护,护士再来扎针的时候就被这个年轻的父亲大声制止了。

  针打不了,看来医院对这个早产儿也没有多少办法。在普通病房的第二天,就让他们一家出院了。

  这样小的孩子回到乡镇怎样养活哦!我真替这个“三斤二两”担心。

  但是,第二天,我自己就更加担心了。

  四、支气管炎和抗生素

  一个人两边兼顾,我的确难以应付。看着孩子没有脑部损伤的临床反应,就要求医生让孩子转回产科。

  儿科的一位主治医生是位40岁左右的女人。听说还是儿科副主任,姓余,就称呼为余医生吧!

  余医生中等身材,苹果脸,背后扎着一根大马尾似的长发。样子并不象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学者。口音象是附近县市一带人。态度不急,也没有多少热情流露的人。她平静地给我和金医生解释,认为作血液检查的时候发现孩子心肌酶偏高,不宜马上出院,必须留医治疗。

  “心肌酶CK-MB值45。” 余医生说。“我认为必须治疗。”

  “如果家属要求出院,也可以。这样你就到门诊买一本病历本,在上面签字就办理出院吧!” 余医生语气冷冷的,没有丝毫感情。似乎这事情实际上与她关系不大。

  签字,又是签字!看着她那冷冰冰的面孔,我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心肌酶CK-MB?我根本不懂,所以无法对这个结果作出判断。只好同意余医生的意见了。

  同样,利用回家洗澡的机会,我在网上查到了关于心肌酶谱的以下信息。

  心肌酶谱:

  窒息后使心肌酶谱值升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使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改变,使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导致血清心肌酶谱的活性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血清AST、LDH、CK、CK-MB、α-HBDH作为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其中AST及LDH在体内分布较广泛,特异性较差,以肾、骨骼肌含量较多。CK以骨骼肌含量丰富,其次是心肌和脑组织,而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内,心肌以外组织含量甚低,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α-HBDH是酮体氧化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酶,主要存在于脑、心肌中,该酶升高提示脑、心肌的损害,特别是α-HBDH升高>LDH升高时提示心脑损害明显。本组资料心肌损害发生率80%(66/82),临床表现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入院后查心肌酶谱均升高,窒息程度越重,心肌酶谱增高愈明显,特别是CK-MB最有意义,CK-MB在心肌酶谱中最能代表心肌受损。本资料显示,CK-MB增高,与窒息程度有关。

  因此,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活性定量测定可作为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心肌酶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表

  检查项目 正常值 临床意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40U/L 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塞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 在发病后6-12h之内显著增高,在48h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血清中AST也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中AST的升高,有时可达到1200单位,中毒性肝炎还可更高。 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的轻度增高。

  乳酸脱氢酶(LDH或LD) 211-423U/L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12-24h开始增高,48-72h达高峰,升高持续6-10d,常在发病后8-14d才恢复至正常水平,有助于后期的诊断。引起增高的其他疾病如广泛性转移癌、肺梗死、白血病、恶性贫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肌酸激酶(CK或CKP) 25-200U/L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与心肌,在脑组织也有存在。各种类型进行性肌委缩时,血清CK活性均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就开始增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72-82U/L 心肌梗塞患者血清α-HBD增高,LD/α-HBD之比值减低。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亦增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6-25 U/L CK-MB在心肌梗死后4-6h开始增高,12-24h内达高峰,比AST升高为早,故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灵敏指标之一。 心肌梗死以外可使CK-MB升高的疾病包括: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洛杉矶疹热和少数心绞痛病例。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1(18-33%),LD2(28-44%),LD3(18-30%),LD4(6-16%),LD5(2-13%) 急性心肌梗死LDH1

  从上面的资料看来,CK-MB的正常值为:16-25 U/L(也有资料认为新生儿的上限是39 U/L)。孩子的检测值为45,的确偏高了。但是偏高的20个单位的意义怎样?这在网上查不到确切资料。只是网上的一些中度HIE以上的新生儿的心肌酶升高往往都达到100多200以上的。因此我分析有两点:

  1、CK-MB值偏高,证明孩子的确发生过窒息,已经影响到心脏了。

  2、45 U/L应该不算太高,损伤应该是轻微的。积极治疗是合理的。

  因此,余医生的建议合理,进行相应的治疗也是必要的。第二天,我发现医生给增加了肌苷和硫酸镁等针液。

  同时,我观察中发现孩子的心率升高了,基本维持在130左右。已经恢复产前的胎音记录水平。是针水在起作用还是孩子的自我恢复就不清楚了。不过,孩子的临床状况在好转倒是事实,也是最重要的。起码没有用错药啊!

  在我的要求下,余医生也同意拆除检测仪器了。这使我每天节省360大元。

  “下午作一个DR检查,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考虑出院了。”余医生如是说。

  照个片没有太大伤害,我没有异议,就抱孩子进了DR室。DR室的主任医师康医生是金医生的好朋友,我平常与他也有来往,这个检查过程自然轻松愉快。

  谁知满以为没有问题的DR检查还是有了意外。DR显示支气管纹理略粗,可能有轻度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岂不是要吊抗生素?

  我对抗生素有着不可磨灭伤痕,心理存在强烈的忌讳。当年我大女儿4岁的时候,就是因为患了肺炎,在青霉素效果不好的情况下,这间医院的医生开出的链霉素针液造成日后女儿的听力受损的。现在女儿在高频区域几乎完全没有听力。五官科医生认为,主要归罪于当年不当使用链霉素造成的后果!

  这个事情使我被深深地被烙伤了。所以一听要对出生才几天的孩子用抗生素就非常反感。其实我不知道,进入儿科的第一天实际上就已经使用了青霉素G纳了。

  余医生向我解释道:“链酶素现在早就不使用了,给孩子使用的青霉素是最好的,完全没有副作用。请放心。”

  “疗程最少5天至一周。” 余医生还强调说。

  但是我看她看照片的样子仅仅是一眼略过,根本就没认真看(后来我才知道,不是影象科的医生一般看片并不专业,诊断主要是根据影象科医生的判断的)。

  孩子真有支气管炎?我还是不太相信。所以在吃晚饭时间带上DR片找到了金医生家。金医生看了照片说:“支气管影象是有点粗。”

  “这些小儿用的青霉素的确没有什么副作用,可以放心打。” 金医生说。

  最后金医生还强调,康医生是医院最权威的影象科医生了,他给你认真看过是绝对不会错的。

  我这才放心地回到儿科告诉余医生,同意使用一周的青霉素。

  后来我自己分析认为,在分娩过程中孩子多少还是吸入了羊水。这也是出生后引起轻度窒息和支气管炎的直接原因吧!

  五、CT检查和脑活素

  第三天,护士通知我要送孩子做CT检查。

  我的专业是无线电工程学,对于CT的辐射影响是很清楚的。成年人做CT检查可能伤害不大,但是对于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婴儿,所造成的伤害是很难评估的。在网上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报道如下。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研究证实,做一次CT全身扫描体检,会使受检者辐射致癌的危险性增加约8%。辐射致癌及遗传性疾患是剂量线性无阈的,也就是说受照射越多,患致死性癌症及遗传性疾患的可能性越大。目前,滥用CT检查现象却屡见不鲜,病人稍有问题,即做CT检查,有人甚至在一个月内检查数次,这样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且有可能引起辐射损伤。因此,不论医护人员还是人民群众,都应该学习一点防护辐射的知识。应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症,能用非辐射方法(如超声)的就用非辐射方法,能用拍片解决的就不用CT检查。尤其注意育龄妇女、孕妇及婴幼儿更要尽量避免CT检查。防患于未然,减少辐射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头部受伤的儿童往往会定期接受电脑断层扫描(CT)检查。现在,一个瑞典研究小组发现,幼年时因这类检查而接受的辐射剂量,可能会损害以后的智力发育。

  斯德哥尔摩卡洛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称,尽管人们已经知道,发育中的大脑若接受高剂量的辐射会导致智能障碍,但并不知道,若暴露在低剂量辐射下,是否“会对认知功能产生更微妙的影响”。

  为此,研究人员对近3000名18至19岁的男性,出生18个月内因皮肤血管瘤接受过放射治疗的认知能力和受教育程度进行了分析。参与者按辐射剂量分为四组:1~20、21~100、101~250和大于250mGy。

  研究发现,接受的辐射剂量大于100mGy的男孩与1~20mGy的最小剂量相比,上中学的百分率更小。上中学率从没有辐射过的32%下降到大于250mGy的17%。婴儿期大脑的放疗对学习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负面影响,但并不影响空间辨别能力。

  据估计,幼年时接受一次头部电脑断层扫描检测会受到约120mGy的辐射量。大脑接受相当于电脑断层扫描检测释放的辐射,至少在某些状况下,对智力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基于这些结论,研究人员认为,电脑断层扫描检测对大脑轻度受伤的益处和风险需要重新评估。(译自《路透社》)

  这些信息虽然不一定有严格的科学考证,但是至少不应该是空穴来风。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肯定的,特别是新生儿,能够不做就最好不做。如果婴儿本身没事,反而因为这些检查造成伤害就非常不值得。

  而且还有一些报道和论文指出,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内做CT检查误差率是相当高的。实际上CT检查与实际临床的脑缺氧符合率低于60%。

  另外,在网上一篇虞人洁教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CT检查的最佳时间》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确切的说,新生儿HIE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需严格按照重新修订的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1996),要有宫内缺氧的异常产科病史,严重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尤其是生后重症窒息及生后严重心肺疾患的病史结合临床上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原始反射,肌张力,呼吸异常惊厥等)来诊断及分度。不能光靠影像表现来诊断,影像表现仅能作重要参考。

  1、对新生儿HIE,头颅CT扫描检查目的是进一步明确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由于上述HIE不同病程阶段及CT的缺陷,还存在以下问题。在CT辅胁临床HIE诊断和预后评估上要慎重。生后7天左右头颅CT扫描不能完全反映HIE的病变,此时观察到是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而如要检查脑实质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则以3~4周为宜。作者回顾200例HIE 3~12天的CT片发现脑白质软化及基底节改变分别仅为3例及4例。因此,必须在1个月时复查CT来评价脑损害。

  2、有关脑白质低密度的评估问题,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CT脑损害的部位主要是白质,应从三方面去判断。

  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在头颅CT中可存在与发育有关的低密度现象,对早产儿不能轻易去评估脑白质低密度就是脑损害,CT诊断常误导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早产儿(尤<35周胎龄者)由于:

  (1)脑内含水量高,

  (2)脑髓质化不完全,

  (3)缺乏髓鞘形成,造成脑白质低密度是一个正常发育过程而非脑水肿的表现。

  此时诊断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要慎重。因此随着胎龄的增加,脑发育成熟,早产儿要等到纠正胎龄40周时CT扫描才能评估脑白质低密度是否存在。但应重视和观察早产儿HIE主要病理改变的CT表现: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存在,前者生后就可呈现,后者则在二、三周后。

  3、生后3~12天头颅CT影像不宜评估HIE的预后,除非是广泛性弥漫性低密度改变、基底节损害及严重颅内出血。作者曾在1993报告60例重度窒息引起的HIE,企图用生后3~12天的CT影像表现评估预后,结果评估预后的敏感性为100%,而特异性差,仅21%,根据HIE病理的演变特点用CT来评估预后其扫描时间应在生后3~4周。

  从以上信息来看,医院在第三天让孩子做CT检查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检查的时间不合理。生后7天左右头颅CT扫描不能完全反映HIE的病变,此时观察的是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而我的小孩从临床观察分析,基本可以去掉存在脑水肿和颅内出血的可能性。

  二、根据HIE病理的演变特点用CT来评估预后其扫描时间应在生后3~4周。所以就算孩子有HIE临床表现,也不一定现在做CT检查。

  三、孩子是38周出生的,应该还是略微早产,所以CT有效鉴定的时间还要推后两周。

  因此我根据孩子的情况,不同意立即做CT。因为我感觉自己还应该咨询一下其他医院的专家才能够做决定。

  孩子出生第四天(入院的第五天,11月14日),孩子转出抢救室,住入新生儿1号病房的3号床。因为有大人床位,阿冰在产科虽然没有出院,为了方便喂奶和照看孩子就干脆移过儿科来了。只要早上回到产科接受医生查房和伤口处理就行。有阿冰在看着孩子,我能够在晚上比较从容地回家洗澡和上网查资料了。

  晚上9点多,金医生夫妻一起到病房来探望孩子。金夫人提出保险起见,最好让小孩注射脑活素。我对脑活素没有认识,和他们夫妻一起到医生值班室见到的余医生也表示注射脑活素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副作用。

  当时想,有这样的药,当然是用啦!为了孩子,就算多花点钱,在医院再坚持10天(10天一个疗程)也是值得的。如果产妇已经满月,是可以不住院,每天来打针就行了的。而现在打针就只能住院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医院新生儿病房多待10天!

  晚上12点左右,我回家洗澡后顺便上网查看脑活素的信息。谁知一查发现问题相当大,一个网上流传很广的帖子有以下内容:

  脑活素是猪大脑中提取的一种多种氨基酸混合物的水溶液,目前报导的除奥地利依比威药厂生产的产品外,还有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生产的产品。由于其能越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神经细胞中,改善脑细胞代谢,提高记忆力,故临床应用治疗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效果令人满意。但近年来报导的使用该药时产生了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导,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

  1 资料

  在检索的94年~98年的47篇文献中,11例严重不良反应,占23%,其中过敏休克11例,死亡1 例。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67岁,均为脑梗塞后遗症。而且死亡原因排除由本身疾病所致。

  1.1 用药情况

  10~30mg脑活素,5%、10%、0.9%生理盐水,静点,14天为一个疗程。11例患者用脑活素期间1例口服维B1、地巴唑。二例有青霉素过敏史。其余否认过敏史。

  1.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最早发生在用药第二天,最晚发生在用药第10天,而且4例在争得家属同意后,行再暴露试验为阳性。

  1.3 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胸闷、头痛、呕吐、气促、寒战、面色苍白、全身紫钳、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

  2 讨论

  2.1 从上述不良反应的情况看,患者出现过敏休克,并非首次用药,这与过敏反应的特点相符。当脑活素这种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机体内的某种蛋白质结合产生全抗原,当有过敏体质的人初次用药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在体内发挥作用,促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再次给药时,抗原与体内相应的抗体结合发生过敏反应,产生一系列症状。从报导的文献看, 上述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在用药第二天以后,也就是说,患者在再次接触了药物后才出现的 。

  2.2 1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经抢救,30分钟后10例休克症状得到改善,10例中1例合并表皮松解症,另1例死亡。由于脑活素的说明书未注明此药有任何不良反应,故临床医护人员便误认为是输液反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经普通抗过敏治疗不见效后,才想起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另外,随着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加,医护人员也应树立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再者,有关单位应在进口药品的说明书上注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2.3 脑活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游离蛋白水解物,内含约85%的游离氨基酸和约15%的由氨基酸结合成的低分子肽,具有激活、改善脑内神经递质和酶的活性功能,可增强胆碱脂酶活性,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其主要成份的性质相关。

  还有一些资料认为脑活素有将来诱发癫痫的风险和造成健康脑细胞损害的可能性。如下:

  脑活素是一种从猪大脑中提取的多种氨基酸(约85%的所有必需游离氨基酸)和15%由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肽混合物水溶液,可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改善脑代谢,活化神经细胞,促进记忆及改善思维障碍的作用等,已被列入HIE治疗方案。但近年来也有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脑活素可加重胆红素的毒性外,还呈剂量-时间依赖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的死亡,且对皮质神经元触突起生长及支持存活作用不理想,俄罗斯有学者认为脑活素可加重大鼠脑缺血缺氧。此外,脑活素又有诱发癫痫和神经精神病的副作用。鉴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小脑发育成熟主要是在出生后,使用脑活素后留下的后遗症究竟是疾病本身导致还是使用脑活素的后遗症难以说清,建议在新生儿期慎用脑活素。

  看到这些我坐不住了,在凌晨2点钟急忙赶回医院,通知医生暂时不要用药。医生已经休息了,不在值班室,值班的护士记录了下来。同时告诉我,最好在天亮8点钟的查房时间里在当面通知医生。

  在天亮后,我见到余医生,听完我的话,她显然已经一脸不高兴了。

  “不用就不用,什么时候想用了再告诉我好了。”还是冷冷的一句。

  孩子的健康与否是关键到孩子的终身和对我家庭以后平安的大事。为了这个,我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选择和治疗方案。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出错的选择,关系重大。我哪里在乎一个医生的脸色了!但是对我这样一个医学方面完全的门外汉而言,的确也难度太大了。

  我从网上知道,孩子目前虽然临床没有症状,但是并不能表示孩子的脑细胞完全没有伤害。因为婴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智力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就算有相当部分脑细胞受损,婴儿目前的神态也未必能够反应出来,所以HIE病变有相当长的隐藏性。但是,网上很多观点都认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效果又具有绝对性的优势,等到孩子的智力发育出现问题再寻求治疗可能已经太晚了!

  但是,从网上资料看来,过度治疗和误治疗同样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这可绝对不是“两者伤害选其轻”的一种有效选择!

  这就是对婴儿HIE治疗方案选择最难最难的呵!

  实际上,我还是作了一个风险比较的分析。

  第一种情况:孩子完全没有HIE(从临床看有90%以上的几率):

  1)完全不作治疗,存在0%的风险。

  2)用脑活素,因为副作用也存在脑损伤5%的风险。

  (因为一些观点认为,脑活素对脑损伤的副作用同样具有长期的隐蔽性,还不能完全根据当时的临床没有症状就认为没有副作用,所以综合考虑设定5%的风险是合理的。而且还是严重后果的风险,但是这里只讨论发生概率,不考虑严重性。)

  3)使用CT的辐射副作用存在15%的风险。

  (从前面的分析有“上中学率从没有辐射过的32%下降到大于250mGy的17%”,所以粗略估计也有15%的风险。)

  第二种情况:孩子有轻度HIE(从临床看中、重度可能性应该排除):

  1)完全不作治疗,存在10%的风险;

  (根据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段涛教授与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陈超教授的网上对话,对HIE轻度的评估是“预后良好”,“一般认为轻度HIE患儿后遗症发生率非常少见,即使发生,程度也很轻微”。所以认为最多只有10%的风险。)

  2)用脑活素,因为副作用也存在脑损伤5%的风险;(同样是严重后果的风险。)

  3)使用CT的辐射副作用存在15%的风险。(理由相同。)

  从概率上估计,按照孩子的情况,选择风险比较如下:

  1)使用脑活素加CT检查,两个风险相加,有没有HIE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达到20%。而且还可能存在严重后果风险。

  2)仅仅使用脑活素风险5%。(带有严重后果的风险。)

  3)单作CT的风险15%。

  4)什么都不做。考虑孩子得到轻度HIE的概率为10%,不治疗有后遗症的概率也为10%,两项风险概率相乘就只有1%。

  如果从数学的概念上评估,处理与不处理的风险相差很大。当然应该选择仅仅有1%风险的“什么都不做”了。

  但是,对于孩子的终身,对于我的后半生,整个家庭,我是连1%的风险都不想去冒的啊!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存在连1%的风险都没有的方案吗?我心里清楚,恐怕没有。就算有,我也未必能够找到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我算是充分体现到了。

  突然,我心中有了主意,找一些其他医院的医生咨询!对!平时买东西都要货比三家嘛!我首先想到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设备和技术上比这间医院水平高些,但是病人多收费也高,平时看病我极少光顾。

  我立即给在附属医院维护计算机的大学同学老孙打了个电话。老孙很热情,带我到儿科转了一圈,专家没有见着,仅仅见到了一个守在儿科病房门口负责叫号的男医生。

  这位男医生身材不高,挺壮实的样子,神情挺高傲的,挺胸站立在儿科诊区门口象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样子对自己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和骄傲,仿佛在这里是一个挺重要的人物似的。但是在门口负责叫号,估计在医院的地位高不到哪里去吧?我心想。

  反正看来这位老孙的面子也大不到哪里去,既然见到了,就姑且咨询下也不会有坏处。

  我把孩子的情况谈了后,这位医生一口就说:“必须治疗,送到我们医院来吧!”

  口气生硬,令人老大不舒服。我没有再与他多谈,就踏完14楼的楼梯(电梯太繁忙),出来了。

  “大神仙”没见着,见了个站门口的“小道童”真没意义。我决定动用高级资源,打电话联系另外一个同学。这位同学可是医学院的计算机科主任,有点官味,估计能够联系到个别专家吧!

  主任同学同样很热情,听完情况后满口答应立即给我联系了该医院的一位儿科教授,还是该医院的科研处处长什么的。当然算这个医院权威专家了吧!而且幸运的是,他还是我们同乡(我与这位主任同学也是同乡)。

  有主任介绍,加上又是同乡,这位儿科教授电话中倒是很热情,完全没有摆什么架子。他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情况,给出的建议大概为:

  1、既然孩子已经有窒息史,脑缺氧的过程应该是存在的,只是损伤程度还不好评估;

  2、保险起见,应该积极治疗;

  3、脑活素经过20多年的临床使用证明,其对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至于副作用嘛,可能会有。但是尽管有,也不一定就发生在你孩子身上啊!所以还是建议使用。

  4、GM1(神经节苷脂)的疗效可能比脑活素是好些,但是价格昂贵,而且毕竟是一种新药,临床副作用可能还没有显露出来。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有专门的新药使用监测等技术手段,他们能够使用,并不等于我们这里也能够使用。估计附属医院就没有使用。(后来知道GM1针水1300元一支,15天一个疗程,总共要19500元。的确比脑活素贵多了。)

  5、网上查到的论文观点是不能与临床相提并论的。意思是“论文可以乱说,临床用药可不能乱用”哦!

  论文当然可以乱说。在工程技术界大部分人都认为国内为了职称评定而发表的大量论文,起码98%是垃圾!想到这里我心中暗笑。

  不过我承认,这位教授的观点和建议还是中肯的,也是代表了我们这个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但是我还是不能完全采纳。我心中总是感觉凭这些意见,还是不能抗衡我的“1% 《 20%”的风险概率评估。

  我必须咨询大城市的大医院。这时我想联系广州的同学。正在考虑怎样联系的时候,心中突然一亮,为什么不找莎莎?她是我外甥,是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研究生。好象就是修神经内科的。她应该熟悉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儿科专家啊!要不找找她的导师咨询应该也是可以的嘛!

  莎莎虽然是至亲,可平时联系并不多。找到电话后立即拨通了她手机。在电话上介绍了孩子的情况,她听完后,说要咨询一下相关儿科的医生才能答复我。

  过了一会儿,莎莎打来电话,她转达的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某医生的意见如下:

  1、出生三天内应该做B超检查。这是检查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2、出生时Apgar评9分,为什么会5分钟发生窒息?是否出生对婴儿的处理不当?

  3、必须明确病情才做治疗。

  4、脑活素在中山医好象从来不用。在国内大医院几乎都不用了,脑活素的确被认为存在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另外,也给了一些用药方案。

  5、就算用脑活素或GM1类的脑神经修复,激活类药物也必须在完全确定没有脑出血和脑水肿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否则会导致脑出血更加严重。

  6、CT的确认为有辐射副作用,最好尽量不用。建议使用磁核共振检查。但是磁核共振操作时间长,检查过程中孩子不能动,所以必须打镇静剂。而且价格也贵。

  实话说,这些信息比较对我的胃口。首先我咨询医院影像科康医生关于B超的问题。康医生回答出乎意料——当地医院不会做脑部B超!

  看来,地区的技术差距还是不能不承认的。

  第二条意见不管正确与否,现在都没有必要追究了。所以没有意义。

  从第5条建议我认为当地医院在不进行B超、CT或磁核共振等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脑出血就建议使用脑活素应该是一个严重错误。尽管是我不同意使用CT,但是不使用CT检查,没有脑出血的确诊信息就不应该立即同意和推荐使用脑活素!

  显然,这医院儿科的治疗水平有限。而且万一使用了脑活素导致脑出血加重,医生完全可以将所有责任推在我——家属的身上。因为第一是我不同意做CT。第二,脑活素也是我首先提出使用(见前面说的,由金夫人建议,得到余医生的赞许一段)。而这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医疗方案。

  想到这里,我不禁冒了一身冷汗。

  第6点对于CT的副作用我是知道的。但是磁核共振就没有影响?从网上得到以下资料:

  1)磁共振成像的优点

  与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通X射线或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对人体没有游离辐射损伤;

  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这使得医疗诊断和对人体内代谢和功能的研究方便、有效。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变大,而肝癌的T1值更大,作T1加权图像,可区别肝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通过调节磁场可自由选择所需剖面。能得到其它成像技术所不能接近或难以接近部位的图像。对于椎间盘和脊髓,可作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成像,可以看到神经根、脊髓和神经节等。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只能获取与人体长轴垂直的剖面图)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

  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对软组织有极好的分辨力。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原则上所有自旋不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以成像,例如氢(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

  2)MRI的缺点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虽然MRI对患者没有致命性的损伤,但还是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适感。在MRI诊断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其缺点主要有:

  和CT一样,MRI也是解剖性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核磁共振检查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射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扫描时间长,空间分辨力不够理想;

  由于强磁场的原因,MRI对诸如体内有磁金属或起搏器的特殊病人却不能适用。

  3)MRI系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强静磁场:在有铁磁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不论是埋植在患者体内还是在磁场范围内,都可能是危险因素;

  随时间变化的梯度场:可在受试者体内诱导产生电场而兴奋神经或肌肉。外周神经兴奋是梯度场安全的上限指标。在足够强度下,可以产生外周神经兴奋(如刺痛或叩击感),甚至引起心脏兴奋或心室振颤;

  射频场(RF)的致热效应:在MRI聚焦或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大角度射频场发射,其电磁能量在患者组织内转化成热能,使组织温度升高。RF的致热效应需要进一步探讨,临床扫瞄仪对于射频能量有所谓“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的限制;

  噪声:MRI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声,可能使某些患者的听力受到损伤;

  造影剂的毒副作用:目前使用的造影剂主要为含钆的化合物,副作用发生率在2%-4%。

  所以磁核共振仅仅是“对人体没有游离辐射损伤”,而并非完全没有影响,而且其磁场非常强。新生儿在这样的强磁场作用下没有影响?还真要慎重。

  重要的是第4点,我终于有了脑活素不应使用的重要支持。

  中山医学院,全国数一数二的名牌医科大学,其附属医院也是广州最好的医院之一,他们的权威性与这里的医院是不能相比的。

  虽然有了这样重要的依据,我还是感觉应该再找一家医院了解情况为好。我拨通了大学同学高佬的电话。因为我知道,他夫人在暨南大学医院工作。当年女儿检查听力还是她帮忙安排的。希望能够通过她这里得到相关的信息。

  因为孩子的健康是大事,高佬也答应帮助。

  几个小时后,高佬答复了。他得到的暨大医院的意见很简单。一位儿科专家的意见:“没有确诊用什么药?”“脑活素?没用过。”

  意思很明确,他们也反对过度治疗和不使用脑活素。

  得到了广州方面的信息,我感觉是得到了对执行1%风险方案的大力支持。

  最后我还要做一个重要调查,就是妻子的分娩状况。

  因为从网上得到的资料表明,HIE的诊断与孩子围产期和出生的状况有重要意义。这是判断脑缺氧造成脑损伤的重要判断依据。

  我知道孩子在围产期做过一系列完整的检查,从来就没有听到任何不良反映。每次检查得到医生的结论几乎都是:“很好,很正常”,“胎位很正”之类的。

  只有在37周检查时医生认为胎儿有点大,怕容易导致难产。为此,我还劝阿冰注意节食以控制胎儿体重。可惜没有效果而已。

  所以,围产期出现缺氧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关键就在于出生过程了。为此,我让金医生约了两位接产医生和影像科的康医生。

  张医生扼要地介绍了接生过程,要点如下:

  1)早上7点多一点,子宫口开足,孩子开始进入产道,到8点01分出生。历时约一个小时;

  2)出生过程检测胎音正常。

  3)生产过程中只采用了助推等手段,没有采用非常的助产手段。

  4)出生时羊水还很多,羊水也清。

  5)出生时孩子哭声正常,在一两分钟后出现窒迫。只是呼吸、心率减慢,并没有完全停止呼吸。在马上清理口腔、呼吸道和供氧后孩子就恢复了正常,其过程最多在出生后的2、3分钟内,很短。只不过APgar评分是以1、5、10分钟为间隔,所以给出了5分钟6分的评分。

  6)张医生认为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当场也做了相应的措施。只不过从保险出发,建议送儿科检查而已。

  最后,张医生还说了一个观点:“我们产科与儿科常常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没有问题的孩子,而儿科认为是脑缺氧。”

  “如果将所有正常出生的婴儿都送给儿科检查,估计他们起码认为有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孩子有问题。”张医生不以为然地说。

  从张医生的描述中我得到这样的判断:

  1)因为羊水多,且清,所以孩子在宫内没有出现严重的缺氧窒迫。因为资料介绍,当出现严重缺氧时,孩子往往会大小便失禁而造成羊水浑浊。

  2)出生时发生过窒迫(不是完全窒息),但时间不长,估计在1~2分钟以内。对大脑影响应该不严重。

  这些也在支持着执行1%风险方案。

  康医生是一个真性汉子,意见干脆。对自己本身从事的影像科检查的意见是:“建议你什么CT和磁核共振都不要做!”

  最后金医生也表态:“根据在儿科的临床反应,我感觉孩子很正常,儿科医生也没有提出临床有病态的看法。”

  金医生虽然是外科医生,但是多次到儿科探视,他有这样的发言权。

  以上是这次非正规的医院两科医生会诊的讨论结果。

  有了这些支持,我执行1%风险方案的决心已定。孩子出生后7天,在青霉素针水吊完后我与妻子抱着孩子出院了。这是后话。

  当时一旦做出这样非常艰难的决定后,紧绷的心情一下放了下来,感觉就好象孩子一点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心里一宽,精神大振,从星期天送妻子进入产科,到今天星期五,连续5天5夜没有睡觉的困倦也暂时不见了。

  实际上当时已经几乎是心力交瘁了。在当晚又熬了一夜后的第二天上午,在医院上卫生间的时候双眼一黑,几乎倒下。我当即下蹲,缓了一会儿才慢慢站了起来。心中一算,这五天六夜总共的睡眠时间,包括在医院的椅子上躺的时间总共也不会超过5个小时!

  为了这个孩子的降生,我几乎耗尽了心血。

  六、HIE原来真多啊!

  心情宽敞了,我开始有心情观察同病房的其他孩子了。

  在我的孩子移入新生儿普通病房时,同在抢救室的“三斤二两”也搬到了同一病房的相邻床。

  这是一个四张床的病房,没有卫生间,但还是显得比产科的“温馨3”室要宽敞些。只是儿科病房非常吵,分分钟都充满了相邻的一般儿科病房中病儿的哭喊声。加上一个20来平方米的房间住入了4家人,能够清静吗?

  我们是南面靠窗的1号床,紧挨着的2号床是“三斤二两”,3号床是一个操外省口音的年轻女人。有一个五十来岁的母亲陪着,是专门过来照顾女儿分娩的。

  操外省口音的年轻母亲是属于身材娇小的女人,孩子已经两个月了,顺产,体态恢复得相当好。已经几乎看不出有刚刚生下孩子的痕迹了。妻子与她闲聊的时候说,她已经恢复月经了。孩子比我的孩子大多了,是个男孩,长得白白胖胖的,感觉很正常。

  我奇怪地问她:“孩子很健康啊!为什么住院?”

  “吐奶。医生给做了CT检查,结果是脑两边低密度。”年轻女人的声音很清,普通话也很正,接着说:“医生说是脑缺氧,吊一周的脑活素治疗。”

  又是HIE,还是脑活素!看来这个医院挺相信脑活素的。

  CT结果估计应该是“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低密度”吧!家属没有专业知识,描述不是太准确。也没有说出准确的CT检查数据。

  其实根据网上资料,不同胎龄新生儿脑组织正常CT值(Hu,±s)如下表:

  胎龄(周) 例数 小脑 脑干 基底节 丘脑 白质 灰质 脑室

  28~33 26 21.7±4.7 22.2±3.1 20.4±2.8 19.9±2.6 15.5±3.2 26.4±6.7 6.6±2.6

  34~36 30 25.0±3.4 23.6±2.8 21.7±3.7 22.7±3.3 16.7±3.2 27.9±5.4 7.1±2.7

  37~42 40 27.9±2.9 26.5±2.3 25.3±2.1 25.8±2.3 18.0±2.7 31.2±4.0 7.9±2.8

  F值 19.9 23.1 27.0 37.4 6.5 9.3 2.3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5

  “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窒息啊?”我好奇地问,因为我的孩子是这样。

  “没有,很正常的。我是第四天出的院。当时医生没有说任何问题。”

  原来顺产也会有HIE啊!我心想。不过我看这个小孩才2个月,发育挺正常的,甚至已经能够“咿咿呀呀”地与他母亲交流了,智力发育好象也挺好,仅仅凭着吐奶就做CT,而且还认为是HIE?我想起了网上的一段对话。

  段涛教授:临床上作出HIE的诊断后,还应该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陈超教授: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有些地方诊断HIE太多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HIE有时很难与其它疾病鉴别。有些医生将有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脑实质密度下降都诊断为HIE。有学者提出在目前诊断HIE病例中至少有1/3其实不是HIE,美国妇产科学会更提出有2/3可能不是HIE,尽管具体数据很难准确统计,但至少说明在目前我们诊断HIE病例中,确实有一部分其实不是HIE。

  这个孩子估计是在陈超教授所说的“1/3”中了。我心想。

  “打了脑活素效果怎样?”我接着问。这可是直接的临床验证机会,我当然不会错过。

  “没有效果啊!还是一样吐奶。”孩子的母亲回答我。看来没有当场显效!不过想想也正常,与网上资料分析的基本一样,效果和副作用都同时具有很长期的隐藏性。

  我没有认真观察这孩子的吐奶情况。按照一些育儿网站介绍,因为婴儿的胃发育还不完善,吐奶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本不用治疗。除非是非常严重的吐奶才可能是病。搞不好这完全是误治疗。我心中认为。

  但是我不敢将我的想法告诉这个年轻母亲,也没有必要。

  “自家的孩子自家抱”,我又不是儿科专家,乱对别人的孩子病情发表意见是不妥的啊!我的所作所为,已经是胆大包天,对医生大大不敬的了!

  过一天,4号床在白天又来了一个因为吐奶做CT检查也认为是HIE来吊脑活素的孩子。

  这位母亲是本地人,165公分以上的身高,剖腹产了一个女婴。也是刚刚2个月。

  这个孩子肤色很白,已经白得有点病态了。我心里想着,口中冒出一句:“孩子挺白净的哦!”实际并没有赞美的意思。

  “女孩子嘛,还不是白白净净的!”孩子的母亲完全没有听出我话中的弦外之音。

  看来,张医生说的有理。“90%以上的孩子被儿科认为有脑缺氧。”我想起了这句话。幸亏不是每个吐奶的孩子都被抱来做CT检查,否则这儿科新生儿病房不被挤满了才怪呢!我暗自在想。

  还是这样,“自家的孩子自家抱”,我也没有对她们做任何评论。只是说了几句“孩子没大事吧!”,“放宽心!”之类的废话而已。

  出院回家两周后,我的一个学生的孩子也出生了。因为产前发现脐带绕颈两周,采用剖腹产生了个5斤多的女孩。

  开始这个学生还挺得意地向我介绍说:“我的孩子在附属医院产房每天上、下午游两次泳。”

  “用个颈圈套在脖子上那种游泳?”我是这种所谓婴儿游泳的坚决反对者,因此用怪异的语气问道。

  附属医院是最推崇这种方法的医院。上两个月我二哥的孙女在这个医院出生,也是被这种颈圈游泳方式套了几天。现在可好,小夫妻俩干脆在家里买一套游泳用具和一个大水缸,天天让孩子套着颈圈泡水。还认为对婴儿将来的智力发育非常有利等等。

  二嫂也跟着起哄,一次还对我说:“我们打个赌,你的孩子出生不游泳肯定没有我孙女天天游泳的聪明!”

  真是神经病!既浪费水,又非常危险。是否聪明还难说得紧,搞不好因此将孩子的脖子拉长了,成了个长脖子姑娘就麻烦了。哈哈!我想着就想笑。

  谁知一个星期后,学生的孩子也因为检查发现手的肌张力过高被要求做CT检查。自然也认为是HIE了。

  又一个HIE!突然发现现在的HIE病例真多!以前我怎样就从来没有听过?真是HIE盲了。

  而且更加严重。CT检查结果是“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CT值仅仅13.5Hu!严重低密度?

  按照前面的CT值表,足月婴儿脑白质正常值在18±2.7。则下限应该为15.3。检查的CT值明显是偏低了1.8Hu,是否严重我没有专业知识评估。但是就被附属医院诊断为中度脑缺氧——HIE。

  如果真是中度脑缺氧HIE,根据资料是预后常常会留下后遗症的。这不麻烦了?

  但愿这又是一个误疹了。从临床情况分析最多是轻度HIE,光凭CT检查就鉴定为中度?

  估计医院是希望出现疑似HIE的病例越多越好。反正目前医学界认为HIE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治好治坏家属也无法识别,更加没地方告状去。而医疗费总是有的,生意大大的红火就好。

  真混帐,我怎么将现在的医院想得这样坏!

  妻子对孩子倒挺有信心,基本没有将什么HIE放在心上。反正感觉孩子挺好,吃得多,拉得也多,自己奶水也足,没有太多可以忧虑的。

  原来我还在认为妻子是“无知者无畏”呢!谁知她原来心中一直存在着两个故事。

  一个是她过去的在寻呼台工作的工友生孩子的故事。工友叫阿丽,因为有亲戚在本市一家医院的产科当护士长,所以就选择这间不算高级的医院生产了。

  孩子出生的时候发生严重窒息,这家医院不算太规范,当年也好像还没有建立新生儿APgar评分这一套程序。据说当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呼吸,全身发青,在积极的复苏抢救中才救了过来。复苏后也没有做进一步的HIE治疗,仅仅三天就出院了。当时阿丽的这位护士长亲戚因为感觉问题比较严重,根本不敢向阿丽提起。

  现在孩子已经四岁了,身体智力的发育与同龄小孩好象也没有什么区别。看着小孩没有什么问题,这位护士长亲戚才将当年的险情告诉阿丽。

  这个孩子在我孩子满月的那天被阿丽带来一起探望妻子。我认真观察了孩子的神态等,除了身体显得单薄点外,智力方面好像的确没有任何问题。心想,阿丽真有福气!第一,孩子健康。第二是她幸亏什么HIE都不懂,也不知道。否则光是担忧都够她受的!

  第二个故事是小姨子两年前的分娩经历。因为家婆是农村人,孩子出生选择在当地的农村卫生院了。如果是我,就打死也不敢让妻子在这样的卫生所临产。但是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农村产妇而言,这可能是最实际的选择了。

  孩子出生时与我小孩情况完全相同,也是出生时很正常,几分钟后突然发生窒息。卫生院医生的复苏技术水平有限。

  “当时就是我阿婶将孩子倒吊,在屁股上拍两巴掌,使孩子哭了就算了。”姨子如实描述她当时看到的情况。

  “现在孩子快两岁了,口乖得不得了,整天‘叽哩呱啦’地吵个不停,可机灵了。” 姨子样子倒是挺得意的。

  “一岁多的时候带他到医院打针,打针时哭着直骂打针的护士是‘八婆’,可刚刚打完,泪水还没有搽干就开口一句‘谢谢阿姨’。搞得这护士哭笑不得。”小姨说完哈哈大笑。

  姨子文化水平不高,连上网都不会,压根不知道什么脑缺氧啊!HIE的!

  又是“无知的福气”,真是应了广东的一句俗语,“傻人有傻福”了!

  如果能够这样,我真是情愿也做一个傻人好了。

  写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一个祝愿:“愿天下婴儿的父母都‘傻人有傻福’!”

  (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儿子难产出生实录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