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论《最后一片叶子》的成功因素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论《最后一片叶子》的成功因素

2018-09-16 21:18:28 作者:筱桓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论《最后一片叶子》的成功因素

  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又名《最后的常春藤叶》)问世而来,受到世人的广泛称赞,这篇作品也成为欧亨利本人的代表作之一。以我们看来,这部作品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因素由它感人情节塑造人物的成功、“欧亨利”式结构以及精彩语言运用导致。

  《最后一片叶子》讲述的是一名穷画家琼珊得了重病失去对生存的希望,于是以窗外对面树上的常青藤叶子的掉落为信号,当常青藤叶子掉光时便是她死亡之时。苏艾为了让琼珊恢复意志,请来重病的伟大的画家贝尔曼。夜里冒着大雨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青藤叶,琼珊重拾生的希望,而自己也因此患上肺炎死去。

  首先从故事来看,情节和人物无疑是感人的,贝尔曼是故事中的一个小人物,可是他伟大的人格高尚品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并为之震撼。他为了解救一名少女,不顾自己的身体,以生命代价冒雨画下那片满载着生命的常青藤叶,这是多么的无私舍己为人。再有我们也能为文中苏艾对琼珊的情谊感动,当听完医生对琼珊病情分析后,“苏艾走进工作室里,把一条日本餐巾哭成一团湿。后来她手里拿着画板,装作精神抖擞样子走进琼珊的屋子,嘴里吹着爵士音乐调子。”这一段生动描绘出苏艾的痛苦,可是为了不让琼珊伤心或者胡思乱想,她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后来苏艾更是找来贝尔曼,希望他能帮帮琼珊。故事用很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苏艾对琼珊的情谊,让读者心头一暖。《最后一片叶子》讴歌了以贝尔曼为代表普通人的高尚品格,点明人们通过自己的深思而得到的重生,这是人性的美。从故事内容意义方面,这篇短篇小说无疑奠定成功的基础

  其次,结构方面,欧亨利在结尾使用一致手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学术上有一种“含泪的微笑”,欧亨利在小说中,用平淡无奇诙谐的语言引人入胜,在结局来一个扭转,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最后一片叶子》开始点明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时候,琼珊就会死亡,让读者不禁为琼珊牵肠挂肚,看起来,叶子是不能不掉的,更何况经历了暴风雨呢。结果最后那片叶子竟然没有掉!难道是天意?然而不是,小说最后说出了原因——叶子,是画上去的。文中所选的地点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而贝尔曼是一名画家,用他的生命画出一片逼真的叶子,不是难事。于是这篇小说就完全合理化了。这种结构氛围的营造方式,让读者耳目一新,在成功方面又上了一筹。

  最后,小说的遣词造句准确、传神,这些体现幽默笔法和准确译文上。“一个冷酷无形,医生称之为肺炎的生客,大步在‘聚居地’行走,冰冷的手指到处碰人。在东方,这个蹂躏者肆意横行,受害者成批被击倒。但在长满青苔、迷津一般的狭窄小巷,他踩踏的脚步却来得缓慢。”这是对疾病肺炎的描写,小说把它描绘成一个“蹂躏者”,很生动诙谐。小说中很多苏艾的动作细节,人物的对话,都准确传神。文中还用了铺垫,“贝尔曼一事无成,挥舞画笔四十年,却未能靠近艺术女神,连她的裙边都没碰到。他一直说是要画一幅杰作,却从来没有动笔。”把贝尔曼画画技术用碰不到艺术女神的裙角表现出来,语言风趣得很。作者在对贝尔曼的介绍别出心裁写了这段话,而看了小说都知道,贝尔曼最后一幅画,就是那片常青藤叶。这是他用生命的画作,完全是一幅杰作,成功实现一个普通人向成功的人的转变

  在这三个方面的优秀结合下,《最后一片叶子》无疑取得了成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